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里的人际关系也简单,毕竟人人都忙,就是个小组长,那都要忙着组织生产和写汇报,时不时还要去别的矿山学习交流。
麦儿这个曾经的农女文盲,如今也写得一手好字了——不过是用竹笔,毛笔字她没有从小练,如今练来歪歪扭扭,叫人不忍直视。
在太原,麦儿没几个老相识,赵宜她们还没到,麦儿就只能和陪同她的当地人在太原逛一逛,但也如她所说,活到这么大,其实她根本没有进过大城,没见过什么世面。
陪同者是个年轻的小姑娘,倒不在官衙里任职,而是个专业的伴游。
“常有外地的夫人小姐过来,她们比咱本地人矜持些,不肯让男伴相随,便花钱请咱们来陪游。”小姑娘有着一张圆脸,杏眼厚唇,笑起来十分可亲,她兴致勃勃地说,“您看这条街,以前不过是个小巷,扩宽了之后便多了这许多店,这一家卖得是从五通县运来的香露和皂子,这皂子可是桐油做的,就是用了以后有些涩,倘若您手里钱够,不如买肥油做的皂子,用着润。”
“还有沐发液,那个是无患子做的,放了香露的贵,用起来也不比没放香露的好,要我说用普通的就成。”
麦儿微微点头,其实这些东西矿山也有,矿山虽然不怎么与外界接触,但该有的都会运过去,矿工们的日子虽然累,但也算不上有多苦。
尤其即便如今,矿工的收入也是极高的,哪怕是犯人,每个月都能收到一笔报酬,不会有生意人放过这个机会。
不少轻罪的犯人,在干够时日后还会主动请求留下来干活。
“还有头油,不过如今用头油的人少了,就是用,也不过是在发梢抹上一些,好叫头发梳得更容易。”小姑娘看麦儿皮肤粗糙,又建议道,“姐姐不如买些面霜,最好买羊油的,润肤最好。”
麦儿笑道:“这就不必了,就是此时养好了,回去照旧。”
小姑娘好奇道:“姐姐是在哪儿高就?看您的样子定是有大造化吧?”
麦儿:“不过做些繁杂小事,大造化却有,能无灾无病活到如今,算不算有大造化?”
小姑娘:“姐姐可真会说笑,不过也是,无病无灾就是好事,像我家,我娘得了消渴症,月月都要花不少钱买消渴丸,哎,这病治不好,人只能常年吃药。”
消渴症在民间叫做富贵病,穷人很难得上,而小富人家一旦得上,治就要因病返贫,不治就得等死。
“我家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小姑娘忙解释道,“不过这几年才过上好日子,我娘爱吃肥肉蘸白糖,这才得上了消渴症,如今月月吃消渴丸,肥肉白糖也不敢吃了,只能吃些糜子高粱,人消瘦了许多,好在没有烂手烂脚。”
麦儿忽然想到:“我记着如今医院收钱不高,寻常百姓应当负担得起?”
小姑娘叹道:“如今这消渴症虽然棘手,但得的人并不多,那消渴丸的价就下不去,到底是我家运气不好,不过好在挣钱的路子多,我要是每月能陪游六回,家中就轻松许多。”
原来在太原,陪游竟然还是个得竞争上岗的工作,比如小姑娘这样的,她还得上学读书,只能趁着休息日陪游,但穷学生不止她一个,加上陪游的要求低,门槛矮,恐怕陪游的人数都比游人多了。
“如今当陪游都要考证了,得家世清白,又知晓些太原城内的旧物典故,知道每条街过去什么样,有哪些由来,口舌也得清楚。”小姑娘庆幸道,“好在要考证,否则还真不容易找活。”
“考证也好。”麦儿说,“否则什么人都能干,乌烟瘴气也不好。”
两人虽说的同一件事,但看的角度却不同,在小姑娘看来,考证是为了减少陪游的人数,让陪游这个活不至于很快落寞下去。
但在麦儿看来,陪游是个油水极大,又容易滋生私下交易的活,不说别的,但是年轻貌美的男女借着陪游的名义卖淫,这怎么整治?毕竟一直待在一处也有了合理的理由,交易的钱大可以说是给陪游的报酬,报酬为何那样高?有钱的大老爷老夫人愿意给打赏,你管得着吗?
考证虽说也不能完全杜绝,但不仅可以限制人数,还能让抓捕处罚变得合理。
规范起来以后,给多少钱就是固定的,多的无论多少,不解释清楚休想从役吏署出去。
麦儿感叹道:“这回出来,真是见了世面了。”
治国不易啊。
第322章 大会之前(十四)
“咱们太原人杰地灵,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陪游尽职尽责的陪伴在麦儿左右,她口舌极好,即便是背诵考证时学来的东西也不见僵硬,兴致勃勃地说,“每朝每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故而鲸吞天下之才,哪怕是现在,无论关内关外,都有外地人和外族人前来定居。”
“您看那些人。”陪游没敢伸手去指,只是抬抬下巴,示意麦儿看过去,“还着外裙,留长发,您再看他们双肩手背,一看就是党项人。”
麦儿:“这是怎么看出来的?”
陪游笑道:“党项人如今分散在各地,在宋地聚集得多一些,又不得宋人重用,不也是种地干力气得多?如今长得倒是与汉人无甚差别,但您看他们留头,那与汉人可不同。”
麦儿听得云里雾里,她对什么党项人是一无所知的,连契丹人,也只见过几个矿工,毕竟这些事不归她管。
不过麦儿对这些人倒是没什么意见——无论党项契丹,外头还有蒙古西夏,而无论是哪一地,阮响都想要,既然她要,那什么时候拿到就只是时间问题。
既然如此,那分亲疏里外就毫无必要了,毕竟最后大家都是阮姐的人,一家人了,分什么彼此呢?
毕竟哪怕是天大的暴君,也不会在拿下一地后,将当地人屠戮殆尽吧?
就是他想,那也做不到啊。
“以前倒也没这么多外族人。”陪游解释道,“自从他们不知从哪儿得知,咱们这儿上户籍容易,就拖家带口赶来了,等他们站稳脚跟,又将亲戚朋友接来。”
麦儿问道:“那城内的岗位够吗?”
陪游摇头:“您看看我,本地人呢,且当个陪游,他们啊,大多是打打零工,混够三个月,好去分田种地。”
这叫麦儿松了口气,她呼道:“种地好,民以食为天。”
陪游:“种地是不差,就是如今太原城附近的地都分完了,再分,就只能往外走,到时候进城可不容易。”
“这倒不麻烦。”麦儿笑道,“只在交汇之处投些财力人力,建起大镇,进不进城的倒无妨。”
农人也是要做买卖的,一针一线全都要买,柴米油盐哪样不费钱?自产自销?柴米尚可,油盐可不行,以往一个村子以村长马首是瞻,除了宗族的缘故外,最大的原因则是无论买还是卖,都要仰仗村长出手。
只要农人能自己解决买卖的问题,那么村长的权力自然就会无限萎缩。
农人能与外界交流,不再封闭,村长能在其中干的事就少了。
所以在各个交通枢纽建设大型城镇是不得不做的事,哪怕要耗费许多钱,给阮响刚刚宽泛些的财政再瘦一次身。
陪游叹气道:“我还不知道读完书后自己去干什么,实在不成,也舍了这城里的户籍不要,分块地自种自吃算了。”
麦儿只是微笑,她自己是农女出身,自然知道务农的苦。
历朝历代重农抑商,难道是不知道经商的好处吗?
而是他们都知道,一旦为商人大开方便之门,不仅豪商富商会盘剥百姓,农户们也会宁愿去经商,去给豪商当仆从,也不肯再种地。
种地太苦了,靠天吃饭太难了。
一次天灾就能让农人一年的劳作颗粒无收,甚至饿死街头。
不重农怎么办?天下人都饿死吗?
哪怕是阮响,这些年为了让农户们能安心种地,不仅不收税,甚至大力贴补。
麦儿并不劝陪游去务农,她自己都宁愿管理矿山,也不愿意再回去种地。
就在陪游预备着带麦儿去往别处时,刚刚聚在一处的几个党项人中突然有人冲她们走来。
陪游倒也不怕,光天化日的,就是脑子有毛病的小贼都知道此时不是干活的时候。
“姑娘。”那党项人拱手行礼,而后忙问:“鄙人姓李,求问那……那户籍登记处何在?我等在城内寻了大半日,只见街道办,却不见户籍处。”
“哦,户籍如今归役吏署管了。”陪游很热心,“你们从这边直走,拐两个弯就能到,进了大门问役吏就成,你们原籍的文书带了吗?带了的话办得快许多。”
党项人忙谢道:“多谢多谢。”
陪游看了眼麦儿,发现麦儿并不催她,她还招揽起生意来:“诸位倘若要在太原久留,不如请个陪游,也好领略我太原风光,我有几个师兄弟,都是热心人,口齿极好,书也得到,对太原的一应事物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