王爷声音冰冷:“军粮关乎全军存亡!若今日饶她,明日谁还把军法放在眼里?!”
玉姨娘一怔,万没想到夫人竟会为自己求情。她怕连累夫人,含着泪对三丫微微摇头,示意她别再说了。
玉姨娘转向王爷,叩首道:“王爷……请允贱妾临死前……给我家夫人磕个头谢恩。”
王爷微感诧异,小妾不谢老爷,去谢夫人?但还是点了点头。
玉姨娘转向三丫,深深叩首,声音哽咽道:“多谢夫人……替贱妾求情。愿夫人往后……喜乐安康,福寿绵长!”说完,她猛地起身,眼神决绝,一头就向旁边的柱子撞去!
“不可!”三丫眼疾手快,猛地扑过去死死抱住玉姨娘的腰!她自己也顺势跪下,对着王爷急声哀求道:“王爷!求您开恩!如今战事正紧,士兵们皆要上阵杀敌。我家老爷户所的屯田庄稼急需照料,妾身为了改善军士伙食,还购入了百余头猪崽!玉姨娘兄长犯罪,实乃我家老爷治家不严之过!妾身愿带着孩子们,连同玉姨娘,一同去军中屯田,照料庄稼,喂养牲畜,以此赎罪!恳请王爷恩准!”
王爷眉头紧锁,心中计较,张千户就这么一个姨娘,若真让她死了,难保心中不会存下芥蒂。眼下他夫人主动提出带着罪妾去干这苦役赎罪,倒是个台阶……权当给张千户一份体面吧。他沉声道:“也罢!就依你所请。罚你家姨娘随你同去屯田劳作,喂养牲畜,戴罪效力!”
“快谢恩!”三丫低声提醒惊魂未定的玉姨娘。
玉姨娘这才如梦初醒,浑身哆嗦着磕头:“谢……谢王爷开恩!贱妾……定当竭尽全力,赎此大罪!”是夫人……又一次救了她。
王爷疲惫地摆摆手:“此事就此了结。张夫人,带着你的人,好生待在营中,再不许出任何差错!”众人再次叩谢恩典,这才心惊胆战地退了出去。
待三丫等人退下,怀庆单独留下,深深一揖:“末将治家无方,闯下如此大祸,连累王爷忧心,多谢王爷开恩!”
王爷沉声道:“你需时刻谨记此教训!此事因你确不知情才饶过你。你可知,若你那姨娘与她兄长勾结,趁你熟睡之时……我军中便少了一员大将!一个姨娘便能影响战局!若非借你之势,她那流放犯人的兄长,岂能混入粮仓重地?!往后,严加管束家眷!”
怀庆惊出一身冷汗,连连称是。
王爷又道:“如今粮草被焚,军中吃紧。罚你家眷去屯田劳作,既是惩处,也是堵众人之口。望你明白本王维护之意。”
怀庆感激涕零:“末将明白!王爷恩德,末将铭记于心!”王爷挥挥手,示意他退下。连日征战,他早已疲惫不堪,一身血污,只想尽快沐浴歇息。对张怀庆这等有功将领,眼下拿不出实质奖赏,借此事让他欠下人情,也算一种笼络。
怀庆回到临时住处,心中忐忑,偷眼看向三丫。他的姨娘早年曾狠毒地伤害过炤炤,如今又因她兄长酿成如此大祸,累及三丫和孩子们。见三丫非但没有怨怪,反而救下了玉姨娘性命,他心中满是羞愧。他走到三丫面前,低声道:“是我……连累你和孩子们受苦了。”
三丫自然不会提及自己早知玉姨娘兄长在粮仓当差之事,只是温言道:“你打了几天仗,身上都是血污,快吃点东西歇息吧。只是经此一事,你更需警醒,战场上的明枪易躲,身边人若被敌人收买的暗箭才难防。莫要……没倒在敌人的刀下,却栽在自己人的算计里。”
怀庆也是一阵后怕,若非这三天自己冲锋陷阵立下功劳,王爷急需用人,自己全家恐怕早已人头落地,用来震慑全军。
看着怀庆满脸的愧疚,三丫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安慰道:“快去沐浴、吃饭。在老家陵州时,我们不也一样下地干活?去照看庄稼也好,孩子们也能跟着我学点东西。”
怀庆闻言,心中自责更甚:唉,无论他做错什么,三丫从不抱怨指责他,总是替他着想周全……只是,太委屈她了。
第257章投石机
城里整齐地码放着一筐筐沾染血污的石头——这些都是沐阳江的百姓们打着火把,从城门外的战场上捡回来的。临走时,他们还不忘对郡守大人道:“大人,明天天亮前,我们再来拉石头!”
水生看着这些沉重的石块,眉头紧锁。昨日他亲眼目睹士兵们抱着石头,一块接一块地往城下猛砸。许多人累得直不起腰,抱石头的双手更是被有棱角粗糙的石面磨得掉了皮。若今日再这样硬砸,士兵们的双手怕是要渗出血珠,彻底废了!
他的目光转向旁边几辆损坏的重弩车。他略通木工,想起曾听闻攻城战中用投石机效果极佳。只是辽东城周围向来缺乏合适的大块石弹,加上以往匈奴不善此道,所以从未见过。如今石头不缺,一个念头闪过:何不拆下这些弩车上坚韧的牛筋,用来制作投石机的铰链?他立刻想召集城中木匠,连夜赶制小型投石机置于城楼之上。
他匆匆赶到王爷帐前,却想起王爷已连续三日亲自带兵上战场,此刻急需休息。于是转而询问王爷的亲兵:“你们随王爷在京中时,可曾见过工部制造投石机?”
亲兵摇头:“王爷在京中谨言慎行,哪敢打听这等军械?若让国舅爷和太子知晓,王爷恐怕都来不了辽东。”
水生是文官,也未曾见过投石机图纸。亲兵深知郡守大人来历,见他着急,便建议道:“大人,您的恩师李尚书曾在工部任职,定熟悉工部官员。您何不去问问他,可知晓是否有流放至辽东的原工部官员?”亲兵实则是暗示郡守大人李尚书本人就可能通晓此道。
水生闻言,立刻派长平火速赶往李尚书处,同时另派十余人将城中能找到的木匠悉数召集起来。
李尚书听闻是学生水生急需投石机图纸,二话不说,当即在灯下亲自绘制起来,并详细标注了尺寸。他关切地问长平:“你们老爷制作投石机,可有合用的牛筋?”
长平恭敬答道:“老太爷放心,郡守大人打算拆解几架损坏弩车上的牛筋,用来做铰链。”
等水生先生绘制好图纸后,长平快马加鞭带回图纸。此时,十几名木匠也已齐聚。水生带着他们连夜制作投石机,一直忙到第二天午时,才终于造出了一架小型投石机。
水生立刻带士兵试射。比起人力抱石投掷,这投石机果然省力许多,射程也远。宣王闻讯前来观看,连声夸赞。水生安排木匠们稍事歇息,准备晚上继续赶制第二架。
宣王见水生满眼红血丝,疲惫不堪,关切道:“快去我帐中喝碗热鸡汤,吃几个包子,吃完赶紧睡!若有战事,自会有人叫醒你。”
水生也确实感到眼皮沉重,头晕目眩,点头应下。他匆匆扒了几口饭,连澡都顾不上洗,便和衣倒在铺地的垫子上,瞬间沉沉睡去。
这一觉直睡到次日天明。长平见他醒来,高兴地禀报:“老爷,您醒了!昨日一天都无战事。沐阳江的百姓还在不断运送石头来。木匠们又赶制出一架投石机了!”
水生精神一振,立刻起身去查看新机。只见这第二架投石机有了经验,做的更为稳固,工艺也更显精湛。他亲自带士兵测试,惊喜地发现其射程竟能达到四五十丈远,他欣喜地将这个好消息禀报给了宣王。
宣王昨日已见识过投石机的威力——巨石砸下,地面便是一个深坑。他立刻下令:命郡守大人带士兵将两架投石机抬上北城楼安置妥当,并储备好充足的石块。
有了这两件利器,宣王召集众将议事。最终决定,由指挥使之孙——李云峰百户带领士兵,专门负责在城楼上操控投石机。
翌日,天色微明。斥候飞马来报:匈奴大军已逼近北城门,距城仅十余里!同时,国舅爷大军也出现在东门外十余里处!宣王闻讯,立刻飞奔登上城楼了望,果见远方烟尘滚滚,匈奴铁骑如潮水般涌来。他心头一紧,急奔下楼,厉声下令:“全军戒备!准备迎战!”
云峰沉着指挥士兵将两架投石机安置在城楼最佳射击位置。当匈奴大军发起冲锋,前锋进入距离城楼约两里地的射程时,云峰果断下令:“放!”
“嘭!嘭!”沉闷的机括声中,一块块巨石如同陨石般呼啸着砸向密集的匈奴骑兵阵!
匈奴营里人仰马翻!战马被巨石砸中,悲鸣着扬起前蹄,将背上的士兵抖落在地;还有士兵被直接命中,阵型瞬间大乱,受惊的战马四处狂奔,相互践踏,惨叫声、马嘶声震天动地!转瞬之间,就乱作一团。
城楼上,辽东军士兵见投石机大发神威,士气大振,纷纷呐喊助威!匈奴将领见状,恼羞成怒,强令军队继续冲锋。然而在投石机持续不断的、密集的打击下,匈奴骑兵始终无法靠近城墙。这一仗,辽东城凭借这两架新式武器,成功击退了匈奴凶猛的进攻。云峰和将士们稍稍松了口气,但丝毫不敢懈怠,城楼下士兵仍在源源不断地往城楼搬运着沉重的石块。北城门外,只剩下战马的哀鸣和伤兵凄厉的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