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平城赋_任葭英【完结+番外】(52)

  刘昞不由担虑起来,尽管河西王有着“称霸西域”的宏愿,但他果然能西向而战,逐一降服鄯善、于阗、疏勒、龟兹、焉耆、高昌吗?纵是他从李敬芳那里拿到他要的东西!

  如今之情势,能保得一隅之安宁,已是万般不易。何况,这几日流言甚嚣尘上,恐怕不日便要在战场见分晓了。

  因为河西王不在身畔,拓拔月借与刘昞私下请教之机,说了一些平日里从来不说的话。

  先前,刘昞讲了一段《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此时拓拔月便点评道:“想来,大王亦是深谙此中道理。”

  此言一出,侍奉在旁的索敞、阴兴不由诧然变色,匆匆对视一眼,不敢则声。

  胡叟看了拓跋月一眼,面上浮出了然一笑,但也不说话。

  刘昞却微微一滞,暗道:大王与柔然几国暗中往来,被王后查知了?

  念及此,他只得苦笑道:“王后说话未免太直接了。”

  “先生是个聪明人,本宫也不拐弯抹角了,”拓跋月凝视他双眼,恳然道,“希望先生能看清形势。”

  当初,因胡叟入狱一事,刘昞已向拓拔月表明态度,而眼下,她要的是自己再一次表态。

  一时间,刘昞沉凝不语。

  恰在此时,竹林边的柏树上扑棱棱飞来一只乌鹊,他便指着乌鹊,淡笑道:“王后见恕,以老臣之身份,有些话实在不便直言。我只能说,绕树三匝,必无枝可依,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老臣自也是明白的。”“有您这句话,本宫便放心了。”她恬然一笑,不再多说。

  第71章 谁人忠诚不二,谁人首鼠两端

  半个时辰后,拓跋月启程还宫。

  目送王后离去,刘昞才缓缓转身,紧绷的神经放松片刻。

  他随即招手,将索敞、阴兴、胡叟三人召回静室。

  夕阳的余晖透进窗来,映得室内光影斑驳。恰有一缕打在刘昞的脸上,显得他面目更加柔和。

  他含笑看向胡叟,问:“先前,有一炷香的时间你不在讲堂里,去了何处?”

  胡叟眼神闪烁了一下,似乎在衡量着什么,最终还是开了口:“王后身边,有一宫女名唤阿澄,她……她乃是我心中所系。上次趁她生辰,我悄悄送了她一份礼物,今日她随王后前来,特地寻我致谢。”

  说至此,他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一抹羞赧之色。

  “师叔,你也知道,我们一起从白沙湖回来,便在当时我俩便互相爱慕了。”

  年少慕艾,这很正常。

  不过,听了这话,刘昞目光反而添了几分锐色:“你二人,究竟说了些什么?”

  声音里夹杂着一丝逼迫感,胡叟避无可避。

  胡叟咽了咽口水,神色复杂:“不过是些男女间的情话,那些私密之言,实在不宜对外言说。”他声音虽轻,却很是坚定,显然不愿在这件事上妥协。

  刘昞闻言,脸色微变,目光在胡叟身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他知道,阿澄虽只是王后身边的一名宫女,但在这宫廷之中,每一个细微动向都可能掀起冯伯。而胡叟,是自己的助教,其举动亦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见胡叟不打算说更多的事,沉思良久,刘昞终于换了语重心长的口吻:“师叔是在担心你。阿澄毕竟是王后的宫女,你要求恩典的话,日后只怕会费些周折。”

  胡叟微微颔首:“先立业再成家,既然没心意已定,不妨再等些时日。”

  刘昞又说了几句鼓励的话,遂让胡叟先行离去。

  待他走后,刘昞才对索敞、阴兴低声嘱咐道:“今日之事,切勿对外人说起。”

  索敞、阴兴面面相觑,索敞道:“徒儿只知闭门读书,其余一概不知。”

  阴兴却欲言又止,满脸踌躇之色。

  “阴兴,直说无妨。”刘昞望向他。

  他素来沉默寡言,今日却颇有说话的兴头,必是有所发现。

  阴兴怔了一下,遂道:“午膳时,学生听到几位官员,在论议张掖郡下石头雨的事情。”

  此事现已传遍了姑臧乃至河西国,有人论议也不奇怪。只不过,官员们私下说起也就罢了,但在集会时论议未免不妥。是因为今日大王不在,才如此放肆?

  刘昞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历经数朝,刘昞也见过不同性情的君王。论雄猜之心,还没有胜过如今这位河西王的。

  而现下,流言甚嚣尘上,很多人都对“魏继汉室”的说法深信不疑。而沮渠牧犍不管流言,也不趁着望日讲学之机,在诸臣面前显露威仪,这不是很反常么?

  刘昞心念一动:“你是如何听到的?那几位官员论议的声音大吗?”

  “是,他们声音不小,”阴兴道,“否则也不会入学生耳中。”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阴兴本就是规矩守礼之人

  。

  “那几位官员论议之后,是否有更多的官员参与其中?”刘昞问。

  阴兴微微一讶:“老师如何得知?”

  “这便对了。”刘昞了然一笑,沉声道,“不过是试探罢了。谁人忠诚不二,谁人首鼠两端,都能分得明明白白。”

  索敞、阴兴对视一眼,都不由打了个寒噤。

  所幸,他们并不参与这些论议,否则必然得罪王座上那人。至于将来如何,则走一步看一步,追随恩师便是。

  刘昞看出他二人的心思,遂道:“你二人一贯讷于言敏于行,这一点为师很放心。这世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并非我们所能左右。”

  索敞、阴兴忙恭声应了。

  少时,刘昞无力地挥挥手,道:“为师小憩片刻。”

  一时之间,静室之中,只余他一人。

  练字定心了好一时,他方才安然睡去,将近子时才听得索敞、阴兴报来一个消息:

  王后在回宫路上晕厥过去,宫中太医说她中了沙虱之毒,恐与陆沉观之行有关。王后却说,她早先便有些不适,凑巧今日毒发而已。

  “沙虱之毒,虽不能致命,但被沙虱叮咬之处,可能会产生痹症。”刘昞皱眉道。

  此时,他深为王后担忧,但至次日,他便发现他的忧虑是多余的。大王固然是胸有城府,王后又何尝不是成算在心呢?

  昨晚宫中热闹非凡,先是合欢殿的宫女阿蓁跑到御前告密,说那沙虱是长乐公主丢在王后眠床上的,而她在合欢殿中伺候时,只听得李敬芳和长乐公主私议此事,但却没听清是针对谁。

  “但至今日,奴才知公主和夫人是向王后下了手。奴未能早些禀告大王,奴罪该万死。”

  传闻中说,合欢殿的宫女阿蓁,在朱阳赤殿前,一跪不起,泪下如雨。

  宫中遭逢此变,沮渠牧犍自然头痛不已。他好容易劝得王后宽恕长乐公主,但没睡下多久,又被合欢殿中的人惊醒了。

  原来,眼见阿蓁见风转舵,李敬芳被囚在合欢殿中,她的一个内侍也匆匆招供,说他曾听到李敬芳在醉酒后,说尹夫人在王后入凉之时,便打算刺杀王后,可惜失败了。

  也就是说,李敬芳作为尹夫人的女儿,并未完全置身事外。她明明知道尹夫人的计划,也能预料这后果,但李敬芳并未及时阻止。

  单论“知情不报”这一桩事,都是大罪,更何况,她还挑唆长乐公主,去对王后下毒。

  此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速播于朝野内外,并牵扯出令人惊骇的王室艳闻——李敬芳因嫉妒王后,而生出了杀心;至于长乐公主,则是个糊涂蛋,以为这个弟妹死了,便能让她的闺中密友李敬芳,与大王长相厮守。

  艳闻一经传出,不管是真是假,都能在民间被渲染得如同亲见。拓跋月远嫁姑臧后,素有贤名,赢得了河西臣民的交口称誉,眼下出了这种事,自有舆情为她鸣不平。

  听闻此事,沮渠牧犍急忙在朝堂上澄清此事,但却也只是欲盖弥彰。

  好在,王后毒发时,大魏使臣刚刚离开了。否则,事情就更棘手了!

  第72章 但也说明她技止于此

  是夜,沮渠牧犍让人把刘昞请入宫中,问起对应之法。

  刘昞沉默一时,方才摇着头反问:“如是谣言,谣言必不攻自破。大王不必过于忧心。”

  “孤原本也作此想,”沮渠牧犍道,“故此,那石头里的谶言,孤都不加理睬。”

  他忖了忖,又道:“只是,大魏使臣淹留于此,谶言散播又广,宫中还传出这些难听的谣言……”

  “这些谣言,果真只是谣言么?”刘昞突然打断他。

  “你……国师这是何意?”沮渠牧犍拧着眉,额上的青筋暴露了他的怒意。

  “老臣本不该置喙大王的私事,但却知,大王的确对李夫人动了不该动的心思。”刘昞斟酌着言辞,“但王后是魏主珍视的妹妹,您实实不该招惹她。”

  这个公主,说的自然是长乐公主。

  “招惹……难不成,是孤教唆那个蠢女人下毒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