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断亲嫁山野糙汉,被夫家宠成宝_横舟自渡【完结】(178)

  沈玉楼打量了妇人一眼,点头:“对。”

  妇人眼睛亮了亮,也上下打量了沈玉楼几眼,然后笑容亲切地问她:“你就是宝珠吧?”

  然后不等沈玉楼开口,妇人已经上前来拉住她的手,笑道:“哎呀,几年没见,咱们的宝珠也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啦……瞧瞧这眉眼,简直跟你娘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

  沈玉楼:“……”

  她愣了一瞬,连忙解释道:“这位大婶,你认错人了,我不是宝珠。”

  妇人闻言一愣,连忙松开手,狐疑道:“你不是宝珠?那你是谁?你怎么会在这里?”

  说完,还掏出帕子擦了擦手。

  好像刚才摸了什么脏东西似的。

  沈玉楼:“……”

  就很无语。

  心说我在哪里跟你有什么关系。

  就在这时,妇人身边的那位少女忽然开口问道:“看你这身穿着,应该是赵家的使唤丫鬟吧?”

  沈玉楼:“……”

  更无语了。

  她就是穿着简单朴素了点儿,怎么就成使唤丫鬟了?

  少女说话的时候,下巴微微抬起,眼神睥睨,从头到脚都是一副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本来沈玉楼还想好好跟她们说话的,结果这母女俩,一个自己认错人还满脸嫌弃,另一个直接说她是赵家的使唤丫鬟,简直一个比一个奇葩。

  她冷下脸,没理会少女,冷声问二人:“你们找谁?”

  “我们谁也不找,这里是我们的家!”

  妇人说完,将肩膀上挎着的包袱塞进沈玉楼怀里,还斥责她。

  “愣着做什么,还不赶紧带我们进去?有没有一点做下人的觉悟?”

  第181章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日头隐在云层间,偶尔闪现探出半颗脑袋瞅一眼下面的热闹,敷衍地上会儿工,便又急匆匆地错缩回脑袋躲清闲。

  天气并不怎么好。

  还伴随着呼啸的寒风。

  可城门前却一派热闹,进城的队伍排成了两条长龙。

  临近年关,远出的游子归家过年,外面的客商涌进城内卖货,住在附近的乡民也挑着自家的出产进城售卖,想换几个过年钱。

  还有进城置办年货的人。

  也有那些大聪明人士,索性不急着进城,直接就在城门前摆摊叫卖开了。

  毕竟进城,还要交进城费呢。

  货物加上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而在城门前叫卖,则没有这些开销。

  每年一进入腊月,宁州城的城门前,就仿佛一个热闹的大集市。

  赵大郎看了眼足足排出快一里路的两条大长龙。

  这么多人排队等着进城呢,等排到他们,少说也要等上小半个时辰。

  赵大郎将视线从长龙上收回,走到中间那辆马车跟前,从外面撩开车帘,对坐在马车里面的赵母道:“要排队进城呢,人太多了。外面有卖吃食的摊子,要不,您和孩子们先下来活动活动身子骨,随便再吃点东西?”

  一路上天气都不怎么好,不是风就是雪,他们走的很慢很慢。

  也因为走得慢,原本最多三日便能走完的路程,一行人多用了两天时间。

  这几天,除了晚间投宿能在客栈里活动一下手脚,其他时间,大家几乎都闷在马车里,就没在白天下过马车。

  大人们还好说,能忍忍。

  孩子们就不行了,过了头天的新鲜劲儿,后面就难受的活像蹲大狱。

  因此,一听赵大郎说不用等到天黑就能出马车,还能吃东西,赵香香等几个孙子辈的孩子们,立马高兴的拍着小巴掌啊啊叫。

  赵母见状,便让儿媳们带着孩子下车吃东西,她也在赵大郎的搀扶下从马车上下来,然后仰头望向城门。

  多年前的那个风雪天,她也是这样,拉着一群儿女们从城内逃出来,走出老远了,才敢停下脚步,回头遥望城门。

  城门还是那个城门。

  多年的风霜雨雪只在城门上留下几抹斑驳印记,其他的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

  然而赵母知道还是有东西变了的。

  多年前,他们孤儿寡母为了活下去,不得不离开宁州城。

  前路不知道在哪里,满心都是恓惶和无助。

  然而现在,城里有他们的家,有他们的家人。

  谁能想到啊,以为一辈子都不可能再回来的地方,还有再重返的一天。

  望着望着,赵母的眼圈便红了,眼泪忍不住地簌簌往下落。

  几个儿媳妇中,大钱氏最是细心,也最是了解赵家过往的那个人。

  此刻见赵母望着城门落泪,她略略一想便明白了缘由,伸手拉住自家男人。

  “别过去。”

  “可是娘她……”

  “娘现在心里面一定很复杂,你就是过去说些安慰她的话,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这种情绪,旁人帮不上忙,还是要靠她一个人慢慢消化,我们不要去打扰她。”

  大钱氏打断赵大郎的担忧。

  身为家里面的长媳,她自认自己还算了解这个婆婆。

  果然,赵母一个人望着城门抹了会儿泪后,便渐渐止了泪,情绪也明显变得稳定下来。

  大钱氏拿起一个还冒着热乎气儿的包子,塞到小闺女手里。

  “香香乖,去把这个包子,拿给奶奶吃。”

  赵香香小姑娘便捧着包子,迈着两条小短腿,听话地朝赵母跑去。

  四周过于喧闹了些,赵大郎听不见祖孙俩说了什么,但见老的抱起小的,然后一老一少坐在旁边的树桩子上面,分吃着一个包子,脸上都带着笑,他悬着的心落地,也忍不住弯起嘴角笑。

  “娘子,还是你最懂娘的心。”

  赵大郎感激地拉住大钱氏的手。

  他白读了一肚子圣贤书,竟还不如个没正儿八经念过几天书的妇人。

  周围人来人往,即便不一定有人会注意到他们,可大钱氏还是羞红了脸,赶紧将手抽回来,又做贼似的左右看了看。

  她嗔怪道:“你说话就说话,大庭广众下的,拉什么手啊,羞不羞……论聪明,我肯定是不如相公的,我只不过是比相公更懂女人的心思罢了。”

  说完,视线落在赵大郎那张要比同龄人粗糙苍老不少的脸颊上,大钱氏心疼得红了眼圈。

  她的男人,本来应该有个大好前程的。

  结果却因为那些所谓的叔伯亲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讨生活。

  好好的一个读书人,硬是沦落到了去街头上摆摊卖字画维持生活。

  赵大郎却没有这方面的遗憾,他笑着说道:“我的那些个叔伯,确实挺不是东西的,但是不瞒你说,我其实,还在心里面偷偷感谢过他们呢。”

  “啊?”大钱氏惊讶,“他们那样欺负人,害你丢了大好前程,你做什么还要感谢他们?”

  同样的事情要是落在她身上,别说感谢了,她活撕了对方的心思都有。

  结果男人却……

  大钱氏实在有些不能理解。

  然后下一瞬,她就听见男人说:“如果当年不是他们的迫害,母亲也不会带着我们离开宁州城,跑去淮水县隐姓埋名的过生活,如果我们没去淮水县定居,我又怎么能遇见你呢?所以我才会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给我遇见你的机会。”

  赵大郎觉得这是老天爷对他们夫妻二人的成全。

  这样深情款款的情话,大概没有几个女子听了还能无动于衷的吧?

  大钱氏也不例外。

  她本就红晕未退的脸颊,此时在赵大郎一番情话的渲染才,又开起了满山红。

  不过她心里面却在想:真要说千里姻缘一线,那老天爷牵的,也应该是她家小叔子和沈家女儿这根线吧?

  毕竟,她跟赵大郎是通过媒人说亲结合的,平平淡淡没有波澜;

  甚至就算没有赵大郎,换个男人嫁,她也会像现在这般,努力去做个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儿媳,称职的母亲。

  小叔子和沈玉楼就不一样了,两人那才是真的天作姻缘。

  就是不知道小叔子有没有拿下人家姑娘的芳心?

  大钱氏将心里的这些话说给赵大郎听。

  后者感慨道:“是啊,我听娘说过,老四会起意回来,就是因为当时沈玉楼被韩家的那位大小姐给针对上了,老四这才起了上进之心,想要挣一份功业在身,这样才有能力保护她不受人欺负。”

  “老四还说,这次我们能这么顺利的夺回家产,玉楼也出了大力。”

  “啊?还有这事?信上也没说啊。”

  “那信是玉楼写的,她能在信上自己给自己表功?”

  “……那你咋知道的?”

  “老四不是给我寄过来一本书吗?那书里面还夹着封信,是老四写的,上面写了整个过程,我还没想起来跟你说这事呢。”

  “……”

  大钱氏半晌无语。

  好一会儿她才问道:“老四特意写这些,是担心娘那边,不同意他和玉楼的事情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美食文 种田文 糙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