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过去,蹲下身,一边将银霜扶正,一边轻轻拂了拂她肩上的灰尘:“哭有用吗?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脱身。”
晚娘握住她的手,手心冰凉,却因她的语气多出一份坚定:“姑娘说得对。眼下在这牢里,着急也无用。”
姜辞轻轻点了点头,目光缓缓抬起,投向身后那堵冰冷墙壁最上方的小窗,那处狭小的方孔外,夜色浓得像一泓墨,沉沉压着,无边无际。
她的眼中却泛起一抹冷静的光:“就算要死,我也要死得明明白白。本就是踏着刀锋嫁进来的人,能多活一日,便能多护凉州一日。”
次日清晨,日头初升,云色淡白。
沈如安正坐于铜镜前梳妆,听得贴身婢女传话——昨夜姜辞被都督下令押入督军署大牢,却并未当场正法。
她手中梳子顿时“啪”地一声折断,断齿飞落案几,铜镜中映出的面容却越发艳丽,只是眼角寒光森然。
她冷笑了一声,嘴角慢慢扬起一边,没想到她命还挺大,竟然还活着。
这时,寄秋拎着食盒推门而入,笑着说:“厨房熬了燕窝粥,是特地给姐姐送来的。”
沈如安倚坐着,视线透过铜镜落在那食盒上,语气淡淡道:“放那边吧。”
说着,她指尖轻点案几,眼神却未离开镜中那只素白瓷盅。忽而,她唇角一转,换上一副温婉明媚的笑意,转身起身拉着寄秋坐下。
“好妹妹,”她轻声唤她,“你还记得那日你帮我偷图、引了火吧?”
寄秋点点头,神情有些局促。
沈如安握着她的手,慢悠悠地说道:“你也知道,那封信,是我写的,可若没有你出手,姜辞的图怎会落入我手?所以这事你我算是并肩一线。”
寄秋有些不安,轻轻挣开她的手,眉头微蹙:“你这是什么意思?信是你写的,图是你偷的主意,我只是照你吩咐行事……你不会是想把一切都推给我吧?”
沈如安含笑望她,像是在看一只乖巧的小兽,她抬手轻轻摸了摸她的脸颊:“你误会了,我只是提醒你,如今我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昨夜二表哥怒极,我原以为姜辞必死无疑,可他偏偏……没动手。”
她眯起眼睛,望向窗外晨光中飞过的鸟影,声音如梦似幻:“若他出征归来,我们就来不及了。”
寄秋神色微变,声音发紧:“那你想怎么办?”
沈如安悠悠一笑,仿佛不过在谈风赏月:“自然是送她一程,叫她死无对证。”
寄秋闻言,整个人僵住,喉头一哽,想说什么却张口无声。
沈如安低头替她理了理衣襟,像姐姐一样轻轻安抚:“别怕,二表哥本就厌她,她死了,也省得将来翻旧账。她若咬出你我,我们可怎么办?”
寄秋低下头,迟疑片刻,终于缓缓点了点头。
沈如安走到妆台前,从暗格中取出一只小瓷瓶,拧开后倒出一点白粉,熟练地撒入食盒中,又用自己发间的一支银簪轻轻搅匀。
“这个药,不苦,也不痛
。喝下去,不会挣扎。”她轻描淡写道。
她将食盒递给寄秋,语气温柔:“你装作府里的小婢女,去督军署一趟,就说担心她吃不惯牢饭,送点东西去照顾她。”说着,唇边划过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
寄秋接过食盒,脸色苍白,却还是硬着头皮点头,转身快步离开。
沈如安看着她远去的背影,神情由温婉转为冰冷,轻轻嗤笑一声。
“真是个木头东西。”
清晨阳光渐盛,街道上人来车往,晨雾已散。
寄秋拎着那个装着粥的食盒,步子不紧不慢地往督军署方向走着。
她穿了一件府中婢女的衣裳,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个再普通不过的送饭小婢。
可她心里,却早已乱作一团。
她一直手放在唇边,用牙齿咬着指甲,走路的时候生怕被任何人看出,她低着头,眼神躲避着每一个路人的目光。
“你可记得,那日你帮我偷图,引了火?”
“你也知道,我写信嫁祸姜辞,你在其中也是出了力的。”
沈如安那温婉却透着毒意的声音在耳边盘旋不去。
她原本……只是为了亲近姬阳,只是想让自己在沈如安面前不被看轻。她从未真正想过,要置一个女子于死地。可她如今已经退无可退。
“若她活着开口,你我都完了。”
沈如安的话仿佛一根鞭子,抽打在她脑海。
她走得越近,心就越乱,脚下的步子也越来越沉。
走过一个狭小的巷口时,晨风拂来,她忽地停下脚步。
右手边,是一家极其不起眼的小药铺,在这无人经过的巷子里,门檐下的幌子随风微晃,旗子上正正写着一个药字,墨迹有些褪色,却醒目刺眼。
寄秋的眼神被定住了。她站在那里,愣愣地望着那个药字。
她想起沈如安亲手将那包药撒入粥中时的神情,那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不苦的,也不痛。”
可这世上,真有不苦也不痛的死吗?
她喉咙发干,食盒的重量仿佛一瞬间压垮了她的手臂。她想转身,却又不敢;想前行,脚下却像生了根。
街上的人群从她身边穿梭而过,唯独她,像被钉在原地。
与此同时,院中日光正浓,夏风吹动树枝,姬云梵却提着一只新扎好的纸鸢,跑得满头大汗。
他小手紧攥着风筝线,气喘吁吁地跑到姬栩屋前,喊着:“爹!我想找姜姐姐一起放风筝,她答应过我的!”
竹娘正在打水,闻言一怔,神色凝重地蹲下拦住他:“小少主,二夫人……这会儿不能见你。”
“为什么?”小小的人儿不解地皱起眉头,“她是不是出去送二伯了?那我也去!”
这时,屋内的姬栩听到动静,缓步走出。他面色略带倦意,刚披上那件藏青披风,领口上仍残着姜辞当日绣线的清香。
他弯下腰,轻声问道:“阿梵,是谁告诉你不能见她的?”
竹娘抿了抿唇,终究答道:“二夫人……昨夜被都督大人下令,送去了督军署。”
姬栩眼神一震:“什么?”他猛地站直身子,连披风都没来得及系好,目光一下变得锐利。
“昨夜究竟出了何事?”
竹娘面露难色:“听说……是通敌之罪。”
这话落下,姬栩脸色顿时变了,手中握着的折扇啪地一声掉在地上。他定了定神,低声问:“有没有证据?”
“……督军署那边,说是截了信。”
他正欲立即唤人备车前往督军署,忽听门外传来银铃般的笑声。
“子叙表哥。”
沈如安今日特意打扮得明艳动人,衣裾缀珠,发髻新盘,一双眸子水光潋滟。她手中提着一盒桂花糕,笑盈盈步入院中。
“你今日怎么来得这么早?”姬栩语气淡淡,眼中却隐约透着未散的忧色。
沈如安一眼便瞧见他肩头那件藏青披风,眸色骤然一冷,喉咙一紧,片刻后却又换上得体的笑意,将手中的糕点轻轻搁下,柔声道:“我来看看你。今日请了位郎中,是我特意托人寻来的,说是擅调气血,等会儿便到。”
她话音一转,察觉院中气氛凝重,微微蹙眉:“怎么了?可是出了什么事?”
竹娘简单将姜辞的事说了一遍,沈如安听罢并不意外,只轻轻摇头道:“我也听说了……通敌可是死罪啊。”
姬栩闻言抬眸,眼神陡然沉了几分,语气不无寒意:“你说她通敌?我不信。”
沈如安语气带了几分婉转的劝慰,目光却始终紧盯着他的神情:“我知道你不愿信……可那封信、那幅图,说是她亲手交给凉州来的车夫,连字迹都对得上。我也是昨晚才得知,几乎一夜未眠。”
说着,她又扫了一眼那披风,神色不动,心中却早已怒意暗涌。她咬紧后槽牙,却仍笑意盈盈开口:“若子叙表哥实在放心不下,不如我陪你去督军署看看她?”
姬栩望着她片刻,终是沉声道:“百阳,备车。”
他随即转向沈如安,语气平稳:“表妹,你便不必去了,留下来陪陪阿梵。”
沈如安唇角微扬,笑意里透出一丝藏不住的得意,眼底却是一片幽冷:去吧,等你到了,姜辞也差不多没命了。
她点了点头,顺势牵过姬云梵的手:“也好。督军署那种地方,我一个闺阁女子,确实不便探访,杀气太重。”
姬栩未再言语,只拢了拢披风,快步随百阳往府外而去。
辰时快过,丰都北门外鼓声如擂,旌旗猎猎。
城门缓缓开启,东阳军数千铁甲列阵,黑甲银盔,刀枪如林,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最前方,姬阳一袭玄色战袍,端坐于高头骏马上,手执缰绳,神色冷峻如山川铁壁。
陆临川策马随行,笑意浅淡,腰间挂着一壶酒,两人并辔而行,于万众瞩目中穿过城门,威仪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