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啪”地一下暗了。
黑暗中,一团热气贴得人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仿若是一条小鱼在山谷中游动,突然找到一个穴洞,甩尾一跳,渐起一滩水。
…
一夜过去。
再睁开眼,程以时只觉得全身酸痛,双腿无力。再低头一看,锁骨还有脖颈上红红青青的印记,只想暗骂一声。
“狗东西。”
刚说完。
“狗东西”推门而进,手里拎着蒋行舟的小书包,面上精精神神,对她说:“早饭在厨房放着,等会你起来了去吃,我去送舟舟上学。”
对比两者的状态,程以时对他这句话的回答是直接扔了一个枕头。
“小火炉要是去不了,我今天请假一天,去那边看看。”蒋彦辞接住枕头,面不改色地说。
程以时面色又红又青,红的是羞耻,青是被气的。
放假休息一天,她这个当老板的不去,是生怕没人猜出点什么吧。
“我去!”她闷闷说。
*
好在现在是秋天,锁骨还有脖子上的痕迹能用高领子的衣服挡一挡。
程以时难得地穿了一个提精气神的高领毛衣,外搭了一个小西装,整个人看起来又精神又有气色。
因此,一到店铺就被员工夸了。
“程老板,你这也太漂亮了!这身打扮真好看!”木芳芳发出诚恳的夸赞。
小何春生附和地点点头。
洗菜刷碗的阿姨也颇为赞同,耿直道:“这气色就是好,就跟吃了什么补品似的。”
程以时尴尬一笑。
众人之中,唯独刘明有些憨笨,一开口就是后厨的事:“老板,我昨天试了一下给鸡爪剔骨,再下入涮锅中,味道更好。”
其他人:“……”
这人太卷了。
可是程以时正需要一个话题把她从被人围观的气色话题中解救出来,因此对一心只有工作的刘明态度甚是和蔼。
“剔骨?”
两个人就着后厨的话题聊了起来。
其他人见状,也逐渐散开,按部就班地开始忙活其他的营业准备。
查账的查账,查货的查货,擦桌的擦桌,井然有序。
直到中午十一点,一开店门,客人蜂拥而进。
“昨天一天没吃涮锅,我差点要做噩梦了。”
“国营饭店都不放假要挣钱,你们这私人小饭馆还敢关门,不想挣钱了?下次别关门了。”
“小何同志跟你们程老板说一说,下次关门别这么突然,提前一天跟我说一说,让我先打包一份鸡爪子带走。”
“就是就是,要是再关门,
在客人们的“埋怨”声中,一单又一单的菜单被送到后厨。
小何对于这些吐槽,心里头那叫一个受用。亏他昨天休息的时候,还替店铺紧张,生怕前不久积累的顾客流散,没想到这些顾客不仅没因为这个休息而去别的店,反而是对他们店更加推崇了。
当然尽管心里很受用,他面上还是维持的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淡定地说:“小火炉的味道,别的店可替代不了。”
客人们见他这样,忍不住唏嘘,别说还就是这样。
昨个小火炉没开门,有几个人可没忍住去了另一家号称北城老字号的涮锅店。结果别说味道跟小火炉差了一大截,就连服务都比不上小火炉一半。
“小何同志说得对。”一位被昨天那家老字号涮锅坑了的客人愤愤道,“小火炉的味道那可是全南城独一个,别的店拍马都赶不上。”
他这句话,让忙着记菜单的小何连连点头,心道:就是这样。
这一幕让无数客人跟着笑,笑完之后又跟小何打听即将要上的新饮品。
春生递了菜单回来,见小何被客人团团围在中间的场景,嘴角微微勾起一点弧度,对客人说:“小火炉从今天起新上两款茶饮,一款是蜂蜜柠檬茶,一款是小吊梨汤。”
客人们一听,眼睛都亮了。
后厨的刘明打两个茶饮打得手都要抽筋了,一壶接着一壶,直到把准备的两个放茶饮的大桶全打干净,连底都不剩。
尽管他很累,但是他仍旧很兴奋,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程以时说:“老板,小吊梨汤今天卖出了三十壶。”
程以时知道他为何这么兴奋,因为当初在准备替代蜜菊茶的茶饮时,除了蜂蜜柠檬茶之外,小吊梨汤是刘明给出的建议。
“放心,奖励已经给你准备好了。”她笑着说。
而就在这时候。
春生突然跑进来说:“老板,门口来了一个你表妹。”
第51章
过去中午的饭店, 店铺里人不多,刘明一个人在后厨就能忙活地过来。
而在跟后厨挨着的小房间里,程以时看着对面穿着时髦连衣裙的女人确实有些意兴阑珊。
女人啜泣着, 一边哭一边说着她婆婆的恶。
程以时面无表情地听着, 一边喝茶一边想着该如何改进茶饮。
直到女人结束了埋怨, 擦了擦眼泪,对她说:“表姐,你说我婆婆这样的人是不是对我太狠了。毛庆能不能升团职,又不是我一言半语能左右的,她逼迫我有什么意思。”
“李白露, 那你特地找过来跟我说这个又有什么目的。”程以时丝毫不掩饰她的不悦, 皱着眉头说,“我记得五年前你们跟我二伯那一家串通一气坑走老店房契的时候, 我就跟你们说过了,这辈子我跟你们再无瓜葛, 路上再见到也是陌生人。怎么?这么快就把那些话忘记了?”
李白露没想到她一开口就这么直接, 愣了一下。
“没别的事, 我去忙了。”程以时站起来, 对她说, “你最好去找个招待所待着, 别在这里耽误我店铺营业。”
“表姐。”李白露又喊了一声。
程以时对她态度一般,径直叫来了春生:“送她出去。”
春生人高马大, 又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 他一开口, 即便是做惯了娇娇弱弱死皮赖脸的李白露也不敢再说些什么, 仓皇拎着布袋走了。
她人一走,程以时觉得空气都清新了一些。
刘明是个没心眼的, 见她空了下来,又拿着梨来找她探讨小吊梨汤的事情。
小吊梨汤是老北城一道传统的汤品,也是深秋初冬之际具备滋补功能的一道甜品。最基本的配方需要用到银耳、梨子,话梅和枸杞等食材。梨子中具备多种营养元素,寒冷之际食用,具有生津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在制作这道汤品的食材中,话梅也可以用红枣来替换,不过考虑到红枣的价格,程以时最后还是选用了话梅。
而之所以刘明会对这道汤品推崇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他所在的大队种得有梨树,每年都会产大量的梨。但是其他村子也同样有种梨树的,每年生产的梨很多,但是道路不通畅。水果贩子来收一趟给的价格不低,但是刨除点成本,实际上村民们收入得并不高。
因此,刘明钻研这道梨汤的想法就是能不能把村子的一部分梨送到小火炉。
程以时清楚他的想法,翻了一下中午客人们的账单后,也知道他这个想法是可行的。
只不过还存在一个问题,梨子摘下来以后容易放坏,小火炉即便是有冰柜也放不下那么多梨。
刘明面对这个问题,倒是显得很淡定,他说:“村里有几个地窖,里面温度低,梨子摘下来放里面存十来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他这样一说,储存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程以时也没有再拒绝的道理,思索一番,对他说:“这样…”
晚饭的时候,客人们来得比中午的时候要更多一些。
新上的“蜂蜜柠檬茶”和“小吊梨汤”受欢迎程度很高,几乎成为了桌桌必点的东西。小吊梨汤最先售罄,售罄后程以时直接让小何去门口的黑板上在小吊梨汤的后面贴上了“售完”的标签。
客人们的心理就属于越得不到什么越想试试什么。
见此,纷纷起哄,询问小何“小吊梨汤”什么时候会补货。
小何刚得了程以时的交代,说起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小吊梨汤以后每日限量一百份,售罄就没有了,得等第二天。”
客人们听此,纷纷吆喝着第二天一定过来的口号。
刘明听着外面客人的起哄声,忍不住给能掐会算的程以时竖起一个大拇指。
程以时正在研究新的汤底和菜品,见他这样,柔声说:“这就是经济学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表现。”
刘明不明觉历。
小吊梨汤售罄后,客人们担心“蜂蜜柠檬茶”也售罄,一时纷纷下单。
小何接着如雪花一般的单子,忍不住劝阻客人:“小吊梨汤分量很大,不必要再额外点一份蜂蜜柠檬茶。”
客人们已经习惯了小火炉与其他餐馆不同的“劝菜”一事,忙不迭地吃着涮锅里热辣辣的菜,含含糊糊地说:“没事,我等下带回家,放家里慢慢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