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平城赋_任葭英【完结+番外】(125)

  “小人,小人天生爱流汗。”

  “原来如此,”承影笑起来,“我还以为你怕我呢。”

  “不不不,哦,不,小人敬重女郎,出言无状。”

  “承影。”拓跋月突然出言,语中有轻微的喝止之意。

  她又看向鲁七:“鲁七,我有一问,你须老实回答。”

  “老实,我老实着呢。”鲁七坐得更规矩了。

  “我看你言谈不俗,以前是不是也读过书?”

  “小人……公主问这……”

  “李夫人。”承影插言。

  “哦,不知李夫人问此事作甚?”

  “自不会害你,你从实说来。”

  “小人的确读过几天书,”他叹着气,“略识得几个字。”

  第172章 这掌柜的饭菜之价,无有不妥

  这年头,百姓大多没读过书,但鲁七说话有条理,有时还冒出几个文绉绉的词,拓跋月自然怀疑他读过书。

  “你说来听听。”

  “小人能不说家主的名姓吗?”

  “可。”

  鲁七便放宽心,说起以往经历。

  原来,他自小父母便亡了,依着亲戚生活,但舅母看他不顺眼,便把他打发出门,卖于一个世家为奴。

  鲁七为人勤快,脏活累活都不怕做,但不知为何,很快就被那世家中的一个公子相中,收到身边做个伴读。

  彼时,鲁七觉

  得自己撞上大运,也跟着那世家公子读了些书,但时日一长,他觉出一丝异样。那公子看他的眼神,总带着一丝狎昵,手也不时往他身上抚弄。

  “后来,小人打听到,这公子有龙/阳/之好,我便趁夜逃走了。我也不敢回我阿舅家,之后就辗转到了荆州,来到一个村子里,挂名在一户人家下。后来的事,小人已经跟公……夫人说过了。”

  听至此,拓跋月叹了口气:“你的经历也太坎坷了。不过……”

  她话锋一转:“你方才说,你挂名在一户人家下。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鲁七心里懊恼,恨不得吞掉自己的舌头。

  “此事你且细细说来,无碍。”

  魏国已历三帝,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但对两晋十六国以来的宗主制度无法根除。故此,为顺利征徭征税,魏主暂且承认宗主的身份地位,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1)

  “那小人便大胆说了,我这种情形不少见。在地方上,很多宗主都用种种办法,来逃匿赋税。”

  “难怪国家收税困难……”拓跋月沉吟道。

  “可我们没少交,那些宗主却赚得肥,吃得肚儿圆。”鲁七觑着拓跋月的脸色,“夫人,我听人说,宗主宗主督护制,只是权宜之计。日后……”

  拓跋月忖了忖,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日后自要改弦易张的,徐徐图之。”

  鲁七听得倒懂不懂,但能揣摩个大概,当下也不知回应什么,便轻轻“哦”了一声。

  “我且问你,你可知秀荣的物价如何?尤其是那米粮的价格。”

  他略一思索,面上浮起一抹尴尬的笑意:“说来惭愧,夫人,我已足足三月未曾买粮了。不瞒您说,如今我们都是靠……抢的。”

  他干咳一声,似想为这话添上几分正当性:“抢的是那些富户,也算是盗亦有道。”

  拓跋月轻轻一笑,并未深究此事,只淡淡地问:“那三月前的物价,你可还记得?我此番有些要事需办,你在秀荣呆了偌多年,想必能助我一二。事成之后,我自会还你自由。”

  听至此,鲁七眼泪都要流下来了,连声称好。

  “那便跟我下车吧。”

  下车后,拓跋月让鲁七伴在一侧,在集市上转了一个时辰。

  买了一些物什,也问了鲁七一些话。

  鲁七知无不言,倒是坦率。

  到了吃饭时间,四人在一家小肆吃了饭。

  拓跋月照例问鲁七,这几样饭菜价值几何,心里略略有数。

  她便转头对湛卢嘱咐了几句,湛卢颔首表示会意。

  但到会账之时,湛卢被掌柜的要价吓了一跳,柳眉一竖:“掌柜的,你莫欺我是外乡人。你这饭菜要价太高了,竟比三月前贵了一倍不止。”

  掌柜见湛卢衣着光鲜,便露出谄媚笑容,解释起市面行情,坚称标价合情合理。

  然而,湛卢丝毫不为所动,反讽道:“贵店不过是坊间再寻常不过的,饭菜哪能卖得起这般价格?”

  闻言,掌柜脸色骤变,渐生怒色,决定与湛卢据理力争。

  一场激烈的口角在所难免。

  未几,掌柜情绪激动,言语间颇为不堪。

  湛卢眼神一凛,也不忍让,抬手便是一记清脆耳光。

  气氛瞬间凝固,食客们都瞪大眼看戏。

  掌柜怒火中烧,急忙吩咐身旁小厮,速去请隔壁交好的生意人前来助阵。

  他经营的是家不起眼的小店,囊中羞涩,自是请不起太多帮手。

  不多时,小店内便挤满了闻讯而来的邻里街坊。

  冲突发展至此,正合拓跋月之意。

  “你看我这衣着打扮,岂是付不起账的人?但我绝不给冤枉钱。你这掌柜,漫天要价,简直欺人太甚。”

  她刻意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言语间挑衅,直教掌柜的怒气更盛。

  “你胡说!看你穿得周正,还是个女子,没想到竟是个泼皮无赖!”

  双方僵持不下,气氛剑拔弩张。

  一旁,鲁七不敢吭声,他不知拓跋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是缄口为好。

  就在此时,拓跋月话锋一转,笑道:“现下,你说我不讲理,我也说你胡闹。既如此,不妨去官府评评理,如何?”

  掌柜一听,心中略一盘算,也不甘示弱地回应:“去便去,难道我还怕你不成?”

  少时,掌柜、拓跋月两拨人,齐齐来到县衙。

  这县令还在午睡,几人等了好一时,他才打着呵欠过堂。

  见拓跋月美貌,县令打量了她好一时,睡意也散去不少。

  问明双方纷争起因,县令捋着胡须,道:“这位夫人,李夫人是吧?”

  拓跋月向他见礼。

  县令微笑道:“李夫人,这掌柜的饭菜之价,无有不妥,是您多虑了。”

  拓跋月指着鲁七,道:“三月前,我这小厮曾来秀荣办事,当时的饭菜可不是这价格。现下,物价腾贵,怕是不妥。”

  闻言,县令的小眼睛转了转,摆手道:“夫人初来此地,不详民情,本官不怪你。物价这种事么,此一时彼一时。”

  (1)两晋以来,人口流动频繁,原有的乡里组织,渐渐丧失了控制管理百姓的职能。同时,士族大族依靠经济优势和坞堡的便利,为流亡人口提供庇护,因此产生了封建“荫附”关系。“宗主督护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魏书食货志》称:“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第173章 你脑子是被门夹过么?

  闻言,拓跋月目光如炬,望向神情傲慢的县令。

  “民妇不懂,县令所说的‘此一时彼一时’是何意。”

  县令眉头紧锁,满脸写着不耐烦,但他极力压制情绪。

  “夫人,你初来乍到,怎知这世事艰难?粮食收成、商贾囤货、天灾人祸,哪一样不是影响物价的原因?你若真想了解,便去那田间地头,看百姓如何辛勤劳作,再来说这物价之事吧!”

  拓跋月嗤笑一声:“我大魏一朝,于平城设太仓,又于地方设州、军镇、郡仓廪。

  “这些仓廪所储备的粮食,本是用来平抑物价,保民安生的。这些储备粮,不仅来自田租的征收,更可通过‘和籴’之法,从民间收购余粮,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如今这仓廪之中,粮食是否充足?又是否起到了平抑物价之用?”

  县令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诧色,心中暗自揣度。

  到底没忍住,直言相询:“这位夫人究竟是何方神圣,竟对我大魏仓储之事如此了解?”

  拓跋月笑道:“民妇不过是一普通夫人,家中略有些财资而已。”

  县令沉吟:“夫人不必隐瞒,非富则贵。但本官先前所言,句句属实。粮食收成、商贾囤货、天灾人祸,无一不影响物价。”

  拓跋月睇向鲁七,面有质询之意。

  鲁七摇摇头,对此并无印象。

  小肆的掌柜却冷笑一声,道:“说不出来吧,你们这些外乡人。”

  “听你这意思,你似乎都知晓?”承影见不得掌柜这嘴脸,乜斜着眼看他。

  掌柜见县令没有喝止他的意思,便大着胆子往下说:“当然知道!秀荣这地方,这两年确实没有天灾人祸,但小人、小人确曾听闻一些不寻常的事儿。据说,秀荣城中来了位神秘富商,出手极为阔绰,不知从何处得知了咱这地界儿的酒香,竟高价收酒,不问出处,越多越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