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上青云_吃吃汤圆呀【完结】(190)

  反而是当年的小阚在风沙北疆精耕细作,占据了西北的一席之地。

  “这分家倒也蹊跷。也不知道诛九族时算不算?”顾一昭抿嘴笑,“莫非当初是为了保全家族血脉刻意分家?实际上百年未断绝关系?”

  崔氏眼前一亮,看顾一昭的眼神很是赞许:“当初是开朝之际,大阚举家投奔了新皇,小阚则留在了本地伺机而动,想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刻意以分家为借口分了两宗,为的是保存家族血脉。”

  这也是世家大族的常见操作,每每遇到天下大乱时家族里面就分好几派分别投奔不同诸侯,为的就是四处押注保存家族绵延。

  至于后面大阚落魄时小阚有无出力就不得而知了。

  刚提起这种操作,顾家老太爷就将崔氏请过去了,堂中还有另外几房,老太爷和老夫人两人面色凝重,老夫人先开口:“老三家的,老三来信,你怎么看?”

  说着就将案头上一封信递过去。

  崔氏接过信件拆开后匆匆浏览,心中并未惊疑不定,反而如大石落地般踏实:顾介甫果然在京中投了三皇子。

  顾介甫如今在京城也走对了三皇子的路子,得了青睐,听说不日就能再次起复。

  崔氏放下信苦笑:“当初夫君辞官还乡,为的就是不趟这趟浑水,可这又……”

  旁边三老爷已经迫不及待抢走了信件也跟着浏览了一遍,三太太踮脚看完后面露喜色:“二哥这是要发达了!说不定我家也能像米家一样飞黄腾达!”

  大太太面色沉静:“三弟妹慎言,这话传出去只怕我家上下都要吃挂落。”

  三太太怏怏然哼了一声,却不敢出言反驳这个寡嫂。

  四老爷搓搓手,在中间打圆场:“大嫂、三嫂,我们都听听父亲怎么吩咐。”

  老太爷喝着茶不说话,热气腾腾的茶水蒸汽茂腾上来,混合着窗外折射进来的太阳光,让他面目一时被笼罩,看不清楚面目。

  半响他才开口:“分家。”

  “分家?”全家上下都惊讶万分。

  “可是爹,我们家父母健在,哪里有分家的道理?”三老爷急了,他是个白身,纯靠着二老爷的权势和顾家声望在外面投机,眼看二老爷要飞黄腾达,他怎么能舍弃这座金山?

  大太太则赶紧跪下:“爹,娘,莫不是我们这些做儿女们的有所懈怠不孝,才让爹娘有此想法?”,她最纯孝,所以先请罪。

  老太太示意仆从扶起大太太:“你这孩子,就吃亏在太孝顺了,你爹要分家,为的是保业守成,不至于让一派连累到其他各派,哪里是什么不孝?”

  哼,偏心!到底是自己嫡亲儿媳,老太太护得什么似得!三太太私下里别别嘴,可转念又开始琢磨老太太的话。

  其余几人也都听明白了老夫人的话:眼看二房要投靠三皇子,现在几房赶紧切割,日后夺嫡之争若是出什么岔子,也能保全其余几房。

  回过味来,大太太就点头:“一切听爹娘吩咐。”

  四老爷两口子老实,也木讷点点头:“都听爹娘的。”

  崔氏就更不会说什么,如今上了贼船的可是她丈夫,就算她不赞同丈夫,可明面上还是要与丈夫站在一起。

  唯有三房急了:“爹,娘!还是要三思啊!我们家好端端分什么家?”

  “我已经想好了。”顾老爷子不搭理他,“家里账面上的现银、古董等我与你们四房平分,等我和你们娘百年之后剩下的再分给你们,你们娘的嫁妆由着她自己心意给,其余各房分些田产铺子傍身,但大头的田产铺子……”

  他顿了顿:“本应该给大房嫡子的,但你们大哥去世了,你大嫂又不打算过继子孙给大房继业,所以家里承重梁就变成了你们二哥,所以大头就给二房。”

  这也在意料之中,大家都不吭声,只是纳闷大嫂为何不给大哥过继嗣子,这可是好大一笔家产呢,但那是大嫂自己选择,其他人也无从置喙。

  三太太还打算争什么,却被丈夫拽了拽衣袖,最后只能气闷不吭声。

  顾老爷子环视一周:“既然说定了,我就择良辰吉时请族里和里正你们舅家见证,一起分家,这回分家后家里其他人不得跟二房扯上关系,要投靠其他人随便,但不得跟二房一起投靠三皇子。”

  他老人家一言九鼎,其余子女们就都应了声“是”。

  等从上房散后,三太太就愤愤然开口:“应该按照男丁数量分家!”

  “你要算算,大房没有男丁绝后了,二房只有两个,我们房里有五个男丁!”三太太掐着指头算,“你怎么这么傻,让我们家白白吃亏?!”

  “就你算得精!”三老爷满脑子烦忧,“大房占着嫡出的名头,又有老太太撑腰,二房二哥是家里最大的官,你想从他们手里挖一枚铜板出来?”

  他现在都在愁闷旁的事:“老爷子不让我们投靠三皇子,可如今这么好的机会,难道就让二哥一人独占?”

  “莫非老爷也想投靠三皇子?”三太太纳罕,“老爷也想博一个从龙之功不成?”

  “你想想米家的富贵!再想想从前苏州府跟二哥交好的那位李盐运使!听说原本只是青州的一个小吏,因着跟对了今上所以一跃成了从三品!家里只怕早就堆积了金山银山。”三老爷急得脸都涨红了,“二哥可是我亲哥!我靠他引荐,多少也能得一个从龙之功!旁的不说,一个皇商跑不了吧?”

  “哎呀哎呀!”三太太一听那泼天的富贵,自己也惊讶不已,跟着在地上转圈。

  两口子转了一会圈,三太太才想起最要紧一茬:“可老太爷今天才发了话,不许其他几房掺和……”

  “都分了家还怕他作甚?”三老爷不屑一顾,“二哥向来机智,跟着他准没错!你帮我收拾行李,我明天就出发去京城,对外就说我是去黄河边上盘账。”,第二天他就卷了铺盖就往京城去投奔顾介甫。

  崔氏给顾介甫写信说明了家中之事,一来一去,等来年春天时收到了丈夫来信:说是他升了从二品,担任吏部左侍郎,叫全家人启程前来投奔他。

  这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太原府,很快就有络绎不断的官僚、士绅、故旧登门来道贺,二房此时已经搬出了太t原顾家大宅,所以崔氏只能自己出面招呼这些人,顾一昭就给她出主意:“母亲不如闭门不出,也不枉祖父布置一场。”,这官职来得让人不安,不如低调行事。

  崔氏琢磨一下,笑着点头称是:“倒是你这孩子看得清醒。”,索性闭门不出,推说自己旧疾犯了养病在上,也不许仆人们外出,只每日里辰时开个小门让买菜倒夜香而已。

  顾老太爷也低调为上,并不应酬,三太太倒有心高调,但三老爷已经去了京城,她自己又分家独自居住在外头一处院子里,没有任何理由接触二房,不由得抱怨老太爷:“好端端分什么家?这下二哥的荣耀也沾不上半点。”

  一家人就要启程往京城去。

  却不想曹家大太太来送行时笑道:“我正好也要往京城给我爹做寿,不知可否搭个伴?”

  崔氏自然是一口允诺,就当结个善缘。

  转天三太太哭哭啼啼求了来:“听说三老爷在京城养了个小,明明在二哥眼皮子底下可二哥也不管,嫂嫂,您可要替我做主啊!”

  “你可将话说清楚了。”崔氏正色道,“谁家大伯哥能管到弟弟房里去?再说那小妾是三弟自己纳的,又不是我家老爷给他纳的,如今分家了难道还能管这个?”说着就要人将三太太送走。

  “二嫂!”三太太哭得涕泪横流,“那您就带我去京城吧!我要亲眼看着那个杀千刀的!”

  “我不管你家务事,但顺路捎你去京城却可以。”崔氏一码归一码,应了下来,“不过你要举止妥当,还有曹大太太跟我同行呢。若是有什么不妥的,我可当场就翻脸。”

  “好好好!”三太太一叠声应了下来,欢天喜地回去收拾行李。

  顾一昭得知这件事之后就给崔氏出主意:“三婶历来主意多,如今分了家您又镇不住她,不如带个人管着她?”

  “我巴不得有人能管她呢。”崔氏愁眉苦脸,“谁知道跟了这么个破落户,我一路不得提心吊胆就怕她出什么幺蛾子。可谁管得住她呢?”

  “我记得我们大姑母随着姑父搬迁去了京城,她是祖母唯一的女儿,肯定祖母心里惦记得紧,不如您说动祖母,让她出面跟着您去京城?”顾一昭给崔氏出主意。

  顾家这位姑母名讳唤作依音,嫁到了一户读书人家,前几年搬迁去了京城。顾家老太太自打大儿子去世后就对万物了无生趣,平日里也总是念叨这个女儿,只要劝她两句,肯定能说动她去京城。

  崔氏越想越高兴:“还是小五聪明。”

  果然没说几句话,顾家老太太就被说动,跟着太太一行人去了京城,有了她这位长辈坐镇,三太太也老老实实跟在队伍里,并没有闹出什么大差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宅斗文 种田文 吃吃汤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