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捕君心_一孤灯【完结】(168)

  皇帝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李公公垂眸肃立,不敢再多言。

  好半晌,皇帝的声音才重新传来:“朕知道了,退下吧。”

  “嗻。”李公公微微躬身,欲要退出房间。

  “等等。”皇帝揉着额角,唤住了他,“明日一早,你传口谕给祁儿,待年节休沐结束,由他暂代朝政,每日下朝之后,来此批阅奏折。”

  李公公心中一震,面上却不敢显露分毫,只恭敬应声,见皇帝没有别的指令,便悄无声息地退下。

  次日清晨,楚祁刚回到太子府中,便接到李公公前来宣读口谕的消息。他匆匆赶往府门听完口谕后,跪在原地,怔楞了好一会。

  “殿下,若您都听清了,奴才便回去复命了。”李公公笑吟吟地道。

  “多谢李总管!”楚祁连忙起身,说道,“您一路奔波辛苦,不若留在府中稍作歇息,用过午膳再回宫吧?”

  李公公脸上笑意更深,微微躬身道:“殿下厚爱,奴才心领。不过奴才便不叨扰殿下了,殿下昨日劳心劳力,也该好生歇息才是。奴才这便回宫复命。”说完,不待楚祁再行客套,便转身登上马车离去。

  楚祁目送着马车渐行渐远,眉头缓缓蹙起。

  皇帝的口谕来得十分突然。若早就有意让自己暂代朝政,昨日在正乾殿便可直接下旨,又何必拖延至今日,让李公公特意跑一趟?这其中定有缘由。

  而李公公离去之前的言辞,也颇有深意。何谓“劳心劳力,好生歇息”?听来像在揶揄自己昨日在静心居的事。可自己今日是在太子府中接旨,对方又如何能得知——

  他心下一凛,蓦然反应过来:对方莫不是在向自己示好,借此言辞暗示自己,父皇正在派人密切关注自己的动向?!

  如果推测属实,那么自己昨日的行为,理应惹怒父皇才对。而父皇不仅没有发怒,反倒下了这般旨意,那就说明,楚弈那边……

  念及此处,他的唇角不禁扬起一抹嘲讽的笑意。他收敛了思绪,转身跨过门槛,迈步进入府中。

  ◇

  第205章 暂代朝政

  按理来说,年初二至初五,是走亲访友的时节。作为天子,原本应当接见外藩使节与宗室成员,接受朝贺或拜贺,并赐下重礼。

  但今年极为特殊,皇帝陛下不仅未曾出席年初一的例行朝会,就连这些事务也传了口谕,交由礼部全权受理。

  无论再迟钝的大臣,此时也品出些许异样:陛下恐怕发生了某些意外。

  陆相更是百爪挠心,百思不得其解。

  初一朝会散去时,他亲眼见楚祁与三皇子在李公公带领下步入后殿。因而,他十分想与楚祁会面商议。

  但两人寥寥数次会面,皆是在朝会后相约。而今正值休沐,若从丞相府派出一个小厮,径自去往太子府,岂非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灵机一动,速速派人向青云苑传信。

  很快,户部员外郎薛大人,便上街采买了一批文雅却朴实的礼物,前往太子府拜谒。

  “什么风把薛大人吹来了?”楚祁坐在书房的案几后,很是诧异。

  薛仲笑意盈盈地为自己斟了一盏茶,坐在茶桌一侧,抬眼看向楚祁:“怎么,无事便不能拜访太子殿下了么?殿下赐茶之恩,下官可一直铭记于心。”

  楚祁挑眉,微微前倾,揶揄道:“贺大人可知这‘赐茶之恩’?”

  薛仲被茶呛了一口,连连咳嗽,嗔了他一眼,说道:“那不如殿下将贺大人召来京城,当面问问?”

  “好啊。”楚祁似笑非笑,“正好父皇让本宫休沐结束后暂代朝政。届时本宫正好御笔一挥,大印一盖,将贺大人调来京中做个户部主事,与薛大人朝夕相伴,可好?”

  “暂代朝政?!”薛仲准确捕捉到这个词,心中一惊。

  楚祁点点头,端起茶盏,饮了一口。

  “看来殿下深得陛下信任啊。”薛仲扬唇一笑,眸光盈盈。

  “非也。”楚祁笑着摇头,“估计是楚弈那边,做了些什么蠢事。”

  薛仲冷笑一声,道:“楚弈那等眼高于顶之人,做出什么蠢事都不足为奇。”

  “说吧。”楚祁放下茶盏,正色道,“陆相让你前来,所为何事?”

  “什么都瞒不过殿下的眼睛。”薛仲笑吟吟地道,“相爷派我前来,是想约您明晚去老地方一叙。”

  “不行。”楚祁立刻摇头,“父皇正在派人密切监视我和楚弈的动向。不仅我不能赴约,你和陆相之间,也尽量不要私下联络。”

  薛仲蹙起眉头,语气慎重:“下官明白了,这便去告诉相爷。”他顿了顿,又道,“只是……您是如何发现这等隐秘之事的?下官不知该如何向他解释。”

  “这有何难?”楚祁笑道,“你就说,我身边有一名武功高强的侍卫,发现有人暗中跟踪我,别的不必多说,他自会明白。”

  薛仲起身拱手道:“既是如此,下官便回去传信复命。”

  “别急。”楚祁往后一靠,语气悠然,“薛大人既是特意来拜访本宫,自然要好生拜访一番才能结束,否则岂不是显得别有用心?”

  薛仲闻言,扬起一抹笑意,低声道:“还是殿下思虑周全,下官恭敬不如从命。”

  于是,薛仲在太子府中用过午膳与晚膳,才在楚祁的亲自相送下,依依不舍地登上马车离去。

  年节长达七日的休沐,在朝臣的揣测与议论中悄然结束。

  正式上朝的第一日,百官如往常般伫立在大殿中,却比往常更为喧哗。交谈之声不绝于耳。

  三皇子也早已站在台阶下方一侧,只是面色铁青,无人敢贸然上前搭话,更遑论探听半分消息。

  而一向尽管心不在焉,却态度良好,总是早早立于御座一旁的太子殿下,今日竟迟迟未现身,引得群臣猜测不断。

  直到庄严的钟声响起,殿后的昏暗中,才隐约出现两个身影。

  随着那两人缓步向前,面容逐渐清晰,群臣的议论声顿时更大了几分——竟然是身着朱红礼服、头戴九旒冕的楚祁,及步伐稳健、神色肃然的李公公。

  待楚祁在御座右侧站定后,李公公上前一步,环视殿内,待群臣逐渐安静后,高声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令:今朕身体欠安,未能亲临朝堂,倍觉有愧。然国事如山,社稷为重,不可贻误。故特命太子暂代朝政,代理国中事务。”

  此言一出,群臣面面相觑,神色各异,却不敢发声议论。广陵侯与三皇子交换了一个眼神,眸中不约而同地闪过一丝冷意。陆相早已从薛仲口中得知此事,故而还算镇定,却仍难掩欣喜。

  李公公的目光扫过百官,继续朗声道:“太子仁孝恭谨……诸位爱卿当以辅佐为贵,政事依旧照常议定,奏疏上报太子定夺,朝堂章法不可更易。”

  听闻这番话,众臣神色间多了几分微妙。按理来说,此等诏令本应大肆称颂太子殿下的才德,然而仅用“仁孝恭谨”四字,足见皇帝陛下实在绞尽脑汁也再难想出更多溢美之辞……

  稍作停顿,李公公又高声补充道:“此令并非废朝之举,乃暂权授托,待朕康健复朝,当亲理天下。众卿不得懈政,为臣须各尽其职,凡有不法懈怠者,定不轻饶!钦此——”

  诏令宣读完毕,李公公退至一旁。

  群臣随即整衣肃容,齐齐行三跪九叩礼,恭敬高呼:“臣等遵旨,愿皇上龙体康健,万岁万岁万万岁!”随后转向楚祁,行再拜之礼,高呼,“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三皇子虽面色冷如冰窖,却还是不得不随众行了更为简便的一跪三叩礼,语调僵硬:“臣弟愿皇兄千岁千岁千千岁!”

  楚祁的目光扫过群臣,微微颔首道:“众卿平身,皇弟请起。”

  殿内众人纷纷起身肃立。待宫人在御座右侧放置一套侧对朝臣的案椅,楚祁姿态端正地落座后,群臣便开始依次出列,照旧例奏报日常事务。

  一向神游天外的太子殿下而今难得一见地认真听着汇报,倒颇有些像模像样。然而时间一久,他便原形毕露。原本端正的坐姿已然不复存在,整个人斜倚在扶手上,以手撑着额角,斜斜抬眼看着殿中。

  陆相看得眉心直跳,心中暗骂不争气,干脆垂下眼眸,眼不见为净。

  其余大臣也不动声色地交换着眼神,目光中净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陛下骤然抱恙,虽下旨令太子暂代朝政,可一应安排却着实耐人寻味。

  按常理,此等旨意本应写在明黄卷轴之上,加盖玉玺大印,郑重宣读才是。然而,却仅由李公公传达一道口谕,且刻意强调“暂时”之意,足见皇帝并不想真正授予权柄。

  更令人深思的是,太子代政通常意味着储君地位稳固,其他皇子再无半分争权夺利之机。然而,统领工部的三皇子,此刻却仍好端端地伫立在朝堂之上。

  由此可见,皇帝此番安排的目的,无论是想让两位皇子再行角逐,抑或是想找个由头治了太子的罪,好光明正大传位给三皇子,都远远高于皇帝属意当前太子的可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忠犬 美强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