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玉婵也悄悄打量了一下霍明谦。
她听过霍明谦的八卦,早些年订过一个未婚妻,谈婚论嫁的时候,那姑娘生病过世了。
之后霍明谦再没谈过婚事。
霍老太太自然是急的,不过霍明谦忙着读书,先考秀才,现在又要考举人。
霍老太太念着儿子的前程,只能暂时搁下。
早些年梁允贤考中秀才,整个村里横着走,霍家没少羡慕。
尤其两家都有读书人,经常放在一起做比较。
梁允贤还小一岁。
直到霍明谦也中了秀才,霍老太太才抬起头。
详细的情况宁玉婵自然是不知道的。
不过两个村子离着近,她又是霍家没过门的媳妇,村里好些喜欢八卦的大娘就爱去她家唠。
时间长了,她了解很多霍家的事情。
一行四人很快进了村子。
有在大街上闲逛的村民,注意到田凤英几个人,纷纷打招呼。
看见她和宁玉婵都挎着包袱,好奇追问里边装了什么东西。
田凤英直接回他们,是给霍老二买的药。
霍老二受伤,整个村子都知道了。
霍明谦不常回来,村里第二个秀才,村民对他要比对常人多几分尊重。
“明谦回来了,老太太要过六十大寿了吧。”
霍明谦客客气气地和他们打招呼,没有一点秀才的架子。
几个人消失在路口后,村民开始嘀咕起来。
霍明谦自从死了未婚妻到现在都没找。
主动上门的媒人险些踏破门槛,可都被霍家拒绝了。
村民最喜欢八卦,东家长李家短,一天不嚼舌头根子都不自在。
尤其喜欢带了颜色的。
谁和谁媳妇有一腿,谁多看了谁家大姑娘一眼,谁家媳妇总去谁家男人门口转悠,有事的当成笑话讲,没事的,造谣也要弄出点故事。
这会看见霍明谦和宁玉婵中间隔着一个田凤英往回走。
有那脏心眼儿子的,很快找到了八卦的由头。
“霍家秀才死了未婚妻,宁家姑娘死了未婚夫,这两个人挺有缘分啊。”
她一边说着一边呶嘴。
很快有人领会,“可不是,宁家姑娘干脆嫁给霍家秀才得了。”
……
宁玉婵没听到这些八卦。
回家后,她一门心思要把今天买的药材熬出来。
不过熬成糊状做成膏药还是没底。
霍老二脚腕受伤严重,虽然消肿了,可还不敢走路。
宁玉婵商量田凤英,“娘,我先给爹熬出药汤,直接喝吧,见效快。”
田凤英惦记狗皮膏药,就买了三服药,直接熬成汤,可就没有制膏药的了。
“还是制膏药吧。”
宁玉婵担心道:“我害怕失败了,耽误爹的腿伤。”
这么一说,田凤英心里也没底。
“要不先给他熬一服,你再研究研究,争取一次成功。”
宁玉婵让桃花把铁锅找出来,在院子里架了火,放好水和药材,将铁锅坐到火上。
水刚煮沸,她正用勺子搅弄锅里的药材,霍明谦拎着一只大筐过来了。
“熬药呢?”霍明谦闻到药味,走近宁玉婵,看向铁锅里。
宁玉婵搅弄好,一边添木柴,一边回他,“爹腿伤严重,娘今天抓了几服药,早点吃上早点好。”
霍明谦拎了一筐鸡蛋,粗略一扫,至少四五十个。
还有两包点心和一包红糖。
看见田凤英出来,把筐递给她,“我去看看二哥。”
田凤英本想有骨气的拒绝,一来家里日子确实艰难,再者霍明谦和霍老大不同,为人还算公道、讲理。
自家和大房不睦,再和兄弟闹开,以后没有亲戚了。
“谢谢三弟,你二哥在屋里呢。”
宁玉婵按照大夫教她的方法,花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把药熬了出来。
整整一大碗。
田凤英算着这一大碗值好几两银子。
“玉婵,你怎么不多放点水,多喝几顿。”
宁玉婵笑了:“大夫这么叮嘱的,药材里能熬出多少药是有数的,多放水,三大碗不如一大碗顶用。”
“这样啊,”田凤英不懂这些,“行吧,你说怎么弄就怎么弄。”
宁玉婵把药端进屋,亲眼看着霍老二把药喝下去。
当着霍明谦的面,霍老二没好意思说。
他更想用狗皮膏药,贴到脚腕上。
凭白浪费一副这么贵的药。
宁玉婵两手纤细,嫩白,端着浓黑的药碗递到霍老二面前。
霍明谦只觉一道比光还亮的景物从眼前闪过。
不由得多看几眼。
宁玉婵注意到他的视线,想起自己用黑炭写字的事,客客气气地开口:“三叔,能跟您借一样东西吗?”
霍明谦从来没见过这么白润的手指。
仿佛正好掐在他的命脉上,呼吸艰涩,浑身血液倒涌。
听到小侄媳妇温温柔柔的声音,他拉回神思,大方道:“你说。”
宁玉婵:“我想记点东西,可家里没有笔墨,今天又忘了买,能不能借你的用用。”
她不是忘了买,而是银子都花光了,根本买不来。
霍明谦有些意外,“你会写字?”
宁玉婵不好意思点了点头:“小时候学点,不常写,写的不好。”
霍老二不喜欢借外人东西。
尽管对方是他的弟弟。
“玉婵,没有就不用了,咱不借。”
霍明谦明白霍老二的心思,“二哥,你把我当外人,我可是你亲弟弟。”
第10章
一句亲弟弟把霍老二说郁闷了。
霍老太太一共生了三儿两女。
两个女儿早已出嫁,留在老太太身边的也就兄弟三个。
可他和大哥关系不好,别说兄弟之情,连普通邻居都不如。
霍明谦考中秀才后,他更不敢往面前凑了。
如今秀才弟弟主动提到兄弟情,他当然是高兴的。
一时间心口火热。
“明谦说的对,玉婵,你三叔同意了,你一会儿跟他去拿。”
霍明谦欣慰道:“这才对,咱们是一家人,纸笔而已,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宁玉婵实在太需要纸笔,霍明谦走时叫上她,她便跟着去了大房。
田凤英担心她被大房欺负,催着桃花跟她一起去。
桃花不愿意看大房的脸色,又担心嫂子被欺负,硬着头皮追上去。
霍明谦看见桃花,从怀里摸出几个铜板,“买糖去吧。”
桃花还没田凤英有骨气。
收外人的银子不行,这是自己亲叔叔,应该没问题。
“谢谢三叔,”她甜甜的笑着,收了铜板,小心翼翼的放到小荷包里装好。
霍明谦难得来了和小侄女聊天的兴致。
“之前我教你的三字经,都背起来了吗?”
桃花怀疑他瞧不起自己,“有什么难的,我早背起来了。”
霍明谦拨弄了一下她脑袋上的小辫子,“那我考考你。”
桃花有些得意道:“随便考。”
霍明谦担心小姑娘说大话,真考住了哭鼻子,先从最简单的开始。
桃花对答如流。
他逐渐加深难度,一直没有难住桃花的。
霍明谦来兴致了,把教过的其它书也考一遍。
桃花回答的仍然很轻松。
霍明谦不得不用一种很欣赏的眼光看着小侄女。
“可惜你大哥小弟都不喜欢读书,你倒是个聪明的,咱们大周朝没有女子参加科举的,否则桃花肯定能中个秀才。”
桃花被夸得云里雾里,第一次觉得这个三叔不错。
三人很快进了院子。
这是宁玉婵第二次来大房。
上一次公鸡被偷,她跟着田凤英来找公鸡,全部的注意力都在公鸡身上,没顾上观察大房。
今天倒是有时间有精力了。
当年霍老二在村口盖了两件茅草房,日子过起来后,买了霍老太家的隔壁。
也就是现在住的房子。
正房三间,东厢房三间,西厢房三间。
院子不算大,有一亩多地,留一块空地做日常活动。
其余的土地等天气暖和了,种上蔬菜,能从夏天一直吃到秋天。
霍老太家的院子可就大了,至少有霍老二家三个那么大。
正房五间,东厢房五间,西厢房至少也有五间。
装修的富丽堂皇,能赶上城里的房子漂亮。
霍老三跟着霍老太太住正房。
老太太最喜欢这个儿子,特意清出一间给他做书房。
宁玉婵从小和宁玉乔住一起,还是第一次进这么大的院子。
她一边打量一边在心里感叹,什么时候赚了银子,也弄一套这么大的宅子住。
霍明谦的书房打扫的很干净,靠窗的地方摆着一张红木大书桌,上边放着几本书,夕阳照进来,既温馨又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