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树拿过纸条,直接撕毁。
不等陈茵发问,刘桂花早已经从青山村亲戚口中仔细打听过义诊的详细流程,直接开口道:
“陈大夫,麻烦你帮我看看,我这腿,一刮风下雨就疼的走不动道。现在偶尔还觉得自己喘不上气,你快帮忙看看,我这到底是什么病?还能活多少年?”
“您别着急,看诊一步一步来。婶子,先说您的名字和年龄。”
陈茵一边在纸上记录,一边抬眸看向对面的患者。
“我叫刘桂花,今年四十八。”
“除了腿和喘不上气,还有没有其他表现?例如胸闷、失眠……”
……
“刘婶,你这是痹病和喘证。痹病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风湿性关节炎,喘症应该是你之前邪气入体,风寒表面不显,内里加重导致。”
“痹病需要进行针灸,而喘证需要用上降逆平喘,养阴润肺的定喘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即可③。”
“好好好!有的治就好。”
刘桂花激动地连连点头,兴奋过后,她有些担忧地问:
“不知道看病要花多少钱?”
“钱的事,刘婶你不用担心。针灸只需一包银针,不用钱。而治疗喘症的汤药,有些药材,你家中和村里就能找到。其他的则是用我从镇上带来的药材,其中一半的药费,由市里的徐廷老板负担。”
陈茵明白对方的担忧,迅速给出解释,安抚人心。
果然,刘桂花一听看病还有其他人帮忙给钱,脸上的笑容再也压不下去。
同时她也意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她们小河村的人看病,居然比青山村自己人还要便宜。
要知道之前青山村义诊的时候,可没什么大老板帮忙付钱。
一时间,刘桂花只觉得眼前的陈茵真是“舍己救人”,就像是救苦救难的菩萨一样,两眼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在此期间,陈茵已经将药方开好,递给吴玉树抓药。
她则是取出银针、消毒,扭头看向刘桂花,嘱咐道:
“刘婶,你来这边坐。把裤腿掀起来,鞋也脱了。”
“诶,好!”
刘桂花迅速移动位置,迅速将裤腿往上掀开,露出明显鼓胀的膝盖和干瘦的小腿。
紧接着,她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陈茵手中的银针不放。
她非常好奇,这样几枚连绣花针大小都不如的银针,是如何可以治疗折磨了自己近十年的疼痛?
随着陈茵一根银针落下,刘桂花想象中的疼痛一丁点都没感受到,比以往去镇上的卫生院扎针还要轻松。
甚至当腿上被扎的位置越来越多,她隐隐能够感受到膝盖的疼痛在逐渐减轻。
与此同时,一股酥酥麻麻的滋味在腿上蔓延开来,将疼痛取代。
最后,刘桂花只觉得一股暖意笼罩在她这只快没有触觉的腿上,一股轻松畅快的滋味在心间流淌,忍不住发出舒服的喟叹。
“舒服~”
-----------------------
作者有话说:①《石学敏实用针灸学》
②《步入中医之门(6):疑难病证辨治思路详解》
②《国家级名中医李延验案选》
第35章 生死不知
“好了,可以把裤腿盖下来了。”
陈茵取下最后一枚银针,开口提醒。
却不曾想刘桂花还沉浸在刚刚的舒适当中,双目紧闭,表情舒展,根本察觉不到外界的声音。
还是在一旁帮忙的村民看不下去,动手拍了拍她的肩膀,“婶子,好了。”
刘桂花不舍地从飘飘然的状态中回神,迷茫地晃了两下脑袋,才想起自己现在是在什么地方。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实在是太舒服,差点就睡着了。”
“陈大夫,你这针真的是扎的太好了!不仅不疼,还暖呼呼的,比冬天烤火还要舒服。一次下来,我甚至觉得我的腿都灵活了不少,你看看!”
说着,刘桂花炫耀式地在众人眼前激动地摆动小腿,乐呵呵地笑出声。
看着村民病好,杨村长眼角眉梢都是笑意,对上刘桂花的笑容他装作恼火地摆手。
“好
了,就赶快离开,别耽误其他人看病的时间。”
此刻,刘桂花却像是没听到村长的话一般,双眼直勾勾地看着陈茵,问道:
“陈大夫,我可以离开了吗?”
“可以,你这病只需要针灸三日。明天中午十二点后到我这里报道,我用休息时间帮你扎几针。”
“诶!好好好!明天我一定准备来。”
一听这话,刘桂花忙不迭地应承,举起右手,疯狂摆动,恨不得明天现在就到来。
接下来的时间,陈茵又看了十几个病人。
在这个年轻人开始尝试外出打工的年代,留在村子里的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年轻女性和孩子。
所以,大部分的病症都集中在各种老年病和妇科病症上,处理速度不断变快。
很快,时间来到了中午十二点,这个烈日高悬的时刻。
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杨村长看了一眼时间,连忙招呼道:
“陈大夫,还有玉树,我们快点回家吃饭。都忙活了一上午,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陈大夫你们肯定是累坏了。”
“杨村长别急,我们把诊室收拾一下,马上好。”
陈茵一行人先取出提前包好的药包,再将打开的袋子全部绑紧,放在诊室。
杨村长疑惑地看着陈茵将一包包药塞进背包里,逐渐变得鼓鼓囊囊,不由疑惑地问:
“陈大夫,你这是……”
闻言,陈茵拍了拍身后的背包,笑着说:
“我习惯了随身带着我的‘药箱,’万一遇上什么突发事件,我也能够尽快帮忙。刚刚开始义诊前不是让村里家中有无法挪动的病人家属登记吗?待会儿吃过午饭,我准备借着午休的时间,抽空治疗。这样也就不用耽误其他排队病人的时间。”
“陈大夫……”杨村长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第一次在小辈面前润湿眼眶,连叹了三声好。
“好!好!好孩子!”
话音未落,杨村长背过身去,擦去眼角的泪水,回过身,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满面笑容地说:
“走!去吃饭,家里面也应该等急了。”
随后由杨村长走在前面带路,一行六人跟在后面,缓缓朝着村长家靠近。
陈茵仔细观察了沿途的景色,发觉和青山村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
唯一瞩目的就是一条碧波荡漾的小河从整个村子穿行而过,这应该就是村子得名的由来。
不一会儿,一行人越过小河来到村长家门前。
还没见到人,杨村长就对着门内的家人高声呼喊:
“陈大夫来了——快点把饭摆好,别饿到陈大夫。”
“来了来了!最后一道菜马上摆上,你们再不来,我都准备喊三妹去村部喊你们了。”
何翠华站在厨房门口,一手捧着刚出锅的菜,一手挡在额头上,踮着脚尖想要看清楚这位众人口中医术了不得的女大夫。
可惜阳光太烈,她只看清了一个轮廓,只得赶紧端着菜往木桌走去。
杨村长听到妻子的话,脸上笑意更深,立即转身看着陈茵说:
“我们回来的时间正好,陈大夫,快请进。”
“杨村长,您先!”
陈茵伸着手,示意对方先行。
杨村长看了看陈茵认真的表情,当即跨步上前,率先进入院子,远远就闻到屋内传来的食物香气。
陈茵紧随其后,也闻到香气,一下子就辨认出今天的午餐肯定有腊味和折耳根。
但是当她看清楚餐桌上的菜色时,还是忍不住大吃一惊。
“婶子,你们这准备的太也多了、太好了!我们只是来随口吃顿便饭,不用准备的这么丰盛。”
鸡鸭鱼肉都摆在餐桌上,还有保存好的腊肉、腊猪脚和腊肠,其他的时令野菜更是围成一圈。
要是自己的到来会给村民家带来沉重的负担,陈茵宁愿自己从家里带干粮。
何翠华一看就知道陈茵误会了,连忙解释道:
“陈大夫你别担心,这些食材都是村里所有人家凑来的。大家伙儿都说了,务必要让你这位好大夫在我们村吃好喝好。你免费看病,大家不用付钱,这点吃吃喝喝代表了大家感谢的心意,你就别拒绝了。”
杨村长也跟在一旁补充,“陈大夫,这些都是大家伙儿的心意,你就别拒绝了。你都累了一上午,应该多吃些好的补补。”
说完话,他立即对着对面的小女儿使眼神,示意将陈茵拉到座位上。
对村里的做法,他心中很是赞同。
因为今天上午的诊治,他在一旁围观时,意识到看诊是件非常耗心血和精力的事情,不吃点好的补补,累坏了可就糟糕了。
杨茉莉接受到父亲的眼神,立即拉着陈茵的身体往餐桌移动,最终来到主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