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小桃先去育婴堂看了看,又去了柳源家,给有孕的晨熙送了两块细软棉布,好用来给孩子做衣裳。晨熙高兴地留饭,小桃见她气色红润,便打趣道:“晨熙,柳源待你可好?若他有半点不好,你只管告诉我,我替你出头。”
晨熙红着脸,轻声道:“他待我极好。我有不周到处,他都耐心教我。如今有孕,他照料得也贴心。”
小桃心下也为三丫姐松了口气。晨熙能听得进柳源的话,日子便能过顺遂。若她心里瞧不起夫君,往后的日子才真难熬。
在书院待了两日后,小桃便动身返回边境——她得赶紧回去,着手为景宇相看合适的姑娘。
回到边境,小桃便将清雅叫来府里。清雅不是外人,小桃便同她商量起景宇续弦的事。她的本意是想找个家境稍逊但知书达理、性情温婉的姑娘。
清雅却未立刻附和。别的事上小桃或更老练,但论及识人结亲,清雅自幼所受的教养让她眼光更为通透。单看宏文家的素芝,这些年来大方知礼,闲暇时做些针线孝敬她与水生,对婉宁姐弟三人也亲近,家中迎来送往从未出过差错。从前只觉她天真烂漫,如今看来,倒是自己当初看走了眼。
小桃见她不语,便道:“清雅,你怎么想的,直说便是。”
清雅不愿谢婶子一番好意最后却促成怨偶,认真道:“谢婶婶,您给景宇叔说亲,依我看,反倒该往家世好的里头寻。景宇叔身子不宜为官,周祖父年事已高,王爷不会因此心生顾忌。家世好、用心教养出来的姑娘,眼界开阔,懂得一荣俱荣的道理。即便做不到将泽祺视如己出,也明白泽祺日后若有出息,于她自己的孩子也只有好处。景宇叔家并非小门小户,续弦进门无需靠算计手段来替自己的孩子争抢什么。有意与景宇叔结亲的人家,自然也会看重他背后的几门亲戚。”
小桃仍犹豫:“可景宇毕竟是续弦,又带着泽祺,好家世的姑娘未必愿意吧?”
清雅淡淡一笑:“那也要看是给谁做续弦。”
小桃压低声音,说出担忧:“这相看一两次,终究难知根底。万一将来进门,苛待泽祺可怎么好?”
清雅含笑宽慰:“谢婶子别担心,我们多相看几家,细细品察姑娘性情。”
小桃正想多个人帮忙参谋,闻言立刻道:“那自然好,到时候你一定得去。”
若是别家事,清雅不愿插手,但谢婶子开口,这个忙她定要帮,便含笑应承下来:“好,我便也去凑个热闹。”
第384章如意
小桃将辽东官家适龄的女子在心头细细过了一遍,终究未能寻到与景宇相配的。水生见状,便宽慰道:“别只顾着在辽东地界寻摸,不妨将眼光放远些。七州人多,或许能有合适的大家闺秀。”小桃深以为然,不再拘泥于辽东。
夫妻二人回了洛州,小桃暗自相看了好几家都不满意。水生亦将此事放在心上,借着处理七州政务、与各州官员往来之便,似是无意间透露出巡抚周大人家的公子——青山书院的山长有意续弦的想法。这消息很快在各州官家传开。
不久,宁州知州谭知府前往洛州禀报政务。公务结束后,他略显踌躇,犹豫片刻后方开口道:“布政使大人,此次下官前来,小女也随行到了洛州。她素来敬佩谢夫人仁善,开办育婴堂,收养孤苦无依的孩童。此番特备了几匹细软棉布,想赠与孩子们做些衣裳,略尽绵薄之力。”
水生一听,心中已明了七八分,面上却仍是客气周到:“谭姑娘一片善心,实在难得。正巧我夫人在府里,若谭姑娘不介意,我便安排人引她去后院,与内子叙话,也可亲自将这份心意交托。”
等小桃身边的大丫鬟冬雪把谭姑娘引进厅里,小桃一见谭姑娘,笑容满面地迎上前:“谭姑娘,一路累了吧?快坐下喝口茶。”一边招呼谭姑娘,一边将人细细打量了一番。
这谭姑娘身着杏色绣花襦裙,身量高挑,体态轻盈。她步履从容地上前,唇边含着恰到好处的笑意,对着小桃盈盈一福,声音清晰柔和:“小女谭氏,见过谢夫人。冒昧前来,打扰夫人了。”
小桃忙伸手虚扶,引她坐下。愈是细看,心中愈是满意。这谭姑娘生得一张白皙鹅蛋脸,眉若远山含黛,目似秋水盈盈,鼻梁秀挺,唇瓣红润,笑容恬静,透着一股温婉气度。头上簪一支珍珠步摇,既不失身份,又显得清新脱俗。举手投足间,仪态端庄,显然受过极好的教养。
两人先是闲聊了些育婴堂的孤儿,谭姑娘言语得体,恭敬道:“谢夫人是我等女子楷模,既给了孤儿们容身之处,又让他们读书习字明理,还让他们劳作,成人之后能养活自己。夫人‘授人以渔’,实在是为孤儿们思虑周全。”
小桃见她谈吐不俗,心思玲珑,便顺势将话题引开,轻轻叹了口气,状若无意地道:“说起来,这做善事也需有帮手。就像如今辽东青山书院的山长,学问是极好的,就是身边没个知心人打理内外。他身子又需静养,凡事亲力亲为,他这样总叫人放心不下。”她一边说,一边留意着谭姑娘的神色。
只见谭姑娘闻言,白皙的面颊上晕开一抹羞涩的红晕,一双纤纤玉手交叠放在腿上,轻声道:“谢夫人说的可是才学出众、曾高中解元的周公子?小女……小女在宁州时,便常听家父与兄长提及周山长学识渊博,才华横溢,青山书院也是辽东和七州首屈一指的书院,心中……甚是敬佩。”她微微抬起头,声音里透出了仰慕。
她话语间虽未直言,但那娇羞的神态,和对景宇才学与名声的熟稔,以及言语中毫不掩饰的“敬佩”之意,已然给小桃透露出,她们谭家是有意结这门亲的!今儿借着给育婴堂捐赠布料的由头,也是来让谢夫人相看的。
小桃心中大喜,但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是笑容愈发热情。这谭姑娘竟是知州的嫡长女,身份教养都是上上之选,人相貌也不输敏月。她心思一转,便有了主意,亲热地拉住谭姑娘的手道:“谭姑娘,难为你对育婴堂的孩子有这份善心。过两日我正好要去青山书院那边的育婴堂看看孩子们,你可愿同去?也瞧瞧那些孩子,若是有什么主意,也好帮我参详参详。若能成行,我的马车经过宁州的时候再带上你。”
谭姑娘脸上红云更甚,她聪慧过人,岂能听不出这邀请背后的深意?这是谢夫人看好了她,要带她去青山书院,让她和周公子相看呢。心中如小鹿乱撞,又是羞涩又是期待,柔声道:“待我禀报家父后,给夫人回话。”
“好!”小桃拍拍她的手,心下觉得这亲事已成了一半。为保稳妥,让清雅替她参谋,含笑道:“届时我也请裴统领的夫人一同去,她的儿子也在青山书院求学,她性子温和,见识也广,路上也好多个说话的人。”
谭姑娘心下一琢磨,这就是谢夫人还请了另一位有分量的夫人一同掌眼。她在家中背这些官家女眷身份的时候,记得裴统领夫人出身京城尚书府,见识教养非同一般。请了这样的人来相看,也显出对此事的郑重,当然也说明对她的看重,同时也表明他们几家关系亲近。
谭姑娘自是恭敬应下,回去和父亲商量后,想到去了书院,有可能见到周公子儿子,家中最后商议给周公子儿子备了九连环和鲁班锁。鲁班锁备得多,到时候可以送几个给育婴堂的孩子。
八月初六,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是个难得的出行好天气。小桃得到谭家回信,谭家想请谢夫人捎带上谭姑娘去青山书院看望育婴堂孩子。小桃知道这是谭家允了谭姑娘去青山书院相看。小桃马车在宁州邀请了谭姑娘同行,在边境捎带上了去书院看儿子的清雅,一行人乘着马车,往青山书院而去。
车内,清雅与谭姑娘闲话家常。清雅出身高贵,言谈间温和有礼,先从辽东风物、针织女红说起,见谭姑娘应对得体,见解不俗,便渐渐将话题引向诗书教养、持家之道。谭姑娘言谈间和风细雨,谈及管家理事也颇有条理,显是自幼受过精心栽培。清雅心中暗暗点头,观其行止,听其谈吐,确是嫡长女的气度风范,并非小门小户能教养出来的。
到了书院,为免相看不合彼此尴尬,小桃先带了谭姑娘去育婴堂。谭姑娘把布匹送了后,又赠了两个鲁班锁给孩子们,还给女童各备了一套做绣活的针。见孩子们对鲁班锁颇感兴趣却不得要领,她便含笑耐心教导拼装,并嘱咐大家轮流玩耍。小桃在一旁静静看着,见她对孤儿毫无嫌弃之色,心下更喜。随后,小桃把谭姑娘引到书院厅里,由清雅陪着谭姑娘在花厅稍坐,品茶闲谈。不过一盏茶功夫,清雅便笑着对身旁的嬷嬷低语了几句。不一会儿,便见嘉梁牵着泽祺的手走了进来。
嘉梁已是一副大家公子模样,泽祺站在嘉梁身旁,看了眼嘉梁母亲旁的美丽女子,就猜到是给他爹爹相看的。
清雅笑着招手:“泽祺,快到清雅姐姐这儿来。”她将泽祺揽到身前,柔声道:“泽祺,这位是宁州来的谭姑姑,最是和善的人。嘉梁,来见过谭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