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史纲_孙炳辉、郑寅达【完结】(18)

  哈登堡改革同施泰因改革是一个整体,它同样遭到了贵族地主的抵制和 责难,麕集在《柏林晚报》周围的容克集团诅咒哈登堡改革是“把值得尊敬 的勃兰登堡普鲁士变成一个新型犹太国家”。但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1816 年后,哈登堡对调整法作了一系列有利于容克的修订,加上容克不断从农业 的资本主义化中尝到甜头,因而不再激烈反对,改革得以继续缓慢地进行下 去。

  军事和教育改革

  军事改革是 19 世纪初普鲁士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领导者和 核心人物有: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1755—1813)、奥古斯特·冯·格 奈森■(1760—1831)、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

  针对普法战争中暴露出来的普鲁士军队中的问题——贵族充任军官、雇

  佣兵制、野蛮的体罚及落后的训练和作战方式,沙恩霍斯特等一批有远见的 军官深深认识到,要使普鲁士军队和民族融为一体,使军队成为民族的有活 力的机构,就必须改革军事制度。早在 1802 年,沙恩霍斯特就发起组织“军 事协会”,创刊《军事手册》,将许多将领聚集在一起,研究军事问题,批 判不合理的军事制度。提尔西特和约之耻更激起这批爱国军官的改革热情。 施泰因和哈登堡对此均予以支持。1807 年 7 月以沙恩霍斯特为首的军事改组 委员会成立,着手进行军事改革。

  废除雇佣兵制,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792 年 2 月军事法规定的所有特

  权和例外,如纳税的富裕市民免服兵役、城市平民服役年限为 20 年等统统废 弃。一切年满 17 岁至 24 岁的青年(特殊条件者除外)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鉴于拿破仑强迫普鲁士将兵力压缩为 4.2 万人,沙恩霍斯特采取一种速成兵 制度,即每个连队每月给 3—5 名士兵放假,再由同样数目的适令青年顶替, 通过这种不断的短期轮训吸收更多的国民服兵役。至解放战争时,已训练出

  12 万士兵。这就大大改变了军队的成份,使军队的组成再也不是强征的农民

  和对外招募的雇佣兵了。

  放弃单一的正规军制,建立国民预备军。1813 年 3 月 17 日发布《后备 军条例》,决定组建三种后备军。第一种为第一预备军,由年满 26 岁到 32 岁的男子、适令应征而没有入伍的男子和退伍军人组成,其职能是战争期间 参与正规军作战。第二种为第二预备军,参加者为 40 岁以下的所有男子,负 责在战争中的警备任务和为正规军提供后备力量。第三种为地方民兵,17 岁

  到 50 岁未参加前两项预备军的男子均为其成员,主要任务是战时保护交通 线,配合正规军打击敌人。

  改变贵族垄断军官职位的局面,从严选择军官,1808 年 8 月 6 日的军事 条例明文规定,提拔军官“不得照顾其出身”,“只有那些在和平时期学习 知识,受过教育,在战争时期表现出类拔萃的勇敢和能驾驭全局的人,才有

  权利得到军官的位置。”据此,至解放战争前夕,1806 年任职的 143 名将军 裁去了 141 名。1819 年,普鲁士军官中贵族成份仅占 54%。此外,为了培养 军官和参谋人才,1810 年还建立了普通军事学校。

  严禁对士兵的野蛮惩罚,推行精练组织、提高士气的练兵方法。1808 年 的法令,禁止鞭打和穿列笞刑,保障士兵的“背脊的自由”。沙恩霍斯特格 外强调“更新战士的精神”,使遵守纪律和作战勇敢的保证不再是农奴式的 训练,而是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发扬。同时,还取消陈旧的线式战术,仿照法 国的榜样,军队编为混合旅,进行协同作战和散兵战术的训练,以适应现代 战争。

  建立新的军事体制,严选军官,提高士气,采取新的训练方式,这些被 克劳塞维茨所概括总结的军事改革的内容,影响深远。它在德意志民族的解 放战争和民族统一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教育改革的主要领导人是威廉·冯·洪堡(1767—1835)。洪堡出生于 波茨坦的贵族家庭,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格廷根大学学习法律,在耶拿时结识 了哥德和席勒,并成为忘年之交。1802 年—1809 年担任普鲁士驻罗马公使。 在施泰因的举荐下,洪堡于 1809 年出任普鲁士内政部文化教育司司长,主持 教育改革。

  洪堡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了当时德意志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要求。他

  的目标是使每个人都有可能按照自己的天赋受到教育,同时又使他具有对全 社会的责任感。为此洪堡确定,教育的目的应是“造就出为了祖国的利益、 完全自由和充分发展全部能力的人”,“所有学校不是作为任何特权阶层的 部分,而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部分。”按这样的方针,洪堡提出了一整套的 革新措施。

  建立新的教育体制,设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层次。初等

  教育为小学,4 年制。中等教育分实科中学和完全中学,前者是 6 年制的职 业学校,课程以数学和自然科学为主,后者是 9 年制的普通中学,学生毕业 后可直接升入大学。初等学校进中等学校必须通过入学考试。这就打破了依 据出身门第而获得受教育权利的陈规。

  注重师资水平,采用新教学法。政府明令,只有受过训练的合格的教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