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就像山一样_大山头【完结】(14)

  那抱着小孩,正敞出一侧乳房喂奶的女人用方言劝她:“你就回去喽。算啦,莫要来现眼!”

  盛家灿快步上前,看了一眼喂奶的女人和狗。狗他不认识,喂奶的他有点印象,叫老兰,前几天抓疯子时打了照面。她大大方方露着乳房,他不自然地把脸转开。

  “先回去。”盛家灿抓住盛澍,拉她回去,反挨了几下。指甲剜破了他的脸,盛澍自己手也痛。他坚持拉她走。倒不是因为他认为她真的不能进。而是这里就是那种地方,万事忍为大,即便要便宜一些作恶的人,却也能因软弱而得到沉默的集体之保护。不得罪就有余地,大众的体恤是实用的。再说了,他们正寄居人屋檐下,很多时候,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是不退就虎穴龙潭。

  竹竿与黑布搭成的灵堂里,黑漆上画了鱼和寿字的棺材前,哭婆咿咿呀呀的唱词中,女人和自己的儿子纠缠不休,好像在玩老鹰抓小鸡。他抓住她的包,她就转一圈把包甩下来,他抓她手臂,她就压低身体要倒在地。周围人或坐或站,像看戏一样看热闹,这可比村口拉幕布的录像好看多了。

  女眷都在屋子里折金纸,男人在外面操办。妮德端茶出来,搪瓷盘里全是茶杯,要两只手才拿得住。她也看到这幕。盛家灿突然强硬了一些,抱住他妈妈的腰,一不做二不休,把她半扛半拖带走了。

  在途中,实际上,盛澍已经不再反抗了,任由拽着她走。可一到家,怒气又浮上来,她劈手给了盛家灿一记耳光。耳边嗡鸣,他到底是男生,很快拧住她的手,交叉阻拦她的行动。

  盛家灿说:“你现在清楚了没有?清楚了就赶紧收拾收拾下山找机会出去。回去也行,换别的地方住也行。你在这里等他,你真的觉得有用?感动了谁?别指望那个人了,现在回头还不晚。”

  盛澍张嘴又闭嘴,面色难堪了一阵,有一瞬间,她好像要哭了,眼睛也垂下去,躲避着他的直视与谏言。他感觉她想问他“该怎么做”,然而,再抬起头来时,盛澍说:“你怎么能这么说你爸爸!”

  盛家灿一口气说了太多话,一时陷入沉默。他望着她,最终松开她。他转头想去收拾一下桌子,盛澍望着他,情绪还未消,呼吸仍然牵连着胸脯起伏。她低头,旁边有个纪念2000申奥的烟灰缸,上头是一只抱着奖杯的熊猫,正傻憨憨地笑着。盛澍想也没想,脑内一片空白,抄起就朝盛家灿丢去。

  它砸中他的背,掉落在地。熊猫的头裂开,只剩下鼻子往下,成了只有咧嘴笑的不明生物。

  盛家灿转过身,捂住背的手慢慢收回来。他看向她,没什么表情,眼睛却牢固地铐在她脸上。没来由地,盛澍感到不寒而栗,她突然慌了神。说到底,除开血缘关系,眼前人和她也不过是不熟的男与女。

  “你想干什么?”她故作镇定,竭力大喊,“没骨气的东西!”

  “你吃饭吧。”他弯下腰,捡起没有头的熊猫,放回桌上,定定地看着她,“早饭还没吃。”

  第13章 第一部分12

  来到山上后,盛澍恐慌,心不甘情不愿,就像每一个普通人那样。她彻夜睡不着觉,闭着眼睛也不会困倦,想来想去,自己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但过了几个月,她就接受了。不能这样消停下去。还是以前,盛澍有个性格特别的朋

  友,名字也很特别,叫做罗斯玛,她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车到山前必有路。”想到罗斯玛的一些奇人异事,盛澍常常忍不住笑。不可否认,她从这个人身上汲取到很多。

  依循着记忆,盛澍重振精神,模仿友人的语气,告诉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

  盛澍不想显得可怜。乡下地方小,她的事不是秘密,有的人议论纷纷。盛澍可不会在家躲起来。他们要戳她的脊梁骨,她就把脊梁骨露出来,告诉他们,她不怕被戳。盛澍经常出去,见人就问候,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她化着精致的妆容,打扮得光鲜亮丽。

  当然,她并不真的看得起这些目不识丁、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农村人。她肯定不会上山下地,泥巴会弄脏她的鞋,她也不会碰一草一木,草籽会粘到她的裙摆。她所坚持的是真理,追求的是这世上最纯洁、最珍贵的东西。

  她要自证,她想否定自己不好的评价,她迫切得到自己没事的证据。一旦被忤逆,痛苦异乎寻常的深刻。爱人的脸庞和呢喃,每晚梦中都会听到,可做梦的人的心境却变了。以前只感到甜蜜,现在却很焦虑。张爱玲写电影《斯巴达克斯》里的一幕,说那是“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盛澍在山里,什么都不用做,依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需要等待爱人来,可她却无端感到惶恐。

  人为什么要反复触碰指甲旁的倒刺?为什么不停抠弄身上的厚茧?即便知道毫无益处,却还是不由自主。人无法停止焦虑,或许是同样的道理。

  儿子要回去高考,应该不会让他们在这待多久。最迟下半年。盛澍心里不是全无希望,连点盼头都没有,那才是真正的绝望。

  她往门内看,确定盛家灿还在,就在那里,身上带着她给的伤痕,不是幻觉,她就安心了。盛澍松了一口气。

  一个人静下来时,盛家灿才感觉到疼,不是后背,是脸上。他去碰,摸到一条细细的痕迹,拿开手,指腹上有浅红色的血。

  他去老乡家找巧德,想为刚才的事谢谢她。老乡家静悄悄一片,只有巧德一个人在家。盛家灿去时,巧德在看一本小人书,突然有人出现,把她吓了一大跳。

  巧德说:“还没吃饭呢。”

  “嗯。”盛家灿很平静,递了一排娃哈哈钙奶给她,“人哪去了?”

  “都去妮德家帮忙了。”巧德拿了把蒲扇,给自己扇风。

  盛家灿不说话,却好像有话要说,因为他没走,只是站着。过了一会儿,大约做好了准备,他问:“为什么你不去?”

  巧德说:“我是寡妇。死了人可以去,但他们做吃的,寡妇不能上手。帮不上忙,就回来了。”

  巧德和妮德、盛家灿一样大,却已经结过一次婚。她自己不觉得什么,村里的人都是如此。她的妈妈是这样,她知道的姨、婶、婆婆奶奶全都是这样。她们和那些叔、伯、公公爷爷在内,所有人都没有意见,连小孩子都觉得理所应当。

  巧德没有上过学,虽然推行义务教育,但她连户口都没上,这个人都不存在,谈什么义务。她是志鹏德的三姐,前头还夭折过一个,巧德的妈妈生过五个孩子。这是“只生一个好”的年代,不上户口是对全家人的保护,对多余的孩子来说,牺牲是从出生开始的。当时计划生育的队伍还来山上,到生出志鹏德为止,她妈妈都和其他超生的孕妇一起,一有人上山查,她们就搬进山间的小棚。

  巧德本来也该延续妈妈的宿命,嫁给其他村的人,生出一个儿子。可丈夫是个病秧子,冲喜并没有科学依据,人还是死了。她无儿无女,受不了婆婆,跑回了家。

  她说出口,心里是有点窘迫的。盛家灿听到了,一言不发。巧德以为他会说点什么,结果什么都没有。但也不尴尬,巧德感觉他没有看不起自己。盛家灿又拿出口香糖,一块五一条,一条只有五片。他直接让她抽了一片。

  巧德从没吃过口香糖,略有些受宠若惊,说:“我知道妮德为什么对你这么好了。”

  他安静地看看她。

  “前天去田里抓虫,都走到半路了,她说叫你一起去。妮德对谁都好,但难得对谁格外好。”巧德说,“你人是挺好的。”

  盛家灿感到难为情,不知是因为巧德的“好人”鉴定,还是有别的缘故。不过整个过程中,他的脸色依然冷静,看不出分毫羞赧。他只是不再闲聊,匆匆起身回去了。

  回去也没事做,一个人很闷,可以抱着相机去拍拍照。胶卷有限,他喜欢拍人,就像野外摄影家喜欢在非洲拍摄野生动物厮杀、繁衍一样。盛家灿其实喜欢和人在一起,乐于听人说话,尽管他不善交际,并不是想参与其中。他只是喜欢观察别人,仍旧算内向。

  他在院子里看到一株草。山上的草太多,他肯定不认得的。这是什么草?想知道得要找个人来问问。妮德处处透露着不协调,既狡诈又归顺,既热忱又冷酷,十分矛盾。这种特质在人身上不少见,但很少如此显眼,强烈到刺目。

  丧事办到第三天,盛家灿在院子里扫地。几个乡亲路过。由于他是村里的特殊情况,大多时候,别人都认识他,他不认识别人。他们突然叫他,也不喊称呼,就是“哎”,连“哎”几声。乡下地方,养狗不起名字,人的大名也不紧要,盛家灿没有昵称,大家更不知道怎么喊。

  他们问他:“哎,族长家就开饭了。你不去?”

  没人叫他,主人还不让他妈进门,他去什么?

  “这种酒,都是不请自己去吃饭的,吃了就领点活做。”这些乡里乡亲不管三七二十一,拉着他就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天作之合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