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92)

  第125章 县内生活(一)

  烧砖厂搭建起来实在是快,不过七八天,已经很像样了,砖窑搭建的慢了点,但那是因为新的砖窑比以前的更大,更高耸。

  这还是钱阳县的砖厂工人们自己想出来的改良法子,无论在哪儿,总有愿意动脑,肯下力气钻研的人。

  苦力们、如今的砖厂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

  虽然依旧冰天雪地,但棉衣足够保暖,热水管够。

  城边上的妇人们也多了活干——叫丈夫在砖厂旁边搭个灶台,叫上几个姐妹,就能做饭了,她们还精明的去买了没肉的骨头煮汤,小火慢慢吊着,买饭的都送一碗骨头汤喝。

  赵芹便是其中的一员,她嫌棉帽太厚重,做起菜来麻烦,便只用厚布将头发包起来,家里没铁锅,就借了几口陶锅做炖菜。

  虽说阮姐管饭,但不要钱的饭吗,能吃,但不太好吃。

  况且送过来的时候只是温的,不算热。

  她们的生意就来了。

  “赵姐。”年轻的力夫走过来,他生得很讨年长妇女的喜欢,是一张天生的圆脸,即便身上瘦成了皮包骨,那脸看着也比寻常人圆。

  赵芹也不免俗,看到力夫那张圆脸便笑着说:“今天有新菜,炖牛尾,炖了一夜,早软烂了。”

  力夫好奇道:“哪家牛死了?”

  赵芹:“下头村里的,担出来卖,要价可不便宜!别的我买不起,只有牛尾了。”

  “贵吗?”力夫有些担心,“我钱存着有用哩。”

  赵芹:“一块五一份。”

  力夫连忙说:“买不起买不起,还是给我昨天的菜吧。”

  一块五!一碗面才五毛!

  虽说他们这些干重体力活的人不爱吃面条,但两块钱也够吃得很饱了。

  一块五一份牛尾,吃到嘴里尝尝味就没了,实在不划算。

  赵芹也不勉强,她这些日子挣了不少,卖不出去就带回家给家里的娃子们吃,于是她笑着接过力夫自带的饭盒,一勺勺炖菜打进去,又给他拿了三个杂面馍馍。

  “姐夫今日怎么不在?”力夫蹲在一旁吃饭,抬起头来问赵芹。

  赵芹给另一个力夫打完菜,一边收钱一边说:“他找着活干了,能在家里的干,他以前是个木匠,如今接些散活,在家编编木框,比跟着我两个人挣一份钱强。”

  力夫:“那也不长久,等开了春,估计就要建木工厂了——我听组长说,以后都要弄成厂子,在家干挣不到什么钱。”

  “那到时候就叫他到厂里去。”赵芹想了想。

  力夫:“对了,你家娃多,我听说钱阳县那边有育儿所,每天一个娃掏五毛,吃喝拉撒都管了,你们就能腾出手去做事。”

  “这么好?”赵芹心思活动起来,“这事难干吗?那小娃娃一天吃的可也不少,五毛能够?”

  力夫笑道:“能吃多少啊,现在有阮姐管着,粮价便宜,做点杂面馍馍,买点鸡架熬汤,有饭有肉,小娃娃还能抱怨?算下来一个娃娃最多花费两三毛。”

  “听着还真有赚头。”赵芹嘴里说着,手上不停,“我婆婆如今还干得动,我回去同她说说,总要给她找点事做,每日拜阮姐菩萨也不是个事。”

  似赵芹这样不到三十的妇人,出来干活的意愿是很大的。

  但年纪大的老人,若是没分到扫大街的活,那便只能请一尊阮姐菩萨的木像回家,每日守着三顿的拜。

  力夫奇道:“你婆婆不是跟着姐夫的大哥吗?”

  赵芹:“我让他将人接回来了——我那大伯哥天生就懒,不快饿死了就不出去找活干,以前讲究得多,我男人是小儿子,没养老人的道理,如今阮姐来了,没人敢讲老规矩。”

  力夫笑道:“那你婆婆是享福了。”

  赵芹:“我生大丫头的时候,婆婆没给我摆脸,照样伺候我月子,将她嫁妆钗子当了,给我买鱼买肉吃,我记在心里头呢。”

  原本她只能看着婆婆在大伯哥家受苦。

  她是小儿媳妇,倘若要去接婆婆,一家子都要被指着脊梁骨骂。

  大伯哥又是个浑人,宁愿叫老娘饿死,也不肯自己背不孝的骂名。

  “我婆婆要是不肯也没什么。”赵芹,“反正我们两口子如今挣得也不少。”

  力夫有些羡慕:“姐夫命好,娶到赵姐你这样的婆姨。”

  赵芹不是小姑娘,不忌讳这个,她这个年纪的妇人聚在一起说的话,能把年轻小伙子的脸都臊红,她大着嗓门笑道:“好啊,你想女人了。”

  力夫咬了口馍馍:“想是想,但手里没什么钱,也没屋子生娃,等我攒些钱,将爹娘接过来了再说。”

  赵芹突然说:“我这儿有个姑娘,人长得好,又十分能干,成绩也不错的!扫盲班才上了一个月就要毕业了,她是想着继续读,将来当个扫盲老师。”

  力夫听得入迷,但又忍不住说:“人家条件这样好,也看不上我这样的。”

  赵芹:“你且听我说,她家独她一个,想找个愿意入赘的男人,孩子都随她家的姓。”

  “不过也有要求,祖上三代没什么大病。”赵芹,“成绩也不能太差,起码要扫盲班结课,钱多钱少的没什么所谓,但起码得有个活干。”

  力夫的心就动了——他是不在乎能不能传宗接代的,反正家里倾尽家财给大哥娶了个媳妇,传宗接代的事,那都是老大要干的。

  以前他根本不会想着娶媳妇,他这辈子应当都拉不到女人的手。

  能有个女人愿意同他过日子,两人躺一个被窝,那就是想也不敢想的好事了。

  于是力夫黝黑的皮肤微红,羞羞答答地说:“我家祖上三代都没病,她要是不信,将来接我爹娘来的时候,叫她让信任的人与我同去,问问乡亲便晓得了。”

  “孩子姓啥,我是不在乎的,赵姐你也知道,我们这样的人,原是连媳妇都娶不上的。”

  “那你家不错呀,祖宗都是老死的。”赵芹笑道。

  力夫摇摇头,他说:

  “我爷奶是饿死的。”

  第126章 县内生活(二)

  冬日天黑的总是格外早,赵芹忙活到深夜,直到丈夫过来接她,两人才将陶罐和剩菜打包好,放进推车里,灶台是带不走的,只能拿稻草盖一盖,明天也好清理积雪。

  丈夫在前面拉,赵芹在后面推。

  两人都不说话,这个时间实在是冷,一张嘴就要喝一肚子寒风。

  此时进城的人都和他们一样,做的是那群力夫的生意,因此人数并不多,他们给守城的兵丁看过身份凭证后便被放了进去。

  不必给钱,也不必给好处。

  况且这些兵丁并不凶他们,也不会不耐烦,虽说也没有总是笑,可偶尔笑一笑,也够他们受宠若惊了。

  夫妻俩将推车拉进自家院子里。

  院内也没有雪,这是家里人打扫得勤的缘故。

  “娘!”赵芹喊道,“给你买了豆腐!”

  老妇从屋内走出来,她扶着门框,眯着眼看过去,她扫扫带回来的东西就知道今日生意如何了,她怨怪道:“干啥买豆腐,尽白费钱,我夜里又不出去,吃那干啥。”

  赵芹指使丈夫将陶罐拿去涮洗,叉着腰对婆婆说:“又不费几个钱,内脏咱们吃不起,豆腐也吃不起吗?”

  “今天剩了炖牛尾,咱们热热就开饭。”

  一听炖牛尾,屋里的孩子就跑了出来——他们家以前没钱,孩子们没厚棉衣穿,冬日是从不出门的,他们现在挣了些钱,还没来得及买棉衣,孩子们还是只能待在屋里。

  赵芹立刻就被几个娃围住了,她气不打一处来,骂道:“一群要我命的祖宗!快回去!得病了看我不打断你们的腿!”

  大姑娘连忙把弟弟妹妹们拽回去。

  “娘!”最小的那个还在喊,“牛尾!”

  赵芹:“吃吃吃,就知道吃!”

  等娃们都进去了,赵芹才收拾了一下盆里的菜,拿去灶台热一热,她是不想分批热了,将所有菜倒进一个陶罐里,煮沸后盛出来,捡上馍馍端进屋内。

  他们的屋子不算小,就是娃多,于是也显得逼仄起来。

  只有主屋放的下桌椅,便用帘子将床和桌椅隔开,也勉强有了个堂屋。

  一家人上了桌,赵芹先给婆婆和大女儿夹了牛尾,一边夹一边教训:“又不是吃了这顿就没了,让什么让?叫他们自己吃,惯出毛病来看我不找你们麻烦。”

  几个小的筷子使得不好,甚至想伸手去抓。

  被赵芹用筷子狠狠敲了手。

  不过他们也不哭,毕竟过往的经验告诉他们哭了也没用,爹娘是不会哄的,抓着筷子努力夹牛尾。

  “娘,我听说了个事,回来跟你商量商量。”赵芹说,“我听说钱阳县有育儿所,就在人屋里开,一个娃一天收五毛,一天能挣个两毛,若是十个娃,一天也有两块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