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咋办?我爹是奸臣_王廿七【完结】(239)

  ……

  次日,平安和几个同期出堂的监生约好,一起去吏部报道听差。

  负责这件事官员是吏部文选司郎中,又称“小天官”,典型的位卑权重,京内外四品以下官员的升降任免,几乎都要经过此人之手。

  因此文选司门口每日都排满了来办事的中下层官员。

  平安他们本来起了个大早,谁知一些官员看他们区区几个监生,以为很好欺负,便声称要按轻重缓急排队,将他们一路挤到了末尾。

  眼下秋高气爽,排队是在回廊下,还有凳子坐,他们倒没什么好急的,索性围成一圈聊八卦。

  这时一名文选司主事认出了平安,笑问:“这么早就来了?”

  平安抱怨道:“早来都被人挤到后面了,再晚一点,排到中午也见不到顾铨曹。”

  铨曹是文选司郎中的敬称。

  那主事瞥一眼前面排成长龙的办事官员,对平安道:“你们跟我进来吧。”

  平安站起来跟着他往里走,其余几个监生纷纷感到受宠若惊。

  前排有个须发花白的老官员不服气地怪他们插队,嚷着“先来后到”,平安哼一声:“这会儿又说先来后到了,稀里糊涂的,难怪一把岁数了还是个六品官儿。”

  把那老头气得胡须乱颤。

  顾铨曹安能不关照老上司的徒孙,何况这老上司如今位居首辅了,因此见到平安便热络地说道:“你倒是早递个话,也不必在外面虚耗光阴。”

  平安笑道:“反正也玩不成了,在哪儿不是呆着。”

  顾铨曹笑道:“你这孩子心里有怨气啊。”

  言罢,就依次接过他们的文书,签名用印。

  那名主事将历事文书分发到除平安以外的监生手中,告诉他们都被分配到了秋后即将开始忙碌的刑部。

  平安心想,刑部的工作餐最好吃,也算唯一可堪欣慰之处了。

  顾铨曹还告诉他们,此事是由郭部堂亲自关注的,让他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为了自己的前程也要好好表现。

  平安闻言一愣,原来是二师祖啊!

  “平安,你不去刑部。”顾铨曹又道:“你去文渊阁。”

  平安更惊讶了:“内阁?”

  内阁是枢密重地,连进士们都没有资格在此观政,更不要说区区一个监生。

  顾铨曹笑道:“让你去内阁历事,也是郭阁老特意交代的。”

  ……

  大雍的内阁由中间的殿阁、西侧的制敕房、东侧的诰敕房三个部分组成。

  殿阁的长官是内阁大学士,制敕房和诰敕房则是殿阁的秘书性辅助机构,平安被分派到制敕房,辅助中书舍人完成文书工作。

  平安被安排在靠窗的一副桌椅,并领到一套笔墨纸砚,布置好他的“工位”,平安将衣冠整理妥当,便要去找二师祖好好理论理论——老爹嘴里常年没有几句实话,二师祖至少不撒谎。

  平安熟门熟路地来到文渊阁当中一间轩敞的大值房,中堂设孔圣及孔门四配像,从前吕畴在时,为表示无偏无私、和衷共济,大家多是在一间值房里办公,如今却空无一人。

  小吏对他解释,郭阁老更倾向于各司其职、责任明确,严禁扯皮和推卸,如今阁老们大部分时间在各自的值房中办公了。

  小吏说着,指向两侧隔出的四间值房,最东头一间就是首辅的办公场所,平安正打算过去,迎面碰上来内阁找老爹办事的兵部官员。

  那官员笑呵呵地说:“哟,平安也‘入阁’了,这回是名副其实的小阁老了。”

  平安笑道:“您别拿我说笑了,被阁老们听见,搞不好要寻趁我的。”

  话音刚落,陈琰闻声出来,对平安道:“来了?”

  一看就是早有预谋!

  平安还没开口呢,便听那官员对老爹说:“平安历事之后,选到我们兵部来,日后做个掌兵的文官,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这时周阁老也从值房中出来,正要进宫。他如今分管刑部,听到有人在跟陈琰要人,便插了一嘴:“平安早被我们刑部预定了的。”

  虽然是明显的客套话,但平安越听越绝望:什么意思啊,不是只有六个月吗?

  陈琰却丝毫不觉得这是客套,反在心里暗生得意——平安果然乖巧懂事,各衙门抢着要。

  同僚们见平安脸上的表情精彩,打趣得更加起劲,昔日文襄公十八岁入仕,平安大抵要打破他的年龄记录了。

  陈琰自谦道:“文襄公乃科举正途出身,平安不过是个历事监生,怎能与之相提并论。”

  周阁老却说:“守亭忒严厉了些,平安十三岁中举,已打败九成九的士子了,中进士不过是时间问题,小孩子要多鼓励啊。”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小孩子是最不能纵容的。”陈琰装了波大的,一扫劳心案牍的烦躁,心情很好地对平安说:“去见你二师祖吧。”

  平安朝二人行了个礼,便去了郭恒的值房,等小吏通禀之后,才跟着进了屋。

  文渊阁本是藏书、编书之用,二楼全是典籍,一楼的值房低矮狭小,陈设简陋,仅备有桌椅、文房用具及档案架,不知是朝廷经费有限,还是阁臣刻意表达“谦抑”的姿态,总之这里的办公条件比六部差远了。

  平安本是气汹汹来理论的,进门时却听见二师祖在训斥一名户部官员,声色俱厉。

  “这就是户部苦思三日的良策?开春时冀州春涝,户部拨粮十万石尚不足用,姚大人,同样是十几个州县受灾,你觉得豫州人的肚子,比冀州人小一半?”

  那官员赶紧解释,今年的花项实在太多了,加固北防的军费、西南的改土归流、工部要修城墙、开春时还遇到了数十年不遇的春涝,受灾的州县减免了秋税,不但是一大笔开销,还减少了进项云云。

  郭恒脸色铁青,声音低沉:“那就再回去算,有哪些是可以酌情挪用的,从灾民嘴里抠粮食,亏你们想得出来。”

  那官员犹豫半晌,方小声道:“户部银库外还放着一尊纯银打制的佛像……”

  郭恒闻言,沉默片刻,这尊佛像是从九穗庄外的佛寺中运到户部的,安德侯虞惇所藏。

  要说这个混蛋死了都不省心,留下这么件棘手的事。

  这尊佛像被运至工部宝源局,宝源局提举却上书向皇帝汇报,这尊佛像在打造时融入了太祖皇帝的形象,官吏工匠无人敢碰。

  建国初年,许多地方官绅为了表达归附之心,便设计出这种佛像逢迎太祖皇帝,这在民间并不罕见。可如此一来,没人敢再提破坏佛像的事,就连皇帝本人都不敢,只能完好无损地运回户部,尴尬地摆在户部库房之外。

  皇帝每每想起来,都像吞了苍蝇般的恶心。

  郭恒冷着脸,在条陈上批了个“不准”,只对那官员说:“拿回去重拟。”

  那官员便知道郭阁老心中有数,也不敢再多提,深施一礼退出了值房。

  屋内低压的气氛把平安吓得小心脏砰砰直跳,甚至一度想贴着墙边溜出去。

  可惜已经晚了,二师祖将目光从满桌奏折中抬起,聚焦在他身上,也说了一句:“来了?”

  “嗯……来了。”平安有点结巴。

  郭恒情绪烦闷,见到平安也未能缓和一点,沉声问他:“刚刚听通禀的人说,你要找我理论?”

  “呃……”平安目光到处漂移。

  郭恒一眼便看穿他的想法:“对监生历事有看法?”

  平安后背发冷,觉得自己脑袋上顶着个大写的“危”。

  郭恒手上不停,一边拟票,一边道:“有话就说,我又不会吃了你。”

  平安咽了口唾沫,壮着胆子说:“确实有看法!”

  郭恒一抬眼。

  平安不假思索道:“监生到各衙历事,誊写文书、管理档案,可以积累实务经验,还能通过历事期间的表现,评估监生的能力,作为授官依据,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良策啊!”

  郭恒端详他片刻,突然笑了一下:“说完了?”

  平安赶紧啄米似的点点头,表达自己对这番话的认可程度。

  郭恒阴郁的心情瞬间好了很多,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孩子养大了不但能干活还能解闷,他们也算熬出来了。

  平安见二师祖面色稍霁,觉得自己安全多了,他笑着凑上前,开始给二师祖画饼:“这间值房也太简陋了,等我以后当了户部尚书,拨银子给您好好修修。”

  郭恒都懒得说他,等他当了户部尚书,给自己把坟头好好修修还差不多。

  郭恒看平安,虽怎么看都很顺眼,但还是要严格要求的,到下午议事时,便对另外两位阁员说:“这孩子精力过剩,你们尽管役使,不用太惜着他,留着力气容易拆内阁。”

  平安:???

  从这天开始,茶有人倒了,帘子有人打了,跑腿进宫的苦活儿也有人干了,闲下来还能递劄子抄文书,关键时刻还能出主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甜宠文 科举文  王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