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咋办?我爹是奸臣_王廿七【完结】(60)

  平安托着小脸,陷入思考。

  陈敬时不知道这么小的家伙一脸严肃,是在想什么,或许从小被保护的太好的孩子,都需要接受现实的过程吧。

  平安心里想的却是,既然权力如此重要,他可以再放宽一点要求,让老爹做个不大不小的官,既能发挥余热,不辜负平生所学,又能光宗耀祖,惠及子孙,最重要的是,他从没听说过哪个大奸臣是四品五品的……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南陈家的族人已经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很多,该做事的做事,该读书的读书,从前那些好逸恶劳的习气在慢慢消失,只盼他们日后别再做出仗势欺人鱼肉乡里的坏事吧。

  ……

  到了三月底,各地的赈灾情况陆续呈报上去,都察院和按察司分别派员下来巡视。

  从盛安码头登陆时,随处可见绿油油的稻田,农人在田间辛勤劳作,舟楫在平静的江面上行使,渔夫唱着渔歌,鱼鹰立在船头晾晒翅膀,一派人间天堂的盛世景象。

  三位官员驻足观赏良久,才察觉不对:“灾民呢?四万灾民全都安排在城内了吗?”

  他们带着满腔疑问,乘坐轿子往城门口走,却见孙知县带着几个佐贰杂官,正站在城门口迎接他们。

  按照朝廷规矩,科道官员到地方巡察,是不允许净水泼街,黄土垫道,高接远迎的。

  只是孙知县太过实在,别的官员至少提前一天在码头等候,这家伙竟然真的只在城门口迎了迎。

  孙知县倒不算什么高风亮节之辈,他是真的太忙了,四万人的衣食住行,写在章程上只是寥寥数语,落到实处却异常繁冗。

  将三位上官请进城门,走在县城宽阔笔直的大街上,街道依盛江支流而建,用青石板铺就,左右是白墙黑瓦的小楼、鳞次栉比的店铺,繁华热闹,一如既往。

  街上满是衣着整洁的百姓,不像其他州县,遍地衣着褴褛、卖身乞食的灾民。

  一位官员忍不住问:“孙知县,你将灾民们赶到哪里去了?”

  孙知县汗颜道:“下官也看不出来了。”

  “什么?”三人讶然。

  “下官将他们分散在城内的民居里,乍看上去,真分不出哪些是灾民了。”孙知县道。

  “是了是了!”按察司的官员道:“盛安县报上来的赈灾章程正是如此,以工代赈,交租换粮,许多人不看好这个法子,但顾臬台点了头,也就没人敢有异议了。”

  孙知县对顾臬台的崇拜之情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可是没想到,这个章程竟然真的被落实了。”那官员拍着孙知县的肩膀:“孙知县,如今像你这样敢于任事的官员可不多见了。”

  孙知县提着脑袋干几桩大事以后,基本可以做到宠辱不惊了,闻言只是笑应道:“下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罢了。”

  ……

  新朝改元,普天同庆,按例可以加一次恩科,因今年本就是大比之年,这次恩科就加在了景熙二年。

  消息一经确定,天下的读书人都沸腾了,连续两年春闱,落榜者不必再等三年,更不必与下一科乡试选拔出来的举人去竞争,实在是百年难遇的良机,因此个个摩拳擦掌,抱定决心,要在来年春闱中一展拳脚。

  陈琰也不例外。

  转眼到了四月初,绿柳如茵,繁花似锦。

  平安换下了夹袄,没过几天又换下了春衣,行动越发灵便,不上课的时候,就在院子里哒哒哒地乱跑。

  陈老爷原本想象着自己的乖孙长大以后,应当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翩翩浊世佳公子,结果这佳公子对那昂贵的焦尾琴压根不屑一顾。

  只要不读书,他就有用不完的精力。

  陈平继上树掏鸟窝,他学会了,爬到树上让鸟蛋跟妈妈再见,吓得祖母花枝乱颤。

  竹姐儿在家养蝌蚪,他又学会了,一大捧蝌蚪直接倒进前院的池塘里,本想记录蝌蚪的变化过程,记着记着又不知做什么去了,直到陈琰从书箱里掏出一只肥硕的癞蛤蟆,全家出动抓了整整三天。

  陈老爷硬说蟾蜍意味着蟾宫折桂,是大吉之兆,才保住了平安的屁股。

  陈敬时看在眼里,特意为平安定做了一把小弓,每逢休沐就带他外出骑马、打猎,没白没黑的带着他释放精力,免得在家祸害埋头苦读的亲爹,那可是全村唯一的希望了……

  第50章 人一旦活过五岁,就没那……

  不知不觉间,陈家糖坊已经开业半年了,这半年生意火爆,附近府州县的商贩都要来此进货,从最初的每月一百斤白霜糖,到后来的每月三百斤,进账整整翻了三倍,要不是因为三府受灾,只怕还要再翻一番。

  最近市面上开始流行一种票券,酥饼有饼券,茶叶有茶券,大家宁愿囤券,也不愿囤积日益贬值的纸钞。

  “陈家糖坊”也只好跟风,贺掌柜找人定制了具有防伪功能的图案,印刷成“糖券”,流通于坊间,为防止大量票券落入个人手中造成挤兑危机,甚至推出了一系列限量政策。

  陈家糖坊只销售红糖、黑糖、冰糖和白霜糖。白霜糖价格不算低廉,但至少不是价比黄金的奢侈品了。

  如陈老爷所料,制糖工艺是很难保密的,时隔半年,市面上果然出现了仿制,好在“陈家糖坊”的先入为主,成为了人们心中最纯粹正宗的白霜糖。

  贺掌柜又请来两个老师傅,制作麻糖、酥糖、粽子糖、桂花糖……琳琅满目地摆满货柜,誓要将陈家糖坊打造成江南第一制糖品牌。

  平安每到休沐时都会来糖坊看师傅熬糖,顺便提出一些奇思妙想和指导意见,比如改良李环饧制作奶香更浓郁的奶糖,再比如将用蔬菜水果榨汁摄取色素,再用小苏打或少量白醋固色做成各色糖稀,反复揉搓拧成一股,盘成巨大的圆形,再插上一根棍子……

  老师傅们不明白为什么要把糖果做的那么大,一口都塞不下,且吃起来只有单调的甜味……但成品看起来的确像彩虹一样可爱,深受孩子们喜欢,一旦看见,总要央着父母买一根,舔的舌头上五颜六色。

  平安告诉他们:“小孩子吃糖,吃的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仪式感,等你们到我这岁数就懂啦。”

  老师傅们想了好半天,也想不通这么才能活到他这岁数……

  平安也用亲身经历向祖母证明,吃糖会变笨的说法是谣言,他就算一边舔着棒棒糖,也能将大段文章很快背完,你说气不气?

  ……

  高高的桑葚树再次缀满紫透的果实,平安五岁了!

  平安说,五岁是个大生辰,他要收礼金、吃大餐,还要买很多的零食和玩具。

  林月白笑着逗他:“五岁算什么大生辰,从未听说过。”

  平安一本正经地说:“人一旦活过五岁,就没那么容易夭折了,所以是个大生辰,值得庆祝。”

  好险没被祖母和娘亲打死,享年五岁。

  尽管如此,他还是收到了生日红包和很多礼物,陈老爷在明月楼订了一桌上好的席面,点了他爱吃的菜,一壶上好的蓬莱春,全家等他散学,一起去庆贺生辰。

  翌日休沐,平安本想睡到自然醒,结果一大早就被前院嘈杂的声音吵醒。

  有人打起来了吧?!

  平安掀开自己的小薄被,一骨碌爬起来去看热闹,只穿着一层白纱中单,赤脚就下地跑了。

  曹妈妈拿着鞋袜在后头追,口里埋怨:“上学的时候拽都拽不起,休沐的时候起得比鸡还勤快哩,慢点跑留神扎着脚!”

  平安来到前院,原来不是打架,是租住在陈家巷的灾民们准备返乡了。

  这半年来,灾民们将盛安县城修补的焕然一新,还在郊外留下了大片大片金黄的稻田,眼下他们要回家重建自己的家园了。

  平安端出一个大盒子,将提前准备好的什锦糖果袋子发给灾民家的孩子们,希望他们一路平安。

  ……

  今天大概是什么黄道吉日,晌午时分,陈琰从县衙带回消息,省里藩司衙门派来的官兵,抄了前任指挥使蒋丞的家,连带许多犯事的蒋氏旁支一起被捕,孟氏案中,教唆赖三杀死孕妇郝氏的蒋钰,手里可不止一条人命,数罪并罚,被判凌迟,其余的蒋氏族人,流放的流放,充军的充军,家眷妻女充入教坊。

  平安无法像阿蛮那样单纯的高兴,毕竟这个场面太过眼熟,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他也有相同的下场。

  不过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在顾臬台敦促下,提学道终于恢复了小叔公的学籍和生员身份,因为小叔公要去省里画押办手续,明天放假一天!

  陈老爷命人在门前一挂接一挂地放鞭炮,直到把北陈家的三爷炸出来,背着手站在桥头上叹气,才收手作罢。

  其实陈敬时只是辈分大,耽搁了一届秋闱也才刚过而立,科场上白发苍苍的童生都不稀奇,而立之年还是最好的时候。

  “所以小叔公也要参加乡试喽?”平安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甜宠文 科举文  王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