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是什么都办得到。林妮德的未来也没有那么好,将在监狱里度过。
巴士越来越近,眯起眼,甚至能看清挡风玻璃上写着的地名。妮德面无表情,时而战战,时而岿然不动,犹如等待枪毙的重刑犯。
山间公路,行车稀少。乡镇的老旧巴士,移速很慢,但还是离人们越来越近。可是,忽然一声吱呀,巴士笨重地停了车,又一声吱呀,车门艰难地打开。
上面跳下来两个人,一小,一大。原来是有小孩晕车呕吐,多一步都忍不了了,孩子妈妈跟在身后,提前下车。小小的身影佝偻着,朝草丛俯身,在身边,妈妈伸出手,轻轻拍打孩子的背。
烈日分明灼热,林妮德却感到手脚冰凉。来吧。她在心里默念,像念咒似的。快来吧。巴士司机用毛巾揩了揩汗,吆喝问下车的人还上不上,准备发车。后座有乘客热心,分话梅给司机吃。司机转过身去。
就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段时间里,远处地平线上,有新的东西升了起来。
有人在奔跑。
他在奔走。
烈日下,盛家灿一边跑,一边拨通电话,偶尔回头看有没有车。他超过了停下的公共汽车,继续往前,担忧和要找的人擦肩而过。
他不断拨打电话,但很快,抬头的一瞬间,盛家灿看到她,林妮德伫立在路边,同样目不转睛地望着他。在太阳底下。
第56章 第三部分14
拍摄工作恰好告一段落,其他人都马上下山回国,发护照的发护照,收拾行李的收拾行李。摄影器械重,上山时就不容易,挑夫一个个来担。每个人都繁忙,盛家灿不然。
他独自在座位上,默不作声地坐了一阵。
提前空了日程出来,到下周一都自主安排。他走出房间,到楼外找信号打电话。前两回没通,他换了一个号码,打给蒋春莹。这次通了,还在讲的时候,有人进入视野。
名叫“八卦家”的青年真名卫不凡,如果剃掉胡子,其实还挺清秀。他开口说话,也不管对方有没有在打电话,是不是能与他交谈。盛家灿抬了一下手,让他暂停,优先打电话。
几年前,盛家灿在个人网站发布征集,寻找模特。
即拍即走,标注裸露程度,全按他的要求来。没什么主题,跟拍证件照似的。这种拍摄算是个人实验,无偿的,但不能提要求。当时他已经小有名气,招人简单,不少文青和模特预备役乐意,很快
就截止了。
卫不凡是当时来的人之一。他是摄影专业的学生,顺序排得靠后,刚好拍到晚上。盛家灿一天没吃累得够呛,征得同意后吃了个饭。他吃东西,一个人吃尴尬,就分了点给卫不凡。
卫不凡觉得拉近了距离,就和盛家灿聊了聊自己。他喜欢的摄影师、开始拍照的契机、对盛家灿的想法,全都说了。盛家灿也认真地听了,安慰了他几句。卫不凡由此觉得他和盛家灿是知音。
毕业前夕,卫不凡给盛家灿的邮箱发邮件,诉说自己的就业烦恼,没得到回复。之后他又发了几封,想交流摄影想法。盛家灿当然不会每则邮件都回复。不知通过何种途径,卫不凡知道了他在国内的住处,找上门去,请他帮他看自己的作品集。盛家灿当时在晨跑,摘下耳机,淡淡地说“我也水平不高”,跑步走了。
一开始没什么,但后来,卫不凡参加工作,过去的理想破灭。在自己的生活中,他时不时回味这件事。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愤怒,于是开始时不时通过网络发言、邮寄的方式骚扰盛家灿。他越不理睬,卫不凡的情绪就越强烈。
回到现在,挂断电话,盛家灿依然平静,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就像过往数年间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如此。
这恰恰是最激怒卫不凡的一点。他攥紧了拳,几乎想揍他一拳,但盛家灿紧跟着又打了个电话。
盛家灿拍摄人。在他的作品中,自我并非完全不存在,但却是被隐藏的。作品表象折射出的是模特与受众。受众只浅显地了解表层,错当是摄影师的自我,甚至自以为掌握了拍摄者的人格,为此洋洋得意。人在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且傲慢可笑。
拿着手机,盛家灿“嗯”了几声。门一响,助理就冲了出来。助理身高一米九,一来就冲卫不凡呵斥,严正声明要起诉他。而盛家灿则转背,不疾不徐进建筑里。
卫不凡冲盛家灿大声咆哮,控诉他对自己的辜负。从头到尾,盛家灿一句话都没对卫不凡说。
他们本来就是这种关系。
盛家灿的电话打到派出所,当时林妮德才刚走,蒋春莹只告诉了他这个信息。案件相关的内容,她不能透露。听说他要去找她,蒋春莹给予了明确的支持。
盛家灿下了山,开着从向导那借来的私家车。问题是,这辆车的发动机实在太过老旧,以至于中途抛锚。他开到车站,没见到人,又往上山的路去,车没撑到目的地。向导联系了拖车。
在山的道路上,他找到了林妮德。
中午过去,头顶正上方的太阳有所偏移,日照还是强烈。两个人进了一家饭店。已经过了饭点,但看样子,今天也没几个客。电视就搁在柜台上,正在放足球比赛,老板看,来吃饭的人也能看。
他们坐下了。菜单就挂在墙上,点菜跟老板说,也可以跟着去后厨看着菜点,连做法都能要求。
老板拿了杯子和一次性餐具来。林妮德问:“都能点吗?”
“有些菜没了,”老板说,“我给你们随便炒几个吧?两个人,一荤一素的行不?”
林妮德看盛家灿,盛家灿点头,她也就答应了,要老板装米饭来。
点完菜,气氛又安静了。他们面对面坐着。林妮德看盛家灿走神,于是问:“你在想什么?”
“嗯?”他说,“想到教我拍照的一个老师说,人跟人,好的关系,最基本的是要允许。”
林妮德说:“允许别人想干嘛就干嘛吗?”
“嗯。”
过了一会儿,林妮德说:“以前语文课讨论,有一次,你说了一个关于理解的话题……你原话好像不是这么说的。那个时候,我以为的‘理解’是心意相通,是说能共情别人,明白另一个人的感受。但现在,我想是一种体谅。‘我体谅你做了这件事’。”
盛家灿垂着头,他问:“你要看山上的照片吗?”
他从口袋里找出信封。她很快笑了,凑近身体,想了想又还是起身,换位置到他那边去:“以前的?”
她猜的没错,是十年前的照片。照片是分开放的,山里的人一摞,没有人像的一摞,妮德的单独放一边。林妮德看到自己,第一张是站在花后面的面部特写。鲜红而细小的花密密麻麻,犹如怒放的血疙瘩,由花茎编织成网,铺在她脸上。血肉模糊的花朵下,能看见敌视镜头的黑眼睛。
还有一些,她往后翻。有在吃东西的,有站在羊身边的,有沉到水中去的。静影沉璧的水里,她整张脸覆没在其中,水像搅碎的玉,深不见底,乌发在水底张牙舞爪,只能隐约判断她的方位。照片里都是十来岁的她,奔三十岁而去的她一张一张看,里面的人好像不是自己了,几乎是陌生的面孔,但又透着熟悉。她看照片的过程中,盛家灿就在旁边盯着她看。
“原来我长这样……我好像总是一个表情。”她说。
她还在反复看,他站起身,去倒了两杯水。自己喝一杯。盛家灿站着,慢慢地喝温开水:“因为那时我们关系还没有那么好。”
林妮德看着照片出神:“是的。”
他坐到对面她的座位上:“而且我拍得不好。”
“你拍得很好。”她把搁地上的环保袋从桌下拉过来,放到旁边椅子上。
“拍人的照片,有时候,我感觉……”他中断话语,组织着词汇,尽量接下去,“人的本质在人和人之间跳来跳去。”
她听他说,望着他,发自内心地露出笑容。
老板上了菜,都是家常菜,主食是菜饭。菜饭是绿油油的,放了青菜和碎腊肉。上完菜,老板就又坐下了,接着看电视里的足球赛。两个人面对面地吃。林妮德依然狼吞虎咽,快速地咀嚼,大量地进食,把食物咽下去。她似乎永远饥渴,迫切地要把所有有营养的东西吞下去。
林妮德说:“我过去放羊,还是很小的时候,趴在羊背上睡觉。羊把我带到好远的地方去了。我醒过来,不认得路,吓得不敢动。是涛德来找的我。
“以前我和涛德到山上剁柴。剁柴就是跳到树上,把枝砍下去,捡回去作柴烧。涛德总要我坐在旁边看书,自己把活全干了。
“涛德有地方变了,又不是全变了,人真的会变得跟以前不一样。还是那个人,拿筷子的手势、笑的时候脸上的纹、记忆都没变,连眼睛都没变过。但他就是变了,不一样了。我们每天生活在一起,你知道他就是那个人。但他不是,不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