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第一次,说喜欢。
两人之间的距离维持在原有的位置,谁也没有靠得更近,谁也没有离得更远。
饶懿望着她,长久不动地。
渐渐地,她的手染上他颊边的温度,肌肤间的湿度热度趋于一致,几乎可以融为不分你我的一体。
直到刘慧莹说:“我该走了。”
她撤回的温热的手按在大理石台面上,温度被覆盖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很快,触感就变成只能在脑海中复刻的幻觉。
饶懿没有动。
刘慧莹重复了一遍:“我该走了。”
然后她起身,不管他有没有让开,她都从台面上跳下来,两脚着地。
两个人靠得那么近,那缝隙那么小,转瞬之间,她却已经拿好了东西,站在门边道别。
“我该走了。”刘慧莹的声音平静得像陌生人。
饶懿站在原地没动,看着她拉开门,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楼道里,看着厚重的门板无声合上,把这个充满她气息的房子,变成了一座空旷的牢笼。
你做了正确的决定。
走出小区的时候,刘慧莹这样告诉自己。
临近正午的阳光打在她脸上,刘慧莹眯起眼,抬手打一辆出租车。
上车的时候,手机发出嘟嘟一声响。
她低头,读到银行短信。
家居改造的尾款打到了她的账户上,像最开始的邮件约定那样,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刘慧莹望向窗外的风景,良久之后,无声地牵了一下嘴角。
第45章
“你做了正确的决定。”
卓晴这样说。
刘慧莹咯吱咯吱地吃着薯片,并未就这句安慰的话做出反应。
朋友总是会这样说的。
而以她对卓晴的了解,她知道,即使现在她说要反悔,卓晴也只会说:那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电视里,已经烂熟于心的情景喜剧依旧放着。
女主人公拥着自己年长的爱人,诉说对于婚姻和养育孩童的期许。
然而年长者说,自己太老了,已经不想再重复一遍走过的路,更想将时间花在彼此身上。
他们深爱彼此,最终年长者做出了妥协。
他说:好吧,好吧。
然而女主人公拒绝了。
别人的婚礼上,他们相拥跳了最后一支舞。
刘慧莹抖了抖薯片袋,伸手和卓晴交换口味,咔嚓咔嚓。
她当然知道后来的剧情。
女主人公找到了更为契合的恋人,幸福快乐,拥有圆满的结局,曾经的遗憾也已释怀。
刘慧莹跟着背景音一起笑,擦了手去够茶几上的半个冰镇西瓜,拿勺子挖着吃。
周日的下午,躺在沙发上无所事事地玩手机吹空调,电视里放着熟悉的电视剧。
刘慧莹知道,卓晴其实有别的事可以做。
她抬腿碰了碰沙发另一角的人:“你今天不去约会?”
“哪能天天见,不腻歪死了。”
这话说得,好像前几周天天“有事”的人不是她。
卓晴这回的对象,那个在画展中偶遇的格子衫男青年,十分不符合她一贯的约会标准。
然而卓晴也挺开心的,每到周五乐乐呵呵地去高铁站接人。且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厌倦的迹象。
刘慧莹当然不会说什么“都这个年纪了还异地恋”“你们有没有对未来的规划”之类扫兴的话。
卓晴嘬着手指,另一只手握着手机,问刘慧莹:“你看群里消息了吗?”
“什么消息?”
她的手机放在卧室充电。
刘慧莹嘿咻嘿咻爬过去,探头。
卓晴把视频拉到最前面给她看。
唐佳宁在休假,漫长的暑休,利用欧陆优势漫游大陆,一个人背着大包穿梭在各条铁路中间。
到一个地方,拍一些照片和视频,发给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像养了一只旅行青蛙。
刘慧莹一开始会担心她一个人旅行的人身安全,到后来变成纯纯的羡慕。
唐佳宁说给她们买了布达佩斯的冰箱贴,等下一次回国的时候给大家寄出。她去了伏尔塔瓦西湖,拍了多瑙河的傍晚,除了照片,也会说自己在途中遇到的趣事。
在青旅认识的阿根廷人第二天会租车自驾去意大利南部,问她要不要一起,唐佳宁改签了自己的机票,旅程猝不及防地延长。
行程中遇到的同胞,大家很兴奋地给彼此拍照,不苟言笑的中年男人从包里掏出了“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横幅,站在草地中央搞抽象。
这一回的视频是安静的,蓝紫色的湖边夜幕,她应该是站在桥上,周围有呼呼的风声,镜头扫过岸边三三两两拿着啤酒咖啡席地而坐的人,最终定格在波光粼粼中。
“真好。”
刘慧莹按下语音输入,和卓晴你一句我一句,把60秒占得满满当当才发出。
她还没坐回去,卓晴的手机叮叮当当地跳着消息。刘慧莹无可避免地看到一两条,当即像吸了一口杯底沉积的糖浆那样,皱起了眉头。
卓晴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抱着手机缩回去,哒哒打字。
刘慧莹露出无奈的表情,去卧室拿了自己的手机,漫无目的地刷朋友圈。
小吴发了野营的照片,一群人围着篝火吃自热火锅。
点个赞。
二姑在宣传厂里的产品,配文是“大家多捧场,多买多优惠[露齿笑][露齿笑][露齿笑]”
跳过去。
饶沛发了一条短视频,拉大提琴的小菠站在人群中央,在看到妈妈的镜头时害羞一笑。拉得怎么样,刘慧莹听不出来,只不过看到人和琴差不多高的画面,就觉得可爱。
要点赞的大拇指停在半空,跳了过去。
继续往下滑。
同事晒的下午茶,亲戚家孩子的满月照,高中同学去西藏旅行的九宫格。
蓝色的背景上印着“重返校园,解锁人生新可能”的字样,配图是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尖顶教堂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手指划过,刘慧莹眼花了,还以为是哪一位朋友作出了新的选择,于是她又滑上去看。
“英国留学直通车,免雅思保录取,资深顾问一对一规划……”
广告。
啧。
朋友圈的广告真的越来越多了,时不时还会误触。
刘慧莹没动,西瓜的甜味儿在舌尖突然变得寡淡。她盯着那张图片看了很久,教堂的尖顶刺破屏幕里的天空,像麦芒,不硬,却能扎进心里。
广告下面还有一条顾问评论——“30岁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挺好的。
锁屏,扔掉手机,抱起西瓜。
互联网上永远有人追风赶浪。人生是旷野、GAP,也就是这几年才时兴起来的概念,现在专攻中年工作党的留学中介就能铺天盖地地撒广告了。
电视放到了新的一季。
刘慧莹都能复述剧情了,但还是爱看。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的缘故,她现在看剧看电影,只重温以前看过的东西。喜欢的,就会一再地看、反复地看。
点开一部新剧的情绪成本太高了,刘慧莹没那个心力。
但好像也不能怪年纪。
她低头用勺子把西瓜籽拨开。
妈妈就很喜欢看新的电视剧,市面上的古偶现偶几乎全看过,还是那种不肯放过一个情节的扫荡式看法。
卓晴也在笑,不过笑得不是电视剧。也不知道那个看着古板得很的衬衫男,哪里戳到了她的笑点。
刘慧莹把半个西瓜都吃完了,卓晴从沙发上蛄蛹起来,问:“晚上咱们吃什么?”
热情好客的主人家配合着打开外卖软件,找出自己珍藏的馆子,打算让客人放开了挑,挑中什么就点什么。
恰好,屏幕上方跳出一条短信。
不认识的号码,但一看内容,刘慧莹就猜出了是谁。
“慧莹,是我,新鲜的鲳鱼和生蚝,还有一条烧好的银带鱼,给你放在门卫了,记得取。这几天昼夜温差大,记得不要吃太多冰西瓜,备一点过敏药在家里。”
“唉。”刘慧莹长吁一口气。
“又叹气,一天到晚愁什么呢。”卓晴爬起来,头发乱糟糟的,喝了口水,又看着消息傻笑。
刘慧莹站起来,看了一眼外面的天气。
下午三四点钟,正是日头最猛烈的时候,仅仅是靠近窗户就能感受到外头的热浪透过玻璃的余温,绿树蝉鸣,绵绵不绝。
真是不想出去,但没有办法。
刘慧莹趿拉着拖鞋,拨出电话。
“喂?”
“你走了没?”
“在那等我。”
卓晴抬头:“谁啊?”
“张闻宇,”刘慧莹扒拉两下头发,套上防晒衣,“我出去一下。”
卓晴“嗯”了一声,看她的眼神有些担心。
“张闻宇还在烦你?”她刚想说这个人的风格和大学时真是如出一辙,那时候也是靠着不屈不挠的毅力和事无巨细的关心,让刘慧莹多看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