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太女_清淮晓色【完结】(4)

  太后黯淡的眼睛里忽然滚下两滴泪来:“哀家这辈子只有两个儿子,三个孙儿孙女。礼王走得早,可怜煜儿小小年纪没了父亲,我这个做祖母的身体不争气,不能多照看他几年,现在哀家大限将至,到了地底下见到礼王,总不能连煜儿的模样都说不出来——告诉皇帝,我这个做娘的求他,叫煜儿进宫陪我,否则哀家死了都无颜见礼王——算哀家求他。”

  太后吐出那个求字的瞬间,景昭已经跪了下去:“皇祖母何出此言,孙女这就去禀奏父皇。”

  皇太女离座跪倒,殿内哪里还有人敢站着,人人紧随其后,顷刻间哗啦啦跪倒一片,仿佛麦田里割倒的麦子。

  “好,好。”太后艰难道。

  毕竟年迈卧病,太后昏厥方醒,能条理清晰说出这么长一段话实属不易,鬓边渗出细密汗珠,喘息半晌,强撑着眼前发黑,道:“还有。”

  景昭配合地侧首,作恭敬倾听状。

  “是哀家的错,哀家当年伤心礼王的死,胡言乱语说错了话,伤了皇帝的心,致使我们母子生疏多年。他也是哀家肚子里爬出来的亲骨肉,哀家待他和礼王是一样的,当年那些都是气话……太女,你去告诉皇帝,哀家有三个孙儿孙女,可只剩他一个儿子了,哀家想见见自己的儿子。”

  穆嫔正跪在景昭身后,闻言打了个哆嗦。

  太后性格高傲独断,她进东宫三年,从来没见过太后的好脸色,更遑论如今日这般近似哀恳,而今不觉得感动,只觉得毛骨悚然。然而她往左一看,同来侍疾的礼王妃掩面哭泣;往右一看,礼王之女云华郡主泪如雨下。

  正当穆嫔无所适从,前方景昭的声音响起,隐带哽咽:“皇祖母误会了,父皇纯孝,日夜牵挂皇祖母病情,只是如今北边正对荆狄用兵,军情如火难以分心,绝无半分怨怪之意。”

  祖孙二人相对落泪,场面极为感人。

  .

  殿门外寒风又起,呼啸徘徊,久久不散。

  阶下宫人只觉眉心一凉,抬起头来,春雨连绵落下,在天地间织成了一张透明的网。

  皇太女的车驾离开华阳宫,渐行渐远,消失在细密的雨幕里。

  雨丝敲打着车顶,簌簌雨声中,穆嫔轻声问:“殿下,妾明日真的不去华阳宫侍疾?”

  “不用去了。”

  穆嫔迟疑着说:“可是礼王妃与云华郡主侍奉于太后床前,太后还要召礼王世子进来。妾如果不去,宫里和东宫没有一个侍疾的人,是不是对殿下名声不利?”

  景昭翻阅着一本泛黄的古籍,平静说道:“你要是去了,恐怕回不来了。”

  穆嫔一怔,直起身:“殿下此言何意?”

  景昭并不多言,淡声道:“从明日开始,你就待在东宫里,约束好身边的侍从不得外出,如有违者,立刻发落回掖庭。”

  伴随着景昭的话,穆嫔脸色慢慢变了。

  她心性灵敏,入宫后也曾读过史书,顿时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许多故事,生出很多天马行空的可怕猜测:“难道、难道太后装病?”

  “那倒不至于,不过……从重病到濒死,其间有一段距离。偏偏这段距离,太医很难明确界定。”

  穆嫔觉得自己好像懂了,心中却更加忐忑不安,她颤声问:“那……太后娘娘到底想干什么呀!”

  景昭终于放下书册。

  午后梦中的种种情景似乎又浮现在眼前,她神情渐淡,一哂道:“本宫十年前就用过的把戏而已。”

  十年前?

  穆嫔竭力回想,却百思不得其解,又不敢轻易发问。

  十年前魏朝覆灭,短短五年的国祚一朝终结。大楚立国,皇帝登基,年号建元,同日追封爱妻为文宣皇后,立膝下年幼独女景昭为东宫皇储。

  这一桩桩一件件大事,太女究竟指的是什么?

  景昭抬眼,眼风掠过穆嫔迷茫疑惑的面容,却并没有解惑的意思。

  她唇角微扬,微嘲想着:十年前自己七岁,身陷险境四面楚歌,所以做出了行险的选择。

  那太后呢,她又是为了什么?

  车驾忽然停住。

  “你先回去。”景昭道。

  穆嫔微怔,挑起车帘朝外一瞥,看见面前熟悉的、通往东宫的宫道。

  “妾先回去?那殿下呢?”

  景昭道:“你想随本宫去明昼宫面圣也可以。”

  穆嫔连忙住嘴,忙不迭地提裙告退,飞快逃走了。

  细雨里穆嫔带着宫人撑伞远去,景昭放下车帘,平静吩咐道:“去明昼宫。”

  第3章 “疯子与蠢货扎堆出现的地方,……

  明昼殿修建于齐朝太/祖年间。

  这座宫室不在皇宫的中轴线上,而是稍稍偏西一些。因为落成之初,它的用途并不是天子居所。

  齐朝年间,桓氏天子的起居之所一直是明昼殿以东的庆云宫。这两座宫室一同落成,近在咫尺,名字共同取自齐朝太/祖极为有名的一句诗——庆云开霁,清华明昼,殿阁风度薰弦。

  宫室落成之初,庆云殿专供天子起居宴饮,明昼殿则用于临时处理政事、接见臣僚、休闲游乐。

  到了齐朝末帝当政时,帝后琴瑟和谐恩爱非常,郑皇后迁居庆云宫,末帝索性连明昼殿也不去了,政务琐事只在庆云宫中一并处置,夫妻同起同居一刻不离,当时传为佳话。

  末帝与郑皇后生有一双子女,长子立为太子,幼女封为长乐公主。长乐公主自幼深受宠爱,帝后二人精心择婿,最终挑选了齐朝声名最盛的少年名士、江宁景氏风仪无边的少年公子景容,意欲促成另一段佳话。

  长乐公主下嫁后,夫妇二人都擅诗文、精音律、好探幽寻胜、好舞乐游春,倒确实如帝后所愿,促成了熙庆年间另一段世人交口称赞的姻缘。

  直到齐朝熙庆十五年,南涝北旱,天灾频起,关外异族荆狄趁势南下。直至冬日,大军兵临城下,末帝自知无力回天,于庆云宫自刎,郑皇后服毒殉死。至此齐朝覆灭,魏朝始立。

  关于荆狄南下的惨痛往事,朝野民间多有传闻。据说荆狄一族虎视眈眈,多年前便陆续派了许多探子潜入齐朝打探情报,连镇守边境的将领都受其重金贿赂策反,早已放松了警惕,不料荆狄突然举兵来攻,一夕之间北方局势骤变。

  还曾有一种更为荒谬的传言,说魏朝开国皇帝慕容诩曾经亲自潜入齐朝担任细作,甚至一度混入禁军,当上了长乐公主府的禁卫。

  那年深秋,江宁景氏的老夫人过世,这位老夫人代替早逝的丈夫与儿子执掌家族多年,声名德行远扬,更是教养景容长大的亲祖母——皇帝登基后追封祖宗,将她追封为文庄皇后。

  长乐公主金尊玉贵娇弱非常,又有年方两岁的女儿需要照顾。景容将妻女留在京中,孤身千里赶回奔丧,岂料方至江宁,快马八百里加急带来噩耗。

  ——齐朝覆灭,北方十二州落入荆狄之手。

  同年十二月,荆狄慕容氏首领慕容诩于京城登基为帝,改国号为魏。

  慕容诩诛杀了桓氏皇族所有人,上至齐朝太子,下至宗室远支刚出生的襁褓幼儿,唯独留下了长乐公主。

  那时景昭还很幼小,许多事情记不住也无法理解。但她至今仍然记得,在记忆深处那个兵荒马乱的雪夜里,母亲全身是伤、狼狈不堪地从庆云宫回来,甫一进门便跌倒在地,拥住她撕心裂肺地痛哭。

  第二日,圣旨通传天下,慕容诩册立长乐公主为柔妃,赐居柔仪殿。

  十年前的另一个雪夜里,垂死的母亲跌落下来,双手沾满鲜血,长剑锵啷落地,像一只从枝头无力坠落的濒死蝴蝶。她抬起眼,望着庆云宫锋锐的飞檐,凄惶说道:“我父皇母后的地方已经被弄脏了,这里不好,我不要在这里。”

  然后她合上眼,气息断绝,死在魏朝覆灭的最后一个晚上,大楚立国的前一个夜里。

  在那个夜里,庆云宫被一把大火烧为平地。

  .

  “殿下。”

  皇帝身边的内侍梁观己迎上来,打断了景昭的思绪。

  “圣上正在后殿静修。”梁观己陪着笑道,“您是知道的,奴婢们从来不能打扰。”

  景昭颔首,提起袍角拾级而上,径直越过梁观己,走进了面前这座寂静幽深的宫殿。

  越过正殿上方‘清华明昼’的牌匾,后殿殿门近在眼前。

  景昭抬手笃笃笃敲了三下,一个低而凉、清而淡的声音缥缈地传来:“进来。”

  于是景昭推门而入。

  暖意扑面而来,夹杂着幽幽香气,殿中博山炉上方袅袅烟雾升腾,层层及地纱帘掩映,其后隐隐露出一张青白二色的玉石屏风。

  屏风后无比空旷,无数双点漆般动人的眼眸从四面八方投落目光,静静注视着蒲团上端坐的皇帝。

  皇帝端坐在满地玉屑之上,端坐在满壁画像之间,他背对着屏风,面前则是一尊近人高的白玉雕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清淮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