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咋办?我爹是奸臣_王廿七【完结】(150)

  不过陈老爷只是几十年没上过班了,不习惯而已,人却并不笨,紧要时节也知轻重,该打哈哈的时候也很圆滑,甚至因为诙谐幽默的谈吐和与众不同的松弛感,收获了不错的名声,当然,少不了陈敬时在背后出谋划策。

  这天平安照旧起床上学,背着书箱出门的时候,祖父也刚上马车,他索性跟祖父同乘一车,顺便打听一下玻璃局的八卦。

  陈老爷哈欠连天地靠在车壁上感叹:“也是不容易,这么大点的孩子起早贪黑地读书。”

  平安却纳罕地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您今天起这么早?”

  陈老爷告诉他,工部下单了一批镜片,用于生产千里镜,配发于各地卫所,要求高,预算低,工期紧,陛下还极为重视,他想睡懒觉都睡不着了,索性早点起床去跟老卢商议一下。

  “哎,”陈老爷幽幽一叹:“越来越像那个什么……”

  “社畜。”平安道。

  “对,社畜。”陈老爷道:“距离致仕还有十五年九个月六天零九个时辰。”

  老社畜今天也要加油!

  平安见祖父实在辛苦,便想着休沐日给他安排点活动,比如叫上老钱,一起逛花市?两位老人家都是养花养鸟的高手,一南一北养法不同,一定很有共同语言。

  又是被自己的孝心感动到的一天。

  于是趁着午休,平安乘马车去了崇教坊的国子监,他有几个月没来了,还是太后寿宴结束后匆匆见过钱祭酒一面,不知道老爹这个副手不在国子监的这一年,老钱同志有没有放羊。

  谁知去了国子监,老钱并不在廊下逗鸟,连他的花花鸟鸟都不知被收到哪里去了,熟悉的小吏打扫完老爹签押房,热络地跟他打招呼:“小衙内,有日子没来了!”

  平安打开身上的背兜,从里面翻出一袋糖果,端午节已经过了,就送他一包粽子糖吧。

  小吏将糖袋子收好,笑容更加热情:“您找钱祭酒吗?他在敬一亭忙着,小人领您过去。”

  平安有点惊讶,印象里,“钱祭酒”和“忙着”这两个词几乎不会同时出现,他得赶紧去看看,老钱同志在忙啥呢?

  小吏一路对他说,三年前,陈司业在陛下面前立下了军令状,若是今年秋闱,国子监中举的人数仍不达标,钱祭酒就要引咎辞职,还得挨三十廷杖。

  平安一向聪明的脑袋有点卡顿,为什么老爹立军令状,老钱要挨廷杖?

  原想着时间紧任务重,老钱同志又失去了老爹的帮助,只能自己挑大梁,正在伏案批阅公文什么的。

  谁料敬一亭前烟熏雾绕,阶下摆着供案,老钱带着手下的典簿、监丞及一众博士、助教等大小官员,每人捻着一炷香,朝天地四方虔诚叩拜。供案旁,一位身穿太极八卦图道袍的老道士,手执拂尘,念念有词。

  什么“天地玄宗,万炁本根”,什么“广修亿劫,证吾神通”,声音时大时小,让人听不清楚。

  等他念完咒语,从怀中掏出一幅黄绢,平铺在供案上,开始用朱砂绘制符文,符文之下,依次抄录参加本届秋闱的监生姓名。

  待老道士写完姓名,将毛笔搁下,双手结文昌手决,又开始念咒语,黄绢竟无风自动,真有那么点玄妙之感了。

  平安这才看懂,原来是在进行一场封建迷信……呸,文昌法事。

  又听那道士对钱祭酒说:“如能找一位属狗或属猪的神童,必定事半功倍。”

  属狗属猪,还得是神童,钱祭酒算了算,那不正卡在九到十岁吗?十天之内,上哪找一个刚好符合年龄的神童?

  他举目四顾,忽然看见平安正站在大槐树下,和一个小吏聊得火热。

  钱祭酒大呼一声:“悠悠苍天,何其厚我!”

  撸起袖子就去抓平安。

  平安看他那两眼放光的神情,还以为自己要被生祭呢,撒腿就跑,围着大槐树跑了几圈儿,把老钱累得倒在地上。

  平安赶紧折返回去:“老钱老钱,你没事吧?你体力也太差了!”

  官员们都围了上来,将钱祭酒扶起,这才对平安解释了前因后果。

  只是让他去送考而已。

  “早说嘛。”平安松一口气,他最喜欢干这种活儿了。

  第123章 爹爹要回来了!……

  等到老道士离开,参与法事的官员们也各自散去,平安拉着老钱到他的签押房。

  他觉得老道士有点水,而且封建迷信不可取,便从小背包里拿出一个卷轴,让他拜一拜。

  老钱看着那副金光闪闪的孔子像,比一般的孔子像更精神,便虔诚地拜了四拜,并将每一个赴考的考生姓名、籍贯、专经、写作风格等依次报出,请他老人家保佑。

  平安在一旁听得都困了,这愿望许得也太详细了。

  被他这么一闹,平安倒把邀他去花市的事给忘了。

  不过老钱正面临入仕以来的最大挑战,想必也没心情出去玩。

  周围人都忙叨叨的,平安反倒闲了下来,功课之余就是背着手到处闲逛,然后摇头叹气,都忙,忙……忙点好啊。

  八月初九,乡试第一场考试,平安四更天就起床了!

  曹妈妈打着哈欠帮他穿好衣裳:“平时上学的时候拖着拽着才肯起床,一听说别人要考试啊,叫都不用叫。”

  平安攀上老钱派来接他的马车,一路来到贡院,扛着一杆写有“国子监录选”五个大字的旗子,跟着送考的教授和助教们挤进人群。

  今年顺天府贡院有两千多人参加乡试!平安刚挤进去,连人带旗一起被淹没了……

  便有个年轻些的助教直接让他骑在了脖子上。

  平安像竹笋一样破土冒头,视野一下子清晰了,挥舞着手里的旗杆,神气十足地往国子监的专属位置移动。

  来考试的监生随着旗帜缓缓向中间靠拢集合。

  上一次来送考还是两年前,小叔公参加会试,他还太年轻,送完小叔公就去吃吃喝喝了,没仔细了解过顺天贡院里的情况,借着这次送考,也跟教授们打听了一下。

  京城贡院的情况竟比他们老家还差,猪栏一样的号舍,棚顶都是破的,里面三面围墙广不容席,成年人钻进去站都站不直——这一点倒不用平安担心,因为听教授们的意思,以他的学习进度,大概率等不到成年就会被送进猪栏……呸,贡院。

  接下来各地都是一样的,吃饭睡觉做文章都在小小的号房里,每场三天两夜,共考三场。

  总结下来只有一句话,真不是人考的啊!

  “好在秋高气爽,天气还是很舒服的。”平安道。

  刘教授呵呵笑道:“乡试尚在秋日,会试可在开春,春寒料峭,而且为了防止舞弊,衣裳不能挂里,被褥不能絮棉花,单鞋单帽,一样要在号房里待九天。”

  平安平白打了个寒颤。

  王教授还在火上浇一把油:“冷还不算什么,怕的是起火,有一年会试,巡考的士兵在考场内生火取暖引发了火情,负责龙门的御史紧闭贡院大门,里面的举子无法逃脱,外面的军士也无法入场救火,烧死烧伤者不计其数。”

  差点把孩子吓出心理阴影。

  “贡院归哪个部院管?”平安问。

  “礼部。”

  平安道:“等我做到礼部尚书,就把贡院重修一番。”

  众人笑道:“那我们先替曾孙子们谢谢你。”

  “好说好说。”平安摆摆手。

  目送国子监考生入场,从贡院回家,娘亲拿出一封信给他,原来是老爹的家书,他和大师祖八月回京述职,家书发出之日已经动身启程,预计在八月中旬抵京。

  爹爹要回来了!

  ……

  运河恢复畅通,沈廷鹤与陈琰归心似箭,一路沿运河北上,看着运河两岸又重新焕发了蓬勃生机,心中自是无比欣慰。

  与此同时,陈家也接到驿站的消息,说陈琰次日抵京,于是平安向学堂告了假,全家人兴冲冲地去码头接老爹和大师祖。

  中秋时节,京城已渐渐显露萧瑟,风儿吹过,燃灯古塔上悬挂的铜铃叮当作响,似在提醒远行的人们——你们到家啦。

  平安带着阿吉在码头上奔跑,朝着由远及近的官船用力挥手。

  船头上长身而立的身影愈发清晰,陈琰穿得是一身代表风宪官的獬豸补子官袍,也在朝他们招手。

  巨大的官船稳稳靠岸,船夫跑出缆绳,放下舷梯,先有几个持刀的扈从从船上走下来,平安却攀着旋梯爬上船,咚咚咚地朝老爹跑去,整个甲板都在颤动。

  陈琰怕他摔着,赶紧道:“别跑别跑别跑……”

  平安一个飞扑,陈琰立足不稳,抱着他摔在了甲板上,一众侍卫和船夫目瞪口呆,上官出糗,他们在上前搀扶和转身走开之间选择了嗤嗤窃笑。

  平安显然低估了十岁本体的冲击力,不好意思地爬起来。

  相比之下,沈廷鹤就稳重多了,官船停稳之后他才从船舱里出来,平安喊着“大师祖”朝他狂奔,被迅速爬起来的陈琰拦腰抱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甜宠文 科举文  王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