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咋办?我爹是奸臣_王廿七【完结】(155)

  只要他跑得够快,他爹就揍不着他。

  老钱错愕地看着他:“你被狗撵呢?”

  平安气喘吁吁地摇头,陈琰就进来了。

  陈琰没打算在外面揍他——在家里也舍不得揍过,只是将他从老钱的签押房里拎出来,口头教育几句。

  平安最怕老爹的紧箍咒了,嗡嗡嗡嗡念了小半个时辰,才让阿蛮研磨,正经开始办公。

  平安揉揉发涨的太阳穴,用小炉子煮水,帮他泡上一杯热茶搁在手边。

  晌午时分,下面的员外郎、主事们陆陆续续来汇报公务,一个比一个嗓门大,吵吵嚷嚷地,倒显得最年轻地陈琰格外沉稳持重,不动声色地听着,或准或否,或下达一两条命令。

  平安还在想找什么借口去黄册库看看,陈琰就给了他一张条子,让他将岭南武职人员的档案调阅出来。

  真是正中他的下怀,平安招呼阿蛮溜了出去。

  武选司后面是一个戒备森严的院落,因为这里是武职黄册库,里面存放了整个大雍的军户档案,平安的舅舅一家也在其中。

  平安拿着老爹写的条子顺利进入,让典吏将他需要的档案调阅出来,每一份都有编号,一份一份地签字画押,耽搁了点时间,回到老爹的签押房时,平安找了个空置的耳房,将自己需要的档案藏了进去。

  “去了那么久?”陈琰有些担心地问:“有人为难你?”

  “没有,”平安找借口道,“尿急,先去了趟茅厕。”

  陈琰点点头,继续忙他的,平安趁乱溜去耳房,阿蛮已经席地而坐,开始查阅起晋州近两年的人事档案。

  平安早上起得太早,困得睁不开眼,拖出一张条凳擦拭干净,想在上面躺一会儿,一不留神就睡着了。

  “安哥儿,安哥儿!”

  不知睡了多久,阿蛮把他推醒:“瞧我发现了什么?”

  平安一个激灵爬起来。

  阿蛮先拿出一份邸报:“这上面有一份去年七月份告捷的战报,以此为例,我方损失了军官十四人,兵丁八千人。”

  平安揉揉惺忪的睡眼,接过来仔细地看。

  阿蛮又道:“咱们大雍施行屯兵制,士兵之家既为军户,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也就是说,兵丁损失八千人,就要补足八千人。但我查看了之后三个月晋州官兵的世袭记录,军官十四人皆有补足,但兵丁的世袭备案不到四千人。”

  战后补足八千兵丁,却只有不到四千条世袭记录,另外四千人的名字是从哪里来的?大雍可不允许募兵啊。

  平安脑子里浮现出非常可怕的三个字:“吃空额。”

  更可怕的是,这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同样的捷报,去年一年就有七份,时间太紧,数量庞大,仅靠他们两个——仅靠阿蛮一个人,一时算不完。

  平安决定求助老爹。

  陈琰严厉批评了他们私自调阅档案的行为,并夸赞了他们明察秋毫的敏锐。

  “这件事我会调查清楚,奏请圣裁。”陈琰催促道:“下午还要去吏部练字,先去吃饭吧。”

  ……

  这天以后,他们的调查结果就像石头扔进了大海。

  又隔了几天,平安忍不住问过一次,陈琰说已经将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报给了皇帝,只是事关重大,不是一拍脑袋就有结果的。

  次日一整天,平安都不想跟任何人说话。

  珉王奇怪地问他:“你怎么了?”

  “没什么。”平安板着脸。

  “一般我母妃说没什么,一定是有什么。”珉王道。

  平安叹了口气:“真的没什么,是我自己有想不通的事。”

  珉王一脸不高兴:“这话说得……我这人最重义气,你的事不就是我的事?”

  平安眸光一闪,盯住了珉王。

  “干……干嘛?”珉王生出一丝不祥的预感。

  第127章 小小的老子不伺候了?……

  申时散学,平安先去了二师祖家,把自己的想法对他说了。

  郭恒只微微一叹,他安排陈琰进兵部,一是为了“改土归流”,二是为了秘密调查晋州的军队用人,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平安竟然先一步找到了切入口。

  陈琰带着触目惊心的数据呈送御前,陛下也非常震怒,但迟迟没有动作。

  回家做完功课,平安写了一份奏疏,没有提兵部查出的问题,只是支持郭恒的观点,就事论事,认为晋州问题很严重,朝廷不该继续放纵下去。

  这是他第一次为国事写奏本,用得就是雅正端方的馆阁体,严格按照每行、每列的字数要求,该提行的提行,该避讳的避讳,写得酣畅痛快。待写完最后一句,他微微气喘,鼻头也沁出一层细汗——不论结果如何,他也算在这个世上留下一点痕迹了。

  第二天,珉王看着那慷慨激昂的陈词,有些犹豫地说:“一定要这么说话吗?”

  “要的。”平安道。

  珉王酝酿一下情绪,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你这份奏疏是什么意思?父皇只是顾全大局,以边事稳固为重。”

  平安坐在原处,面不改色:“我不懂什么是大局,我只知道如果恶人因为能做事就可以不受惩治,世上有才能的人就可以肆意妄为,人心就会大坏!如果身上生了毒痈不认真清理,一味遮盖,病灶就会侵入脏腑!”

  珉王又拍了一下桌子:“这个学堂里有四个人姓李,这奏本轮不到你来上!”

  平安也拍案而起,义正言辞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官再小也是朝廷一员,有什么上不得?”

  被他们突然吵架吓傻了的同窗们慢慢醒过神儿来,开始过来拉劝。

  珉王怒道:“你非上不可是吧?”

  平安一字一顿:“非,上,不,可。”

  “好!”珉王怒腾腾地,一副马上要跟他掐架的架势。

  大伙纷纷去拉他,奈何珉王力气大,根本拉不住。

  眼睁睁看着他抄起一根毛笔,在奏本后面豪气干云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上去吧,死罪活罪,我来担着!”

  众人:“……”

  王实甫道:“还有我!”

  众人蓦然回过神来,纷纷上前签名,就连李宪也上前一步。

  李宥扯住他的袖子:“大哥,你不能去,那账册是咱父王烧的。”

  李宪迟疑了一下,还是上前署了名,两个弟弟见他执意如此,只好奉陪了。

  转眼间,所有人都在奏疏下首联名了,这倒是平安没想到的,看着满篇龙飞凤舞的名字,倒是很有气势!

  午休时便去通政司,将奏疏递了上去。

  次日大朝,仪罢朝事,皇帝令侍仪升殿朗读一份奏本,奏本行文规范,只是用词稍显稚嫩,不过与内容相比,这些都可以忽略不计。

  直听到那句“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时,郭恒立刻就明白了,这是陈平安的手笔。

  读完正文,又读后面的联名,好家伙,每个人都有份。

  璐王听到他整整齐齐的三个儿子,险些当庭气晕过去,陈琰皱着眉头,其余涉事学生家长也都面无人色。

  人怎么可以捅这么大篓子?

  明知道自家的逆子敢想敢做,脑子又异于常人,早该警告他们不许掺和这件事的。

  皇帝未置一词,只是让人念完了这份奏疏,便宣布退朝。

  阁老部堂们还没动作,几位学生家长已经面色铁青,先往博兼堂抓逆子去了。

  陈敬时却油盐不进地将他们挡在门外——博兼堂大小是个学堂,不到散学不放人。

  几人怏怏作罢。

  到了申时散学,平安带着几个同窗去二师祖家,珉王带着三个侄子去了太后的慈宁宫。

  郭恒万没料到,自己家有朝一日会成为一群逆子的避难所,平安还敢一脸讨好地朝他“嘿嘿嘿”地笑。谁敢来吏部尚书家里抓人啊,何况二师祖还兼着翰林院掌院学士,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他还振振有词:“这不叫避难,这叫‘小杖则侍,大杖则走,孝之道也。’”

  等到亲爹们的气消一消,这顿揍至少会轻一点。

  郭恒深吸一口气,命前院的下人给他们安排住处。

  可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份奏疏在引起轩然大波后,再次被留中了。

  除了受害爹如坐针毡,满朝文武都把他们的联名上书当成了小孩子的闹剧。

  这下连平安都想摆烂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到证据,又慷慨激昂地具本上奏,居然被如此轻视!

  平安一怒之下,气呼呼地说:“谁的江山谁担着吧,小小的老子不伺候了。”

  珉王却来了脾气:“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还能怎么办?”

  “等着瞧。”

  ……

  重阳节前后,皇帝的老师、已经致仕的前前任老翰林岑老大人被接到宫中过节。

  因时下的重阳节不但要吃霜兔、饮菊花酒,还有隆师的习俗,皇帝心情愉悦,下旨赐假一日,令文武百官有暇宴师,以示朝廷尊师重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甜宠文 科举文  王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