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城儿女[年代]_卜元【完结】(147)

  常静颤抖着双手把纸张捡起来,下一刻,瞳孔骤然紧缩,全身控制不住颤抖起来。

  就见那纸条上白纸黑字写着——“东西看到了吧?这是常明松的手指头。给你们七天时间凑足十万元买他的命。要敢报警的话,死的就不止他一个人!”

  两个小时后,常美和林飞鱼两人相继回到家里。

  常美从小胆子过人,林飞鱼进来时就看到她捏着那血淋淋的断指在翻来覆去地查看,等知道发生的事情后,她对常美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常欢因为医院太忙没办法请假回来,林飞鱼一回来,算是全家都到齐了,她把门关上,常静把窗户关上,一家子围坐在桌子旁边。

  常美把那跟断指放回包裹里,然后用湿布擦了擦手指道:“这跟手指是左手的尾指,上面两颗黑痣的位置跟我爸手指的一样,所以基本可以确认是我爸的。”

  客厅安静了几秒,恐惧和窒息如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在所有人头上。

  林飞鱼整个人呆住了。

  常明松自从前年离家出走后,便跟人间蒸发一般,除了在的前年夏天时汇了一份电报和几百元回来,之后一点消息都没有,常美多次跟汪玲联系,但那边始终就一个答案——她也不知情。

  这么久没回家,大院里早有各种猜测,李兰之一开始说常明松去深圳跟朋友一起做点小生意,但时间久了,这个借口就撑不住了,深圳到广州只要两个多小时,别人外省过来广东打工过年都要回家,他在深圳却连过年都不回来,能不惹人怀疑吗?

  议论多了,李兰之撑不住只好改口说常明松偷渡去香港了,在这年代,香港的工资普遍比内地多了四五倍,在内地洗一个月的碗,可能只有二十来元的工资,但香港却有好几百,所以有些人抵不住诱惑偷渡去香港,一旦去了香港,想回来就难了,但这个借口却站住了脚跟。

  不过随即而来也有不少麻烦,譬如大家觉得常明松去香港工作,常家肯定是发了,于是借钱的人络绎不绝上门来,常本华和阿芬婆这个前丈母娘更是几次三番来常家要钱和港货,没要到就撒泼,好几次把李兰之气得差点没吐血。

  大院的人都以为常明松去香港赚大钱了,只有常家的人才知道他是失踪了,这么久一点消息都没有,她们心里多少有不少的猜想,但总归是盼着他好,可万万没想到他居然捅了这么大篓子回来!

  十万元啊!

  不是一千元,也不是一万元,而是十万元!把全屋的家当都卖了家里也拿不出这个钱!

  李兰之攥得手指节发白:“我这*些年统共攒下两千块,朱家苏家那些老关系,再加上街坊邻里,东拼西凑顶破天能到五千。”

  常美说:“我手里只有一两百的存款。”

  林飞鱼说:“我身上也有一百来块,可以全部拿出来。”

  常静将拇指关节咬得发白:“我……兜里就剩五块六毛。”她突然撑住桌沿站起来,“明天我就去找工作,什么活儿我都能干!”

  常美看了她一眼说:“就算让你找到工作,又能帮得了多少?”

  一个月工资就几十元,杯水车薪,能起什么作用?

  林飞鱼也点头:“等明年毕业,以你的专业能分配到不错的工作岗位,现在要是辍学的话,之前学的就白学了。”

  常静读的是服装制作专业,这几年服装行业发展非常猛,毕业后都能分配到不错的工作岗位,常静的专业技能不算顶尖,但她有自身的优点,她性格文静又细心,而且很能干吃苦耐劳,学校老师很喜欢她。

  屋里忽然安静下来。

  别看家里两个大学生,两个中专生,但的确没什么钱。

  常美去年六月份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本校工作,主要担任“会计学”等课程教学,但大学教授的工资一个月才一百七八十左右,常美刚参加工作,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还没有过百。

  工作半年,除去每个月的花销,还要把一半的工资交给家里,所以存款不多。

  常欢倒是工作了两年多,加上赶上去年国家颁布的工资改革,她的月工资由一开始的53元涨到现在的82元,加上奖金和其他补贴,每个月能有多一百元左右。

  但常欢花钱大手大脚,领了工资就往百货公司钻,只怕没存下什么钱。

  而李兰之还在卖鱼,她本想换其他行业,但在接触之后,发现要么没人脉,要么没资源,要么竞争太激烈,最终发现只有卖鱼最冒险,于是就这么干了下来,之前那个鱼档租期到了后,她换了一个比较小位置又比较好的档口,如今一个月下来,倒是有两百多的收入,可人情往来要钱,一家五口吃穿用度要钱,能存下来两千元已经算很不错了。

  窗外的北风卷着枯叶拍打玻璃,十万块的窟窿仿佛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猛兽,凶狠地盯着屋里每个人,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注定是个不眠夜,一家子谁也没有合上眼睛。

  林飞鱼也是辗转反侧,心里犹豫着该不该将这事告知江起慕,并跟江家借钱,虽然即使跟江家借钱也凑不够十万元,但做不做,是态度的问题。

  这些年来,虽然她从来没有叫过常明松爸爸,心里也是把他当成亲人来看待,常明松算不上一个极好的继父,但也从来没有亏待或者区别对待她,对于这一点,她心里是感激的。

  只是该怎么开口跟江起慕借钱,借多少,她心里迷茫且羞于开口。

  ***

  第二天起来,晨雾还没散尽,就听楼下传来大家对粮价的担忧和抱怨。

  “去年大米一毛四,开春窜到两毛二就够呛了,你们猜今早粮站挂的什么价?”

  “什么价?该不会涨到三毛吧?”

  “两毛九一斤!再这么涨下去,连饭都要吃不起了!”

  “就是,再涨下去干脆天天吃红薯得了!这一天天的,去年菜篮子革命闹得满城风雨,今年轮到米袋子造反,明年还不知道是什么呢!”

  “可不是……”

  广东是价格改革最早的省份,八四年底,广州蔬菜价格全面放开,菜价上涨幅度比较大,导致不少市民抱怨连连,还有人批评“广东搞乱了全国”,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三下广东调查,最后为广东改革正了名。①

  八五年粮价涨得比窜天猴还快,除去全国粮食生产滑坡这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对粮食和棉花取消统购统销,改为合同订购,规定订购之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粮食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价格双轨制的齿轮正式启动。

  常静一早起来做早饭,白粥配菜脯蛋,清淡的白粥里头比往日多下了两条红薯。

  白瓷碗里红薯块在粥汤里浮沉,饭桌上四双竹筷扒拉着粥粒,谁也没注意到今天的菜脯蛋边缘煎焦了。

  吃完饭,李兰之放下筷子,对三姐妹道:“昨晚我到楼下打听了一遍,都没有人看到是谁把包裹给送到家门口的,我想了一个晚上,觉得这事还是不能报警,对方在明我们在暗,我们估计还没走到派出所,说不定就被对方给解决了。”

  昨晚常美曾提出要去报警,把这事交给警察来处理,但她没答应,经过一个晚上的考虑,她觉得还是不能冒险。

  常美跟着放下筷子:“不找公安,我们去哪里凑到这十万元?”

  李兰之她抻平的确良衬衫下摆说:“这几天我会想办法多借点钱,另外我打算明天去东莞一趟,你爸当初是跟臭棋周一起走的,我就不信他□□里没沾屎!”

  她原本不想跟娘家人借钱,毕竟根据这么多年的经验,娘家那边肯定不会借钱给她,不仅不会借,还可以会将她羞辱一番,可即便如此,她还是要去试一试。

  去东莞一为找汪玲问个明白,二还是借钱,汪玲认了港商老板为义兄,她是最有可能拿出十万元的人。

  常美想了下道:“我跟你一起去。”

  这话一出,李兰之抬眸看了她一眼:“那你的工作呢?”

  常美说:“这几天学校陆续放假了,我这边的工作还有点尾巴,我今天回去完成。”

  这次李兰之没说什么,她没去过东莞,而且还不知道背后的人会不会动手,多个人一起去等于多了一份保障。

  看家里人都在想办法,林飞鱼也终于下定了决心:“我等会儿就打电话给江起慕,问问他家能不能借一些钱。”

  谁知这话刚出,就被李兰之和常美两人同时给否定了。

  李兰之:“不行,不可以跟江家说。”

  常美:“不用。”

  林飞鱼一脸迷茫:“为什么不可以?”

  “你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只要照做就好。”

  李兰之说完站起来,收拾一下东西出门去借钱了。

  林飞鱼看着她妈离去的背影,一阵心梗。

  常美看了看手腕的上海表,跟着站起来,待要出门时,看到林飞鱼还一脸的茫然,这才开口道:“你妈这么做是为了你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种田文 甜宠文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