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177)

  张太后笑道:“太子最近收心了,跟着王振认字读书呢,到底都是皇帝的孩子,学起来不比他姐姐慢。”她似乎对王振有几分赏识,道:“到底是做过塾师的人,这王振能够约束太子静心学习,确实是难得的好先生,难怪嘉嘉也如此明事理。”

  孙贵妃原本因为记挂着儿子有些心不在焉,突然听到胡善祥和张太后提起太子,立刻回神。又听到太子如今勤学好问,颇受张太后宠爱,孙贵妃欣慰不已,只觉得这些苦总算没有白吃。

  如今皇次子年纪尚小,性格也不比太子更讨人喜欢,孙贵妃并不担忧朱祁钰会威胁太子。但有一点孙贵妃格外在意,那便是太子输给谁都好,万万不能输给顺德公主,未来的皇帝怎么能连个女子都比不过呢?

  朱予焕也不介意张太后拿自己作比,笑嘻嘻地说道:“那便好,这开蒙的前面两本都已经重新编绘完整,交给爹爹过目了。过些时候便交到镇哥儿和钰哥儿手里,到时候两个弟弟学起来肯定突飞猛进。”

  “如此甚好。”

  第29章 求赏赐

  母亲主动提出要在宫中修书抄录宫词,这个决定确实有些出乎朱予焕的意料,但朱予焕仔细一想,又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原本要和母亲说的话便也咽回了肚子里。

  善堂到底在宫外,也不需要胡善祥事无巨细地处理,她能找到一件事去做,可见胡善祥的心中已经没有了迷惘,朱予焕只会替自家母亲欣慰。

  新年刚过,天气渐暖,边关传来消息,兀良哈三卫头目愿派人入朝请罪,显然是看到了刘永诚大败阿鲁台、俘获人口牲畜的情形而心有戚戚。

  朱瞻基对于蒙古人本就以招抚为主,刘永诚得胜起到了恫吓的作用,自然就轮到朱瞻基用朝贡互市等方式安抚兀良哈。

  所谓互市,分为官市和民市,官市一年才有一次,民市则比较随性,有时一月便有一次。于朝廷而言,自然是更加重视官市,以便获取马匹,相较之下,民市自然就没什么发展的,毕竟国家对于互市商品有着明确的限制。

  如铁锅这样熔化之后可以铸造武器的商品严令禁止民间私自买卖,官方售卖也需要蒙古拿着旧锅来换,避免蒙古以此来铸造兵器。

  朱予焕对于互市自然也是摩拳擦掌的,唯一有些麻烦的是官市她挤不进去,至于民市,其中本就没什么利润,都是边境百姓为了满足生计参与其中,所换也大都是皮毛等,朱予焕就更不会去插足其中。

  朱予焕原本还有些发愁,不过很快就有人为她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人自然就是她的皇帝亲爹朱瞻基。

  先前阿鲁台朝贡的时候,就有过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朱瞻基虽然斥责阿鲁台,但事后仍旧成倍返还商品。

  不过如今有朱予焕的布庄所产的低价棉布,让本就不愿意给这些蒙古人好处的朱瞻基有了合适的替代品。

  互市交易的换算单位都是宝钞,只是这些东西连自己人都不用,给远在北方的鞑子就更是废纸一张了,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再折算成绢布。

  鞑靼使团入京,人员的衣食住行都要由地方负责,还常有扰民的情况,其中的花费已经不在少数,再让朱瞻基给这群人大量的赏赐,他本人也不乐意。

  现在有更低廉的产品可以替换原本的布匹,何乐不为?

  朱瞻基这话一出,朱予焕哪有不答应的?南边的厂子也已经建成,与十分容易受到气候影响的北方不同,一年四季都能够缫丝织布,售卖剩下的库存不在少数,只是如今的生产方向开始往纺织花纹、暗纹发展,但光这些库存,应对互市已经足够。

  只是朱瞻基要用朱予焕的库存,自然就要考虑给朱予焕补偿,毕竟原料、人力等成本都是女儿朱予焕的,朱予焕下面的人都要吃饭,堂堂皇帝自然是不能吃白食。

  考虑到这一点,朱瞻基用午膳的时候特意将女儿叫来,父女两个一同用膳过后,朱瞻基才提出这件事。

  朱予焕立刻抓住机会,道:“爹爹若是要赏赐女儿,那便赐焕焕一个北上的机会吧。”

  朱瞻基听到这里不由微微一愣,有些疑惑地问道:“北上?你要去哪里?”

  朱予焕郑重地说道:“焕焕想去亲眼看看互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朱瞻基这才回想起几年前朱予焕提出让他亲自看看互市的情况,恍然大悟,又几分哭笑不得,道:“你怎么还惦记着这件事?”

  这互市除却贸易,如今更大的作用是借此机会对鞑靼各部施展怀柔手段,以此避免外族侵略,赚钱与否不是重点,安抚这些蒙古人才是重点。

  朱予焕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开口道:“互市听起来是小事,但其中却有别的机会。民市频繁不说,往来的也是鞑子,若是能通过贸易来套取鞑靼、瓦剌的情报,对于我们来说也有好处。”

  朱瞻基不愿意打仗,是因为打仗要考验的不仅仅是将领的素质,还有后勤、情报、战略的水平,但凡有一项没能跟得上,都有可能给一支队伍带来灭顶之灾。

  但除此之外,即便是和平时期,情报传递也不能放松,如果把怀柔手段当做长久贯彻的政策,那么从上到下都会被逐渐麻痹,最终造成的恶劣结果也不亚于战败。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如此。

  朱瞻基皱起眉头,不赞同地开口道:“当初是这样,如今爹的想法也不会变,这与鞑靼互市本就是为了安抚他们,小事而已,何须皇家在意?”

  更何况当初朱予焕好歹还是陪在他的身边,如今专门去北边,就为了去看和小族互市,成何体统?

  朱予焕只是乖顺道:“爹爹不是答应给女儿赏赐吗?如今焕焕只有这一个请求,还请爹爹准允。”

  朱瞻基见她如此坚定,拿她没办法,但还是再次强调道:“咱们大明没有公主随意出行的道理,更不用说互市本就在边境交易,十分危险,若是出了意外、有辱国威不说,你本人又该如何是好?”

  朱予焕听他提出安全问题,早就打好了草稿,道:“爹爹本就曾经将锦衣卫中的百人划分给我做护卫,要是还不放心焕焕的安危,焕焕可以先去找刘偏将汇合,让他调派军队随行。若是要去看民市,我也可以扮作普通百姓参与其中,想必也不会被鞑子发现。”

  朱瞻基心中还是不大愿意,但见朱予焕坚持,只好放缓语气,道:“这件事你和你娘商量过了吗?”

  朱予焕摇摇头,口气却格外笃定,“娘一向支持焕焕的选择。”

  朱瞻基听出她语气中对胡善祥的信任,难免有些不舒服,最终道:“这件事到底事关你的安危,容爹爹再考虑一二。”

  朱予焕也知道自己不能太过咄咄逼人,否则以朱瞻基的个性,大概率会直接反对,因此点头道:“爹爹一向高瞻远瞩,聪明睿智,定然比焕焕更明白孰轻孰重,一切但凭爹爹做主。”

  第30章 出城门

  朱予焕嘴上说着一切都由朱瞻基做主,但心中却几乎能够笃定,朱瞻基很快就会答应。

  朱瞻基登基之后便开始提拔一些原本品级较低的官员,让他们任巡按到各地监察官员,为的便是防止欺上瞒下的情况发生。但边防军事事关重要,往往是以巡抚或者镇守太监来确保安全,这些人都是历练出来的皇帝心腹,相对其他官员来说更加可靠。

  但即便是心腹也不能全然相信,所以朱瞻基才会选择亲自巡边,毕竟眼见为实。

  只是皇帝不可能一天到晚待在地方,自然也就没办法时时刻刻监控各地官员。

  朱予焕要去北边乍一听有些荒唐,但实际上却可以达到替代皇帝监视巡查地方官员的作用,锦衣卫随行和地方官员同时回禀,再加上朱予焕本人反馈,可以达到即便朱瞻基不出京也能监视边境情况的效果。

  是以朱瞻基虽然一开始有些犹豫,但很快就同意了朱予焕的提议。

  唯一有些麻烦的便是大臣们的非议,不过与这件事的收益相比,这点议论也算不得什么。

  当然,朱予焕要去边关,这件事也不能像巡边那般大张旗鼓,但也不能一点风声都不透露,毕竟这北上一路都需要验证,还要押送大量布匹等替代原本用于互市的商品,官员们不可能一无所知。

  只不过这些是朱瞻基需要考虑的事情,而朱予焕则是在得了朱瞻基的肯定答复后便开始准备自己的北上之行。

  北上一次不容易,这一去少说也要好几个月,跨了春夏秋季,自然是要多备厚实衣物。

  眼看着姐姐一走又是许久,朱友桐颇有些恋恋不舍,她一边看着胡善祥身边的宫人在书房进进出出,一边道:“要是我也能跟着去就好了……”

  原本在清点自己要带多少东西的朱予焕有些好笑,她抬头看向自家妹妹,宽慰道:“将来总有机会的。”

  朱友桐小大人似的叹了一口气,一手托腮,望着远方发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