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会儿,李耗子觉得自己洞悉了招财猫的秘密,感觉这东西应该是藏在招财猫的肚子里,贼偷的不是招财猫而是这枚古币,但仔细想来他又觉得不太对劲。小时候他亲眼见过父亲拿那些古币换酒钱,最贵的也就值一百块钱,这也不值得偷一回啊,而且,如果说这枚古币是原本放在招财猫肚子里的,为啥之前赵四拐摇晃的时候没发出声音呢?
事情越发离奇,但当务之急不是研究这个,而是取走包裹的人再回来怎么跟人家解释。大半夜的,也没处卖胶水去。想不到补救措施,李耗子只好硬着头皮干等。
所幸,后半夜平稳度过,没人打扰。第二天雨过天晴,小镇中的墙瓦树木全都恍然一新,阳光洒满江面,一切朝气蓬勃,仿佛昨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李耗子来到马大嫂家买胶水,马大嫂问他是不是还不太习惯住在家里,怎么脸色看起来不太好。李耗子撒谎说自己喝酒喝的,说完她看马大嫂的脸色比他还不好,眼圈黑的好像挨了两拳似的。
来言去语之间,李耗子想到马大嫂是个万事通,便从兜里摸出那枚古币问她,“大嫂,我昨天收拾仓库翻出来这么一个东西,你帮我看看值钱不?能值多少钱?”
马大嫂接过铜币,眼中泛起贼光。看了半晌,她道:“这东西对于俺们这种小门小户的,肯定值钱,但对于浩哥你来说肯定不值钱啊……”
李耗子心说又他妈来了,收好硬币和胶水,付了钱离开。他往家走,途中一直在合计这枚古币的事儿。经过后半夜的沉淀,他觉得这枚古币值很多钱是贼偷招财猫唯一合理的理由,如果是这样,他心里就有底了——甭管怎么招,铜币还给你就完事儿了,招财猫不过是个破烂儿。
半路途中,一对骑着漂亮自行车的情侣停在他面前,女孩礼貌地招呼道:“不好意思大叔,您是这个镇子的人吗?”
这话耳熟,李耗子本能向后一闪,定睛观察面前的两人。他们大概有十八九岁,穿着洁白的情侣短袖,戴着遮阳帽,背着书包,手里拿着一份地图,看上去像是来旅游的。他试着回答:“我是,怎么了?”
女孩眯眼笑,“那您知道民国老巷怎么走吗?就是那条有很多古玩店铺的巷子。”
民国时期的老巷子李耗子倒是不陌生,事实上他们这个镇子遗留下来的很多建筑的都是民国时期建造的,但要说哪里有很多卖古玩的,就没听说过了。
看他有些为难,女孩似乎还想提示一点什么,却被男孩拉走。女孩依旧保持着笑容,“那我们自己找找吧,谢谢您了大叔。”
李耗子望着两人青春活泼的背影,心想他们应该跟李迪差不多年纪,如果李迪不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或许也会像他们一样知书达理吧……正感慨着,男孩对女孩说:“你得注意保护自己,刚才那人一看就是个老变态,你还跟他说话。”男孩回头瞥一眼,“你看,他还在那盯着你呢。”
李耗子原地想了想,迈步跟了上去。他倒不是想报复,而是想如果镇子里真的开了什么古玩一条街的话,那里肯定有人知道这枚古币的价值。
从那个位置往西走大概五百米,老街与元宝江分开两岔,右岔贴着江边,离钱三鸣发现尸体的地方不远;左岔甩进镇子深处,所谓的民国老巷就在那里。
那里留有两排民国时期的二层小楼,据说当时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烟柳巷,还接待过不少官员,后来破四旧,楼上的装饰都被毁了,只留下几座空楼。李耗子入狱之前那里都是空的,想不到这三年重新利用起来,外表进行了修缮,摇身一变变成一条风格独特的小巷。
巷子门口立着一些长短不一的古老石碑,碑文几乎不可辨别,碑座却是混凝土的。李耗子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早年间村民们动土的时候无意间刨出来的,因为没什么用,就随意放在哪个犄角旮旯,不知谁把它们归置起来是何意。
在碑林最前面,有一块亮面的瓷砖碑尤为醒目,上面用金黄色的字体讲述着这条小巷的历史,李耗子驻足看了一会儿,发现都是自己没听说过的故事,落款是江南镇人民政府古镇开发办。
这时他想起三年前街面上就盛传江南镇的古镇开发计划,江北市电视台的新闻都播了,江南镇的主要领导说自己准备招商引资6个亿,把江南小镇打造成北方第一古镇,力压平遥。这也是当年李耗子他们猜测王大头的发财之道之一。三年后看着这条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小巷,再看那廉价的石碑底座,李耗子满心嘲笑。
曾几何时,李耗子也是个充满幻想的少年,那时的他无比喜欢家乡这个古老的小镇,喜欢这里的慢节奏生活,喜欢断壁残垣给人的那种厚重沧桑。他辍学之前学到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桃花源记》,他觉得江南小镇就是那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世外桃源,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里是他唯一的梦想。可随着年龄增长,他发现这里的人并不那么淳朴,平凡的生活也不是心安理得地躺平就行。他不知道是自己变了还是小时候太过天真,总之感觉自己小时候好像是个傻逼。
走进小巷,两侧建筑的一楼都是门市,一水儿的花格门窗,房檐上悬着条状灯笼,门楣上挂着匾额,名称大都跟古玩有关,什么古玉轩、宝缘阁、鼎石真……
他一边走一边看,大多数橱窗里除了摆着古玩字画之外,还挂着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街上游客三三两两,要么在走马观花抱怨这个地方真不值得来,要么在勉强摆造型拍照念叨着来都来了好歹留个纪念,生意最火爆的要数街边那几个卖鸡蛋饼的小摊子。
路过一家店铺,两位老板正在门前唠嗑,其中一个抱怨道:“这地方八百年也不开张,要不是政府答应免三年房租,我打死都不来!”另一个附和,“那也没招儿,古玩大集取消了,你不找个地方落脚也不行啊。要不这么着,明儿咱们找几个人上访去,让政府把水电也给咱们免了得了。”
古巷长有一百多米,李耗子走过去又走回来,最后停在一家门面最大的铺子前,这家没有纪念品,货架上都是古色古香的瓶瓶罐罐和书法字画,门口左右各摆着一个一人多高的青花瓷大罐子,门楣上匾额写着:鉴宝斋。
橱窗里,一身肥肉的老板娘正撅着屁股拾掇什么。李耗子从来没进过这种地方,推门进去,冒蒙问道:“老板娘,你们这种店铺是不是既卖货也收货啊?”
老板娘停下鸡毛掸子,回头剜他一眼,“你这不是废话么?我要是不收,这些东西还能是我生出来的?”
这话够噎人的,李耗子本来就紧张,一下给弄不会说话了。老板娘上下打量他,“你是来卖货的吗?”
李耗子也在打量老板娘,见其个子不高,横竖一边长,满是横肉的脸上眉眼很重,放在武侠小说里很可能是一条好汉。他道:“我不卖货,昨天收拾仓库收拾出来一个铜币,不知道值不值钱,想找个明白人鉴定一下。你这鉴定花钱吗?”
老板娘态度和蔼了一点,“花什么钱,你要是你信得过我,我就替你掌掌眼。”
李耗子赶紧递上铜币。铜币出现的刹那,老板娘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她把铜币在手中摩挲,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之后回到屋子里面的柜台前,取出卡尺测量直径,再取出放大镜,对着铜币背面那条龙照个不停。
看着老板娘眉头越收越紧,李耗子心中有些得意。想来这是个值钱的玩意儿,到时候物归原主,贼不会刁难。
许久,老板娘放下放大镜,抬起头,问:“刚才你说这东西是你收拾仓库找到的?”
李耗子点头。老板娘跟着又问,“就这么一枚吗?知不知道是怎么到你家的?”
李耗子想象小时候那些古币也大同小异,便撒谎说:“就是祖上传下来的吧……我也不确定,它很值钱吗?”
老板娘意犹未尽,“首先说,这东西对,宣统三年制造并且在市面上流通的,有收藏价值,不过不是很值钱,你要是在我这出,我能给你到你大几百。但是,你确定你仔细找过了吗?你家就只有这么一枚?”
大几百?除去通货膨胀,那跟他小时候那些古币的价值也差不多啊。贼偷它干什么?
李耗子满心失望,“就这一枚,要是就值几百块钱,我就留个纪念得了,不卖了。谢谢您,老板娘。”
老板娘眼珠转了转,脸上第一次浮现出笑容,“嗨……这点小事谢什么谢,你也是镇子里的人吧?我一个外来做买卖的,往后保不齐还得求你帮什么忙呢。”
李耗子受别人欺负惯了,谁一向他表达一点善意,他就立马像是欠了人家似的,所以老板娘这话一出,他立刻道:“是啊,我就住在镇子东头临街的老屋里,房前有三棵大榆树,我姓李,以后你要是有啥事能用到我的,就去那找我。”
说完他离开柜台,朝门口走去。老板娘追出来递上名片,道:“大兄弟,这是我的联系方式,以后你再有什么货随时拿到我这来,我免费给你看。咱一点儿不吹牛逼,这一条街,就金石这一块,没有几个比我眼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