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咋办?我爹是奸臣_王廿七【完结】(61)

  “参加后年的乡试。”陈琰道。

  “太好了!”平安真心为陈敬时感到高兴:“希望他顺利中举。”

  陈琰终于忍不住,不吐不快道:“小叔公乡试就是顺利中举,你爹乡试就是百般阻挠,陈平安,你到底对我有什么成见?”

  平安心虚地笑道:“那时年轻不懂事嘛。”

  他如今已经是一个开过光的……呸,开过蒙的小朋友了,明白了科举对一个家族的重要性,当然希望家里有多多的举人,多多的进士,成为铁打世家、百年旺族,才能死而不僵。

  陈琰听了这话,更觉得哪里别扭……

  日子一天天过去,当平安学完了整本《龙文鞭影》时,家里已经开始慢慢打点陈琰进京的行装。

  毕竟要赶远路,一去至少一年半载,甚至可能长期留在京城,日常用品、四季衣裳都要准备妥当。

  前院书房上了两把大铜锁,陈寿、阿祥各拿一把钥匙,只有两人到齐才能接触到陈琰的考试用品。

  平安怀疑此举是在针对他,不过没办法,谁让他有前科呢?

  家里人说话做事也变得谨慎起来,比如东西掉到地上,不能说“落地”,与“落第”同音,不够吉利,要说“及地”,寓意“及第”。

  陈琰还要提前去官府领取官凭、路引、火牌以及朝廷发放的路费,凭借朝廷发放的火牌,可以在驿站领取马车和“礼部会试”的黄色旗子,以此来提醒沿途关卡,这是进京赶考的学子,必须无条件放行,这些都是朝廷对于读书人的优待。

  到了陈琰启程进京的日子。

  家里特意没有张扬,担心陈琰一早应酬亲友,为漫长的旅途增加没必要的劳累。

  因此陈敬时只是借口私事,给学生们放了一天假。

  因为去盛安码头一来一回要几个时辰,平安特意把昨晚留好的鸡腿喂给了阿吉,扭头见爹娘起来了,一骨碌从门槛上爬起来。

  陈琰一身朴素而剪裁得体的松江布暗雪青色直裰,头戴方巾,不带任何配饰,只在腰间系上象征举人身份的宝蓝色丝绦,低调又舒适的衣着,很适合长途远行。

  陈老爷和赵氏起了个大早,陈敬时也来了,一起在花厅用过早饭,就分别登上辆马车,送陈琰出城。

  天光未明,风声啸耳,今年眼见又是一个寒冬,虽还没有下过雪,已经冷的让人发抖。

  平安将两只小手揣进袖子里,一开口就是一团白气:“娘,京城的天气是不是更冷?”

  “更冷。”林月白将手里热乎乎的汤婆子塞进平安怀里,柔声问:“平安担心爹爹冷,是吗?”

  平安点点头,从昨晚开始,就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夫妻二人相视,无奈一笑。

  “至多到明年仲春,爹爹就派人回来接你和娘亲,去京城或是任地,咱们一家三口又可以团聚了。”陈琰道。

  平安再次点头:

  车马距离官船码头越来越近,远远便可见一艘艘插满黄色旗子的行船,都是举子北上赴考的船只。

  码头上人头攒动,车马如织,不但有送行的师长亲朋,还有附近来瞧热闹的百姓,国朝重文教,在寻常人眼里,这些圆领长袍的举人老爷风光极了。

  陈琰也是风光举子中的一员,在一众亲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与相约同行的同窗朋友一起登上了客船。

  平安以为到此就结束了,谁知更让他瞠目结舌的还在后头。

  一队油壁花车招摇过市,停在管船码头。

  平安还在发愣,码头上攒动的人群已经自觉让开一条去路,只见油壁车上走下十二位女子,袅袅娜娜,翩然飘向岸边的官船,在婢女的服侍下,她们抱琵琶,弹古筝,吹竹笛……以歌声琴声相送才子。

  凤鸣湖上的十二行首,一曲难求,何况十二人合奏,船上船下响起激动的尖叫声,好似走进了早期人类大型追星现场。

  平安是见过世面的小朋友,他也跟着尖叫:“那个姐姐我见过,她是去年花魁大赛的冠呜呜呜……”

  陈老爷捂住他的嘴:“你认错人了。”

  “没认错,她呜呜呜……”

  伴着悠扬的琴声,客船次第起锚,被江风推离码头,船上举子们带着远离故土不舍,纷纷朝岸边的亲友作揖招手告别。

  送走陈琰,已经到了晌午,太阳暖融融照在身上,驱散了初冬的寒冷。

  平安想去江边玩水。

  林月白只好让公婆暂去马车上避风取暖,自己去江边遛娃。

  江畔的芦苇迎风摇曳,绵延数里,林月白一只手牵着他,沿着芦苇荡踩水玩。

  “娘,十几年后我也要参加科举吗?”平安问。

  “平安想不想参加科举?”

  “现在还不想,以后说不准,人会一直变,没准爹爹五六岁时也不想,但是长大了想法会变多,不能实现就会痛苦,实现了就会无聊,所以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无忧无虑,其实是他们想得太多了,怎么都不开心。”平安道。

  林月白被他逗乐了:“你总有许多道理。”

  平安又喃喃问道:“爹爹会是一个好人吗,会当一个好官吗?您相信他吗?”

  林月白想了想,道:“娘也不知道,毕竟这世道容不下纯粹的好人,官场也容不下真正的好官,娘只希望他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别忘了今天的自己。”

  平安点点头,眯起眼睛迎向太阳,河滩上留下一大一小两串脚印。

  第51章 爹爹不在家的第一个新年……

  屋外飘着雪花,屋内却温暖如春,远近街巷传来断断续续的烟花爆竹声。

  今天是大年三十,平安拉着陈敬时到家里,全家人围坐在堂屋里吃年夜饭。

  酒足饭饱,平安叹了口气:“爹爹不在家的第一个新年,想他,想他,想他……”

  堂兄堂姐在院子里喊:“平安,放鞭炮去啊!”

  “来了来了!”平安将半个炸春卷塞进嘴里,撒腿就跑,阿吉留恋的看一眼满桌的年夜饭,跳过门槛跑了出去。

  “也不是特别想嘛。”陈敬时摇头道。

  小孩子放爆竹,大人们要去祠堂里请祖宗回来过年,并和祖宗开一起大会,宣布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今年族里精壮的中年人、不读书的后生,分别在各个工场、作坊、铺子里辛苦劳作了一整年,明年开始,族产交将由各房共同打理,定期汇总至长房,年底按盈利分红,多盈多得。

  陈琰临走前特意交代过,赚不赚钱还在其次,一定要让家里的年轻人都不要闲着。

  陈老爷很费解:“阿琰从前一味的闭门读书,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关心家里事的?”

  陈敬时道:“这要问你大孙子了,天天喊着家道中落家道中落,阿琰能不重视吗?”

  “童言无忌嘛。”陈老爷道。

  “从前大伙都想着,一个家族要想兴盛,就要出举人,出进士,其实一个家族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脱不开的责任。”陈敬时道:“小孩子都比我们看得透彻。”

  陈老爷嘿嘿一笑:“得亏我年满五十了,不然还要被抓去干活……”

  陈敬时:“……”

  ……

  陈琰在腊月二十三抵京,老师沈廷鹤派人在运河码头等他,他便径直去了沈宅,拜见恩师。

  来到沈宅时已近黄昏,沈廷鹤只穿了件深色的行衣,在庭院里打太极拳,侍立一旁的老仆刚准备通禀,就被陈琰拦住了。

  陈琰不想打扰老师,只是站在一旁静静等待,几年不见,老师的身姿依然矫健,打心底里高兴。

  直到沈廷鹤旋臂翻掌,屏息收势,陈琰才走上去:“老师。”

  “来了。”沈廷鹤笑道:“路上顺利吗,没晕船吧?”

  像在问候一个离家日久归来的孩子。

  陈琰从老仆手中接过御寒的大氅,侍奉老师穿好,又奉上洁净的帕子:“十分顺利,没有不适之感。”

  沈廷鹤接过帕子擦手擦汗,一边打量他:“几年不见长高了不少。”

  陈琰笑得略带腼腆,儿子都好大的人,猛然被人说长高了,心底不禁生出一丝暖意。

  进得堂屋,陈琰端正衣冠,给老师和师母行大礼。

  沈廷鹤位居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比陈老爷年轻几岁,二女均已出嫁,二子都在外地书院求学,京城里只有他和老妻居住,府里没有年轻女眷,便留陈琰暂住下来。

  陈琰不是第一次在老师家中留宿,师母也不是第一次亲自下厨招待他,他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毫不拘束,对师母的手艺连声夸赞:“几年没吃到师娘的饭菜了,心里想得很。”

  沈廷鹤道:“你师母这几年也没怎么下过厨,我也是托了你的福。”

  陈琰忙道:“既如此,得敬师娘一杯。”

  “你小子,还是顺杆爬的脾气。”沈廷鹤笑道:“你写信托我帮你找住处,我在椿萱胡同给你找了处宅子,随时可以立契,但年前还是住在家里吧,我与你好好说说今年的会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甜宠文 科举文  王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