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啥,睡吧。”陈书记钻回被窝儿,却没了睡意。
***
吴所长大半夜的被迫爬起来接电话,不过他倒是没生气。
干他们这行的都知道,但凡这个时候电话响了,必然不是小事儿。
他听燕九如说完,也不由使劲儿搓了搓脑门子,这还真是棘手。
因为不在燕城周边,抢时间是一方面,还有人手在不知道是否可靠的前提下也不能用当地的。
吴所长吁一口气,道:“我不管你用什么手段、方式,必须保证咱们的人到达之前,没有任何消息泄露出去。”
燕九如默了一下,道:“当地公安也在调查,就怕万一正好查到对方身份去上门。。。。。。”
吴所长:“这个你不用管,我来打电话。”
这就好。
燕九如松了口气。
林家外面被他用了隐蔽符,一两天之内村里人会不由自主地忽略到他们家,就是不知道所里派的人什么时候到。。。。。。
***
事实证明,只要事情足够紧急或者重大,距离和时间都不是问题。
燕九如第二天上午就在家见到风尘仆仆赶来的老吴和他的老搭档陈师长,哦,现在是陈副军长,以及随行的几个警卫人员。
燕九如吃了一惊,“你们这是连夜赶路了?”
急行军也到了不了,燕九如不由抬头看看天,指不定是开武直来的啊。
“就你们几个么?没吃饭呢吧?先进屋吃口饭,那边不着急,稳妥着呢。”
听他这么说,吴所长等人也松口气。
陈副军长笑道:“哎呀,麻烦啦,这过年国营饭店也没开门,有钱有票也没地方吃饭。”
“还有别人没?叫上一起吃点。正好过年不缺是的,冻饺子煮两锅也快。”
吴所长等人开了两辆吉普车,大早上的村民对此瞧见了也习惯了,围着瞅瞅,大过年的不好上门就算了。
燕家人也算是经历过几次,见到吴所长等人打了招呼就躲到别的屋子里去了,把地方腾给燕九如和老吴等人。
陈茵带着孩子也没往跟前凑,跟着一起避开了。
赶了一夜的路,吃碗热乎乎的饺子,再喝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汤,整个人都活泛了。
家里不方便说些什么,老吴见大家吃完,道过谢就带人去了河西村。
***
在路上,燕九如把在电话里不方便讲的详细经过又说了一遍,最后道:“我看着怕是个资深的窝点,没敢自己动手。”
老吴点头,“小心是对的。”
半路上,燕九如看到有一辆军卡跟上他们。
吴所长顺着他的目光看到后解释说:“昨晚直升机运了两趟。”
车辆是从县武装部借的。
燕九如没有随着大队人马进村,而是带着老吴和一个加强班的人悄然从另一边进了林家。
在战士们控制住关键所在后,他带着老吴先下了密室。
老吴翻看过那些书籍和文件后,也是一脸的震惊!
听说是一回事,亲眼见到是另一回事。
直面这些东西带来的冲击还是挺让人碎三观的。
一个小小倭岛,处心积虑地惦记我大玄国,无异于蚂蚁惦记大象,可谁能想到人家不是想想而已,而是竟然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布局了!
这一步步、一点点的渗透,只怕这些潜伏的谍报人员都已经完全融入到本地人中了。
如果不是凑巧被燕九如盯上,一般的公安只怕还真难以发现他们的真是身份。
这事儿燕九如不好明面上参与。
密室和人都交割完了,他就悄然退了。
上升到国家层面的事儿,不是他现在能参与的了。
***
陈茵见了他拿眼神儿询问。
燕九如把她扯到自己屋里,悄悄说了个大概,主要是让她心里有个数。
陈茵惊讶的半天都没合上下巴,最后只愤愤地小声骂道:“可惜没把小鬼子的破岛给攻下来,死倭人从来就没好心眼子。
米国人也是个蠢的,多整几个原子弹扔那多好。”
燕九如安慰道:“不作不死,他们孽债太多,人不收,天收,早晚得完。”
吴所长他们没耽误多久,就在大年初七这天,附近几个村子都听说了一件大事儿!
河西村的林家一家子竟然都是倭国人!
“听说连取的媳妇都是他们那儿的,对外说是逃荒的,其实都是他们特地派来的。”
“还有,我亲眼看到好多当兵的从林家搜出来好多东西,都是看不懂的那啥文的,还有这么长的鬼子大刀呢!”
“切,你们那算啥,我还看见抬出来个神龛呢,供奉鬼子皇帝的!”
第121章 家里往事(小修) 几棒子下去孩子都快……
在国人心里, 过了正月十五,这个年才算过完。
这几天,该拜年的也拜完了, 大家伙儿除了唠几句河西村的事就没别的。
闲得很。
家里过来唠嗑的人多了, 两个小崽崽基本轮不到两口子手里, 有的是人抢着看。
壮壮也整日跟着小叔、小舅还有几个年岁差不多的堂兄弟、表兄弟疯玩儿, 什么抽冰嘎, 拉冰车,打雪仗, 撞拐, 谷草垛插镰刀。。。。。。
壮壮几个太小了,不顶事儿, 大孩子们分了伙儿,才不得不捏着鼻子把他们几个凑数的分了。
即便被人嫌弃, 壮壮几个依然乐此不疲,天天睁开眼就想着今天去哪儿玩儿。
在村里可比城里好玩儿多了。
***
陈茵叉腰站在大门口扬声:“壮壮~回家吃饭啦~”
喊完自己好笑道:“我觉得自己现在这样特别像小时候我娘喊我和小弟回家。”
燕九如莞尔道:“你和小舅子好歹能喊回来,壮壮这几天都吃上百家饭了,你信不信, 这顿也未必能回来吃。”
还真让他说中了。
没多会儿,堂弟大顺家的小子生子连跑带颠地来传话:“我爹说让壮壮在我家吃了。我娘烀肘子了,老香了。”
说完, 这小子捂着歪掉的狗屁帽子转身跑了。
燕九如气笑了, 他家伙食也不差好不好。
燕奶奶道:“小孩儿都一样, 就是隔锅香。”
说完, 拨了一碗排骨,喊如月给大顺家送去。
虽然这两年各家日子好过了些,可也没到敞开了吃肉的程度。
壮壮要不是在那边儿玩儿, 大顺媳妇未必烀肘子。
***
他们家今天的饭菜也不像过年那几天那么丰盛了,只比平时伙食多炖条鱼,切了一盘自己家灌的香肠和肉皮冻拼盘。
吃饭时,老爷子没见到曾孙,一听说是大顺家留了饭,说了句:“这小子随他爹了。”
燕九如一懵。
咋就随他了?
燕娘笑道:“你忘了?你这么大的时候刚解放没几年,那阵子日子还过得去,你小时候长得好,三四岁就到处跑,整天不着家。
回来肚子都鼓鼓的。
大人一问,不是在这家吃苞米面大饼子了,就是在那家吃发糕了。”
燕奶奶也道:“有时候玩累了就睡人家里了。在前院你姜奶奶家睡好几次,那时候都以为你长大还不得给人家当女婿去。”
燕九如还真不记得了。
他忙偷眼看了下陈茵,“奶你可别开玩笑了。”
陈茵抿嘴笑道:“你还别说,咱们说亲那会儿,我娘还嘀咕呢,说你小时候特别爱去老姜家,要不是他家姑娘大两岁,成亲也早,还真说不准。”
“净瞎扯,我上一年级就跟你同桌,那会儿就说好了你长大给我当媳妇的。”
如月好奇地插嘴道:“大哥你比嫂子大呢,咋跟嫂子一起上一年级的?”
“你嫂子家里条件好,上学早。”
***
闲话中说到大顺,燕九如道:“我听说大顺申请了地基,打算开春盖新房子?”
他爹哼道:“不盖咋整?他们现在住的是村里的老屋,都多少年了,房梁都快不行了,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的。”
说完又问:“咋?他跟你提了?”
燕九如摇头,“我在村部听别人说的。爹,大顺自己张罗啊?”
他爹不屑地嗤了一声,“你二叔那人啊,别提了。”
饭桌上的几个小辈互相看了看,都没吱声,不过眼里却都是八卦之光。
“咳,”燕九如腰上被拧了一下,只得出声道:“大顺好歹是他长子,结婚给分出去不说,盖房子这么大事儿还不帮着张罗?”
亲父子,那成啥了?!
还不得被人讲究死了?
燕爹没搭茬。
***
吃过饭,燕九如和陈茵揣上一包核桃和柿子饼去接儿子回来。
大顺家在村西头的老屋那边。
院子不小,就是木头障子破旧得厉害,大门也是木条随便拼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