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422)

  刚以为自己逃过一劫的朱瞻基:“……”

  第3章 地府番外(三)

  (三)

  经过磁州的事情之后,朱元璋显然对朱予焕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后代有了几分兴趣,每次看朱祁镇的时候也不忘调去朱予焕的那边看看情况。

  这投影虽然方便,但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加上这些皇帝们也要按照鬼差的要求,定时定点去耕地里工作,并不能时时刻刻看投影,对于朱家子孙们的情况也只能通过零散的直播和回溯来观察。

  “看不出你小子年纪轻轻,竟然还会干农活儿。”

  朱瞻基嘿嘿一笑,道:“皇爷爷曾经带着瞻基去视察农人耕种,且后来我又设立了务农寺这个衙门,自然是了解一些基本的农务耕种之事,这也是不忘祖宗们当初为大明基业拼搏的辛苦。”

  嘴上这么说,朱瞻基心里却松了一口气,早先跟着朱棣一起去乡野巡视的时候,他的年纪还小,早就已经忘记当时看到的农人们是如何耕作的,还是后来设立了务农寺,朱瞻基才重新对这些农务熟悉起来。

  如此想来,若是没有女儿在,他大概是不会记得这些东西的。

  朱瞻基心中一时间百感交集,好在其他人也并未看他死前的回溯,倒是也让朱瞻基可以暂时将这些事情忘却。

  若说他心中没有因为女儿挺直腰杆而高兴,那自然是假的,但看到女儿的表现,朱瞻基的心中难免多了几分不安,若是他在,他是有那个信心可以压制女儿一辈子的,但自己那个儿子,朱瞻基在看到他那般依赖朱予焕,又越发好大喜功的样子,就隐约意识到之后事情的发展恐怕是不会像他预想中的那般顺利了。

  朱高炽见她若有所思的样子,趁着干活的时候凑过来开口问道:“你这么提携焕焕,是看中了她一辈子出不了朱家的门?”

  朱瞻基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当着别人的面不好多说什么,但朱高炽是自己的亲爹,朱瞻基便也不再掩藏什么,道:“确实如此,到底她不喜欢这些男女之事,何必强行让她出了家门?况且母亲对焕焕教导很好,她虽心中有算计,但绝对不是不识大体的人,不会做不利于国家百姓的事情。”

  “我这会儿跟着太祖爷看那投影,看这孩子虽然聪明,但有件事却是一根筋的。”

  局外人是明眼人,朱瞻基闻言忍不住追问道:“爹,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说她重大局,要是将来你儿子妨碍大局,谁又能知道她会怎么做?”

  朱瞻基本就心中不安稳,听到朱高炽这么说,心里也难免打鼓,忍不住道:“这……不应当吧,况且得发生多大的事情才能给她作乱的机会?”

  朱高炽哼哼一笑,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道:“我是看出来了,你那个儿子和你小时候一样,不是个省油的灯,年纪小小就做了皇帝,孩童掌大权,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你自己想想,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挨你娘的巴掌打屁股呢!”

  朱瞻基面色窘迫,过了一会儿才开口道:“爹,你怎么断定的?”

  “我对你娘太了解了,焕焕那使坏的样子还真有点像。”朱高炽说完有些无奈地摇摇头,道:“就你儿子那个傻样,怎么看都不像是她的对手。”

  朱瞻基自然是清楚父母的恩怨,只是道:“到底还有娘在,不会出什么大事的。”

  嘴上这么说,朱瞻基心里却并没有嘴上所说的底气。

  如今的张太皇太后到底年事已高,谁又能猜到母亲会坚持多久呢?即便是朱瞻基也只能寄希望于母亲坚持到皇帝大婚。

  大婚意味着皇帝已经能够独当一面,自然也就不需要公主辅政,也就大概率不可能出现朱予焕独占鳌头的局面。

  好不容易休憩回去,朱元璋想着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常言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地府的时间换算也和这个相差不多,只他们劳作的这段时间,地上早已经过去不知道多少时日了,故而投影再次开启的时候,朱祁镇一看便长大了不少,相比朱瞻基刚刚去世的时候沉稳了一些,正在和张太皇太后商量军务,似乎是要彻底消灭阿鲁台。

  朱瞻基见朱祁镇庄重的模样,不再有调皮的意味,这才在心底松了一口气。

  “消灭阿岱?”朱高炽微微皱眉,道:“这阿岱怎么说也是大汗,灭了他哪如扶持他对付鞑靼其他部族来得好?”

  他本身就不愿意国家大动干戈,更不用说在阿鲁台时候,鞑靼东汗廷早已经是残军败将,不会对大明有什么威胁,招揽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朱棣哼了一声,道:“阿鲁台那老狗一死,这东汗廷不如灭了,反而能给这小子树立威望,张氏这点算盘,你还不明白?”

  “话是这么说……”

  朱元璋见朱棣如今越来越放松,翘起了尾巴,冷哼道:“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也没见你培养几个猛将出来,到头来还是你自己守边,得意什么?若不是如今的大明还算是昌盛,鞑子中也不见王保保这样的角色,你那些边境重镇能立得起来吗?”

  朱棣猛地咳嗽几声,努力清了清嗓子道:“爹,这也是彰显了皇家以身作则、保家卫国的决心啊。”

  朱元璋听到他的花言巧语,只是一挥袖子,一副懒得搭理朱棣的模样。

  张太皇太后对于政务颇为熟悉,处理起来也得心应手,对朱祁镇的教导也称得上用心,倒是让朱元璋对她以女子之身辅政多了几分改观。

  到底这也是他最终定下来的燕王世子妃人选,朱元璋还是有些自得的,加上张太皇太后多用女官而少用宦官,更让朱元璋有几分欣慰,这家里总算还是有人明白他的苦心的。

  不过好景不长,不待朱祁镇正式成年,张太皇太后便因为子女接连去世而病倒,眼看着是熬不到朱祁镇成年的时候了,看得朱瞻基也不由捏了一把汗。

  张太后若是不在,还未成年的朱祁镇即便真正接手朝政,若是没有合适的辅政人选,只怕是要将朝政全数交到他临终前选出的五位顾命大臣的手中。

  朱瞻基倒不是怕这五人敢效仿古时候的权臣一般挟持天子,只是担心儿子被他们糊弄过去,成了个毁掉大明基业的庸君。

  只是朱瞻基也很清楚一件事,母亲是断然不可能让仅存的儿子襄王朱瞻墡入京辅政的,否则若是其中有人挑拨,只怕事后朱瞻墡难以逃脱清算。

  况且他的五弟是个人精,是绝对不会脑子一热就为了所谓的“家国大义”来挑这种危险的担子的。

  更重要的是,此时京中有一个身份阅历都更加合适的人存在,那个人就是顺德长公主朱予焕。

  朱元璋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看到张太皇太后将懿旨交给朱予焕的时候一言不发。

  但见张太皇太后又拿出一道圣旨来,朱元璋明显有些困惑了,开口问道:“这圣旨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朕怎么没有看到。”

  朱瞻基见状只好硬着头皮开口道:“是我临终前留下来的……是担心他们兄弟姐妹几个不和睦,若是将来有需要焕焕辅佐镇儿之后,有人从中挑拨,有着圣旨也是对焕焕的保护,到底本朝未曾有过公主辅政的先例……”

  他这话听着是一颗慈父之心,朱允炆却忽然开口道:“这圣旨该不会藏着什么玄机吧?”

  朱瞻基一噎,没有说话。

  朱元璋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立刻让朱允炆将投影调了回去。

  他倒要看看这圣旨到底有什么玄机。

  朱瞻基已经明白接下来会是怎样的狂风暴雨,立刻老老实实地做好随时跪下的准备。

  他耍的这点小心机的灵感正是来自于洪武年间的空印案。

  赌的是朱予焕对于圣旨不够了解,即使她知道真实情况,也断然不会四处宣扬。

  毕竟若是有人要追责伪造圣旨这件事,最终倒霉的还是朱予焕。

  作为拥有最终解释权并且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的皇帝,只要有心,自然能够借用这个名头来施展自己的暴力。

  朱棣在一旁看得眉头紧皱,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道:“爹,我先和太孙说几句话。”

  朱元璋只是摆摆手,道:“去吧。”

  朱棣将朱瞻基拉到一旁,先是确认过没有其他人在,这才开口道:“你爹怎么教你的?我以前怎么没见过像你这样当爹的?”

  朱瞻基讪讪道:“皇爷爷,我这也是为了大局考虑……”

  朱棣看他这样,更加明白朱予焕为什么隐约透露出对朱瞻基的不在意,只是将表面功夫做足,一时间有些恨铁不成钢。

  “从开始看这个什么投影起,我就没见你关心过其他几个孩子,一心只有你那个大头小子,你就是这么当爹的,还指望她为你的儿子尽心尽力?”朱棣反问道:“好圣孙,你跟着戴纶读书的时候难道没有学过一句话,叫做‘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朱瞻基当然不能说现在讨论这些已经来不及了,更不能说戴纶早就被他杀了,只是道:“焕焕从小跟着讲官们读书,又同她娘一样知书达理,自然会明白,她已经享受了公主未有之殊荣,她是个知足常乐、心怀大义的孩子,况且镇哥儿也不差,皇爷爷就放心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