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宿敌婚嫁手册_香草芋圆【完结】(108)

  前方监看水情的凌郡守应声回头。

  凌郡守是个四十余岁年纪的中年文官。凤眼,美髯。凌家家传的冷白肤色,抵不住在外多年的日头,晒得黑里透红……

  看清来人,凌郡守抬起斗笠,晒红的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欣喜迎上几步。

  “张先生,今日怎么来水边了?当心日头,严防中暑啊。”

  对面的斗笠掀起,露出一张白皙精致的面孔。

  在三伏天的大日头下果然肌肤也隐约泛红……

  巴蜀地界湿热,把章晗玉给闷得不轻,她白天轻易可不会来江边。

  但今日不寻常。

  她早晨收到了郡守府文掾的任命书。

  以后她就是巴蜀郡守麾下的众多文掾之一,虽然不上品级,但毕竟吃起了公粮嘛。

  来拜谢顶头上司,必须的。

  她一拜还没拜下去,凌郡守赶紧扶起。

  “受不得张先生的礼。”

  两人离开堤坝,寻了处避阳的僻静处单独说话。

  左右无人之处,凌郡守心怀感激,长揖拜下:

  “张先生大义,揭破阉党密谋,避免渤海凌氏一场劫难,理应由凌某拜谢!”

  他外放为官多年,一步步从县令做到郡守,自觉在巴蜀地界颇得民心,政绩卓然……

  谁知道,就在他忙着四处修建堤坝、疏散防洪的这个春夏,巴蜀郡绣衣郎一封密报,早已悄然送去京城,把他头顶扣上贪腐毁堤的污名,意图把他扳倒!

  不止如此,阉党恶毒,把他扳倒只是个引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剑指渤海凌氏当代最杰出的儿郎、身为朝堂副相的大侄儿凤池。

  还好危机关头,面前这位外表孱弱秀气的年轻人挺身而出。

  身为巴蜀郡绣衣郎众多爪牙之一,身在阉党,深明大义,弃暗投明,传递线索给他……

  巴蜀郡的绣衣郎据点,线人,京城送回的密报,皆已查获。

  凌郡守昨夜在灯下细细阅读绣衣郎送去京城的密报,罪名构陷之恶毒,牵扯之广,惊出他一身冷汗。

  末尾一方朱红小印,以篆体刻了一个:“吕”字。

  竟然是那阉党首恶吕钟,亲自回复!

  凌郡守真心实意地感谢面前这位叫做‘张玉’的年轻人。

  身为绣衣郎,不顾自身被报复的危险,坚决和阉党划清界限,大义啊!

  区区一个文掾的职务,不足以表达感激!

  凌郡守诚意询问:“文掾的俸禄不甚高,一份俸禄供养家里两个弟妹可吃力?张先生大才,何必只做个不入品级的文掾?本官可以向朝廷荐举张先生入仕,谋个正经官职……”

  这就是章晗玉今天为什么一定要面见凌郡守。

  “多谢府君好意。卑职有过一段身为绣衣郎的不堪往事。虽脱离阉党,弃暗投明,过往不堪提。”

  “卑职领着弟妹过活,不求出人头地,只求存身而已。恳请府君,万万不可在人前泄露卑职的过往,也勿向朝廷举荐卑职。只当卑职是一名寻常文掾,为府君效力。”

  凌郡守叹息着应诺下来。

  又提出从自己的俸禄里补贴一部分,在普通文掾的俸禄之上,额外加俸五成。

  “你家中有地有财,是你自家的事。以后在本官麾下做事,你不肯任高职也就罢了,老夫一点心意,只管拿着。”

  章晗玉毫不客气地笑纳了。

  远在千里的这位凌二叔,她在京城素无来往,没想到人还不错吗。

  当晚,凌郡守回到家中。

  低声和老妻提起张玉这个年轻儿郎。

  “外柔而内壮,决断有魄力。老夫前日试他的文采,七步可成诗。今日试了他的人品,对家中情况,既不夸大,也无羞愧。如实相告,坦然受俸。仿佛青竹立于山岗,随风而动,本心不动。”

  “老夫不会看错,这张玉,乃是难得一见的佳儿郎。年岁也正好,二十三,珺娘今年十七……相配得很。”

  他扼腕道:“当初怎的没想到,巴蜀也有佳儿郎?把珺娘千里迢迢送去京城,托付给那边寻找夫婿。如今如何是好?”

  凌二夫人性子爽利,可不像夫婿思虑那么多。

  前几日凌郡守下帖宴请,叫做“张玉”的年轻人来了一趟郡守府,她坐在屏风后,一眼就相中了人。

  长得俊俏,有潘安卫玠之貌!风采过人,说话又讨喜,她当即就想起了女儿珺娘。

  男方家里县乡豪绅的身份是低了些,只要女婿人品可堪托付,也不怎么要紧。以后女儿女婿都在身边,他们夫妻也安心。

  “京城那边也未寻到合适儿郎。上回老三写信来,说什么时机不对,要我们等下半年。索性去一封信,把珺娘接回来。就说合适的人选寻到了。”

  夫妻商议定,凌二叔当夜便动笔。

  连夜修书一封,写明情况,送往京城。

  凌二叔心潮澎湃,又加一封信,专程写给身居高位的大侄儿凤池,把巴蜀郡绣衣郎密报京城、险些害了渤海凌氏的密事详细转述,并极力夸赞他看中的张氏后生。

  他承诺不泄露张玉的过往,信里果然一个字不提张玉的绣衣郎经历,只把张玉的性情,年纪,家世,形貌,品性,详尽描述。

  满意地写道:“佳偶天成,张玉与珺娘相配,可为我凌氏佳婿。”

  第75章

  轰隆——天边紫电闪过,暴雨雷鸣。

  凌凤池凝视窗外瀑布般的雨帘。

  两日前,三叔父先斩后奏替他递了长假条,之后才来找他商量。他有些意外,却并未和三叔争执,当日便留在家中。

  今日是告假的第三日了。

  凌府书房有贵客。

  政事堂四相之首:姚相,冒雨前来拜访。

  “怀渊,各家内务私事,老夫本不该过问。但老夫倚老卖老,当面问你一句:你果然病了?还是心中有郁结,以至于耽误了公务前程?你可知最近是清扫阉党的紧要关头?紧要关头你缺了席,之后朝廷论起功绩,百年青史记录,你都要欠缺这一笔了。”

  凌凤池站在窗边,依旧凝视着天地间的暴雨景象。

  “多谢姚相好意。”他的声线听来稳定如常,和平日没什么异样。

  “告假是家中三叔父的意思。于我来说,告假的时机却也正好。手中有桩公案,正委托大理寺秘密调查。调查期间,我宜避嫌。等十日长假结束,结果,也该查出来了。”

  姚相思索起来:“你族中何人犯了重案?以至于要你避嫌,告假闭门不出?”

  凌凤池转过身,和姚相对视一眼。

  “姚相可知,大理寺少卿叶宣筳,这两日也告了长假?”

  姚相倏然一惊。连叶宣筳也要避嫌……?

  大理寺正在秘密调查的人选,呼之欲出。

  姚相不再相劝,喝完整杯清茶,起身告辞。

  凌凤池送贵客出庭院。

  姚相一路沉思着走到凌家门外,直到上了马车,思绪忽地一顿,陡然回过味儿来,回头瞪了眼凌家门外撑伞相送的年轻家主。

  凌凤池是他看好的下一代栋梁才。罕见告了十日的长假,他专程登门询问病情。

  两人看似有问有答,绕了半天弯子,他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生病,近期隐约耳闻的那桩凌家内院私事,到底有没有妨害了他……一个字未说啊!

  凌凤池回书房的路上,门房报信,“阿郎,巴蜀郡又快马来信了!”

  巴蜀郡二叔父的来信,以往三五个月一封,互报平安而已。四月的某天,当时婚院女主人还在,毫无预兆地提醒他,多留意巴蜀郡凌二叔的近况……

  他当即快马去信,叮嘱凌二叔多多留意官场人事变动,有事急报,无事也多传家信。

  自从四月,巴蜀郡的来信变成一个月两封,报的俱是平安无事。

  凌二叔最新这封来信,开头依旧报平安。

  后头倒是写了许多内容,略扫了眼,似乎和珺娘婚事有关,满满写了五张信纸。

  他最近心思烦乱,管不得珺娘的婚事,更无心推荐人选。

  二叔父的书信被他原样装入信封,叮嘱送信人:“交给三叔父定夺。”

  平日公务缠身,忙得仿佛个陀螺,白日倏然而过,只有漫漫长夜难熬。

  这几日卸下公务,陡然清闲下来。

  闲居家中,就连白日也开始难熬。

  他站在窗边闲看落雨。

  以为过了很久,看了眼漏刻时辰,不到半个时辰而已。

  他又开始整理书房。

  书房有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架,放置了不少凌家历年收藏的孤本珍品。有些孤本太过珍贵,他叮嘱所有人,洒扫不许动书架。他得空时亲自整理。

  凌万安搬来长木梯,他踩着木梯去最上方。从书架最顶端取下一个木盒,在书案上打开。

  十本小而厚的连环画册,整整齐齐摞成两摞。

  有些被小天子翻看得多,边角卷起毛边。有几本成色新一些,明显是新画的,插图和注解都绘制得精心。有山川风貌,乡土人情。当然,少不了处处拔剑的豪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情有独钟  相爱相杀  高岭之花  香草芋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