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叫林宗大的青壮年男性回答:“没什么人,走了不就是去别的地方了?要么被熊吃了。”
这几年,为了开发,这座山里已做过
一些生态研究。至少这一带,熊的踪迹微乎其微。蒋春莹没再问下去。
“但是,其实,九、十年前的时候,有个城里女人丢了。她和她儿子被养在我们这里。就这几天,”林宗大抬起眼,不大确定地偷瞄远处,“她儿子突然回来了。”
蒋春莹望着他。
“女人丢的时候,村里有个人说,看到她自己进了山里。但只有她一个人看到了,谁知道是真是假。这个人最近也突然回来了。这两个人都来了,不是怪事么?”
在同龄的同行当中,蒋春莹行动力一流,也不止一次得到领导青睐。其缘由和性别、外表、家世毫无关联。她敏锐地发现了什么:“你是不是有没说的事情?”
2000年夏秋,雨停后的一个深夜,林宗大去屋外解手。风很柔和,草木也香,想到父母劝他讨媳妇、找个正经营生,心里不自觉烦闷。他像被蛊惑了似的,瞌睡全消,莫名地想去散一圈步。后来想来,难怪老人说晚上别出门,指不定是被什么鬼怪勾了魂。不知不觉,他就到了林间,于是看见了那一幕。
月光下,有两人一前一后移动。
他吓得血都停流了,全聚集在头顶,发不出声音,身体僵硬,只能站在原地瞪大眼。
他确定,他看到的是族长的侄女和外地人的儿子。那两人身上粘着泥土与草屑,神情是一致的凝重,像于午夜送葬的两具焦尸,行走在夜晚的树林中。
蒋春莹无缘无故的心情沉重,心上压了一座雷峰塔。只要这次工作有机会,她一定第一个报名参与。对待工作,蒋春莹素来积极认真,因为敬业,因为信仰,但这次,又不大一样。她想要窥测一个秘密。
风蓦地吹来,蒋春莹回头望去,满山草木簌簌作响,宛如孩子在嬉戏发笑。真奇怪,她心中郁郁,总觉得有坏事要来,可山却如此轻松愉快,与人心相悖。
村里无人认领尸体。天亮后,案件将交给刑警。
在交接时,她经手调了宾馆录像。
森林宾馆是山上最好的酒店,目前被外国来的摄影团队包下,特殊情况,才让警察借了地方开个短会。蒋春莹想看监控录像,旁边同事都问怎么了。她默不作声,拖动进度条,拉到离开会议室那段。播放,又拉回去。
她反复看了好几遍,放大局部,慢速播放。
逐帧定格的画面中,蒋春莹看到这样一幕。所有人走出会议室,衣着黑色的女人和周围人点头告辞,另一边,男人在听摄影团队的几个人谈话。她要走了,转身前最后一秒,冲远处本该没有关联的人挤了挤眼睛。而他也侧过头,挤了挤眼睛,朝她做了同样的鬼脸。他们很快都别开脸。整个过程不过一两秒钟,现场没有任何人发觉。
蒋春莹目不转睛,盯着扩大后模糊的画面。在钢筋、混凝土和欲望铸造的社会中,两个成年人向对方做着孩子气的表情。
她猜不透他们的所思所想,但想知道其中的含义。
当天晚上,过去常有村干部往来的族长之家一片冷清。
灯管电流不稳,偶尔闪烁,伴随着细碎的响动。废弃的水缸堆在屋檐下积蓄雨水。厨房装了水龙头,滴着水,一滴,一滴,砸在砌上瓷砖的水槽底部。水管时不时传来不通畅的嘶鸣。大伯腿瘸几年了,是那年夏天去抓蛇时失足惹的祸,终日待在家。涛德去做学徒后就不再回家,留在了村外。堂哥还是那样,堂嫂子第二胎夭折,在第三胎生出了男孩,之后流过一次产,去上了环。妮德的爸爸站在奶奶的遗像旁。小小的一张照片,黑白色的。他忧心忡忡地望着某个人。事实上,每个人都或明或暗地关注着那个人。
十年前逃婚的人。偷了户口本又走的人。回来办果园和果品加工,介绍人去景区,给村里人带来工作的人。现在大摇大摆在这里的人。没人敢轻举妄动,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妮德坐在堂屋里,正中央,灯管投下雪白的光,冷冰冰地披在她脸上。没关紧门窗的房屋轰隆响,是山在击鼓。
半夜,妮德接到电话。山上信号差,接通也听不到声音,宾馆那边会好些,幸亏她和对面都耐心。等了好一会儿,也不做任何问候,她直接说:“怎么样?”
“吓一跳,”他那边很安静,语气有点漫不经心,估计同时在做别的工作,调日程改计划之类的,“是班长。”
“班长是我吧?你那边是不是有个记者还是什么人?”
“那个人先不管,”电话那头顿了顿,“先把最重要的事解决了吧。”
这个决定导致了意料外的情况。八卦家是盛家灿的跟踪狂,因某桩私事对他有怨气。
2010年,划时代的智能手机让世界翻天覆地,互联网跑得比任何事物都要快。人们拼命夺取关注。
在因特网上以“八卦家”为名的男人偷拍了挖掘中的骸骨,并和某张图片一起,同步公开到“李毅吧”“空间素材吧”等热门贴吧、自己的i贴吧和两个不同网站的微博。文章中,他配上自己搜刮到的消息,写下了刺激人心的事件推理。
帖子以盛家灿为讨伐对象,挖掘他弑母埋尸的真相,导语是“拍摄受害者并展览的摄影师杀手”。
山上气温低,人埋得比较深,动物刨不到。旁边又有大树,树根还恰好没穿过身体,环境较为稳定。骸骨保存状况堪称奇迹,惊人地维持着某个动作,手交缠在身前。
这副情形和盛家灿在德国展出的一幅作品一模一样。那张照片的标题就是“妈妈”。
从专业角度而言,这并不合理。多年过去,骸骨大概率发生过移动,手部姿势只是一小部分,没什么说服力。除去这些不谈,服装不同,照片中,人也不是在坑里,哪扯得到一起?
可是,动作确实诡异的相吻合。
要博眼球太足够了,尤其拍摄骸骨的人还特意挑了同样的角度,八成是从很多张里选了最像的那张。
2008年,天涯社区全民分析碎尸悬案。2010年,改编真实案件的畅销书《十宗罪》火爆市场。人们关心刑事案件,尤其是有一些悬疑、神秘元素的案件。这是网上发言不需要负责任的时代。辱骂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可以成为政治正确,快餐店养殖畸形鸡的谣言和PS的照片会传遍每个人的电脑。
短时间内,网络上舆论有所发酵。案件未曾公布,在一定范围内,某摄影师已经是弑母还拍照留念的变态杀人魔。网民在分析其他受害者存在的可能,指不定被拍的模特里就有人遇害。
今年《侵权责任法》明确了网络侵权责任,但还不完备,很难管。盛家灿国外的经纪人笑了,认为传闻能增加神秘性,最好再来个他是撒旦之子之类的,以后还不大卖特卖?盛家灿国内的经纪人也笑了,爱护动物、每天喝温水的人杀人?荒谬!
但她大概没看过《沉默的羔羊》,汉尼拔莱克特同样彬彬有礼,爱读书,有同情心。
十年前的登记多是纸质,派出所也不例外。山里这几年不可能没有人消失,但出乎意料,来报失踪的女人居然不多,盛澍的确有记录。
不仅如此,电脑一查,她的户籍状态显示的是已注销。
死人的户籍都会注销。
年代久远,注销的“详情”一栏没从纸质文件登记上去,需跨省寻得相关部门协助才能了解。在安排的同时,更快的自然是找当事人。
妮德和盛家灿被要求配合调查。
镇派出所借出了场地,两人被安排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接受询问。接手案件后需要帮忙。众多男警中,只有蒋春莹一个女警。她想要参与,必须比男警更优秀、更有价值、更努力争取。万幸她做到了。
见到她时,盛家灿微微颔首,和同学聚会那天的影子一样,从容得有点讨人厌。在被问之前,他反问了一个问题:“如今注射死刑替代枪决了
吗?”
妮德则是笑容,她进门时笑着,坐下时笑得露出牙齿。冷色调的光线中,笑像泛着寒光。她坐下,自我介绍本不必要,但她还是说了:“我叫林妮德。女孩的妮,德行的德。”
在户外,他们表现得天各一方,毫不相干,会面时凭陌生问候,看似只是点头之交。可正面相对,尤其在闭塞的室内,会发现这两个人性格和行事看似不同,实则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如出一辙的沉着,隐藏在平和下的危险,因令人心怵而产生的魅力,你毫不怀疑,这两个人就是一伙的。凝视他们时,人能感觉要被某种很深的漩涡吸进去。
第45章 第三部分4(上)
山里的雨经常要下两场。
一场是由天下的雨,大雨纷纷从天而降。第二场是从树上落下的雨,又或者说,由山下的雨。天不再降雨水后,留在树上的雨水再度降落。在山里,森林无边无垠,雾气蓬勃,视野常常代表不了什么。于是人们听着声音去猜远处的事。这里少有引擎沸腾的车,没有大喇叭播散的音乐,除了风与草木,一切都尤为静,声音也变得准确。但下雨时难猜,山里的雨往往不止一场。树下雨时,只听声音,很难猜测天上的雨是不是停了。雨被当成天的滋养和净化,也可能是只是山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