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嫁什么样的?自然是满腹诗书,斯文有礼的端方君子。”
齐迦琅听后,脸色沉了沉,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口,气冲冲地走了。
他知道她刚硬,她比他还刚硬。
与她说不通,说了也毫无用处,他直接回府请父亲做主,派媒人去提亲即可。
父亲知道他一双眼睛瞧上了姜家女,本就有替他做主的打算。
他们这番爆竹般响亮的对话,被从枫林背后恰巧路过的谢云朔等人听到。
姜姒所说斯文有礼的读书人,似乎与谢云朔对于娶妻之问的答复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想嫁端方君子,他想娶温柔女郎。
二人的审美倒是一致。
这个念头,如清风拂过树梢叶片引发轻颤一般,在谢云朔脑海里短暂乍现。
他身旁有人笑说:“没想到国公府小公子竟然有意姜姑娘这样泼辣的女子,真是看不出来。”
另一人说:“若柔弱女子嫁入国公府,恐怕会被那齐小公子欺负得暗无天日。也只有刚强不折的,反而能与他有来有回,这就叫一物降一物。”
谢云朔摇了摇头。
无论姜姒是祸害文弱书生也好,还是和那齐迦琅针锋相对也罢,只要离得远远的,不要来他面前克他就好。
正巧,她心仪的斯文书生与他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双方更是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三日后从万颐园离开归家,谢云朔忽闻噩耗。
父亲与母亲已经商议好,要为他求娶姜家女。
彼时,正是他早起问安时,母亲夏容漪让弟弟妹妹都先回了屋,只独独留了他。
谢云朔以为,应当是父母要与他商议什么事,或是功名学问,或是武考,又或是与他商定姻缘之事。
他万万没想到,二位长辈已将他的亲事定下了,告诉他的说法,并非询问。
“不日,就请官媒人去姜宅登门拜访,纳采问名。”
听这话,谢云朔一时有些恍惚。
但他知道,父亲与母亲不会与他说笑,尤其在这样的大事上。
谢云朔蹙眉,有些难以置信,问:“为何?”
谢父是个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武将,母亲夏容漪也是精明强势德才兼备的高门长女。
二人做下这个决定,同样也难以接受。
原本等温太傅家中长孙女及笄后,两家便能议亲了。
这一门亲事,是他二人,与谢云朔的祖父祖母都满意的。
现在迫于形式收回决断,就算要求娶的人是天仙,谢家人一时半会儿也不能甘愿。
谢云朔见父亲母亲的表情都黯淡凝重,他同样心潮暗涌,伸手攥住一旁茶杯的手紧紧扣着。
谢行修悠悠叹了口气,同他说:“三日前,在居心台上,圣上问了你的婚事,又夸赞了姜家女。为父这三日夜不能寐,为这事思前想后。终是决定,为着谢家满门,你的婚事最好还是让圣上满意是最稳妥。咱们府上不能与门当户对的高门结亲,便是换了人选,也不知圣上是否满意。既然如此,索性求娶圣上觉得合适的人。”
在听父亲讲述这一段话时,谢云朔神情几经变化,最终,他卸了不解的心思,放弃了反对的意愿。
“那便辛苦父亲与母亲操劳张罗了。”
皇命在上,赌上的是谢家的官身前途与未来,若他的婚事不能让皇帝如意,恐怕这硕大根深的树,便要不稳了。
本以为有皇恩浩荡,有实权兵权,手持虎符,谢家荣耀能延续上百年长盛不衰。
却不料,从这简单的两句话里面,便能窥见圣意动荡。
此事越是深想,越让人心情沉重。
再没有多余的心思去纠结姜家女如何。
即便姜姒是这世上最差的女子,谢家也要举家之力,八抬大轿欢欢喜喜地把她迎回来。
更何况皇帝夸赞得不错,姜姒的确坦荡正直,人品贵重,就是性子刺了点。
尤其最长最尖锐的那根针,正巧扎在谢云朔的身上。
过段时间,一桩稀奇事满京城传开。
太后寿诞过后不久,去姜家登门拜访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今日有吴侍郎派来的媒人,明日有肖佐领派来的媒人。
皇帝对姜姒的嘉奖,让她一跃成为京中待嫁女炙手可热的其一。
一众上门提亲的人里面,竟然还有国公府的人。
国公夫人,贵为皇后的亲妹妹,亲自登门拜访以示重视,为自己家中最小的五公子,聘娶姜姒为正妻。
此举让姜家,不论是姜姒还是父母双亲,都受惊不浅。
国公夫人会亲自前来,无外乎想暗暗逼迫,好让姜家答应。
谁都知道,五公子齐迦琅纨绔暴躁
,是个坏脾气贵公子,所以国公府以身份压人。
国公夫人亲自出面,为的就是封住姜家的嘴,让人不好拒绝。
在这混乱复杂的时刻,最意料不到的是,大将军府也来了媒人,为长孙谢云朔求娶姜姒。
这事一传出,知道二人恩怨纠葛的人都仿佛听了天方夜谭一般。
即使谢将军与将军夫人想与姜家结亲,可谢云朔是怎么同意的?
原先以为,满京城的人都有可能缔结姻亲,也绝无可能是谢家与姜家。
并且这还是谢府第一次正式为谢云朔的亲事奔走,不会有假。
正当众人觉得姜家不会答应时,姜家居然独独给将军府回了庚帖。
世俗都知道,虽然这只是议亲的第一环节,可一旦双方相互交换了庚帖,除非八字不合,基本都是能成的。
不知情的人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其中藏着什么缘巧。
其实姜姒也不想答应,姜家更不想答应。
只是,若不答应谢家求娶,也没有更好的,能够避免与国公府结亲的办法。
姜家只是在拿谢家当挡箭牌。
非要从谢云朔和齐迦琅当中选一个,姜姒宁可嫁入谢家,与谢云朔互不搭理,相敬如宾。
也不愿意应对齐迦琅那混不吝的小魔头。
更何况,这一桩亲事又是皇帝亲口示下。
第5章 议亲
谢家的媒人上门纳吉的这一天,姜姒的母亲冯清祉,安排她躲在帷幔的屏风后面,跟着一起看看。
也能见证谢家的礼节,听一听议婚的过程。
二人已过问名,媒人带着姜姒的生辰八字,与谢云朔的八字合婚卜问过了。
时至今日,姜姒对于她即将嫁入谢家的事还有几分恍然不敢置信。
其实原本她若不愿嫁,父亲母亲也都不欲难为她。
可一则,没有与姜姒两情相悦的郎君上门提亲。
二则,在一群上门提亲的人家中,对于男方的家世、人品,都特别满意的。
比来比去,拔得头筹的人仍是谢云朔。
再别说一旁还有国公府虎视眈眈。
那齐小公子性情执拗,万一他真瞧上了姜姒,姜家不早早与人定亲尘埃落定,担心齐国公会因为纵容小公子,进宫去求皇帝赐婚。
姜家这情形,只要国公府求,皇帝必会答应。
因此,思来想去,姜姒最终还是决定同意谢家这门婚事。
抛去她和谢云朔的个人恩怨,论家世、人品、能力、长相,谢云朔确实是京中尚未婚配的公子当中数一数二的龙凤。
姜姒盘算,既然是皇帝示意的亲事,就算谢家满门对她不满,面子情也要过得去。
她嫁去将军府,只要能做好她的少夫人,将来谢云朔立下军功受封将军,给她挣诰命,未来一生顺遂,不愁权贵荣华。
这么想着,在父亲和母亲还没做下决定时,姜姒已自己做了抉择。
姜绥安和冯清祉除了担心她与那小谢将军合不来,婚后不幸福之外,其余方面与她想的也差不离。
所以,世间事不能想当然,有时候时运的安排来了,挡也挡不住。
谁能想到,半个月内,将军府就已经亲自登门来姜家纳吉了。
纳吉又叫议婚,结亲的两家人在一处商讨婚事。
再大致商量聘礼之事,随后纳征送礼,再请期,接下来就要亲迎了。
有些人家的婚事不着急的,走完这六步仪式要一年左右,快一些的三五个月。
姜姒预计,谢家会让这些仪式衔接得快一些。
因为再过一个季,谢云朔的祖父,骠骑大将军谢珺就要挂帅出征了。
届时,说不准谢云朔会一同前去。
所以谢家应当会想在大将军领兵前往边关之前就让姜姒进门。
果不其然,今日纳吉上门的,除了媒人,大将军谢行修、将军夫人夏容漪,并长子谢云朔都在其中。
婚姻大事,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姜姒无需抛头露面。
她藏在幔帐后的屏风后面,外面的人注意不到,她却能透过缝隙看到一些情况。
从仅两指宽的间隙中看到谢云朔那张脸,时常被人夸赞,硬朗如松石,清隽似弘野一般出众的仪容,在姜姒看来却有些不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