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终于近了。
那是她的根,她的家,也是她无数次在梦中念起的地方。
她知那片土地风物奇峻、人情浓郁,知城南古柳如织,知她幼年随父亲在榆关河畔捉鱼追蝶。此刻,她站在风中,眸中映着天光水色,唇角不自觉泛起微笑。
而她身后的姬阳,却始终沉默。
他站在船舱一侧,望着远方逐渐轮廓清晰的凉州地界,心中却涌动着截然不同的情绪。
三年为质,那是他此生都不愿回望的岁月。凉州,不是归处,是噩梦。
那时候的他,尚是少年,却被迫低眉顺眼,受尽冷眼折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住在马厩,吃的是猪狗不如的残羹冷饭。
寒冬腊月,他赤着脚、穿着薄衫,被人驱赶着在雪地里奔跑。身旁是成群的俘虏,为了抢一口硬得像石头的冷馒头,彼此厮打。他靠着马匹的体温蜷缩成一团入睡,一夜醒来,双手僵青,脸颊还留着鞭痕。
他曾被人唤作野狗,连马奴都能在墙头指他笑骂,朝他扔石头。他只能低下头,躲在墙角,牙关咬得发颤,默默受着。
那是他一生中最屈辱的光景。
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自己重新踏上这片土地。如今他回来了,却不是以复仇者的身份,而是以姜辞夫君的身份,陪她重返故土。
那张笑颜盈盈的面孔在眼前,姬阳一时竟不知是讽刺还是荒唐。他收回目光,缓缓低头,目光落在姜辞的小腹处。那处仍不显形的地方,此刻却在他心头重如千钧。
若她真的怀了孩子……那会是姜家的骨血。
他拳头慢慢攥紧,指节泛白。那股喜悦在脑海中只一闪,转瞬便被一股冰冷、复杂的情绪取而代之。他突然不愿再看她,仿佛只要多看一眼,那些被压抑多年的屈辱就会被唤醒。
他转身进了船舱,在漆□□仄的狭室中坐下,闭上眼睛,像是想将那些回忆锁回心底深处。
一个时辰后,船靠了岸。
江风裹着潮意扑面而来,凉州地界已然在前。姜辞站在船头,看着熟悉的城影愈近愈清,欣喜之色溢于言表。她正要唤姬阳出舱,不料帘子一掀,姬阳已走了出来。
他站在舷边,目光淡漠如常,脚步略显迟缓。
船身轻晃,正值下船之际,姜辞刚踏出一步,一个踉跄,身形一斜。前方的姬阳几乎是本能地伸手一拽,抓住了她的手腕。
可那只手,并没有立刻将她拉起,姜辞身子悬在半空,身后是水。
姬阳竟在那一刻,生出一个可怕的念头,若他松开手,让她摔下去,也许,肚子里的那个孩子就没了。
一个不该存在的血脉,一个令他屈辱的姓氏,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仇恨。
这个念头如电光火石般划过脑海。
两人就那么僵持在船舷边上,江风翻卷衣角,船身微晃,姜辞眼神微动,意识到姬阳的目光忽然间陌生——那一瞬,他看着她的神情,仿佛是在看一个与己无干的陌生人,冷静,克制,甚至带着些许抵触。
他最终没有放手。
姬阳用力一拽,将姜辞拉上岸,扶她站稳。面无表情地松开手,什么也没说。
姜辞却抿了抿唇,回想刚刚,他眼里的温度,真真切切地消失过。那不是习惯性的冷漠,而像是在压抑着某种几乎要爆发的敌意。
她忽而有些看不懂他了。
上了岸,姬阳在前默不作声地走着,姜辞亦不多言,静静地跟在他身后。等候的马车早已备好,两人一前一后登车,相对而坐,却一路无言。
凉州榆关郡。
暮色沉沉,马车终于穿过城
门,缓缓停在城中一间客栈前。
姬阳掀帘下车,姜辞随后而至。客栈掌柜迎上前来,一见两人气度不凡,笑容谄媚:“二位贵客,不知是要一间上房还是两间……”
话未说完,姬阳已抬手打断:“两间上房。”
掌柜一愣,忙赔笑领命:“好好,二位请随我来。”
姜辞站在他身后,望着他的背影,眼神里掠过一丝淡淡的情绪。
他似乎……又把她想要稍微靠近的那颗心推开了些。
姜辞回到房间,简单收拾了随身行李,将包袱放在床脚,卸下发簪后靠着榻小歇片刻。窗外天光正好,榆关郡的风与宁陵不同,多了一份干燥而爽利的气息。
歇息不过一盏茶功夫,她便起身出了房门。
一走出客栈,她便瞧见姬阳已等在门前。他站在阶下,背对着客栈,目光沉静地望着前方街市。
姜辞下了阶,走到他身旁,语气轻柔:“我们走吧,这里我来过一次,不如我带你逛逛?”
姬阳闻言偏头看她一眼,轻应了一声:“嗯。”
他缓缓随着她步入街市。
姜辞走在前头,身形轻快,指着沿街的铺子和人流,一一向他介绍:“那是城北老胡家开的糖果铺,小时候我爱吃他家的蜜豆糕……前面那家缝衣的铺子,我娘说过手艺最好……”
姬阳默默听着,目光落在她唇角的微笑上,心神始终未曾真正落下。
他只觉得这些声音于他而言,有些聒噪,不是姜辞聒噪,而是这整座城,这一切关于凉州的回忆,让他无处遁形。
可他还是克制着,只淡淡地“嗯”了一声又一声,未曾表现出一丝不耐。
姜辞听得出来他情绪中的不安,眼中藏着沉沉郁色。她心中微动,没有继续言语,而是换了话题:“走,我带你去吃面。”
“这家面馆是我小时候跟父亲来吃过的,大概还记得位置……希望它还在。”
说话间,她忽然转身,轻轻拉住他袖子,牵着他走在街道一侧。
姬阳垂眸,看着那只攥着自己袖口的手指白净而纤长,心头忽然涌上一种复杂的感觉。他不曾挣开,也未回应,只默默随她脚步往前走。
两人正走到一处拐角,忽听得马蹄疾响,一骑快马自侧巷飞驰而出!
姜辞一愣,下意识停下脚步,那匹马已然冲至眼前,惊起尘土,马蹄高扬,她身形顿时有些踉跄,险些被扑来的蹄锋卷入。
“当心!”
姬阳眼神一沉,几乎本能地出手,将她猛地拽入怀中。
第44章
他身形一闪,挡在她身前,寒意逼人的目光扫向来马之人。
那骑马之人也已勒缰停住,额上冷汗直冒,慌忙下马,连声赔罪。
“你竟敢在街上纵马,若伤了孩童、妇人,如何了得!”姬阳低喝出声。
那人战战兢兢地跪地谢罪,连连点头:“是小人莽撞,实在不是有意。”
姜辞从他怀中起身,面色仍微微泛白。姬阳转身看她,语气终于松了几分:“你可有受惊?”
姜辞摇了摇头,低声道:“我没事。”
姬阳这才放过那人,冷声警告道:“不得再在街市纵马。”
那人连声应下,牵着马低头退去。
尘埃落定后,街市又恢复了喧闹。
姜辞理了理衣襟,轻笑一声:“看来榆关郡比我想的要热闹些。”
姬阳目光仍落在她肩头,似乎还未完全回神。
“走吧,”姜辞抬眸看他,语气重新轻快起来,“快到我记得那家面馆的巷口了,若是还在,就请你尝尝凉州人的手艺。”
面馆就在巷口那株老槐树下,招牌早已斑驳,灰瓦黄墙之间透着一股旧时风味。姜辞站在门前,有些惊喜地笑出声来:“还在。”
她一边说着,一边先行推门而入。
掌柜是个鬓发灰白的老人,瞧见他们进门,眼神打量了两眼,笑着招呼道:“里边坐,两位吃些什么?”
姜辞看了一眼墙上的字牌,道:“两碗面,一碟酱瓜,再来一壶凉茶。”
掌柜点头吆喝着去了厨房。
店中桌椅简朴,木条靠椅漆皮斑驳,角落还有几个当地人喝茶闲聊的声音。姜辞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姬阳则落座在她对面。
他依旧沉默,目光落在窗外的人流,似乎对四下无甚兴趣。
姜辞也不强求,只轻声开口:“这里的面是宽的,汤底清淡,用的是凉州本地的鸡骨草熬的,我吃不惯紫川的油腻,总念着这口。”
姬阳嗯了一声,没再多话。
气氛短暂沉默。
良久,他忽然问:“你小时候来过几次榆关郡?”
姜辞有些诧异他主动开口,随即点头道:“就一次。我爹来办差,我粘着他来的。”
姬阳垂下眼,指尖在桌面不自觉地摩挲着。
“你喜欢这里?”他语气平平,却让姜辞停了一下。
她想了想,说:“是啊,因为没机会再来,所以才记得清楚。小时候我喜欢这里的胡饼、喜欢集市、喜欢夜里风吹过瓦檐时的声音。”
姬阳轻声笑了一下,不是愉悦的那种笑,而是讥讽似的嗤笑。
“凉州的夜风,可不是什么好听的东西。”
姜辞一怔,没有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