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摆摆手,“回去吧,过几天再过来!”
佟大蒙头蒙脑被紫苏赶了回去,紫苏等他走了,转头就把这事禀给了汤婵。
汤婵饶有兴味地挑起眉,“佟家那个大儿子?”
这佟家倒也有些来历——解家产业里有不少农庄,佟家原先便是为解家管理出产瓜果的农庄的庄头,世世代代为解家服务。
直到佟大祖父这一代,老人家是侍弄农事的好手,当年老太爷的母亲,也就是解瑨的祖母最爱吃他侍弄的瓜果。
后来佟大的祖父向老太爷的母亲求恩典放了良,他用多年积蓄置了一处自己的庄子,因产出的瓜果比别家香甜,生意越做越好。佟家感念老主家宽和,每季最好的出产都会送到解府里来。
最近几年来解府送货都是佟大的父亲,佟大只是被带着打下手,后来有一回佟老爹不慎伤了腿,只好把任务交给独子。
没想到佟大做得还不错,佟老爹见状,就正式将担子交给了他。
解家离京守孝期间,留守的秋月估计跟佟大有了接触,想来就是这个时候,佟大对秋月生出了好感?
一旁听完全程的秋月从头红到了脚,但她很快想到了什么,脸色忽地一白,急急辩道:“夫人,奴婢恪守规矩,从未私
相授受、暗通款曲……”
汤婵挑眉,“那是佟大故意攀咬?”
“不是!”秋月立刻否认,随即她反应过来自己暴露了心思,羞得满脸通红,“夫人……”
“哎呀,你莫慌。”见她这个反应,汤婵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笑着安抚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今年也有二十三,也确实到年纪了。”
她看着秋月,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当年那个跟着她一同进京的少女。
时间过得好快,一晃已是六年过去了。
她笑着问秋月,“怎么样?若那个佟大家中和睦、本人无恶习,我就替你做主。”
秋月脸红得像柿子,却一直没应下。
汤婵不由奇道:“怎么,你不愿意么?”
秋月犹豫低声道:“在二爷身边照顾的小厮,还没有咱们的人……”
汤婵一怔,随即明白了秋月的意思,心里顿时多了一些说不出的滋味。
佟大论身份只是个庄头,秋月这是怕嫁给佟大不能成为汤婵的助力。
“你不用考虑这些,我早便承诺过,会将你们放良。”她温声道,“只说你自己愿不愿意就是。”
“夫人……”秋月又是感动又是庆幸,自己遇到的是汤婵。
想到那个沉默寡言的男人,秋月心跳不由加快了些。她犹豫地望向双巧,似乎在寻求她的意见。
双巧眨了眨眼,有些遗憾,“可惜我还没见过那佟大是何方神圣!”
秋月的视线只好移向紫苏。
紫苏看得出来,秋月对佟大有一份心思,如今只是在寻求认可罢了。
她笑道:“我瞧着佟大不错,人虽笨了些,但料想以后不敢不听你的话。”
双巧忍不住笑出了声,“还是紫苏姐姐厉害,以后定把姐夫拿捏得死死的。”
“那是!”紫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大咧咧道,“男人当然是要管的!”
秋月听得面红耳赤,她性子保守内敛,这样的话题她是半句话都不敢多说的。
最后她小声对汤婵道:“奴婢都听主子安排……”
虽然声如蚊呐,但这是个含蓄的肯定,汤婵当天就派人仔细打听了佟家。
很快,打听的人回报说佟家没什么不好的事,汤婵便叫来佟大的父母,跟对方提了这桩婚事。
自家笨儿子居然被夫人看上,许配了夫人身边的大丫鬟,佟大的父母简直觉得这是天上掉馅饼,当即就把儿子卖了,并表示是打是骂,全随未来儿媳妇儿的意思。
秋月面如火烧,紫苏和双巧掩嘴闷笑,汤婵则是哭笑不得。
亲事很快议定,佟大比秋月小两岁,都不算小了,便商量着将好日子定在了冬月。
汤婵给秋月放了假备嫁,又私底下问双巧和紫苏,“如今秋月有了归宿,你们俩年纪也不小了,有没有什么想法?”
两人对视一眼,紫苏道:“我只盼着和秋月姐姐一样,能得了夫人恩典放良,再嫁一户商家做掌事娘子,当家做主便最好了。”
“这有何难?你们到了年纪,我是都要放出去做正头娘子的。”汤婵笑道,“双巧呢?”
双巧却问道:“夫人,我能不出府吗?”
汤婵一怔,“你想好了?若嫁给管事,儿女可就得接着伺候人了。”
双巧认真点头:“想好了,奴婢想留在夫人身边。”
俗话说得好,宰相门房七品官,大部分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与之相比,生活反而要更艰难一些。
虽然她有夫人这个靠山,但情分总会耗光,还不如跟在夫人身边好好做事。
跟着夫人这样好的主家,不比外头的富户过得差呢!
“也好,你们自己想清楚了就行。”汤婵道,双巧和紫苏都比秋月有主意,她不打算多做干涉,“反正还有时间,你们日后若是改了主意,再来告诉我便是。”
“多谢夫人。”双巧和紫苏都感念高兴地行礼应下。
主仆正说着话,突然有一个小丫鬟面带仓皇跑了进来,“夫人,夫人!有人求见!”
“来的是什么人,能把你吓成这个模样?”双巧不由皱起眉轻声斥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小丫鬟忍不住看向汤婵,嗫嚅开口:“说是,说是二爷前头那位夫人……”
第109章
许茹娘坐在花厅里,心情迫切地频频向门口张望。
天下大赦的消息传来,许茹娘立刻运作,换得了一家人回京的路引,用最快的速度处理好辽东的一切,收拾好行李准备回京。
正好此时天气已经过了最热的时候,不必担忧一家老弱受不住路上暑气,但宝哥儿的身体受不住路途颠簸,许茹娘虽然归心似箭,却没有行得太快,近三个月之后,许家人总算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京城。
许茹娘租住了一座小院,将父母亲人都安顿好之后,就再也按捺不住来到解府,敲响了宅院的大门。
过去五年,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这个场景,如今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得知她的身份,解府的人虽然诧异,依旧客气接待了她,许茹娘心中的忐忑去了不少。
她观察着周围,眼中的景象熟悉又陌生:地方还是记忆中的地方,人却都不是记忆中的人了。
许茹娘心中生出怅然,随即又被担忧、焦躁、和期待盖过。
她的孩子们怎么样了?这些年过得好不好?
还有他……他过得还好吗?
听说他已经再娶,不知道他的新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许娘子。”
一声呼唤打断了许茹娘的思绪,一个二十上下、眉目含笑的年轻丫鬟走了进来,看打扮,应该是家中主人身边大丫鬟。
她恭敬含笑道:“奴婢双巧,见过许娘子。您来得实在突然,我们夫人已经去请二爷回来,怕是要劳您稍微等一等。”
“应该的,我等着便是。”许茹娘连忙回礼道。
看来解瑨的新夫人不打算见她……许茹娘说不清心里什么滋味。
她握着茶盏,里头是今年最好的龙井,许茹娘却无心品尝。
直到一阵匆匆的脚步声传来,许茹娘的心跳突然加快,她立刻抬头向门口望去。
一身绯红官袍的解瑨大步走了进来。
他还是那样英俊挺拔,却又成熟了许多,脸上的线条更加分明,周身的气势也更盛了。
许茹娘眼神落在他身上,再也移不开,她不自觉怔然出声,“夫……”
“许娘子。”
未等许茹娘唤出那个称呼,解瑨便出声打断。
如同被泼了一盆凉水,许茹娘一僵,随即狼狈地低下头,“是我失礼了。”
解瑨沉默。
片刻后他开口,“你来有什么事?”
许茹娘连忙道:“我来见见桓哥儿和徽姐儿。”
“陛下立太子,大赦天下,我就带着父亲母亲他们回京了。”说起现状,许茹娘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可惜天赐在辽东出了事,再也回不来了……”
见解瑨皱眉,许茹娘反应过来。
他还是不喜自己娘家,不想听到许家的事。
许茹娘抿着唇,有些讪讪地停了口,“抱歉,我说的多了……桓哥儿和徽姐儿呢?他们还好吗?”
“他们都很好,“解瑨没有说太多,”你不必担忧。”
许茹娘攥紧了手中绣帕,“我能见见他们吗?”
解瑨没有说话。
此时无声便是拒绝,许茹娘急得红了眼眶,“让我见一见吧,我是他们的亲娘啊!”
“我知道你已经有了新夫人……”她忍着满心的酸痛,“你放心,我绝不会给你们添麻烦,我只是想看看两个孩子,看看他们过得好不好。我走的时候桓哥儿还那么小,徽音都记事了,这五年我没有一天不想着他们,他们是我身上掉下的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