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到京城认识了平安,考进了太医学,还从偶然的聊天中得知,平安有个曾用名叫陈平瑞,原来他并没有留在老家考学读书,而是跟随父亲一起来到了京城。
她看着年少的平安像个小陀螺一样忙忙碌碌,心里猜想,平安一定也有自己的秘密,他也在用尽浑身解数,试图改变前世的一切。
平安做到了,她也做到了。
他们用手术和大蒜素治好了皇帝的旧疾,平安保护了自己想要保护的人,她也因此崭露头角,名利双收。可以想见,以后的日子都是阳光铺就的坦途,她可以凭借自己挣来的功劳,去做她想做的一切。
她是来豫州宣讲医书的,本可以在封城之前离开,可是面对病痛苦难的灾民,她依然做不到冷眼旁观。
他们患上的是民间常说的大肚子病,是一种在洪水、干旱、地震等天灾之后极易出现的疫病。
患病者无论男女老幼,浑身骨瘦如磷,面黄肌瘦,却有一个硕大无比的肚子,肚子上爬满青筋,而且此病无法根治,除了少量症状轻、运气好、可以治愈的,以及小部分高热不退、数日即死的,大多会被病痛折磨两三年,最终羸瘦而死。因此大肚子病流行之处,过不了几年,就会出现整村绝户。
清儿再次来到青河县,来到崇山书院,做出了与前世相同的选择。
不过这一次,她有了防备之心,也有侍卫随行保护,未必会造成前世的悲剧,为了防止万一,她趁封城之前发出了最后一封书信。
书信是寄给父亲的,并交代他三个月后转交给陈平安,倘若自己活着回到京城,这封书信会被销毁;倘若自己死了,这封信则是对平安道明原委,并请他看在两世交情的份上代她奉养双亲的绝笔。
父亲为人守信,绝对不会私拆她的信件,这一点清儿十分放心。
因此当她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冷不防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内心的激动和崩溃可想而知。
一个独生子,一个独生女,同时出现在最危险的疫区,家里的双亲怎么办?
“凉拌!”
平安不知在生谁的气,反正气呼呼地坐在石凳上:“你们这些人就会跟我托老,我以后开一家养老院算了。”
清儿一头雾水:“谁们?”
“……”
平安说得是小郑先生和小师兄,他的这些猛人朋友,每每要做一往无前的勇士,就会让自己照顾好他们的父母……
“我不管,你自己好好地回去,谁的父母谁来养,我只养自己的。”平安道。
“……”
“那也犯不上直接跑过来吧,多危险啊。”沈清儿话音刚落,便有人叫她过去。
沈清儿匆匆应一声,又一脸惭愧地对平安说:“我太忙了,你先自己消消气啊,吃午饭了吗?”
“……”
“我不会饿着自己的。”平安从冬青手里接过一个木匣:“喏,给你送显微镜来了。”
第198章 真神奇啊,清儿带电。……
乾清宫中,皇帝为豫州的灾后疫情焦虑的连续几日坐卧不宁,连千秋节的庆典都取消了。人上了年纪,反倒开始相信那些异象示警之言,大半夜的睡不着,索性领着太子去奉先殿祭祀先人,跣足单衣,跪在冰冷的青石板地上,向列祖列宗祷告。
圣躬如此,属下臣工哪个敢装没事人,次日罢朝祷告的消息传遍京中各衙,内阁阁臣、六部九卿、言官御史、诸司行人、东宫辅臣、外三监的主官、内十二监的太监……林林总总数百人,聚集到奉先殿外陪着一起下跪。
殿中的皇帝听闻此事,刻意晾了他们两刻钟,才发话让他们起来,勤勉任事、各司其职,并让太子监国七日,他要在此处为大雍子民禳灾祈福。
此时已过仲秋,太子恭请圣躬以龙体为重,请他换上夹薄棉的常服,穿上靴子,才去了奉天殿处理朝政。
内阁值房中,周阁老打开通政司送来的奏疏,扉页的字让他皱眉:“这是谁的奏报,字迹也忒潦草了,若是被陛下看到,非以‘轻慢’为由重罚不可。”
再仔细看看,陈平安啊,那没事了,别被郭阁老看到就好。
七日后,皇帝走出奉先殿,从太子手中看到了平安利用官驿递上来的加急奏报,这才知道这孩子去了疫区。
奏报中详细汇报了豫州各州县的疫情情况、爆发时间以及具体村落、病症描述、患病及死亡人数、疫区现状、医疗情况、应对措施等。
还特意强调,豫州的疫情不能按照以往的管控措施,无论是封村闭户、禁止聚集、还是集中病患,都是没有用的,要绝对禁止饮用生水、不接触疫区水源、集中妥善处理粪便,并组织民夫消灭钉螺。
“钉螺?”皇帝皱眉,钉螺与瘟疫有何关联?
他继续往下看,平安在奏疏中详细描述了当地百姓“大肚子病”的成因,古医书记载,这种病又叫“水毒”、“蛊胀”等,是虫毒侵入脏腑引发臌胀,也有可能侵害肠子、肺脏、肾脏甚至头脑和眼睛。
医官们利用显微镜,在患者的粪便中发现了一些极小的活虫卵,因此判定这种病并非“无形之毒”所致,而是一种确实存在的蛊虫。
这种虫卵在水中可以孵化成长满纤毛的幼虫,但这种幼虫既不能在水中存活,又不能感染人和动物,那么这种病是如何传播的呢?
他们由此推断,在幼虫进入人体之前,还有一种中间宿主,可以将幼虫养大,再侵入人体。
他们开始收集疫区水源中的鱼虾、青蛙、蝾螈、蜗牛和螺类,将他们放在带有毛蚴的水中观察,最终发现,毛蚴只能进入螺类的软体中寄生,而且只有一种螺可以将毛蚴养大并排出带有尾巴的幼虫,这种尾蚴可以刺破肌表,侵入体内。
因为眼下治疫的重中之重,不止是要救治病患,还要从源头禁绝——处理粪便,消灭钉螺。
奏疏最后,临表叩首,恭祝陛下万寿无疆。疫灾之下,驿路受阻,家书难至,伏祈天恩垂悯,代传片语于椿萱,以慰倚闾之望。
皇帝看着这份有条不紊的禀报,不由心生感动,虽然字迹稍显匆忙,但终于在一团乱麻似的灾情奏报之中,帮他理清了一些头绪。
“好孩子,真是好孩子。”皇帝问太子:“你从他这笔字中,看出了什么?”
太子先嘶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欲言又止。
平安这篇文章,真是要内容有内容,要字体有内容……
“这叫忧民之心。”皇帝一扫数日的阴郁,对太子道:“吾儿有幸,我大雍出了兴邦之臣,得之可旺三世,你记得朕这句话。”
“臣记住了。”太子笑道:“臣早跟平安说好了,他得帮臣带到曾孙。”
皇帝不知该骂还是该笑,只是翻他一个白眼,便迅速召集内阁六部官员,入乾清宫议事,就平安的奏报,拟定新的赈灾方案。
人未到齐时,还特意让太监将平安的奏疏拿给陈琰去看:“陈卿家,平安托朕给你伉俪二人报个平安。”
陈琰谢恩不迭,看着平安那笔字,却不由皱眉,余光瞥向身旁的郭恒,默默地往远处挪了半步——他怕老师看了吐血。
……
平安确实很忙,他只知道这种病是血吸虫所致,祸害国人两千年,还知道伟人爷爷号召全民消灭钉螺,历经多年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想着中医西医都是医,索性将显微镜扔给清儿,叮嘱他们和病患只能喝烧开的井水,如果必须接触病患或生水,必须带羊肠手套,然后就跑出去巡察灾情去了。
跟着钦差队伍巡察一圈后,平安开始为春河县争取物资。
石灰、艾叶、雄黄、各类防瘟药材,虽然证实“大肚子病”不是瘟疫,但也要防止真正的瘟疫发生。
太医院此前从滇州定制了一批皮胶手套,阿蛮亲自督办此事,第一批终于到了,平安争取到二十副,只能保证医疗人员人手一副,反复消毒作用。
再次回到崇山书院时,清儿已经带着众医官将致病的“蛊虫”研究的差不多了。
清儿拿来一些干粮给平安充饥,平安一边吃,一边与她交换信息,还能腾出手写一份奏疏,通过北镇抚司的特别途径加急送往京城。
“会不会太潦草了?”清儿问。
“不妨事,陛下不是拘小节的人。”平安将奏疏收好,交给身后的锦衣卫。
清儿见他吃完了,又递给他一块烧饼。
平安接过来时,触到了清儿冰凉的手,心跳好像停了一拍,指尖分开之后,那种触感还会在皮肤上停留好久。
平安心想,真神奇啊,清儿带电。
他将半个烧饼掰下来,递给清儿:“一起吃点吧。”
沈清儿并不饿,但她还是接过来,指尖相碰,又是一阵酥麻。
平安伸手去戳清儿的手背,噼啪作响,他笑道:“还真是静电,我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