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咋办?我爹是奸臣_王廿七【完结】(59)

  灾民们满目不解的望向他,话是江南官话,每个字都很清楚,怎么组合在一起就听不懂了呢?

  ……

  陈家巷,小桥南边的牌坊下站着一群孩子,那巨大的“解元坊”牌匾下,被拉起了一道红色横幅,上书“洪水无情人有情,同甘共苦渡难关。”

  陈平继和陈平信一左一右站在高高的梯子上捆绳子,丹姐儿站在桥上指挥:“左边高一点,右边再高一点,左边再低一点……”

  “能不能一次说完?”陈平信道。

  “总要调整的嘛!”丹姐儿道。

  “换人换人,玉凤,你去看。”陈平继道。

  陈敬时远远看着一群孩子张罗着所谓的迎接仪式,问陈琰:“这是你想出来的?”

  “都是孩子们自己弄的。”陈琰道:“当然,我这个引路人也尤为重要。”

  且说着话,陈老爷带着几个族中长辈出来,亲自迎接灾民,以示对县里工作的支持。

  官差们将四百多名流民送来陈家巷时,喧天的锣鼓声骤起,不知从哪里跳出一对彩狮,踩着欢快的鼓点摇首摆尾跳跃。

  孩子们分列两旁敲锣打鼓,平安亲自指挥,鼓点简单但不杂乱,配合相当默契。

  陈敬时呆住:“他们哪来的钱请人舞狮子啊?”

  陈琰道:“采购物资省下来的钱。”

  “那为什么要亲自敲鼓?”

  “因为钱不够了。”陈琰道。

  “……”

  陈敬时道:“早说啊,我捐他们一点。”

  “你侄孙说了,小孩子不喜欢花钱图省事,喜欢亲力亲为的成就感。”陈琰道。

  “这个鬼机灵。”

  看着激情指挥锣鼓队陈平安小朋友,陈老爷满目骄傲地说:“我早就说过,我乖孙很有音律方面的天赋,你们就是不信。”

  陈琰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家里那套编钟呢?”

  “太占地方,被我给卖了。”陈老爷道。

  “卖了,钱呢?”

  陈老爷笑道:“从溧阳给我孙儿订了一把上好的焦尾琴,还在路上。”

  陈琰:“……”

  四百多名灾民,以及押送他们的官差,看到这种场面,全都惊讶地说不出话。

  背井离乡的悲凉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脑子问号。

  明明是来逃难的,生生被营造出一种走马上任之感。

  第49章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待到锣鼓声停止,陈琰清朗的声音在巷子中响起。

  “诸位,想必登岸之前,县里的官吏已经跟你们说得很清楚了,我这里不妨再多说几句。你们来到陈家巷,就是陈家巷的一员,大老爷希望你们付出劳力换取房租和口粮,不必忍饥挨饿,而是像从前那样,外面做工,家里生火做饭,扯布做衣裳,絮棉花纳鞋底,你们的孩子,也会像陈家所有的孩子一样,三餐温饱,有瓦遮头。为此,陈家巷一百多户人家,腾出数十间房屋供各位居住。”

  灾民们静默良久,他们刚从洪峰巨浪中死里逃生,被官兵呼和驱赶装船,运送到此处,陈琰所说的这些场景离他们太遥远,远的难以置信。

  “但是,既然来到陈家巷,也有几点规矩望诸位务必遵守。”陈琰道:“第一,不准随地便溺,乱扔杂物;第二,不准吃生食、生水、发霉以及虫鼠碰过的东西;第三,如有发热、腹泻、便血等病征,要及时上报……”

  待灾民们一一应下,才又道:“各位都是连结互保的乡邻,现在由甲长带领去祠堂,每户领取二斗米,四两肉,再加朝廷赈济的米面,足够撑一阵子的,衣物被褥按人头发放,房屋随机分配,不可挑拣,不可私下调换,进屋先洗澡,换下的旧衣集中在桥头的空地焚烧,咱们是同船合命,望大家不要抵触。”

  灾民们看着这个年及弱冠的青年,说起话有理有据,条理清晰,非但把话交代清楚了,还不伤及他们的自尊,竟比码头上那些官员说出的话更让人信服。

  很快,四百多名灾民便以十户为单位排好队,依次进入祠堂登记、领钥匙、领物资,而这些事,竟全被陈琰交给一群孩子去操办。

  陈琰反复告诉他们,灾民们来到在陈家巷,不是来跟我们争夺房屋和衣食的,是来帮助盛安县修桥补路开辟荒田的,靠劳力赚钱,绝不低人一等,谁也不许歧视和嘲笑他们,更不能欺凌他们的孩子。

  对于喜欢欺负弱小的陈平信,陈琰单独找他,进行了一番恳切的长谈,字字句句直击灵魂,直把他说的泪流满面悔不当初才肯作罢。

  欺弱是动物本性,可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是可以教化和约束的。一遍说不通就说十遍,不断的重复,不断的耳提面命,说到真正明白事理的一天,而不是归咎于他的本性,那要父母和老师有什么用呢?

  灾民们每人领到了一袋米,一条肉,少量调味品,在戴着红袖章的孩子们的引领下,来到各自住处,屋内装饰丰俭不一,但都是窗明几净的,床具桌椅板凳应有尽有,可以拎包入住。

  墙面贴上了烧开水、勤洗手等示意图,每人又额外发放一瓶白醋,要求他们洗漱更衣之后,将白醋倒进锅里,熏蒸屋子消毒。

  平安和陈平继几人,还将灾民里的大孩子集结起来,成立了“除四害”小分队,积极捕捉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可以凭尸体到学堂里找平安换糖果,一只换一颗粽子糖,集齐五只换一个糖酥饼。

  陈敬时想到自己的宅子将成为虫鼠尸体的聚集地,胃里就一阵阵反酸水,可又不好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毕竟他们的想得周全,灭虫灭鼠可以有效阻止疫病传播。

  将这些灾民安顿下来,用了一整天时间,大人们都在看热闹,孩子们都快累瘫了……

  “我娘说小孩儿没有腰,可是我分明觉得腰疼啊。”陈平松道。

  丹姐儿解释道:“说小孩没有腰,是怕小孩‘夭折’,不是真的没有腰。”

  去别的地方当灾民,都是被当成苍蝇蚊子般驱赶嫌弃,在陈家巷当灾民,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礼遇。

  灾民们安顿下来,就找了几个代表,去陈老爷面前磕头道谢,感谢收留活命之恩。

  陈老爷匆忙避开:“呀呀呀呀呀呀折寿折寿,我也没做什么,当不起如此大礼!”

  他确实没做什么呀……

  落日时分,巷子里焚起了硫磺和艾草,呛的平安憋足一口气蹭蹭蹭跑回家去,身上头发上全是火烧火燎的味道。

  “才多大的孩子就支使他们干活,万一害了病看你上哪哭去!”赵氏一边埋怨儿子,一边尖叫:“陈平安,洗手!”

  平安手里的枇杷吧嗒一声掉在地上,被娘亲拎回东院洗澡去了。

  ……

  四万灾民可不全是身体健全的壮劳力,还有孤苦无依的老人和孤儿、奄奄一息的伤病员,他们无法自食其力,要由县里官办的养济院和育婴堂收养,伤病患则被送到安济坊救治,治不好就会被漏泽园拉走,深埋处理。

  四万人陆续入境,四大官办福利机构瞬间爆满,县里在籍的医生不够用,就去乡下征召赤脚郎中。

  孙知县下了死命令,伤病而死者难以避免,第一不许造成疫病传播,第二不许饿死一人,上下官吏只能怨声载道中四处募捐,勉力支撑。

  灾民们安顿下来的第三日,男人们天不亮就要出工,修桥铺路补城墙,听说郊外还有上万人开垦荒田,女人们则在家里编筐搓麻绳洗衣裳带孩子,过着与陈家人节奏完全不一致的生活。

  孩子们也被迫收心,因为陈敬时脚伤大好,再次把他们抓回了课堂。

  小叔公允许灾民的孩子来学堂旁听,平安还以为很快会认识新的同学,然而并没有。

  他这才知道,原来灾民的孩子是没空读书的,年纪大些的要跟着父母一起干活,带弟弟妹妹,算家里的半个劳动力,年纪小的就被关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许外出乱跑闯祸,大人没有多余的精力照管。

  陈家孩子们也直白的感受到生在江南富庶之家的幸运。

  陈敬时告诉他们,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世道从来就是不公平的,所以做人要自强上进,最好的方式固然是“学而优则仕”,既能施展胸中报复,又能泽被后世,惠及子孙。

  平安问他:“可是孔子说,君子不与人争名夺利,不沦为他人棋子。”

  陈敬时笑道:“让你读经书,是拿来写文章的,春秋争霸,诸子百家周游列国游说讲学,难不成是为了消遣?”

  孩子们哄堂而笑,平安也跟着笑了。

  “大佛殿里的金身尚且要争一炷香,何况是人呢。”陈敬时道:“你们觉得可以不争,是因为祖宗替你们争过,而先祖在战乱中逃难来到盛安之时,比今日的灾民强不到哪里去,如果你们不争,则子孙也会一样的落魄无依,所以世道看似不公,其实也算公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甜宠文 科举文  王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