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汐连忙将彭太医让到内院,就在院子的石桌上摆了纸笔,请彭太医一一写出来。
彭太医落笔飞快,转眼间就列了八条注意事项。
颜汐看了一眼,然颜柳收好,自己去灶房捧了双皮奶和姜撞奶出来,“彭太医,今日太有劳您了。我今日刚新做了一种小吃,这两种口味,您给品鉴品鉴。”
瘸子在京郊打听了好久,终于今天才买到一罐水牛乳。颜汐早就有点想念现代的甜品了,阿大和阿二一送回来,她就高兴地做了双皮奶、姜撞奶出来。
老乌头这种不爱吃甜食的,都觉得姜撞奶好吃。
其他人是觉得两种都很好吃。
彭太医闻到一股奶香味,端起双皮奶拿起勺子几口吃完,意犹未尽地看着另一碗,嘴里感慨着,“今日有些过量了。”手下一点没犹豫,将一碗姜撞奶也吃完了。
“小东家,你这两种甜品,老人和寒凉之人非常适合吃啊,尤其是年老牙齿克化不动的,这两样真是滋补佳品。”
“牛乳太难买,我也只能做了家里吃吃。”颜汐没想过要推出甜品,原料受限太大了。
看彭太医吃完,她掏出一个荷包。今天让彭太医帮忙写禁忌事宜,也算是开方了。
彭太医一看,一张圆胖带笑的脸板了起来,“老朽以为小东家是看得起老朽,才会找老朽询问的。”
颜汐看他是真的拒绝,“这不是辛苦您老,我有些过意不去。我家二郎哥一直说您是德高望重之人,我也能很钦佩您的,只是我这俗人只有些俗礼啊。您不要,那我给您换一样。”
她说着拿了纸袋,给彭太医装了一份糟卤鱼片、糟卤毛豆和糟猪蹄,“这几样这种天气吃开胃。”
彭太医对食物没有拒绝,眉开眼笑地拿了。
颜汐让王七找了一家雕版书局,照着彭太医写的命名为“与善卤味禁忌”,印在油纸袋上,又将稿子送信出去,让每家与善茶棚的门口和店内都张贴,提醒食客们注意。
所有与善卤味店和与善茶棚售出的卤味,都拿这种防水油纸袋装好,土黄色的油纸袋正面是红色的“与善”两字,反面就印了“与善卤味禁忌”八条。这些可都是送到普济寺,请寺里和尚们念经开过光的,一般小作坊谁比得了?
这种纸袋,做了各种大小的,一份和多份都能装。
这样一来,凡是买了与善卤味的,都是统一油纸袋包装,看着又干净又正规,就连周洪拿着纸袋,都感慨“拿着挺有面子的”。
卫城看周洪提了一纸袋吃的回来,看着纸袋正面的“与善”两字,笑了,“回头宫里大总管来了,你拿点送他尝尝,若是好吃,我送些给皇伯父和伯母尝尝,也算是尝个新鲜。”
周洪明白他的意思,咧开嘴笑了,“爷,颜娘子要是知道,可得乐死。”
这要是经过御前品尝,圣上或者皇后娘娘说个好字,以后与善卤味店简直是金字招牌啊。
第177章 涮锅好搭档
卫城想要给颜汐送上一份重礼,让她经营的与善茶棚在御前挂上号。
可惜,这事没来得及实施就只能暂歇,因为天启帝一日在御书房议事时忽然眼前发黑,竟是晕了过去。
虽然太医们一通忙碌后,很快就醒了过来,但人到底衰弱了些,只能好生将养。
卫城已经在礼部学习理事,天启帝病稍好些,就让他改为管理兵部和户部事务。众人暗自猜测,只要他在六部办差不出差错,圣上应该是打算立卫城为储君了。
但是,圣上无法事必躬亲,很多事情就只能下放到内阁,阁臣权力上升。尤其是徐首辅,一时间,又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徐府重新门庭若市。
颜汐和刘衡依然忙活着家中的日子。
到了九月,王氏和顾氏的周年忌日。因为刘衡和王七都在京城,路途遥远,两人和颜汐一起,到普济寺做了一场水陆道场,听了几日经后,回到家中,才算正式除服出孝了。
刘衡除服后,每日还是到国子监读书,因为有颜枫跟着,家里也很放心。
为了出入方便,颜汐索性狠狠心买了一辆马车,老乌头就负责每日赶着马车城内城外送货接人。
天冷茶棚有关东煮,生意依然不错。但是城里的卤味店生意,就清淡不少。
天冷了,大家都喜欢吃点热乎的。这时候,冷冰冰的卤味,就不太合适了。就算有些卤味能加热了吃,可热着吃又没有冷吃好吃。
也就茶叶蛋生意,因为热乎好吃还顶饿,每日还有不少入账。
其他的荤菜,原本每天做的不够买,现在反而有剩了。
京城的冬天,比起阳山村来还要冷得多。
这卤味店一月好歹也有一二百两银子入账,忽然大头没了,眼看每天都指望茶叶蛋那百来文钱了,颜汐愁的差点连头发都薅下来,这少掉的可是钱啊,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一连几天,颜汐都在家皱眉苦思,刘衡也不淡定了。
“我听同窗说,京城这儿,冬天就爱吃锅子。”刘衡不会做菜,想帮忙也使不上劲,只好找同窗多打听。
这一打听,他发现京城这儿的人,跟永州那边风俗不同,人家一到冬天,都喜欢在家里涮锅子吃。
“你做的关东煮,和涮锅也有点像,要不,店里也卖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