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咋办?我爹是奸臣_王廿七【完结】(4)

  他是个老好人,但作为南陈家的“领头人”显然不太称职,不然也不会在不久的将来放纵族人打着陈琰的旗号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平安冷不防说起这件事,陈老爷还有点不好意思:“怎么突然问这个?”

  平安扭股糖似的缠着他:“您快说呀,这对我很重要!”

  陈老爷被他执着的小模样逗乐,回忆起三年前的事:“陈平瑞,是你祖母为你取得名字。但你小时候总是夜啼,十分可怜,我便去卦摊上批字,就是这个“瑞”字,算卦先生看了大摇其头。”

  说着,他用木棍在地上写了个“瑞”字。

  “你瞧,王在正前,山在头上,替君王肩扛重担,身强者飞黄腾达,身弱者反受其累,容易头痛头晕,睡不着觉。”陈老爷道:“我还没说什么事儿呢,就被他算准了!我一激动,当即付了二两银子卦钱。”

  平安:……

  一个街巷住着的街坊,谁不知道陈家有个特别能哭的小孩儿?算卦先生必然猜到了祖父的难处,故意这样说的。

  祖父又对他说,“瑞”字意指吉祥之兆,但祖母更看重它有官印之意,希望孙子长大后能跻身仕途,为官掌权。

  朝中有人,自来是商贾之家的刚需。可既然算卦先生这样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陈老爷回家后迅速召开了家庭会议,一致决定将陈平瑞改名陈平安。

  做官不做官的,先平安长大再说吧。

  不知是巧合还是改名奏效,当晚陈平安小朋友睡得踏实了许多,陈老爷财大气粗,揣上五两银子上街,感谢算命先生指点迷津。

  谁知这钱刚给出去,孩子又开始夜啼,想是哭累了歇一天,跟改名全无关系。

  陈老爷又道:“七两银子花出去,不见成效,我又去街上找他,他问起家里其他人的名字,问一圈下来,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是你爹的表字“子琬”有问题!”

  听到“子琬”二字,平安心里又是“咯噔”一声:“什么问题?”

  陈老爷煞有介事的说:“子琬,子晚,不吉。”

  平安:??

  “这不,我又给了他五两银子,当晚就备上厚礼去你爹的业师家里,请他给你爹再取一个表字,便取了个八杆子打不着的彦章。”

  平安心中唏嘘,原来都是因为自己夜哭。

  “为了我,改我爹的表字,不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的,一个家里,人是第一位,钱是第二位,钱得养活人嘛,其他都是虚的。”

  平安有点感动。

  “后来呢?”

  “后来……我再去找他的时候,卦摊子都不见了。”

  平安:“……”

  人活一世难免上当受骗,可在同一个卦摊被骗两次,也太让人着急了。娘亲最近正在教他银钱的概念,十二两银子可足够普通人家一年的开销呢。

  “哎。”团子叹气,完了完了,摊上大事了。

  陈老爷捻须笑道:“傻孩子,十二两纹银而已,你现在不也平安长大了么,没准就是改名的缘故。”

  平安略带同情的看着祖父,亏那算卦先生跑得快,不然还得被骗第三次。

  他更不理解,江南富庶之地,家财万贯之家,怎么会有人放着好好的富二代不当,非要当奸臣呢?

  相比于心疼银子,他更担心全家的未来啊!

  第3章 常言道:父不教子之过。……

  盛安地处江南,五月初便感受到暑热的侵袭。

  大人们都换上了缫丝夏衫,桌上添了四个冷盘,丫鬟们吱呀吱呀地拉着手摇扇,为闷热的天气带来一丝凉意。

  今天全家为平安庆生,刘婆婆特意做了他最爱的葱汁儿腐皮虾包,外皮炸的酥脆,虾仁嫩滑,包成特别小的一只,一口一个刚刚好。

  等待长辈入席的时间,平安坐在角落里凿冰,用花茶碎冰打底做梅子桑葚饮,是娘亲最爱喝的。

  家里人口不多,平安没有叔伯,两个姑母都已外嫁,陈琰和林月白夫妇又只有平安一个孩子,不免有些冷清。

  陈琰向来惜字如金,备考期间尤其如此,林月白在公婆面前也不多话,婆婆性格强势,家里家外一把抓,她索性少说少做,小说话本不比族产账目有趣?

  陈家人因性格太过互补显得格外和睦,可这和睦之下又不免透着点沉闷无趣,饭桌上一般只有陈老爷和平安抢着说话,老爷子一生没什么本事,唯独话特别多,常在饭桌上说些或冷或热的玩笑,让气氛活跃一些。

  陈家毕竟不比世家大族,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平安又特别捧场,总能将气氛调动起来,今天也不知怎么了,大好的日子,心不在焉的样子。

  今天中午他做了好大一个噩梦,梦里晴雷骤雨,风云变幻。

  十五岁的少年风尘仆仆从书院赶回家去,刚刚惊闻父母被斩首弃市的噩耗,就被封锁在四四方方的宅院里,祖父冰冷的头颅枕在他的膝头,祖母一身严妆静静地挂在房梁上。

  书中确有记载,祖父祖母似乎早有预感,一月内急嫁出三个隔房的堂姐,休弃了两个堂兄刚娶进门的新妇,把能保住的都保住了,双双追随儿子儿媳而去。

  ……

  陈老爷试探着问:“乖孙,你要是不喜欢‘平安’这个名字,祖父帮你改回来?”

  全家将目光看向他。

  平安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倒也不必。

  林月白有些担心地抚上他的额头:“儿啊,可是哪里不舒服?”

  他挤出一个好看的笑:“娘,没事,逗你玩呢!”

  席上的气氛便又活跃起来,刘婆子将一小碗鸡汤面搁在他的面前,面条裹了蛋清,擀得细细的,铺上鸡丝和青菜,还卧了个荷包蛋。

  平安劝自己打起精神来,毕竟吃完这碗寿面,他就整整四岁了。

  四岁,正是奋斗的年纪,绝不能选择安逸,绝不能摆烂颓废,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全家的命运。

  ……

  改变命运第一步,要先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

  以前他太年轻,出门只看吃食、玩具、璀璨的灯火和热闹的杂耍,贪吃贪玩,无忧无虑,从未主动观察过周遭事物。

  借着祖父要带他去街上买几样生辰礼物的机会,他打算先从陈家巷入手。

  出门前,祖母叮嘱他们:“别走远,少吃零嘴,早些回来。”

  那神态仿佛在叮嘱两个孙子。

  “知道啦!”平安应一声,跟着祖父出了门。

  他们沿着陈家巷一路往北,穿过石板小桥,桥头立有一座高大的青石牌坊,这牌坊从平安记事起就存在,很有些年头了。

  他在桥头驻足,望着那刻有几串人名的牌坊问:“祖父,这是做什么的?”

  陈老爷将他抱起来扛在肩上,教他念牌坊顶端的三个大字:“举,人,坊。”

  平安眼睛一亮:“我知道了,上面刻的是咱们陈家中举的族人。”

  “呃——”陈老爷有些尴尬地干笑两声:“是他们北陈家中举的族人。”

  平安四下张望,只见一条小河将陈家巷斩为南北两段,北陈家聚居在小桥以北,南陈居南。

  陈家是整个盛安县的奇葩,一个祠堂供奉两本宗谱,房屋、田亩、坟地、店铺……所有产业账目都分的清清楚楚,正旦祭祖,你家寅时我家卯时,祭两次,甚至两家孩子在同一个族学开蒙念书,摆放桌椅都隔着一条宽宽的过道。

  北陈家人才辈出,立在桥头的“举人坊”便是佐证,平安回头,看向他们南陈家的地盘,没有任何牌坊、石碑,光滑溜溜的青石板直通尽头。

  陈老爷更心虚了,小声道:“别往那看,还没考出来呢。”

  平安反问:“一个也没有?”

  陈老爷道:“你爹这不是在考了么。”

  南陈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拢共考出了两个秀才,一个是陈老爷的幺弟、平安的小叔公陈敬时,另一个就是陈琰。

  陈老爷显然不想将这个话题继续下去,没等他接着发问,便拉着他快步穿过了牌坊。

  平安还小,不能完全理清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祖父,明明是一个宗族,为什么要分成南北两家?”

  “这个啊,说来话长。”陈老爷娓娓道来。

  原来陈家祖上两兄弟互生龃龉,分居两岸,各为生计,北陈的祖上倾尽家产读书科举,南陈的祖上将家业打理的蒸蒸日上,从那时两家便拉开了“士”与“商”的差距。

  南陈族人虽富,却因朝中无人,处处比北陈矮上一头。

  人常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朝中无人就像待宰的羔羊,偌大的家业可以在顷刻间化为灰烬。因此在太平世道,但凡有些实力的家族都会不遗余力的培养子弟读书入仕,入仕后再凭借官身回馈家族,使其更加兴旺显赫。

  前年,北陈家出了件命案,新婚三日的新娘死于非命,北陈家利用姻亲关系迅速摆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甜宠文 科举文  王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