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平城赋_任葭英【完结+番外】(161)

  “是。”

  拓跋余娓娓道来,细节与拓跋晃的亲述毫无二致。

  一席话,说得御座上的人,渐渐弭了峻色。崔浩瞟了拓跋余一眼,笑意明灭不定。

  “好罢。你二人先下去罢。崔司徒,你就给太子说,讨伐杨文德,是朕的意思。此外,把朕在张掖郡所得的玉玺,拿给武威公主。往后,若你与太子意见不谐,就让公主盖印罢。”

  (1)拓跋余,在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受封吴王。及至正平元年(451年),又改封南安王。

  第225章 有女杰之才,却无女杰之心

  听得此话,拓拔余一脸惊愕,嗫嚅道:“这……这于理不……合罢……”

  “怎的不合?”

  拓拔余思量片刻,方道:“太子殿下尚在宫中。”

  几年前,拓跋焘也曾让武威公主代理国事,但彼时他与太子出兵作战,方才有此安排。

  眼下,太子既在宫中,皇帝让武威公主干预国事,委实令他费解。

  “这几年来,朕夙兴夜寐,力有不逮力,把很多事都交给了太子。太子年轻,身边总得有人帮忙才是。这人呢,也不好选,须得对朕忠诚,既有人望又有才干……”

  拓跋焘有意顿下,觑了拓拔余一眼:“最重要的是,朕无论给她多少权力,她也不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不该有的心思………

  这话落在拓拔余心上,激起一层涟漪。

  他忖了忖,躬身道:“父皇圣明。姑母之才,丝毫不输于国朝女杰。”

  说罢,拓拔余唇角掠过一丝意味不明的笑意。

  因他头埋得低,拓跋焘并未看见拓拔余的神色,但却听出他话中的深意,遂拧着眉看他一眼:“阿余,你姑母有女杰之才,却无女杰之心。你可明白?”

  拓拔余撇撇嘴,又不甘愿地颔首:“儿明白了。”

  拓跋焘方才挥挥手,道:“朕要小憩一时,尔等退下罢。”

  “喏。”拓跋余、崔浩对视一眼,齐声应下。

  待他二人转身,拓跋焘才皱着眉,望着拓拔余的背影微微摇头。

  宗爱欲言又止,伏在拓跋焘身畔,给他捶起腿来。

  见拓跋焘眼中渐有松弛之色,宗爱才低声问:“至尊心里可舒坦些了?”

  他听得出来,拓跋焘对拓拔余这几个儿子,怀着何种态度。

  口中虽说着父慈子孝的话,但他却只对太子用了真心。故此,他容不得其他人权欲膨胀。

  或许是,多年来他受了汉人思想影响,对嫡长子的期许过高。

  拓跋焘一贯信重宗爱,听他如此问话,遂忍不住说了句肺腑之言:“你听出来了么?阿余在挑拨朕和武威的关系。”

  宗爱不敢则声,只挠了挠头。

  “国朝女杰,呵呵……”

  大魏建国之前,号为“代”。被尊为“神元帝”的代国皇帝驾崩之后,代国政权曾陷入长达数十年的继承危机。

  君位在其后裔各支系间频繁更迭,后妃们倚仗母族力量,纷纷扶持己出子嗣角逐大位,掀起阵阵腥风血雨。

  其中,尤以桓帝皇后祁氏最为突出,此女先后将其三子推上帝位,开创了代国历史上罕见的“三子连帝“现象。

  在诸子年幼或政局动荡之际,祁氏更以太后之尊直接摄政,实际掌控拓跋部军政大权长达十余年。时人谓之“女国“。

  “武威,会是祁氏那样的人?”拓跋焘侧首看宗爱。

  宗爱头摇得像陀螺:“那哪能啊!武威公主身后又没有部族,她和那达奚氏又不亲近……”

  语声戛然而止,宗爱作势抽了自己一嘴巴。

  “奴失言了,奴不该冒犯公主。”

  宗爱垂下头,一脸懊丧。

  这滑稽模样,逗得拓跋焘哈哈大笑。

  这一笑,心情也畅快起来。

  “你个阉奴,脑子还挺好使的嘛!句句贴朕的心肠!不过,这些话切不可对旁人说起——”

  “奴省得,奴省得!”

  宗爱脸上堆满笑,心中暗道:都跟你十数年了,还能不知你心病?自从乐平王阴谋造反,你便愈发信不过拓跋家的男人。至于武威么,再有才干也是个女人,背后又没别的势力,自然只能对你摇尾巴。

  拓跋焘哪知宗爱的腹诽,一腔心思又回到拓拔余身上,不禁叹了口气。

  “这小子……“拓跋焘的眉宇间浮出一丝忧色,“怕是心里还憋着股怨气。“

  殿内,鎏金兽炉吐着袅袅青烟,将皇帝的面容笼罩在忽明忽暗的光影里。

  他忽然转向侍立一旁的宗爱,声音里带着少见的疲惫:“朕将诸子隔绝于朝堂之外,何尝不是为了保全他们?若是生了不该有的心思……“

  话说至此,他看了看掌心,里外都是肉。

  见状,宗爱忙出言宽慰:“至尊圣明。老奴虽愚钝,却也懂得'棠棣之华'的道理。“

  拓跋焘轻笑一声,挑了挑眉:“但愿,小子们莫辜负了朕的苦心。”

  且说,从永安前殿退出,崔浩虽未言语,但却与拓跋余保持着肩并肩的态势。

  这让拓跋余微微有些不适。

  他刻意放慢步伐,但见崔浩也缓了下来,心中不免有些愠恼。

  忖了忖,拓拔余轻嗤一声:“如果小王没记错的话,杨文德招诱的氐人归附一事,已然发生好些日子了。不知崔司徒为何今日才迟迟报来?”

  “因为晋王不幸,臣来不及……”崔浩笑意微微,温声道,“自然,也因为吴王今日会被召见啊。”

  他话里藏针,却又锋芒半掩,拓跋余颇为意外,怔了怔,才笑道:“可惜,小王却让崔司徒失望了。”

  “不不不,吴王所说的,都是自己的亲见亲闻,一丝不错。就像是微臣,说的也都是实情。”

  “是实情没错,但却不是所有的实情吧?”拓跋余摇摇头,拱手作别,“小王还有事儿,要先行一步了。”

  “殿下千岁。”崔浩行礼如仪。

  拓跋余身形昂藏,但却很快隐没于楼角处,可见其行速之快。

  崔浩耸耸肩,心道:所有的实情……什么是实情?

  实情是,太子斥责他崔浩越级任才;他也讽刺太子用人唯亲,连仇尼道盛、任平城这样的无名小辈也用。

  “仇尼道盛,徒河人,祖上三代,无一人称官为吏。任平城,定州人,曾为李顺府中的宾客。李顺何等人?大魏的叛徒。”

  此刻,崔浩低声自语,重复的正是他与太子争执那日的词锋。

  当日,崔浩便想来参他一本,但晋王刚好在这个节骨眼上猝死了,故此他才忍耐不发,择日来告他御状。

  只没想到,拓跋余与太子并不十分亲热,此时却毫不添油加醋,看来也是个沉得住气的人。

  第226章 雄鹰捕猎前,总要收起利爪

  暮色渐沉,吴王拓拔余回到母妃的永春殿时,

  袖中的拳头攥得发白。

  父皇那忌惮的态度像根刺,深深扎在他心头。

  他抬头望了眼渐暗的天色,轻轻叹了口气。

  侍奉在身边的内侍莫温,也随之长嗟一声。

  几株母妃喜欢的花树开得正艳。拓拔余挥手制止了欲通报的宫人,径直穿过回廊。

  殿内熏着柔然的安息香,那是母妃从草原带来的习惯。

  “阿余来了?”

  郁久闾涵香正倚在榻上把玩一枚玉佩,见儿子突然闯入,连忙起身。

  她年过四旬却风韵犹存,高颧骨的面容上,嵌着一双锐利而不失秀美的眼睛:“怎么这时辰来了?“

  拓拔余阴沉着脸,抓起案几上的银壶直接对嘴灌了一口。

  酸甜的葡萄酒,顺着他修剪整齐的胡须滴落在锦袍前襟。

  “慢些喝,“郁久闾涵香用柔然语轻斥道,取出帕子为儿子擦拭,“在你父皇那儿受气了?”

  “他宁可相信那个外姓女人,也不愿让他亲儿子从政!”

  拓拔余将银壶重重砸在案上,惊得屏风后的宫女微微一颤。

  郁久闾涵香眼神一凛,挥手屏退左右。

  待殿门合上,她才压低声音问:“什么外姓女人?“

  “还能有谁?“拓拔余冷笑不迭,“我们那位'尊贵'的武威公主姑母啊。”

  “武威啊——”

  “哼!什么姑母?她本姓达奚,跟拓跋家有何干系?”

  闻言,郁久闾涵香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案面。

  烛火在她深褐色的瞳孔中跳动,映出几分讥诮:“武威公主平凉有功,又深谙汉家典籍,还会做生意,你父皇信任她不足为奇。”

  她顿了顿,睇向拓拔余,目中难掩失望之色:“在这方面,你确实比不过。”

  这话太刺耳!

  拓拔余额角青筋暴起,抓起盘中的胡饼狠狠咬了一口。

  酥皮碎屑,沾满了他华贵袍服,他却浑然不觉。

  “阿余,“郁久闾涵香正色道,“记住阿母的话,现在不是与太子争锋的时候。至于武威公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