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沧海浮珠_一灯人【完结】(79)

  晏庄第一次来时,便站在大门前,沉默了很久很久。这次来,总算不那么失态,却也显得兴致不高的样子。

  常灼刀跟晏庄说道:“我们直接去书房。”

  还未到书房,远远就见到一个童子正站在窗下,大声背诵辞赋。因是侧对着,童子没发现晏庄他们到来,晏庄便向常灼刀示意,两人在院前站住了脚。

  那童子背完一遍,虽不顺畅,却无一字出错,但他并不觉得自满,反而重新起头再背,背了大约八九遍,终于滚瓜烂熟。回头望见树下的两人,童子喜不自禁,随手搁下书,跑出房门,迎上来道:“先生,小叔,你们终于回来了!”

  晏庄点点头,常灼刀则伸出手,摸摸他的脑袋,笑道:“看见少主用功,庄先生与我都很欣慰。”

  都站在院子里,也不是回事。晏庄率先走进书房,随便抽查了几篇他离京前布置的功课,见童子都对答如流,将头一点,说道:“不错。”

  “曹伯。”他叫道,“带少主下去练武吧。”

  “是。”

  一直隐在院外的曹伯现身出来,童子心想自己还有好多见闻没说,闻言,十分恋恋不舍。晏庄板起脸,说道:“听话!”

  作为全府上下的寄望,压力自然也与之俱来,童子不敢反驳,忙应了声,随曹伯一同出去。

  常灼刀劝道:“少主还小。”

  “他这年纪,最是荒废不得的时候。”晏庄无动于衷,说道,“更何况,他还肩负着复兴家业的使命。”

  常灼刀说道:“都是因为我没用,若我有本事,何需要冀望幼子?”

  晏庄看他一眼,拍拍他的肩。当年永平皇帝赐他们“不世之臣”四字,并承诺了昭德将军的爵位世代承袭,将军府因此名震天下。可就在四十年前,时任皇帝欲要大改兵制,先以昭德将军年老为由,对他殷殷关怀,暗示将军卸甲归田。随后,皇帝又下旨,将调兵之权收归中央,使“兵符”“兵众”分离,自后,武将的地位被大大削弱,只余掌兵之权。

  据闻,昭德将军还曾在宴席上涕泪横流,自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想要继续为国为朝出一份力气。皇帝当然置之不理。

  晏庄说道:“没有皇帝不忌惮重兵在手的武将,当年河清海晏,天下再无战事,正是削武重文的好时机,将军府自此衰败,无人在朝,终归是大势所趋,跟你没有关系。而且就算你肯担当,你非昭德嫡系,袭爵之事,皇室不会承认的。”

  常灼刀一手拍在案上,叹道:“复兴之路,任重道远。”

  晏庄在案前坐下,思忖着说道:“欲要重振将军府声威,确实很难,但我已想到一个办法,只是不知道你们敢不敢做?”

  常灼刀忙道:“先生请尽管直言。”

  旁边有一壶冷掉的茶水,晏庄拿手去沾,指尖一笔一划写在案上。常灼刀看他写完两字,忽然面色大变,以为是自己看错,待要凝神细看,案上却只剩一滩水渍。

  “敢,或是不敢?”晏庄微笑问道。

  常灼刀到底身上流着是武将的血脉,稍一回神,凛然不畏地说道:“哪怕前路是流血与死亡,也比如今寂寂无名的好!”

  晏庄反而怔了一下,笑道:“如此信我?”

  常灼刀不在乎地道:“先生于我家有大恩,总不至于反过来害我们。”

  晏庄忽而想起先前,他曾跟范渺渺说过,此身只愿心安理得。前世,他负尽深恩,重生以来,何谓心安理得?他想过许久。

  然而,然而,他从前所负之恩、义、情、仇,都无处可报,无人可报。后来,他一路跋涉去到京城,走进将军府,终于找到了答案。

  此生所想所念,不为自己,只为旧人。

  决议说定,晏庄说道:“虽然清明已过,但我祖上与你们先祖有旧,想前去祭拜一番。”

  常灼刀点头:“西郊古刹奉着历代先祖碑冢,先生若要去,让少主随行吧。他许久没有出门,一定高兴,尤其是与先生一起。”

  “另外,观闻湖亭畔,亦有旧债需偿。”晏庄沉默了片刻,说道,“我曾去过,这次就不特意再去了,但要劳烦你派人帮我尽一份心力。”

  常灼刀早就知道他与那位庄宪王有关,曾猜测他是庄王后人,或是庄王故交之嗣,因此不以为异,应允说道:“这是自然。”

  第七十章 少为纨绔子弟,而今布衣半生。

  翌日, 晏庄与常家少主去了一趟西郊古刹。在吉州时,他曾拜访过明德寺住持,住持听他自称常繁霜故人, 来自京城之后,思忖半晌,转交给他一把断骨。当时住持说道:“在四十年前, 寺中听闻有常施主遗骨失落在外, 于是托人寻了回来, 想要葬入他衣冠冢内。岂料断骨有祟气作怪, 住持师父便做主,将断骨供奉在佛祖座前,好叫它日夜聆听佛经禅文, 洗去阴戾。如今受了五十年香火洗涤, 断骨再无凶煞之气。施主今日突然出现,即是机缘,常施主的遗骨贫僧便交付与你,常施主异葬百年, 想必灵魂也愿归乡。”

  晏庄郑重收下,答应道:“我必携骨入京, 使它归葬于亲人之旁。”

  这日到了西郊古刹, 晏庄先拜祭过常小姐, 随后将常繁霜断骨随葬在她身伴。他们兄妹二人关系一向亲密, 据闻常繁霜身死, 常小姐曾赶赴千里, 到战场寻尸, 遗憾最后无果, 只能以他旧时衣裳入葬, 是为衣冠冢。不过当时为避嫌疑,她没有办法将兄长迁葬回京,只能托付给寺庙,而今百年已过,常繁霜的遗骨终于归乡,得以常伴亲人之侧。

  常家少主恭恭敬敬地一礼,叹道:“可惜太久,是我等后人之过。”

  晏庄摇头,说道:“五十年前,若非将军府名声大震,谁会留心去寻已逝者的遗骨?唯独叹命运可恨,待它寻到时,将军府已落寞,断骨无归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利益不再,自然一哄而散。好在,明德寺出面拾回了断骨,留在寺中供奉,不至失落民间。

  祭奠完故人,晏庄与常家少主离开西郊古刹。常灼刀在古刹外面等他们,迎上来说道:“先生之后可有安排?”

  晏庄点头,低声说道:“这几日,请替我留意英王的动向,及时报我。”

  常灼刀说好:“常盲,常聋二人擅长追踪、打探,交给他们,三日之内,必给先生交代。”

  “还有梁聍那里,他甫回京,一定会向英王禀报王陵一行。”晏庄继续交待着,常灼刀忽然轻咦一声。晏庄随他目光看去,古刹外、青石旁正停着一辆马车,车前的徽章使他感到很熟悉,转念想起,常灼刀已在耳畔提醒:“先生,是柳家的车马。”

  “柳家?”起先他们谈正事,常家少主一直不敢插话,这时奇道,“是藏有地图的那个柳家吗?”

  常灼刀说正是:“柳家如今两位小姐都在京中,看来今日都来了古刹礼佛。”

  “原来是旧交。”常家少主记忆里极好,忽而想起先前在寺庙内,确有两位陌生小姐的目光一直追着他们。他以为晏庄未看到,因此说给他听,并且表示奇怪:“但刚才在碑亭那里,她们何以不招呼我们?”

  “兴许,本就该视同陌路吧。”晏庄淡淡揭开话题,说道。

  过了两日,果如常灼刀所言,常盲,常聋二人探查到了英王近日的动向,如实汇报给晏庄。得知英王将在隅园设宴,晏庄说,这是面见英王的好机会。

  常灼刀不解:“先生今为太子门人,不在英王设宴名单之中,如何面见?”

  晏庄不说话,只是一笑。到那日,他早早来到隅园,因是皇亲国戚宴请,门外排查森严,侍卫核对请帖方才放行。晏庄见状,并不贸然上前,转身到对街摊上吃了壶茶,等了约莫半个时辰,看见一辆马车从远处驶来。梁聍从车上走下来。

  晏庄起身,随手搁下铜钱,迎上去时,笑容可掬。

  “梁大人。”晏庄佯作惊奇,跟他问好。

  梁聍没意料会在此见他,奇道:“庄先生,你也是来赴英王宴会的?”

  “正是。”晏庄面不改色,热情地和梁聍寒暄。当侍卫盘问时,晏庄理直气壮地说道,“我与这位梁大人是同行。”

  梁聍是读书人,从王陵一行几月的相处中就可以看出,他行事有些书呆子的迂腐气,涉朝不深,没那么精明。因此晏庄此言,虽有不妥,但梁聍并未在意,反而承认说道:“我们确是同行赴宴。”

  任谁也没想到有人竟敢堂而皇之地撒谎。侍卫看了一眼晏庄,挥手,放他们入内。隅园,前几日晏庄曾来过,但未仔细观赏,今日借梁聍的光,有幸在里面好好地逛了逛。英王今日所设乃是私宴,宴会上除了他有意拉拢的青年俊才,还有一些世家贵族的小姐们。晏庄与梁聍随意逛到一处,忽有人出来劝止他们,说前面有女眷玩乐,请他们回避。

  梁聍忙道:“庄先生,那我们回到宴席上吧。”

  宴席之上,并无他的坐席,晏庄不想败露得太早,婉拒道:“梁大人先去,我忽想起一事,稍后就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