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426)

  朱元璋微微眯眼,道:“朕怎么觉得是朱予焕这个小妮子故意安排的?是为了给皇帝和王振找不痛快。”

  众人闻言都是一愣,觉得也有几分道理,但此时朱予焕远在云南,插手这件事对她也就只有“出口气”的作用,何必故意闹出这么一出?

  况且她与杨溥和杨士奇的关系都不算差,杨溥也还活着,何必要将杨士奇家中的丑事闹大,还不如站出来为杨士奇说两句话,既给了皇帝一个体面下来的台阶,又能让杨溥安心。

  这件事的疑云还没有过去,转头便又生出了朝臣参奏顺德长公主朱予焕滥用权力、独断专行等,无非是朱予焕在云南的动静太大,已经超过了一个公主应该的权力范围,有一部分头脑僵硬的御史不能接受,因此才参奏朱予焕。

  这件事本就可大可小,放在如今这个时代,更是没必要死抓着不放,但王振苦此等人已久,便借机发挥,打着皇帝的大旗将刘球等人抓进诏狱一通严刑拷打,最后索性直接将刘球害死狱中,连个全尸都没有留下。

  对于这样的事情,皇帝们司空见惯,并不意外,只是对王振的胆大包天“义愤填膺”。

  朱元璋微微眯眼,道:“这个王振,胆量可不小啊,拿着皇帝的名义行事,反倒让皇帝成了他手中的刀。”

  放在他那个时候,要是谁敢拿着他的名义去做事,只怕早就已经人头落地,绝不可能让他蹦跶如此之久。

  朱瞻基不是不知道宦官的地位水涨船高之后会发生什么,可怎么也没想到王振竟然会膨胀到如此地步,不由眉头紧皱,甚至都忘记旁边的朱元璋十有八九会对自己“动手”。

  朱元璋早已经用投影查看了王振入宫的缘故,不忿道:“一个读书人,不以考取功名为重,反而自阉入宫,这样的人你都敢用,还让他陪在未来的皇帝身边做什么‘伴伴’,你眉毛下面那双招子是干什么用的?”

  识人不清,朱瞻基心中比谁都憋屈,但又因为被辈分和地位硬压着,无法回嘴,只好道:“太祖说的是……”

  朱元璋岂会看不出他的心思,哼了一声,“王振是不敢当皇帝,但这种东西代皇帝行事多一日,这个国家可就要短一日,老四,这就是你为大明选出的好圣孙?”

  朱棣无话可说,朱允炆哂笑道:“那是自然,这可是四叔梦中梦到的皇爷爷以大圭代指的好圣孙的后代啊。”

  朱棣不由牙根一算,暗道朱允炆这小子干啥啥不行,尖酸刻薄倒是第一名。

  但面上他又不能说什么,只好道:“这朱祁镇变成如今的模样,也不是一人之错……”

  “你们要不是朱家的人,朕早就砍了你们!”

  说话间,却听京城提起顺德长公主昏迷的消息传入京中,原因是有人故意魇镇长公主。

  众人都有些莫名其妙,将投影转到朱予焕那边,没想到她竟然真的病倒在床上,只能靠着些米汤等维生,再看她身边那几个亲信,都是面色凝重,可见朱予焕确实病得厉害。

  朱元璋倒是不疑有他,道:“就你们爷俩这个破身子,她又这么折腾,能长命百岁才怪!”

  朱高炽却有些困惑,“这孩子,好好的怎么就病了?难不成真是被镇住了?”

  朱瞻基脸上流露出不安的神情,道:“这是……焕焕修道法也有些时候,那刘渊然说她悟性颇高,怎么会被人轻易害了?”

  朱棣忍不住起身,走到那鬼差身边,忍不住打听起来朱予焕的阳寿之类的事情。

  难不成他家真有短命之相?

  “哎,这不醒了!”

  众人顺着朱高炽指的方向看去,却见朱予焕披发跣足,手握一把匕首,毫无惧意,迎着风雪便割破手心,信誓旦旦地开口道:

  “既然我来到这个世上,就绝对不会后悔自己做过的一切!就算你让我看到再多,我也绝不后退一步!”

  原本在透过投影观察此时此刻的朱予焕的四人都是一愣,几乎下意识地将朱予焕口中的“你”当做了他们,但仔细一想,朱予焕又怎么会知道地府中有所谓的“投影”、“回溯”呢?

  最终还是朱高炽叹了一口气,道:“这孩子……宫中呆了这么多年,心中不知道压抑了多少事情,又被参奏了一番,难怪病如山倒,只怕梦里都不安心啊……”

  他是很清楚儿子的心思的,一开始就不喜欢胡善祥这个太孙妃,连生了两个女儿之后,朱瞻基更加冷落胡善祥,朱予焕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能够没心没肺地长大才怪,更不用说她本人也是心细如发,又知道保护家人,否则朱友桐不会一直是大大咧咧的性子。

  做到这些要吃多少苦,朱高炽也是能够猜到的。

  “看她有几分疯癫,便也知道平日里宫中过得是什么日子了。”朱元璋不咸不淡地开口道:“也多亏没有叫外人瞧见,否则真是丢皇家的人。”

  朱棣见朱予焕“复活”,也就不再缠着鬼差,又走回投影边上细细观察,见朱予焕除了身形有几分消瘦,脸色苍白,并未有其他异常,这才松了一口气。

  无论如何,他还是不希望自己的儿孙们短命的。

  朱元璋见朱棣还在看,道:“看够了吗?看够了朕还要换回京城去,看看朱祁镇那混账如何了。”

  朱棣讪讪一笑,道:“好好好……爹你看,我不看了……”

  朱元璋将投影换回去,却听到投影之中朱祁镇一脸愤怒,原来是福建的矿工大规模起义,委派官员镇压不力,致使起义无法平定,消耗众多。

  朱祁镇勃然大怒的样子倒是有几分皇帝的意思,只是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将问题都归结于人员配置不当,决定派遣原本在云南“协助”朱予焕改土归流的王骥四处征兵,前往福建镇压叛乱。

  这何尝不是“拆西墙补东墙”?镇压一地流民,又从别的地方征用士兵,眼看着又到了耕作的季节,被征兵的地方没有了劳力,但凡遇到个什么天灾人祸的,只怕又要引起新的叛乱。

  果不其然,正如众人的猜测,福建的叛乱在王骥的镇压下还未彻底结束,被征兵的湖广、贵州等地又掀起叛乱,阻断了已经完成云南的改土归流、打算回京的朱予焕的路,原本带着工匠们研制出不知道什么稀罕玩意儿、打算为朱祁镇“献宝”的朱予焕只能继续留置云南。

  好在王骥并非是无能之辈,加上湖广等地的叛乱不比福建等地的危急,当地的官兵已经能够解决。

  眼看着局势渐渐安稳下来,这时忽然传来瓦剌南下劫掠的消息,朱祁镇显然又有了别的小心思,那便是亲自领兵巡边,以此震慑瓦剌。

  朱元璋一眼就看出了朱祁镇在想什么,冷笑一声,道:“他是眼高手低,看到朱予焕有‘大功’,成了官员们的‘追捧对象’,不甘心自己这个身居高位的皇帝的声名反而屈居其下,所以才想出这么一番折腾!果然是亲生的父子,一样的眼高手低!”

  朱瞻基的耳朵早已经起了茧子,自动过滤掉了朱元璋的话,心中却生出一股担忧。

  朱祁镇未曾有过巡边的经历,就凭他上次去昌平田猎的经历,完全不足以应付巡边,更不用说还有可能对上瓦剌了,可偏偏朱祁镇年轻气盛,听到这个消息就按捺不住,而朝廷之上又因为杨士奇和刘球的事情散了人心,再加上一个日夜鼓动朱祁镇“建功立业”的王振,只怕这次巡边时势在必行。

  要是这个时候焕焕在京城就好了……

  第6章 地府番外(六)

  但事情比朱瞻基想象中的还要坏,朱予焕身处云南,好不容易等到路上安稳了出发,是不可能一时之间就赶回京城劝说皇帝的。

  更可怕的是王振还在朱祁镇若有似无的同意之下,命人故意拖慢朱予焕的行程,保证她能在皇帝离开北直隶之后再回到京城。

  这下朱瞻基心中算是凉透了。

  别人都是“天无绝人之路”,到了朱祁镇这里,全然变成了“自绝”。

  朱高炽瞥了儿子一眼,只见他有些呆滞地注视着投影,脸上仿佛写着两个大字——-命苦。

  不然怎么说儿女都是债,摊上朱祁镇这儿子是债中债,这事发生在皇家更是千古奇债。

  在看到朱祁镇如何整军,在并不适合巡边的时间带兵出发,给跟随巡边的士兵那一点少少的粮食之后,朱瞻基只觉得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更加强烈。

  尽管有张辅教导,但从来都是将问题甩给他人去做、从不担责的朱祁镇在军事上也不过是个纸上谈兵的水平。

  朱瞻基正在心中暗自祈求最好早日下一场大雨,将自己的这个傻儿子赶回京城去,又见宣府总兵郭玹去世的消息传到了朱祁镇这里,他不由大喜过望,出声道:“这下有救了……”

  他见众人都看向自己,这才意识到自己情急之下竟然喊出了口,不由面色涨红,过了一会儿才开口道:“想必镇儿见此情状会率兵返回京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