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113)

  并且女班必须住校,她们多数一个月都见不了父母几面。

  林鸣站起来,她连忙朝着女班的方向跑去。

  她想进女班,成绩是够的,但舍不得娘。

  好在阮姐讲课的时候,玻璃窗都是开着的,孩子们只要不出声,便也能听她讲,只是女班讲课的时候别的班也在讲课,除了课闲的老师,学生们根本听不着。

  林鸣气喘吁吁,她看着挤在窗下的同学们,嘴一撇,差点哭出来,来晚了!没有好位子了。

  好在一个靠着窗根坐着的女孩朝她招手,示意她到自己身边来,林鸣的眼中重燃光彩,小心翼翼地从人群中挤进去,一屁股坐到了女孩身旁。

  等她坐下,才终于有心思去听阮姐的声音。

  阮姐的声音已经和大女娃一样了,已经不像小女娃那么奶了。

  “我们来继续上一堂课的内容。”阮姐的声音很温和,“大家都带着笔记吗?很好,那我今天讲的稍微慢点。”

  “上一堂课我们讲了有产的概念。”阮姐,“我相信你们大部分的家庭都是无产家庭,你们的家庭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店铺,没有土地,只能靠出卖劳力换取果腹的粮食。”

  林鸣站起来,眺望教室的黑板,看着上面被阮姐写下“无产”两个字,她连忙在自己珍视的本子上也写下这两个字。

  因为长期用沙盘,她的字写的并不好,但一笔一划写得格外认真。

  她认真听着阮姐的话,有许多她仍然理解不了,只能记在本子上,期望未来的自己能懂。

  但她知道自家就是无产家庭,他们分到的土地都被地主“买”走了,用了极低的价钱,因为娘生小弟弟的时候坏了身子,小弟弟也死了,爹只能卖了地去给娘治病。

  从那以后,她只能站在家门口,看着爹娘弓着腰,拿着锄头,一瘸一拐的走向那片曾经属于他们,却被地主老爷“买”走的地。

  没过多久,爹累死了。

  娘带着她投奔娘家,却被娘家赶了出来。

  最终只能自卖自身,带着她一起,被带到了这里。

  第153章 阮姐日常(五)

  其实阮响知道,她所讲的内容,孩子们大多是听不懂的,她们会认真做笔记,认真去背诵,但没有几个会真正懂得其中的意思。

  但自幼埋下的种子,终会在某日汲取足够的养分,长成参天巨树,而她现在只能做好她能做的,再将剩下的一切都交给时间。

  上完课,阮响在学校食堂吃了一顿饭。

  她的菜色和分量跟学生们的一样,但和在县衙一样,依旧没人敢坐到她身边。

  哪怕她朝学生们笑一笑,都会把他们吓得一颤。

  只有校长颤巍巍地坐到阮响对面,捧着碗却不敢动筷子。

  阮响过来的时间并不固定,一周内随意挑一天来,于是学校里也不敢有什么欺上瞒下的举动,食堂所用的菜蛋,也少见蔫得过分的。

  但也称不上有多新鲜——新鲜的菜,鸡鸣前运来,天不亮几乎就被买空了,价格自然不菲,而学校至今不收学费,全靠衙门拨款,拿不出那么多钱去买入鲜菜。

  不过阮响不挑这个,蔫了的自然没有新鲜的好,可煮熟炒熟后,滋味也不太差,学生们又大多是农户人家出身,回家了自然有菜吃。

  只一天定的半个鸡蛋是不能少的。

  偶尔学校也会蒸上蛋羹,淋上点酱油,孩子都能当珍馐一样吃的一点不剩,看起来连碗都不必洗。

  一周有一天能供应上鸡内脏,阮响偶尔过来会碰上,在她看来,鸡心的味道最好,鸡肝的味道最差,毕竟调味料很有限,至今为止他们能用上的调味料只有盐醋酱油和花椒。

  学校每天供给这么多菜和粮食,调味料自然不舍得多放,只能说有点味道,但不下重料,掩盖不了内脏本身的那股味道。

  好在这里的孩子也都跟阮响一样,苦日子里过来的,有得吃,有盐味就不错了,甚至对很多孩子而言,食堂的味道比家里好得多。

  起码食堂的菜里有盐味。

  家里的恐怕连盐味都没有。

  如今的老百姓做菜依旧舍不得放盐,哪怕现在的盐便宜也不敢用,而是囤起来。

  像盐油和布这一类必需品,阮响直接垄断了,并且定价很低,要让私盐贩子没有利润可拿,才能保证百姓们买得起。

  一旦私盐贩子有利可图,又会乱起来。

  百姓们少量的将买来的盐匀一些外地的亲戚,因为量少,阮响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但商人们想将这些盐就非得要衙门的文书不可,拿盐的价格自然也没有百姓买的低。

  只不过总有胆子大的人敢钻空子,现在都在矿里干着活呢。

  哪怕那么多人进了矿山打白工,但依旧有更多人前赴后继,想抓住机会成为新的“权贵”。

  于是矿山每天都有不要钱的矿工进去。

  阮响将杂粮饭刨进嘴里,她的动作一点也不优雅,甚至很像那些蹲在地头吃饭的农人,但校长在阮响这样的吃相中渐渐放下了心来。

  “又快到时间了吧?”阮响把碗里的最后一颗豆子夹进嘴里后问校长。

  校长:“是,下个月村里的老师们就回来了。”

  下乡是每个老师都逃不开的硬性制度。

  阮响不想培养出新的学阀,她不需要掌握解释权和绝对话语权的大儒,甚至不希望老师和学生们培养出紧密的师生关系。

  她希望老师有师德,学生们尊师重道,但不希望学生给老师养老,更不希望老师拥有对学生的绝对权力。

  她不能让他们结成利益同盟。

  更不能县城老师和乡村老师分割开。

  有些人在高处站得久了,培养出来的官员吏目多了,就真的以为自己拥有了无上权力,四处勾搭。

  阮响笑着对校长说:“这些事还是得你多费心,老师们辛苦,该关心还是要多多关心。”

  校长连忙应道:“是。”

  吃过午饭,阮响又要马不停蹄的巡视工厂。

  等她在工厂的食堂吃过晚饭,便要回衙门办公。

  一整天时间,她几乎少有能歇脚的时候。

  甚至如今马二和周昌都很少出现在她面前,有太多事需要处理了,卖假货的,大量从百姓手里高价收盐的,还有自己画假币的。

  但凡是能以小博大的事,总是不缺人做。

  不过在这里头,还真被阮响发现了几个人才,比如有两个造假币的,他们不是自己雕版了印,而是上手画,甚至还有一个做出了简陋的炭笔,就为了和印刷出来的更相似。

  毕竟毛笔的笔触太明显,而竹笔的线条又太细,太均匀。

  这两人逃过一劫,没送去挖矿,而是被留在县城里研究怎么做出成本更低的炭笔。

  不过由于造假,自然是没有工钱的,只保证一日三餐。

  但倘若做出来了,阮响也不会吝啬。

  这两人在造假前也不是什么读书人,更不是书画大家,甚至连字都写得不怎样。

  百姓之中也有人才啊。

  阮响恨不得全天下的人才都到自己手里来。

  阮响看着文书,时不时捏捏自己的鼻梁,她每日在书案前起码要俯首四个时辰,批复久了,手指都会微微颤抖。

  冯舒窈也下乡了,能为她整理文书的人更少,如冯舒窈这种接触过政令的女人,实在少之又少。

  刚挑上来的两个秘书整理的文书……哎!

  各地的粮食产量表都交了上来,有兵丁监督,也没有人能弄虚作假,各个村子的粮食依旧不太乐观,留足农人们自己的口粮后,买上来的粮食依旧无法支撑两个县城内的人越冬。

  阮响又翻找了一会儿,翻到了村子里农先生交上来的文书。

  去年多种了十几块试验田,有两种稻子杂交后的新旱稻,今年的亩产上了六百斤。

  阮响猛然站起来,她的手掌拍在桌面上,喜不自禁:“好!”

  虽然是精耕细作才上的六百斤,百姓自己种,可能五百斤上下。

  但即便如此,明年的粮食总产也能上涨三分之一。

  开春前得把五通县拿下来,多一个能收粮的地方,自给自足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

  第154章 五通县城(一)

  秋老虎姗姗来迟,城中大户人家院中的树自墙内探出一根枝条,落叶打着旋的落下,多年不曾修缮的院墙污迹斑驳,但依旧能透过污迹看到院墙上那一抹凄苦的红。

  驴蛋盯着落叶,他吸了吸鼻涕,把鼻涕吸进了嘴里,又咽了下去。

  “大爷!”驴蛋转过头,朝经过的男子跑去,他张开嘴,牙齿几乎都掉光了,他的手上头上都是癣,头发和衣服里都是跳蚤。

  男子看这个脏污的小乞丐朝自己跑来,直骂道:“哪来的小叫花子,滚!”

  骂完,他便一脚将驴蛋踢翻在地,啐了一口后抬腿就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