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拒婚大师兄后他以身证道_萧竹一【完结】(49)

  为首的老人由着身旁人扶起,晃晃悠悠地站起身来,接过一旁老妇人手中点燃的三根香,艰难走到香炉前将香立在香灰中,这才又回到草垫上接着跪着。

  这是要问问所谓天灯大人答不答应吗?

  燃香的白烟不断散入空中,一旁的老妇人又拜了三拜,从怀中拿出筊杯,举于额头齐平。其他村民皆不错眼珠地瞧着这一幕,连带着季姰也有些紧张。可不待老妇人掷出,一声极其轻微的断裂声骤然响起,在寂静如死中分外突兀。

  季姰闻声猛然回头,定睛一看——

  香炉中的香竟然断了。

  【作者有话说】

  季姰:放心吧,我自己能行。

  沈祛机:我知道。(闷声)

  季姰:那你为何看起来不太高兴?我能帮上忙是好事啊。

  沈祛机:嗯,很好。(拉过手)

  谁离不开谁我不说~

  久等噜!

  第39章 天泽之源

  另一边,天泽庙前。

  天泽庙的规模较季姰所在的祖祠大了许多,但位置更加深远偏僻。沈祛机一路沉默地跟随村民许久,约摸半个时辰后才到达,抬眼一看,已然在山脚下。

  苍翠掩映间,红墙玄瓦。初到柳杨坡之时,他大抵沿着村中走了一圈,却也未进到这么深的地方来。连那废弃的槐安庙都未脱离村中心以外,此地为何舍近求远?

  村民纷纷沿着拱门进入,沈祛机没有跟上去,而是停住脚步,抬头观察院墙两侧的灯盏。

  此地的灯盏形状倒无甚特别,是十分常见的四角纱灯。但引得他注意的是灯上绘制的图案,不是什么寻常的花草,而是一连串的人物绘画。

  顺着瞧过去,更是构成了连环画。第一幅是一片火海,点燃了庄稼房屋;第二幅则是一位蓝衣青年,手执长剑;第三,青年施咒,引天河流入人间;直到最后,是一幅盛世耕织忙的太平景象。

  很显然,讲得是这位青年引天水灭火,拯救一方的故事,活灵活现,简单明了。

  沈祛机看完后,又用灵力感受了片刻。如他所料,此处灯盏中蕴藏的灵力较村中更为浓厚。

  而其方向虽于地气不同,却并不是朝着庙中正殿去的,看来这名不见经传的天泽,称不上是神仙。

  一丝怪异涌上心头,但一时难以找出根源所在。沈祛机闪身,来到正殿门口。

  正殿烟雾缭绕,香火极为繁盛,几位村民跪在正殿中间,朝着神龛上的神像合十叩首。

  “天泽神君,灯祭生不祥之事,实在是罪过。小民几人任由您处罚,只希望您看在罗衣锦绣的份上,先劝劝天灯大人,他当初随你平定天灾,最听您的话了。”

  其他村民也连连附和,沈祛机这才抬头仔细看那神像。

  与槐安庙中灰扑扑还磕了一角的槐安神像不同,天泽的神像气势无比,华贵至极,不仅油彩鲜艳完整,衣袍更是繁复精致,从领口到衣摆布满刺绣,怕是连当今的皇帝也没这么高的待遇。

  乍一望去,栩栩如生。

  沈祛机神情疏冷,目光落在神像的衣服上。

  他立刻想起了柳杨坡外的骡子,以及秦府前厅挂满墙壁的绣品,还有家家户户都有的手摇纺车,越麟舟的外祖母。

  难道这些绣品皆是如此用途?

  可是……为何他在这罗衣上并未感受到丝毫的灵力波动?还是说,这单单是普通百姓的供品?

  不,不会这么简单。

  沈祛机眸色沉沉,双唇紧绷。即便不是灵力媒介,也一定具有别的用途,不然当时越麟舟的外祖母不会为此过劳致死。

  庙外的灯笼明显记录的是神龛上这位“天泽神君”的事迹,但其中灵力却并未汇聚于此。

  他抬眼对上神像的脸。

  皆是泥胎塑成,人间的神像模样基本大差不差。兴许是因着对金银粉饰太过的厌恶,连带着神像瞧过去也显得面目可憎。

  沈祛机在殿中环顾一周,见蒲团上的百姓迟迟不起身,只得先去往别处观察。他闪身到了后院,就见院中柳树下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正在扫地,动作缓慢。

  看他的衣着,不似柳杨坡村民普遍的有绣样装饰,更为质朴简单,像是在此地常住之人。

  沈祛机闭目,从灵台感受片刻,确定四下静着,干脆解了隐息诀,从一侧廊柱后走出,朝那位老者走近。

  “老人家,晚生冒昧叨扰。”他拱手行礼。

  似乎没料到常年无外人来的天泽庙忽地冒出一位眼生的年轻人,老者浑浊的眼珠动了动,直愣愣地看向他,好半晌才反应过来:

  “你是谁?”

  “晚生姓沈,对天泽神君敬仰已久,听闻此地乃是神君故里,是以专程前来,了却夙愿。”沈祛机语气恭敬认真,“看您是庙中之人,不知可否容晚生讨教一二?不胜感激。”

  老人闻言,缓缓直起身来,胳膊撑在扫帚上,将他上上下下打量个遍,难掩疑色,嗓音沙哑:

  “你怎么知道天泽神君?”

  沈祛机面色从容,勾了勾嘴角:

  “您有所不知,天泽神君的事迹在外流传甚广,信徒众多。想要来此地参拜的人比比皆是,但如今身至此地的,唯有晚生一人。”

  “你倒是有些本事。”

  老人咳嗽一声,似乎对外来人进入天泽庙的困难心知肚明,却也并未质疑沈祛机口中的“信徒众多”。

  看得出来他不向其他村民那般对外来人敬而远之,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微妙,且高高在上的不屑。

  沈祛机颔首,一副谦恭姿态。两人相对半晌,就见老人鼻子中溢出一声轻哼,将扫帚扛在肩头,往石阶处走。

  看来此地并非全然排外。

  他垂眸,衣袖掩映下,指尖的银白灵光这才熄灭。

  若是方才这位老者警惕之心太过,欲引他人前来,那么他只好令其忘却这段记忆。

  到了石阶前,老人将扫帚往沈祛机面前一推,嗓音粗粝如生锈:

  “小伙子,你要是真心追随天泽神君,就把这石阶上的落叶扫了吧。”

  虽说正值春夏之交,院中却格外萧瑟,宛若秋日。

  抬眼一望,石阶绵延到山根处,怎么说也有百余级。其上落叶遍布,让人心生疑问,怎么这样生机勃勃的季节,草木反倒凋敝至此。

  若是往常,施个净尘诀也就是瞬息之间。眼下不行,好在沈祛机修炼从不懈怠,面对这小小刁难也无甚波澜,径直接过扫帚,一颔首,就抬步上了石阶。

  沈祛机动作轻极也快极,扫地这样普通的杂活,由他做来也赏心悦目,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就完成了石阶清扫。

  他干什么向来是心无杂念,极为专注。甫一完成,便本能地从灵台感应符印,见无异状,才心头稍松,将扫帚还给老者。

  “你心确诚。”老者点了点头,浑浊的眼珠如蒙云翳,一眨不眨地盯着他,“你想问t些什么?说吧。”

  “晚生想了解神君同贵地的渊源。”沈祛机颔首。

  这在柳杨坡算不上秘辛,只是如今恰逢其时罢了。老者往石阶上一坐,大致将故事说了说。

  同沈祛机根据灯上图案总结出的差不离,村子遭灾,神君引天水灭火,而后飞升。此间人感念,为其修庙供香火。

  “晚生看殿中供品乃是绣品,可是贵地风俗?”

  老者闻言面色一暗,往正殿方向望了眼,才道:

  “最初应该没有,是后来村里人自发的。你说说神仙能喜欢这玩意吗?反正我不信,不过说了也没人听。”

  即便都是柳杨坡中人,也意见不一,眼前老人是异议那方。

  沈祛机敛眸,又问道:

  “敢问神君最初,就是这里的人么?”

  “听我爹说是村里的年轻人,得了机缘,拜入仙门。但是他得道也没忘村里乡亲,正好在天灾时候赶回来,救了整个村子。”老者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这般功德,自然飞升成神。”

  沈祛机心知肚明,这个结局是假的。修仙界数百年来,真正飞升之人甚少,因而每位都声名在外,其中就从来没有叫天泽的神君。

  “神君当时所在哪个仙门,您可知晓?”

  这就太过细节了。老者皱着眉,面色凝重地回想许久,才犹豫着出声:

  “太久了,还是我小时候我爹给我讲的。好像叫什么……茯苓宗?叫这名,也不知道是不是到处都种着这药材。”

  老者自顾自地念叨着,沈祛机闻言呼吸蓦地一沉,眼中漆黑一片,不见一丝光亮。

  并非茯苓,乃是拂泠。

  他闭了闭眼,努力压下眸中杀意,手却不自觉地攥紧了,仿佛鲜血再次浸满眼前,任凭冷雨倾盆,也冲刷不掉丝毫。

  拂泠宗从前竟然也牵扯到孟州地界。

  死而不僵,犹待后来。

  太阳穴忽地阵阵作痛,沈祛机匆匆跟老者道谢,拐出院门才引灵力周转全身经脉,试图让自己平复下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天作之合 情有独钟  仙侠文  美强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