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宠咸鱼日常_江不在野【完结】(103)

  书房外凄风冷雨,瑟瑟侵人,小榻后的窗却开了半扇,这是太子的吩咐,寒冷的环境能帮他保持清醒的思路。

  棋盘上只搁了数枚黑子,散乱摆在眼前,似乎没有任何规律,犹如卜卦一般。

  修长的食指推动着一枚墨玉棋子移动,来到棋盘中央,又转向左上角。

  梁兴悄无声息地进来换掉了冷茶,对此场景见怪不怪,殿下大约是在脑中模拟各方势力的博弈。

  他暗自观察着主子神色,并未见殿下皱眉或迟疑。

  太子的态度影响太多东西,若是皱眉多了,下人们都要担心是否将要形势大乱。

  主子情绪平和,他们这些人做事也就安心些。

  但殿下手上那枚黑子代表了哪一方?或者,代表了谁?

  钟晰将那枚乌黑的玉子摘了出来,轻轻在棋盘边角敲击。

  乌先生千里迢迢来到容都,必有目的,还挑了一个万寿节的时间,这段时间容都内唯一特殊的就只有多出来的外国使臣们。

  若说乌先生和北蛮没有半点交流,钟晰绝对不信。

  但他来找锡德做什么?要商议什么?

  钟晰有些烦躁,但面上不显,仍旧是一副古井无波的神色。

  祝乌辞此人太过谨慎,钟晰就从来没真正及时地捕获过他的行踪,一切都是靠猜测和运气。

  他们还未开始真正对弈,钟晰就隐隐觉得,这可能是自己接下来最难缠的敌手。

  二十五日,文德殿朝会,原本只是寻常奏禀和议事,临近退朝时,钟旸突然上前提出了一个相当大胆的构想——

  他想开放东海二县作为与海上邻国的通商口岸,增设二地市舶司。

  大臣们窃窃私语。

  现今梁朝只有惠州临海两县设市舶司,分别掌管东方和东南方向海上的往来贸易、货物查验以及关税事宜。

  而钟旸新提出的二地市舶司分别位于衡州和江州,看他胸有成竹的模样,似乎对这项举措十分自信。

  钟晰敛眉,钟旸目光短浅,这不该是他能提出的意见。

  钟旸不会突然变聪明,他的门客组成和以前别无二致。

  那么他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个政见,或者说,他招揽到了新的什么人?

  太子太过敏锐,直奔根源,瞬间就察觉到了这容易被忽视的一点。

  增设东海通商的确是祝乌辞告诉钟旸的,并且较为详细地提出了相关地点,不至于让钟旸两眼一抹黑。

  后者叫了几个门客一合计,发现可行,看人下菜碟的门客们还大肆夸赞大殿下精明睿智,给钟旸乐得,当即按捺不住去早朝奏表了。

  祝乌辞献计时称希望大殿下先用其他邻国作为引导和试探,这样就算以后提出开放与南越的通商口岸,也不显得突兀。

  “并且若是手上有实事可做,也可以提高殿下在朝上的影响力。”乌先生笑道。

  钟旸傻傻地信了,但祝乌辞实际是想给梁朝百官找点事干。

  东海那边成与不成,研讨和调查都得花上好长一段时间,这少不了内阁和太子要忙的。

  这是非常简单的一招缓兵之计,管用就行。

  果不其然,崇安帝当朝未说明可或不可,只让钟旸与内阁商议着来,先递上一份折子。

  所有涉及范围较大的政见和奏禀,若是需要皇帝决断,那么要考虑的除了项目实际能带来的价值外,提出的时机也非常重要,绝对不能让崇安帝感到不快。

  钟旸这回采用的时机就相当不错,崇安帝还沉浸在万寿节万国来朝尾韵的喜悦中。

  皇帝这遭收了不少新奇玩意儿,若是多开放两个通商口岸,不必等大节庆,平常就能让更多的海外珍宝送进宫中。

  对于只要享操办的皇帝来说,自然是美事一件。

  天子一句话就把大皇子送进了他日夜盼望着的内阁,钟旸喜上眉梢,觉得那位“乌先生”实在是能人啊!

  众臣停止了小声交谈,大殿下和太子的背影,暗自评估这道命令的影响。

  这似内阁的权力,若是太子还想要掌握内阁,就也得多花心思应付着。

  被众人关,连一个眼神都未分给钟旸。

  容都迎来今年的初雪时,崇安帝又病了。他今年早就病了不知多少回,太医请脉后都不敢答“圣体康健”。

  大约是心心念念的万寿节一过,吊着崇安帝的心气就没了,这一病缠绵半月有余,太医院都难做决断。

  这并不是什么病入膏肓的绝症,只是皇帝年纪到了。如同史书上的许多帝王,崇安帝早年间也用过一些打着“延年益寿”旗号的丹药,积毒已久。

  加上他总是心气沉郁,几十年来郁结于心,这一回病来如山倒,从前用的药方补方竟然都收效甚微。

  太医院也束手无策,只好用些温补的,把自己的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小心谨慎地过日子,每回把完脉都要摸摸脖颈,确认它还连接着自己的头颅和躯干。

  皇帝病中,朝上都气氛沉闷,大朝会都持续不了多久就要退朝,承光殿的小朝会更是力有不逮。接连好几次,陛下坐了不了两刻钟就要去歇息了,诸臣只好揣着议到一半的笏板离宫。

  这种情况下,若不是非常要事,内阁的奏议都递不到皇帝面前,更别说劳烦陛下亲自审议决断了。

  于是众人顺水推舟,许多事便由太子直接下令做主,钟晰对朝廷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父皇龙体抱恙,钟旸又是御前侍疾,又是在内阁忙活着东海通商的相关调查。

  他不再在钟晰面前使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幼稚伎俩,看起来确实稳重不少,崇安帝在病中都不忘对臣下表示对大皇子的满意。

  然而这一回倒是没什么墙头草临时倒戈了,因为大家都看得明白,内阁之中,主事的左相宋永和参知政事庄思文全都稳稳站在太子身后。

  只有陛下扶持上来的右相姚怀远既要应付大皇子,又不敢彻底得罪太子,把自己好一通忙活。

  但不得不说,钟旸确实给太子添了不少堵,也增添了许多工作量。

  好不容易进入内阁,从前明里暗里不太瞧得起他的一些官员都得听他的,钟旸心中很是畅快。

  大皇子在内阁可不止管陛下分给他的通商相关事宜,其他的但凡他能看明白的奏章,就要插手提两句,来来回回改个二五遍,最后说用第一版,弄得负责记录文书的都暗中叫苦不迭。

  可临近腊月,钟晰手上的事务太多了,还得时刻注意着越州和烟州的消息,腾不出手来收拾他,只好任由他蹦跶着,顺便看看他接下来还有何举措,好推断钟旸背后那位指示他做这些事的“门客”目的。

  -

  十一月中,西北的烟州已经大雪纷飞。

  北地的雪可不如江南,碎雪小意,还能让人在户外沏一壶热茶闲游赏景;也不如容都,仿佛老天都眷顾皇城的天子气,瑞雪纷飞如鹅毛。

  在烟州,一到冬日,风如刀,雪似刃,片片都伤人。

  这里是落日镇,烟州天凤县的一座小城,因太阳西沉后隐于凤回山脉后,犹如在此地落日而得名。

  它也被叫做前线第一城,因为地处天女山与凤回山隘口,穿过这隘口中的凤回关,就是塔纳草原。

  上苍眷顾大梁,天女山和凤回山是大梁面对北蛮的天然屏障,只留这一道隘口可供大军通行,极大地保证了中原安全。

  上苍不太眷顾落日镇,因着凤回关的险要,在大梁与塔纳几百年的战争冲突中,此地首当其冲。

  以北蛮人血腥的行事风格,他们的军队若是占得落日镇,屠城恐怕势在必行。

  塔纳几代人都想攻下天凤关,夺取落日镇,然后以此为据,攻占烟州。

  只要打下烟州,梁朝半壁江山近在眼前。

  最近的一次便是七年前,凤回关险些被破,多亏镇国大将军施庭松领兵及时赶到支援,才救下烟州十几万条人命。

  今年天气较往年更为恶劣,凤回关城门的看守士兵每隔一刻钟就得去看看值守帐中的炉子,以防它被风雪浇灭,冰天雪地里连热水都喝不上一口。

  漫天飞雪,城中百姓大多闭门不出,街上行人极少。有一队人马缓慢穿过街道,朝城门而来,在一片苍白中显得黑压压的。

  并未收到命令,城中的方向怎么会来这么多人?看守将士不由得提高警惕,握紧了手中长刀,并击鼓传令,转瞬便在城门处集结了百余人。

  对面领头的几人都高坐马上,一身兽皮裘衣,头戴毡帽,似乎丝毫不受风雪所扰。

  大雪中视野不佳,直到对方走近了,士兵才看清来者的队伍中挂着塔纳的使臣旗帜。

  这便是从容都返程的锡德等人了。

  估算着时间,他们比原定返程的日子晚了四五日,但考虑到风雪肆虐,道路难行,耗时较长似乎也是正常的。

  一名将士提刀上前拦下了这群塔纳人,按照程序,得验过塔纳使臣的人数、文牒、随行货物等等信息后,才可放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天作之合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