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放跑了辛之聿和万俟洛亚后,因来往亲眼见证人许多,又误伤了百姓,朝中大臣多有异言,朱北原以为姜钺会冷他许久。
未曾想到,不过几日,这位九五至尊又派人召见了他,依旧带着那股阴冷的笑意,高高在上又孤身一人地坐在崇德殿高处。
朱北跪下磕头:“小人见过陛下。”
姜钺斜来一眼,也未绕圈子,淡淡道:“阿姐想见辛砚,你可有何法子?”
朱北琢磨了一下帝王心思,还是含糊其辞地道:“听闻长公主的人,已经暗自寻找他两日,还未结果?或许是早离了长安城。”
“但阿姐是想见他的。”姜钺道。
朱北眸子一转,也了然:“陛下是想,派出宫中卫兵一同寻找吗?”
姜钺看了他一眼,点头。
朱北笑:“小人明白。”
两宫卫兵数千人,都是年轻力壮的男儿,又配有最好的马驹。
哪怕要上北疆,下江南,都能日行千里,何况找几个人?
只是,姜姮要见辛之聿。
见而已,生的,死的,又有何区别呢?
第76章 对峙“因为你同我一样,都不愿心爱之……
长安城内,巷子底,一处小屋。
万俟洛亚一推开木门,便有极浓烈的血腥味袭来,令人作呕,只好屏住呼吸,也顾不得新换的衣和靴,快步淌过满地波光粼粼的血泊,走入了院中。
辛之聿正在井边执剑擦拭,眉眼低垂,发也柔顺,身侧有一只略旧的木盆,乍一眼有大家闺秀的滋味。
只满盆的红,辨不出是添了多少血和多少的水,才调出如此艳丽的红。
万俟洛亚的视线快速掠过满地的尸体,无声在心中得出了一个数。
算上昨日的十三人,今早的二十二人,午后的十八人,到今夜,已有近百人前仆后继的赶来,都是想要取辛之聿的性命,反而成了他剑下的亡魂。
他不动声色地望向辛之聿,将他上下打量,目光最后落在了那把因饮足了血,而散着森森寒气的普通铁剑上。
于是微微一笑:“还是不打算离开长安城吗?”
辛之聿也看他一眼,很轻很淡“嗯”了一声。
万俟洛亚忍着恶心,走到最近的一具尸体旁,小心捏着手,从尸体身上摸出一个腰牌,递给辛之聿瞧:“又是宫中卫兵。”
故意轻松地笑,“是谁这么急不可耐要杀你?姜姮?”
“不会是她。”辛之聿收回了剑。
万俟洛亚:“你为何笃定?”
“只是‘死’,太无趣了。”辛之聿站起了身。
万俟洛亚挑着眉,想了想,还是未能理解这句话,也不在意,跟上他:“是谁派的人已经不重要,今日长安城内外,通缉令上,皆是你我画像”
言下之意,二人在大周的疆域内,已无容身之所,除了死,再无出路。
又问,“你想好了吗?北疆的天地,才是你归所。见你落寞,就连我也是于心不忍。”
他跨步上前,伸出手,想做伯乐。
这声邀请,不是他首次提出。
万俟洛亚决心回北疆,大概是在猎苑那几日,看到那群养尊处优且大腹便便的文臣武将时,就有了这个念头。
或者更早。
是的,在听闻如铁剑一般,让勇猛的狄族战士为
之胆怯、分裂的辛家军,却被握剑人亲自折断时,他第一次升起了这个念头。
万俟洛亚想,即便他自幼习周礼,又在大周国都内待了数百人,但骨子里还是带着狄人茹毛饮血的野性。
一见猎物显出了疲软,就迫不及待伸出爪牙。
辛之聿停住了步子,凝视着他。
这双眸子还未完全被金堆玉砌的温柔乡变了模样,偶尔的一瞥,会流出冷冽的光。
正是昔日辛小将军的影子。
万俟洛亚清楚,简单的三言两语是无法打动他的,他眯起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狠心也随野心出现。
辛之聿听到了不少熟人的名字,有把酒言欢的长辈,也有实实在在打过杀过的敌人……
这些人,还活着。
辛之聿垂下眼,他许久未见过这些人了,但他下意识便选择相信了万俟洛亚。
那些人,无论过往身份如何,都是拿过枪、挥过刀的,他们未曾见过普通士兵的悲哀和麻木,只会记得往昔峥嵘岁月和挥斥方遒的豪气。
正如万俟洛亚所言,他们不会甘心如今的平庸,而辛之聿的身份、经历、过往功绩都摆在这儿,足以一呼百应。
辛之聿并未昏了头,他清楚,带兵打仗,一将一帅至关重要,但更多时候,是靠普通兵卒。
于他们而言,并无为了旧日将领而舍弃妻儿,豁出一条性命的道理。
万俟洛亚微微一笑,说出口的话语是冷静且冷漠的。
“你并未回北疆,或许,还未听闻此事。”
“去年那场大雪,灾及了北疆,几场雪崩后,百姓流离失所者,十之八九。新帝登基后,各地官员忙着朝拜、送礼,忘了再管百姓。只短短三月,北疆处,已有两波流寇出现作乱,至今未被剿灭。”
“更有甚者,已高举了‘辛家军’的旗帜,招引来了许多农人,但无论是谁,都不及你名正言顺。”
万俟洛亚轻声道,“天时地利人和,不过如此吧?”
话音未落,那把剑又轻轻巧巧地架在了万俟洛亚肩上,未碰上他的脖颈,留了半指的距离。
这半指的距离,成了生与死的距离,他无奈叹气。
辛之聿似乎又高了一些,身子笼在宽大而柔软的袍子里,像是无声无形的一道影,并未多少份量,可那把剑是沉甸甸的。
他只问:“这个‘更有甚者’和你有关吗?”
万俟洛亚作惊讶状:“辛少主何必疑我?我就在你眼前,尚且自顾不暇。”
辛之聿依旧注视他,似在思考他话语中的真假,放下了剑:“造反的事,于我而言,已经不算新鲜了。”
睨他一眼,嗤笑一声,“何必再冠冕堂皇?”
无人会无缘无故去做一件事的,总会有个理由,为了权,为了财,为了一口饭……都是如此。
万俟洛亚的心思被直截了当的戳穿了,他伸起了手,是认输状:“我承认,狄人祖祖代代都试图占领这片富饶的土地,我也不例外。从前的归顺,不过是不得已。”
他也直截了当地问,“那你呢?辛砚,你为了什么?”
“无论你恨姜姮也好,思念她也罢,你都无法再见到她。那你为何还要留下?为了谁?你又想做什么?”
辛之聿不言语,许久后,月色浓郁,他走出了这间屋子,走入了夜色中,带着那把剑,来了另一处院落。
台上生绿苔,墙边挂紫藤,是极其朴素的屋子,丝毫瞧不出,里头正住着一位金枝玉叶的贵人。
辛之聿立在墙后阴影处,等了片刻,见一位寻常打扮的老叟走出了屋子。
他停在台阶上,面上含着笑意,连连作揖,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只为了说一些多谢款待,期待再见的话语。
而他对面那人,一半露在月光中,一半匿在黑暗中,面含微笑,一身简单衣物,只因穿在那人身上,也显出了几分华美典雅意味。
“今日一见,不知何日能再见?”
“若是有缘,自会再见。”
“‘有缘再见’……妙哉妙哉,只一个‘缘’字,能叫多少人生来死去呢?可说起缘分……”
“在下却信,缘分天定。”
“不知代王殿下……”
眼见这位老头又要长篇大论,辛之聿已无了耐心,落在剑柄上的手微微用了力。
就是此时,姜濬出了声:“夜色已晚,裴老是否要小住一晚,等明日天亮再离去?”
那位被唤为“裴老”的老头笑着摇摇头,似乎也发现了天色已晚:“不得不得,家有悍妻。”
这下,他终于离去。
辛之聿等到这位裴老彻底远去,干脆利索拔剑。
他早早打听来了姜濬的住所,其实无需打听,这位“小圣人”方来了长安城一月,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上赶着拜访。
这些书生不止要拜访,还要作诗作赋作画,短短几日,姜濬再次扬了名声。
好似他就是如此好,人人都爱他,就连姜姮也爱他。
辛之聿想等着他回屋,再尾随而入,可许久过去,姜濬依旧立在台阶上,像是思索,又像是什么都未想,面上也无了神色,是月色般冷淡
又是片刻,他缓缓出声:“又是何方英雄好汉,不请自来?”
辛之聿知道自己暴露,干脆显身。
他立在阶下,直直望向了姜濬。
“是你?”姜濬微微蹙眉,显然未曾想到,会在此时此处,见到这位不速之客。
辛之聿平静:“很意外?”
姜濬眼底闪过一丝晦暗不明的神色,嘴角又起了淡淡的,客气的笑:“阿姮在你离去后,伤心了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