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沧海浮珠_一灯人【完结】(146)

  范渺渺接过,拿在日光下看,摇了摇头:“暗纹像是釉面开片,大约是窑温过高的缘故,至于色暗,其实还好,光下并不察觉。”

  谈蔻便问:“火照流程与先前一般无二,震前所烧几批瓷器为何没有如此现象?”

  “这个我倒不敢轻下定论,只能多试,看看是否与季节相关。”范渺渺看她颇感灰心,劝慰说道,“烧瓷就是这样,惟有多试。”

  谈蔻将头一点:“这个道理我自然懂得。虽然偶尔也会稍觉力疲,但我心里是很高兴的,尤其这批拿在手上,其上暗纹脉脉,在世人眼中大概是不美的吧,在我看来不是,釉面开片如同冰裂,凛凛有冰雪之气袭来,是另一种夺人心魄的美。”

  范渺渺赞同道:“俗称‘无暇不名窑’,定窑的芒口,建窑的泪釉,名瓷中的差紫、锡斑、聚沫浮珠、紫口铁足,不一而论……并不影响世人随风逐浪。”

  谈蔻向她一笑,说道:“多谢你开解。”

  范渺渺说道:“据我所知,釉面上有细裂纹的瓷器不少,你知道的,瓷器受于天地造化,各地虽有不同,但十里八乡的差别总不太大。”

  谈蔻问道:“依你建议……”

  范渺渺谦虚说道:“绝对谈不上是什么建议,只能说些亲身体会。”

  谈蔻笑道:“传道授业便是恩师,你何须如此自谦!”

  范渺渺微微一笑,说道:“自我烧瓷以来,曾经也对要烧出名瓷心心念念,现在看来,瓷器只是在于鉴赏。”

  谈蔻闻言,流露出思考的神气。范渺渺继续说道:“何谓名瓷?无非附庸风雅。你若走到田间地头,问一问农夫,在他们眼里瓶瓶罐罐都是生活,哪管好看。但是,在达官贵人眼中就不同了,要我实话说,‘海棠红’妙在绚丽斑斓,‘沧海浮珠’妙在如玉天青,而冰裂纹凛然如皑皑冰雪,焉无妙处?”

  谈蔻立刻听懂了,同她会心一笑。

  第一百三十章 大海捞针。

  谈蔻因还领着宫中的差事, 要上太子府走一趟,所以和她没聊多久,也就告辞离开。太子亲征, 全赖太子妃掌事,虽闻败仗,府内倒是井井有条, 不见惊惶。

  她领着太后懿旨, 众人不敢怠慢, 赶忙迎她入堂稍坐。

  太子妃才从西郊古刹回来, 满身佛香扑面而来,见她就笑:“真是劳烦谈尚书专走一趟,未知老祖宗有何恩典?”

  谈蔻含笑, 瞥了两眼, 奇道:“太子良娣因何不在?”

  太子妃还未说话,太子府内中常侍先上前一步,答说:“太子良娣近日身体倦怠,先就不好, 前些日子又听闻败仗,担忧太子情形, 急火攻心, 已经告病多日。”

  太子妃此刻才道:“还请谈尚书见谅。”

  谈蔻称不敢当, 当即宣读了太后懿旨, 是些安抚话语, 尤其点出太子妃近日操持不易, 听得太子妃涕泗, 忙道:“谢老祖宗垂怜。”

  此外, 太后还有赏赐, 太子妃率先下座拜受,满屋跪了一地,口呼谢恩。

  按理宣完旨意,谈蔻应该告辞,但她却站住脚,笑说:“请太子妃引路,既然太子良娣身上不适,微臣合该探望,免得太后问起,无处答起。”

  看着谈蔻身后那妇人,太子妃面上闪过一瞬迟疑,最后点头说也好:“中常侍,你带谈尚书过去。”

  ……

  ……

  谈蔻回到宫中复命,行走在红墙之下,迎面与十一皇子碰上。

  打一照面的工夫,谈蔻弯身施礼。两人从前并不熟识,但她是太后跟前红人,连太子也要高看几分,遑论十一皇子。他特地停下,和睦叫起,继而又道:“重云跟吾提过多次,你是她师姐,是关系亲密的人,以后见面不须如此客气。”

  谈蔻居于女官之位多年,自有一套规矩,当下也不忙于撇清,得体笑应一声,随后目送他离开。

  到了太后宫中,她将今日见闻如实回禀。太后也是个信佛的,专在殿内设有佛堂,重重帷幔遮掩,佛香缭绕。谈蔻候在外面,只能隐约窥见她的背影。

  许久,太后伸手,边上侍立的人连忙搀扶着她起身。太后转过脸来,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太,沟壑深深。但她目光依旧精烁,炯炯有神,使人不敢直视。

  她问:“依你们今日所瞧,是儿是女?”

  谈蔻今日奉旨宣读,专门带去一位妇人,是宫中一位妇科圣手,多年只为太后看病,已经很久不曾露面。据说她看胎很准,所以太后特旨令她跑一趟。

  心知太后不是问她,谈蔻垂头不语。那妇人上前,肯定说道:“回老祖宗话,老臣若没看错,该是皇孙。”

  太后再三确实,最后喜不自禁:“而后所言若真,一定重重有赏。”

  太子良娣有身孕的事,瞒不过宫中贵人。太后一早知道,也帮忙打掩饰——当然她装聋作哑全因这时局爆料出来,未必有利:怕生不下来,也怕生下来只是个女孩儿,空欢喜一场。

  曾经太子有过一子,生下就是死胎,这事知道的人极少极少,民间几乎没有风闻,太后自然不在此列。但她没有临朝视政过,本朝自太宁王皇后崩逝之后,士大夫便防着女子干政,因此太后也常道自己只是个寻常的妇道人家,没有远见,没有魄力。

  何况而今局势全乱,太子,英王,又牵扯进一个十一皇子……

  在太后看来,太子、英王其实都是好孩子,兄弟间不和睦,全怪底下人乱挑唆,不由得自嘲一笑:“皇帝的心思哀家揣摩不透,哪有无故派一国太子远征打仗的,简直儿戏,然而哀家的确是老了,不知哪日就要入土,已是管不了那么多的了。”

  老人家说这丧气的话,吓得宫人们面色惨白,纷纷下跪。谈蔻跪在地上,极力劝慰:“老祖宗身体康健着呢。”

  妇人也道:“养心甚于养身,老祖宗切莫自伤。”

  太后手上盘着佛珠,慢慢说道:“太子无后,始终悬在我的心头,是件未完的事哪。”

  谈蔻忙说:“老祖宗一定心想事成。”

  “是皇孙最好,生下来万民心悦诚服,英王也没有再争的道理,所以这个孩子哀家要保他万无一失。”太后转过脸,问她,“谈蔻,依你之见,是否把她接到宫中安置更好?”

  谈蔻小心说道:“老祖宗心里自有成算,臣不敢妄言。”

  她在太后身边多年,太后知道她性情一向如此,不以为忤,反而笑骂一句:“在哀家面前也敢含糊其辞,还有什么你不敢做的?”

  太后沉吟许久,向她挥了挥手:“去吧。”

  谈蔻于是再度领命出宫,宣太后旨,将太子妃与太子良娣,英王妃与英王世子以及万重云都接入宫中,明面上说是太后久居深宫无趣,找人解闷。

  然而懿旨一颁,牵动许多人心思,因为太后这一举动,可谓是将牵涉夺嫡的几人亲眷尽数圈在深宫,颇有人质意味。

  众家眷们不敢懈怠,收拾了细软,连夜入宫,谈蔻站在宫殿石阶之上,遥望灯火由远及近,风中隐约传来的细碎声响,喃喃自语:“老祖宗虽常自谦自己是寻常妇道人家,手段一出,却绝非如此啊。”

  办完差事,天已黑透,她穿过长长的夹道,忽然有感回望深宫,那里仿佛一张血盆大口,一眼望不到底。

  早有府上马夫候在宫外,见她出来,连忙为她鞍前马后。谈蔻今日连跑几趟,已很疲累,在马车中颠簸时,本来闭目休憩,贴身丫鬟过来附耳,悄悄几句惊得她蹙眉不语。不觉睁眼向她看去,以求答案,丫鬟沉默地点了点头,报以回复。

  谈蔻心里沉甸甸地,显出的脸色就不太好,回到谈府,勉强歇息,奈何夜里雷声阵阵,雨打窗台,吵的人简直没法入睡。翌日起来她果然没精打采,幸而这日是她休值,不必进宫,丫鬟劝她多加休息之际,有人在门房求见。

  谈蔻召见那人,看着拜帖问道:“你是柳家的人?”

  “小人正是。”来人是柳家在京中的掌事,谈蔻依稀记得曾经见过几面,不是那么面生。掌事说道,“时隔一日一夜,我家小姐至今没有归家,府内不知她的行踪,一时慌乱,故而冒昧前来相问,还望谈尚书见谅。”

  谈蔻自然体谅,说道:“我与柳小姐确实昨日午后曾会面过,在那之后我因有事,便和她作别了。”

  掌事问道:“请教谈尚书,小姐可有与你提过她接下来的行程?”

  谈蔻闻言,仔细想了想,说道:“这个倒没有听说。”见他面上实在惶然,似乎拿不定主意,便问,“柳老板没在吗?”

  掌事答道:“家主近日远游,已经派信前去告知。”

  谈蔻站起身来,空在屋中走了两圈,一边思索:“令襄既然不在,寻找柳小姐下落的事我义不容辞。这样吧,我也叫人去找,若有消息,互通有无。”

  一直到了傍晚,还是没有任何消息传来,金妈在府内急得团团转。柳家几大掌事都在,有人劝道:“小姐身边有丁乙随侍,丁乙警觉聪慧,想必出不了事,金妈你先稍安勿躁吧,李大人那边我们也去拜访过了,他也答应拨人,帮忙一起找人。我们这么多人声势浩大,小姐若在京畿附近,很快会有消息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