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咋办?我爹是奸臣_王廿七【完结】(89)

  家里新雇来帮忙的周婆子笑话曹妈妈:“丫头家家的读什么书,又不去考科举,累眼睛费纸笔……你都多久没给她扯布做件新衣裳了?”

  曹妈妈只笑不说话。

  她带平安细致上心,主家从没亏待过她,四时节下也常有赏钱,她在旁人眼里却抠门到了极点,有人说她偏心儿子,给小福芦攒老婆本,她也不想辩解,小福芦想考科举,花钱的地方在后头,阿蛮整天嚷着“不嫁人不嫁人”,万一成真了,将来又靠什么度日?至少给她开个小铺子吧。

  这一双儿女显见是很“费钱”的。

  阿蛮不知从哪里蹿了出来,笑呵呵地辩驳:“衣裳不衣裳有什么打紧?前朝有个老妪,因为不识字,误在卖身契上签了字,把孙女儿卖到了青楼去,审案的堂官收了黑钱,欺她不识字,又骗她往另一件悬案供状上画了押,替人顶了死罪。大奶奶一早就跟我说,多学一个字,多看一本书,未准就多一条活路。”

  把个周婆子抢白的张口结舌,讪笑道:“瞧这小嘴叭叭的,恨不得去堂上替人申辩似的。”

  ……

  孩子一天天长大,也愈发让人省心——又或许是有人替他们操心——赶上一天休沐,京城又下了第一场大雪,江南长大的夫妻俩决定去东山滑雪,瞒着平安准备了好一切,然后将他打个包扔给了沈老师。

  王氏笑丈夫带大了陈琰,还要给陈琰带孩子,沈廷鹤倒不介意,平安比陈琰小时候灵气可爱多了。

  平安被送来的时候,惊喜地发现清儿也在,她的爹娘也不知干什么去了。

  沈清儿又在堂屋里煮东西,平安问她:“为什么要煮韭菜汁?”

  沈清儿脆生生地说:“我煮的是麦苗汁,二叔公近来小便少,我要帮他调理调理。”

  “清儿。”王氏提醒道:“出门在外可不兴乱说。”

  “为什么?”

  “不揭他人之短,不探他人之私,才能不招惹麻烦。”王氏道。

  “哦。”沈清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爹娘只告诉她不能讳疾忌医来着。

  沈廷鹤是个极反对闭门读书的人,平安长这么大,居然连韭菜麦苗都分不清,这可不是好事。

  于是亲自带他出门买菜。

  平安上辈子活得短暂又糊涂,乱七八糟看了一肚子杂书,却因为没有家庭生活缺乏很多常识,这辈子更不用说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轮得到他操心吃穿用度。

  平安一路都在问:“李柰是什么,芥姜是什么?伊尹的拿手好菜是什么?”

  沈廷鹤告诉他:“李柰就是李子和海棠果,芥姜就是芥菜和生姜,伊尹最擅长烹调鹄羹,因此受到商汤的青睐。”

  平安两眼亮晶晶的:“鹄羹是什么?好吃吗?”

  “就是肥美的天鹅肉。”

  “……”平安瘪瘪嘴。

  沈廷鹤指着前面的鱼摊子:“还是买条鱼吧,你师祖母的老豆腐炖花鳅可是一绝。”

  “好啊!”平安脱开沈廷鹤的手,蹦跳着跑到鱼摊子面前,选了一条肥美的大花鳅。

  每次跟师祖和师祖母在一起,平安总是想起祖父祖母,不知二老在老家会不会太冷清。

  摸一把荷包里的孔子像,心中暗暗许愿:“希望祖父祖母可以跟小叔公一起进京过年,一家团圆。”

  想来也没什么可能,家里的房子还是租的,祖父祖母来了也不好住,且又不是交通便利的后世,没什么要紧事是不会劳动老人长途跋涉的,很多京官十几年都见不到父母一面呢。

  眼下家里能有什么非得祖父祖母上京的事?

  ……

  从东山回来的路上,林月白与丈夫商量:“昨日师母跟我说,都察院的刘佥院致仕了,宅子是私宅,就在甜水胡同。”

  陈琰闻言,搁下书本。

  他们来京快两年了,一直租住着现在的小四合院,虽被装点的温馨雅致,毕竟不如自家宅子踏实,以后要想接父母上京小住那更是不方便了。

  因此这两年来,林月白在各大牙行里留了底,想寻一座三进的宅子。

  甜水胡同与翰林院一街之隔,就是平安之前的学堂所在,这个地段的房子是可遇不可求的。

  “只是太大了,四进院子,还有东西跨院,哦,还有个小园子,平安倒是一定会喜欢。”林月白为难地说:“只是今年新开了糖坊,一时间凑不出那么大一笔钱。”

  “向家里要。”陈琰这种独子,说这话连脑子都不带过的。

  “一来一回要多少天呀?刘家人急着归乡,七日之内就要立契过户。”林月白道。

  “这么急?”陈琰这回过了过脑子:“那就向钱铺借贷,小叔不是要进京考试吗?让他把父亲母亲捎来,给咱们还贷。”

  “……”

  林月白细细一想,倒也是个办法,打个时间差,无非是花一些利息,拿下一套地段价格都合适的宅子,很值得。

  生怕夜长梦多,次日便联系了房东、中人和日升隆的掌柜,看房、立契、贷款、过户,一气呵成。

  等到陈琰带着平安散衙,直接去看新宅子。

  陈琰刚下马车,就满口夸赞:“还是娘子办事妥帖周到。”

  因为林月白看上这所宅子还有一个原因——内里空间虽大,门楣却比较低调,前主人虽官至四品,三间七架的厅堂仍是六品规制,没有逾制,不用大修。

  平安噔噔噔地跑到二院,正房三间,耳房两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东边的三间以后都是他的了,一间做卧房,一间做书房,一间做库房,存放他的玩具和稀罕物件。

  陈琰趁着他心情好跟他拉钩上吊,七岁高龄的陈平安小朋友,终于同意跟爹娘分房睡了!

  绕过抄手游廊来到三院,与二院类似,预备给陈老爷和赵氏居住。

  东跨院是平安长大以后会分出来的院子,是个很别致的小院,江南风格,假山修竹掩映着一方小鱼池,眼下决定先给小叔公居住。

  前房主留下了几尾锦鲤,平安从荷包里掏出几颗糖炒栗子,剥开捏碎了洒进鱼池里。

  “哪里来的栗子?”陈琰没给他买过。

  “何伯伯给买的。”平安道。

  “跟你去翰林院两个月,脸都吃圆了。”林月白道。

  “吃百家饭是这样的。”陈琰道。

  平安回到家里先照镜子,吓!果然圆润了不少。

  暗下决心要注意节制,少糖少油,早睡早起。

  陈琰命人备了笔墨纸砚,招呼他:“来帮爹写点东西。”

  “不写。”

  “明天请你吃烤鸭。”

  “好嘞。”

  平安颠颠的跑过去,接过毛笔,原来是要他给祖父祖母写信,表达思念之情,并请他们来京城过年!

  顺便把房贷清了……

  林月白做事从不拖泥带水,新宅子里家具又很齐全,雇了几个短工里外洒扫干净,添置好一应家用。找了个吉日便开始搬家。

  算着小叔和二老启程的时间,陈琰派人在码头候了两三天,才接到了一行人。一得到消息便从翰林院告假回家,带着妻儿等在门口。

  陈老爷先从马车上下来,穿着貂裘,带着皮帽,裹得像个棕熊似的。他这辈子头一次离开江南,没想到京城的冬天冷得像进了冰窖,胡子上都挂了霜。

  没遭过这么大的罪啊。

  “祖父!”平安扑上去抱住他,险些将他顶个跟头。

  接着是祖母、小叔公,平安兴奋不已,挨个去抱。

  陈琰笑着朝他们作揖行礼,林月白也打趣道:“平安足足盼了半个月,总算把祖父祖母盼来撑腰了!”

  平安拉着陈敬时叨叨叨叨,炫耀自己一年来的长进。

  林月白拉着婆婆催着公公赶紧进屋。

  陈琰指挥下人收拾行李,掀开厚厚的门帘,进入温暖的堂屋。

  一家人围坐一桌,守着个大铜锅,吃了一顿热腾腾的火锅。

  随后撤去食桌,喝茶聊天消食。

  平安这才得知,自打他进京以后,祖父祖母就将老张先生请回学堂教书,把陈敬时解放出来专心备考,谁知陈敬时在乡试的前一晚还在写小说。

  “若非如此,也能中个解元。”陈老爷道。

  “兄长真是看得起我,解元是临时抱佛脚就能抱出来的吗?”陈敬时道。

  “看看,举人老爷就是不一样了,以前都是喊我老大的。”陈老爷又道。

  众人大笑。

  一家人久别重逢,聊到深夜,从朝堂到家里,再到京城的人文风物,说不完的话,要不是二老神形疲惫,必须要去睡了,说不得要聊到天亮。

  平安回到东厢房依然毫无睡意,在柔软的大床上滚来滚去。

  刚分了房,夫妻俩每天睡前总要去看看才放心,陈琰还打趣,不知是谁离不开。

  将房门推开一条小缝,却见平安还没睡,对着那张金灿灿的孔子像两眼放光。

  夫妻俩敲门进屋,凑上去看:“儿啊,干什么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甜宠文 科举文  王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