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公主永嘉_行期一【完结】(121)

  令仪还要再看,夫子已收了起来,“这不是娘娘该看的东西。”

  嘉禾帝毕竟是皇贵妃的父亲,她实在太过大意,竟让皇贵妃看到这些。

  令仪道:“夫子一直在京城,消息怕是有所疏漏,应再加上一句,灾地民不聊生,致白莲教盛行,百姓被愚,民生愈艰.......”

  夫子震惊地看着她,令仪微微一笑:“夫子修好的那部分翰史,可否借我一观?”

  秦烈自前朝回来时,公主已经回到乾清宫,她能出宫去女学,代价便是每月十日待在乾清宫中。令仪专心致志看书,用神到他走进来也未发觉。

  “看的什么,这般专心?”

  令仪这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书卷,“在看我们大翰先祖如何建功立业,夺得江山。”

  秦烈道:“也只有你,敢对我说这样的话,还是在乾清宫内。”

  令仪道:“以史为镜,可知今日兴衰。大翰后面那般腐烂不堪,可最初又何尝不是民心所向?又有谁能料到最后不到百年便草草收场。”

  秦烈笑:“公主看书,倒看出许多惆怅来。”

  令仪道:“我如今锦衣玉食,又能惆怅什么,只是我这次出宫,听说了一件事。”

  “何事?”

  令仪踌躇道:“也不算什么大事,或是我在黄州待过,施粥时又买过粮食,总是对粮价田地敏感些。本来随着天下安定,良田开垦,粮食价格连年走低,田地价格越来越高才对,却不知为何,入夏以来,田契价格走低,粮价却贵了两成。”

  秦烈只一思索,便明白其中关窍,一掌重重拍在桌案上,脸色沉郁,只交代一声不必等他回来用膳,便又去了前朝。

  这一去,三更方才回来。

  他刻意放轻了动作,不想令仪根还没睡,仍旧在看书。

  再一问宫人,自他走后她便手不释卷,连晚膳也未用,秦烈脸色便沉了下来。

  怕他要没收自己的书册,令仪率先埋怨道:“我一直等你回来用晚膳,这才耽搁到现在,你不回来怎么也不知会一声?”

  一听她在等自己回来用膳,秦烈禁不住喜上眉梢,刻意忽略了她恶人先告状的可能,“怪我一时疏忽,以后定会先派人过来知会公主。”

  御膳房一直备着他们的吃食,他们二人晚膳并不奢华,只四碟小菜配着白粥。

  秦烈吃得快,喝了两碗粥,令仪那一碗才去了一半,他便与她说起粮价的事来。

  原来他今日急匆匆出去,是因着之前他与内阁商议,之前因着连年战乱,人口骤减,田地荒芜,是以一直奖励农耕,为流民分房分地。这几年休养生息,人口回升,田地开垦,前几年倒是恢复了田税,却是按着冀州标准统一收取。可冀州田税本就偏低,加上又一直减免了人丁税,如此下去必定民富国贫。

  他与内阁经过几个月的商讨,终于初步有了章程,那便是将现下各人手中田地登记在册,固定下来,以后不再分田地,且田地买卖要收取两成税银,田税则根据各州郡实际情况征收,人丁摊在田地中一同收取。

  不想不过一个大概的章程,外面便有了动作。

  低价收田,是为了在固定田地前尽量拿到更多的土地,价格被刻意压低。

  而粮价上涨,是知道有些百姓秋季交了赋税后,手中余粮变少,势必要买粮食过冬,趁机抬一把粮价牟利。

  秦烈怒便怒在,此事刚定下几日,外面竟已如此迅速。且他不仅收了谢家监听百官的密探,朝廷也一直在民间搜集消息。粮价这般大的事,他竟是从公主口中得知,那些人未必敢瞒着他,却可能故意迟些时日上报好让某些人牟利。

  治国之策,本就在于防微杜渐,他这样的性子,又做了皇上,自然更不能容忍。

  他本来满腔怒火,可如今面前是冒着热气的粥食,对面是她的温柔眼波。

  虽是天家,这一刻却与普通百姓无异,丈夫在外奔波劳累,妻子家中贤惠守候。

  所有怒气立时消弭不见,所谓以柔克刚,不过如此。

  秦烈的柔情给了公主,天子的怒火却烧在朝堂。

  内阁五位大臣,一夜撤了两个,其中一个甚至锒铛入狱。

  而掌管朝廷监听民情之人,从上到下,掉了何止数十脑袋。

  朝臣这时才切身体会到这位新帝的手段,他不拘小节,无心之失大都一笑了之。

  可若一心蒙骗他,便要看看自己一家人的脖子够不够硬。

  如此倒也使朝廷自前朝便变得冗杂繁琐的风气大改,圣旨一下,令行禁止,再无人敢推脱怠慢。今年是个难得的好年,全国上下不旱不涝,可到了年底,秦烈眉头却越锁越紧。

  ——太子成婚近半年,太子妃还不曾怀上身孕。

  实则也不过半年,算不得久。

  可他膝下唯有三子,对于一个帝王,实在太少了些。

  人命这般脆弱,一场风寒,一次意外,便能轻易夺去。

  即便太平盛世,能活到成年的孩童也不足半数。

  本来他正当壮年,不该有此顾虑,可他后宫只一人,且公主已经不可能诞下子嗣。

  那些催请封后纳妃的奏章从来不曾断绝,只是被他压下罢了。

  他这般迫切,不只是为了堵大臣之口,也是为了防范万一。

  他自己不能够,便冀望太子早些生下皇孙,为皇室开枝散叶。

  。

  天盛二年三月,东宫始终没有动静,皇上终于下令选秀。

  圣旨上虽然明诏是为恭王爷选妃,为东宫选太子嫔,可显然许多大臣并不这般想。

  皇上如今不过三十五岁,正值盛年,皇后之位虚悬,做王妃与太子嫔,哪有做皇后来的荣耀?且哪怕不提家族荣耀,哪怕太子与恭王容貌都极为出众,又哪里比得上皇上的俊美威仪?

  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些人多少还遮掩些,可有的人却是连演也懒得演。

  选秀需经过层层选拔,最后只留下几十人到宫中让贵人挑选。

  可有些秀女,人还未进宫,名声便已传了进来。

  秦茵荣跑来重华宫告状。

  程家弄了个与程慧八九分像的庶女,国公府则弄了个七八分像令仪的嫡女,两人皆在秀女名单之中。

  秦茵荣气愤填膺地道:“娘娘还不快着人去内务府,将她们二人名字划掉!”

  令仪没想到,竟是昔日最看不上她的秦茵荣过来提醒自己,她懒懒靠在榻上,“听闻她们都是才貌俱佳之人,又没犯什么过错,为何要将她们划去?”

  秦茵荣急道:“难不成你要让她们进来,分父皇的宠爱?”

  令仪道:“本宫也只管得了自己,皇上若看上她们,拦得住这一回,也拦不住下一遭。”

  她不仅不想阻拦,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看热闹。

  奈何偏偏有人将主意打到她的身上。

  在女学外,国公夫人谄媚地拦下了她的车架。

  国公夫人是嘉禾帝的二公主,那时嘉禾帝膝下儿女尚少,她颇为受宠,被指婚嫁给了大翰极为清贵的世家,如今到了大宪朝,世家依旧是世家,她依旧是诰命。

  令仪看向羞怯站在国公夫人身边的小女儿,难怪与自己有几分相似,原来竟是姨甥。

  若论外貌,不过四五分相像,难得的是神态举止像了八九分,穿着打扮更是做到几乎百分百还原。

  令仪拦下忍不住要开口的秦茵荣,仔仔细细将那小女儿端详一遍,诚恳道:“这些衣服对你来说,稍显老气了些,豆蔻年华,还是该穿些鲜艳的颜色。”

  自己毕竟比她大了十岁,又是皇贵妃的身份,出外见人时衣饰尽量庄重。

  这对于一个小姑娘来说,显然并不相配。

  国公夫人却以为令仪在点她们,立时表明忠心。

  先是感叹皇上膝下单薄,接着吞吞吐吐地讲皇贵妃娘娘独占皇上,被大臣忌惮,在民间声名亦不佳。随后表示自己一想到令仪在宫中孤立无援便心急如焚,最后表示虽不舍得,却还是愿意让女儿留在宫中,与令仪作伴,替令仪固宠,以后生下的皇子也会成为焕儿的帮手。

  令仪十分感动,回宫后便下令将国公最宠爱的一名小妾封为诰命,以表彰她与国公夫人作伴,替国公夫人固宠,生下的几个儿子成为国公夫人独子的好帮手。

  小妾便是小妾,纵然深受国公宠爱,也是上不得台面的玩意儿。

  古往今来,要为小妾加封,需得其子女极为出色,求到御前才能得此封赏,且还不能越过嫡母去,大都是嫡母生母一起加封,且嫡母大都还要比生母高半格。

  如今皇贵妃贸然把手伸进别人后宅,无视正统,为了泄愤破格封赏,实在太过嚣张跋扈,立时便有御史上书弹劾。

  若是换做选秀前,他们是万万不敢的。

  可皇上同意选秀,虽名义上是为皇子们选妃,可大家都是男人,谁心里都明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岭之花  追妻火葬场  先婚后爱  行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