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史纲_孙炳辉、郑寅达【完结】(145)

  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和社民党第四十次代表大会。同月 21—22 日,根据两党 代表大会的决议,两党举行联合代表大会,成立了“德国统一社会党。”成 立之初有 130 万党员,其中原社会民主党员 68 万人,原共产党员 62 万。威 廉·皮克和格罗提渥共同担任主席。党的纲领规定党的目标是“摆脱任何剥 削和压迫,摆脱经济危机、贫困、失业和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实现社会 主义。

  西占区共产党和社民党的地方组织也试图实现统一,但受到舒马赫集团 的阻挠。由于占领当局的干预,西占区共产党未能改称统一社会党,仍保持 原名,由马克斯·雷曼任主席。随着东西方关系的恶化,该党同统一社会党 总部的联系日渐困难,1948—1949 年逐渐独立。1946 年 5 月 11 日,西占区 社民党在汉诺威举行战后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舒马赫为党的主席,奥伦豪 尔为副主席。同年 10 月,该党发表《社会纲领》,要求保证工人全部就业, 提高工资,冻结物价,实行同工同酬,改善粮食和燃料供应,实行 12 天休假 制等。该纲领使社民党的影响扩大,到 1946 年末,党员人数已超过社民党鼎 盛时期的 1931 年,达 71.1 万人,其中主要是工人和职员。

  除社民党和共产党之外,原天主教中央党的活动家在战后创建了“基督 教民主联盟”。该名称一是强调基督教的整体意识,争取团结各个教派的力 量,二是避免使用“党”这个字,以吸引各个阶层的人士。1945 年 12 月中 旬,各地的基民盟组织在巴特戈德斯贝格举行第一次超地区性会议,会议统 一了各地组织的名称,并成立了一个各占领区间的联络委员会,会址设在法 兰克福。但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1947 年 2 月,各占领区的基民盟 组织又在柯尼施泰因举行代表大会,但仍未实现统一,只推举了一个“工作 组”和“五人委员会”作为临时协调机构。直至 1950 年 10 月,该党才在戈 斯拉尔会议上实现统一,由康纳德·阿登纳任主席。基民盟成立初期,曾提 出一些激进的政治主张,如 1947 年 2 月英占区的基民盟提出的《阿伦纲领》, 宣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已不符合德国人民的国家和社会切身利益”, 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加以革新”,私人资本拥有无限统治权力的时期已成为 过去,必须建立“企业主和工人之间的新关系”。但 1949 年的《杜塞尔多夫 纲领》就有所后退,以“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取代生产资料“社会化” 的主张。1947 年 2 月,由约瑟夫·米勒担任主席的巴伐利亚州的“基督教社 会联盟”与基民盟签订协议,决定两党在议会活动中合而为一,取名“基督 教民主社会联盟。” 1947 年基民盟—基社盟的党员人数共 65 万,其中苏占 区约 25 万。

  以原人民党和民主党成员为基础的自由民主党的基层组织从 1945 年 6 月起陆续在各占领区出现,1948 年 12 月西占区的自由民主党建立中央机构, 特奥多尔·豪斯当选主席。该党代表中小企业主、官吏、职员、上层知识分 子、部分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利益,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力主企业自由经 营和竞争,拒绝任何“社会化”和“经济民主”的思想。

  除上述较大的政党外,在苏占区,1948 年成立了“民主农民党”和“国 家民主党”,前者以农民、同农业有联系的职员和知识分子为基础,后者以 中等阶层为基础。在西方占领区,一部分前天主教中央党人恢复了中央党。 原“德意志汉诺威党”改组成“德意志党”。地方政党有“巴伐利亚党”等。

  四国占领时期的德国经济概况

  1944 年 9 月,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提出处理战后德国的方案, 称“摩根索计划”。计划设想在政治上肢解德国,经济上削弱德国,强调剥 夺德国的工业,使它成为农牧国家。计划遭到美国国务卿的反对,他认为肢 解、削弱德国有利于苏联,不利于美国。1945 年的波茨坦会议确定了处置德 国的政治、经济原则。根据“波茨坦会议”精神,苏美英法四国管制德国的 经济原则主要是消灭垄断组织和限制工业发展消除军事潜力等。

  1946 年 3 月,盟国管制委员会通过了“限制工业计划”,规定德国的工 业生产能力要降低到 1938 年水平的 50—55%,全国生活水平降低到 1932 年 的水平。该规定把德国工业分为三类:造船业、飞机制造业、无线电器材制 造业、轴承制造业、重型机床制造业、拖拉机制造业、合成燃料生产、丁钠 橡胶等 14 项可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工业要予以禁止;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电气工业和汽车工业等 12 项能够用于军事但基本上还是民用的工业要加以 限制;没有任何军事意义的工业则听任自由发展。当时西方国家尽管已放弃 了“摩根索计划”,但仍然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虚弱的德国” 的局面。根据“限制工业计划”的规定,西方占领区预计要拆除 1800 个工厂 企业。然而,随着美苏冷战的兴起,西方国家的对德政策略有转变,为了将 西部德国改造成“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他们开始停止削弱西占区 的政策。1947 年 8 月,美英两国发表“修正的工业限制计划”,规定允许两 国占领区的工业水平提高约 1/3—2/5,使其允许的工业生产能力达到 1938 年水平的 70—75%。与此同时,两国开始调整占领区的经济政策,重点恢复 基础工业的生产能力。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从 1947 年起西方占领区的经济 状况开始有所好转。如以 1936 年德国工业生产指数为 100,1946 年美、英、 法占领区的指数分别为 41、34、36,而苏占区为 44,到 1949 年,美英占领 区达到 86,法占区达 78,苏占区为 68。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