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占领区在履行“非垄断化”原则的问题上,前后做法也有变化。战
后初期,占领当局没收了克虏伯、弗利克、罗希林等公司的所有企业,以及 鲁尔的全部钢铁工业和法本工业公司。1945 年底和 1946 年 8 月,英国占领 当局又无视四大盟国共同管制德国工业的原则,把鲁尔的煤矿和钢铁工业置 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以后,三个占领区成立了“清理委员会”,准备着手解 散银行业、化学工业和重工业三大集中程度较高的行业中的康采恩和卡特 尔。然而,随着西方国家改变对德政策,美国代表在盟国各管制机构里发起 了一场“什么是垄断组织?”的争论。西方占领区实行“非垄断化”的结果, 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和商业银行这三大银行被分成 30 家银行,钢铁托 拉斯、克虏伯、西门子、蒂森、麦尼斯曼等康采恩进行了改组,即从中分出 一些新的股份公司,其中大部分股票仍保留在原业主手中。法本工业公司于
1953 年被分散为赫希斯特染料公司、拜耳股份公司和巴登苯胺及苏打公司, 但实际上这些公司之间联系仍很紧密。
1946 年 9 月,美国占领当局颁布《关于向居民提供土地和关于土地改革》 的法令,翌年,英国当局发出《关于分配大土地所有主的土地》的指示。西 方占领区各地方当局根据有关指令制定了土改细则。然而,土改的结果,西 方占领区的大地产基本上未受触动,1949 年,占总数 55%的农户只占有 10.9% 的农业土地,占 0.7%的大农场却拥有 29.7%的土地。
在苏占区,发展经济是同经济领域内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结合在一起的。
1945 年 7 月,区内即开始组建国营银行网。同年 9 月,图林根州开始接管一 切矿藏资源和矿山企业,以后其它各州也采取相应行动。10 月,苏军占领当 局没收了纳粹积极分子、战犯、纳粹国家和纳粹党组织的财产,翌年经公民 投票表决,这些财产转归德国地方政府所有。1947—1948 年,东欧人民民主 国家在苏联推动下,开始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1947 年 6 月,苏占区在 统一社会党的倡议下成立了“德国经济委员会”,在苏联驻德军事行政当局 领导下集中管理区内的经济事务。在该委员会的管辖下,加快了国有化的进 程,私人经济的生产和销售逐步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商业和手工业方面的 合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1945 年 8 月,苏占区颁布了土改法令。法令规定没收战犯和纳粹党与国 家拥有的土地,以及超过 100 公顷(即 250 英亩)土地的私人农庄。根据法 令,苏占区共没收约 11500 个庄园,合计土地 300 万公顷。这些土地 1/3 交 由公用事业机关使用(后来在这些土地上办起了 500 多个“人民农庄”), 其余的按每人 5—8.5 公顷分配给 21 万名农业工人和来自东方的移民,或者 分配给少地的农民。
按照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规定,德国应向同盟国赔偿 200 亿美 元。其中苏联的赔偿要求,将以没收苏占区的资产和相应的德国国外投资予 以满足,除此之外,苏联还可在西占区拆运 10%的机器设备作为赔偿,再拆
运 15%作为向西占区提供煤、粮、石油、木材等产品的交换物。美英和其他
国家的赔偿则以没收西占区的财产和相应的德国国外资产予以满足。 战后初期,西占区付出的赔偿金约合 51—64 亿美元。1952 年以后,联
邦德国又向其它国家付出约 77 亿美元的赔偿费,以弥补 1933 年后纳粹政权
实行政治迫害所引起的损失。然而,西方占领区从 1946 年 5 月起,即以苏占 区不提供食品和原料为借口,停止向苏联提供拆迁的工厂设备。
至 1948 年初,苏联从苏占区拆走了 1900 家工厂,其中 1700 家是完整的
工厂。但是,工业设备尤其是精密机械在拆迁过程中损失严重,到苏联重新 组装后往往难以达到原有的生产水平。从 1946 年 6 月起,苏联政府开始采用 将赔偿企业就地收归苏联所有的办法,将 213 家较大的工厂改组成苏联的股 份公司,这些企业约占苏占区工业生产能力的 1/3。50 年代初,苏联股份公 司的财产逐渐被民主德国政府赎回。
德国的分裂
战后德国由苏美英法四国占领,但是,各占领国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同, 四国占领当局把德国问题的处置纳入本国战略体系,盟国管制委员会形同虚 设,各占领区实际上形成了独立的政治实体。1946 年秋,西占区部分州的政 府首脑提出由全德各州政府首脑组成“各州委员会”充当全德行政机构,以 避免分裂。而苏占区自由民主党和基民盟领袖主张由政党和国民大会来决定 全德政府问题,西占区基民盟—基社盟同意苏占区两党的建议,但西占区社 会民主党领袖却以苏占区禁止社民党活动为由,拒绝与统一社会党合作。德 方的内部意见分歧进一步削弱了它对统一问题的影响力。就四大占领国的态 度而言,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不可能把全德纳入资本主义体系的情况
下,对德国东西两部分的分治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
1946 年 12 月 2 日,美英两国合并占领区,成立“双占区”,并声明“两 国政府的宗旨是要在 1949 年底以前为这片领土建立自给的经济”。双占区设 “经济委员会”作为立法和行政机构。针对美英的举措,苏占区于 1947 年 6 月成立“德国经济委员会”,在苏联驻军当局领导下管理全区经济事务。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