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胡女浮沉录_青溪客【完结】(178)

  “你还有哪些事,一次说了罢。”薛嵩收刀入鞘,“就当我还你的活命之恩。往后我再也不欠你甚么。”

  狸奴松了一口气,忙道:“甚么活命之恩,不……”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带何六去鼓山石窟。”杨炎竟然当真想了想,又提出一事。

  薛嵩冷笑出声。

  这位百媚郎……

  他要陪何六看完河北二十四郡最美的石窟,完了她的心愿,彻底断绝她对河北的一切牵念,带她回到关中。

  他想得真好!

  “某姓杨,名炎,字公南,家在岐州扶风郡雍县,如今改唤凤翔县的便是。二百六十年前,某的先祖曾是清河杨氏的一支,后来迁居关中,成了弘农杨氏。某母家姓元,长居岐州。”

  杨炎见了安氏,敛裾跪倒,行了叩拜之礼,方才叙了自己的姓字和本贯,并父母的籍贯。安氏冷眼看了看他,也不答话。

  “某和何六认识很久了,算来也有四年半了。某早就想来拜见阿姨,只是一直未能得便,请阿姨谅解。”

  “关中与河北之间,路途遥远,物候和风俗也不一样。阿姨辛苦养大一个女儿,择婿时偏爱幽州的大将,不喜我们关中的文士,也是自然。那位张兄,也真是世间罕见的勇士。”

  “阿姨经过战乱,因而明白,手里要有精兵,才能护住自己的亲眷。某今日也已经明白了,只可惜明白得太迟。倘若某从小知道自己将在三十岁时遇到战乱,某必定不会读书,宁可去学骑射,做大将。”

  杨炎清楚,安氏的汉话不甚流畅,因此他说得极慢,也没用甚么精细的文辞。安氏似是都听懂了,嗤笑了一声:“做大将没那么简单。”

  “是,没那么简单。”杨炎笑道,“但是某这个人,学甚么都快,心也够狠,就算做不了大将,做个副将总归可以。某又懂得猜度别人的心思,大概也不至于惹恼了主将,人头落地……总之,保全妻儿想必不难。”

  “某听说,阿姨是安国人,几岁时随父母入唐,到了瓜州。瓜州之于阿姨,应当就如幽州之于何六。某也在河西住过几年,一向喜欢那边的风物。有一回,某有急事从凉州去沙州,其间曾在大漠中驰马一整夜。可是无论走多久,天上的那轮月亮,却好像全然没有动过,因为……那片土地,实在是太广阔了。”

  “那种景象,关中当真没有。某至今还经常梦到那轮月亮。瓜州和凉州虽然是阿姨的伤心地,但阿姨离家已有二十年,大约也怀念故乡的景致。”安氏淡淡瞟了他一下,移开目光,转向窗外。

  “某若能从常山平安回来,便想斗胆请求阿姨,将女儿嫁给某……某是说,过几年再嫁给某。”

  在场的两个女人听到最后一句,都不觉一怔。

  “父亲生了重病,某不能出门。但某希望,在她嫁给某以前,她可以陪着阿姨一同重回河西,在那边住一段时日。于她,是亲眼看一看她出生的地方。于阿姨……是带着已经长大的女儿,回到故乡,告祭丈夫的魂灵。”

  第151章 (151)至德二载九月二日至九月二十五日 (下)

  “丈夫”。安氏绷紧了身体,右手的指甲掐进了掌心,眼睛红了,睨着杨炎的眼神简直近于恨意。她和那个自幼相识的少年郎,确实不曾行过婚礼。她一生都是旁人的妾。

  她本以为她将是他的妻子。他也以为他将是她的丈夫。

  她仰起头,眨了眨眼,冷冷道:“你好会说话。”

  “是,某很会说话,从小便是如此。”杨炎叹息道,“某凭借言辞,曾经让许多人相信某,到了阿姨这里,却不能教阿姨信任,也是佛经所说的自业自得罢了……某是说,活该。”

  狸奴正抹着眼睛,听得一句“活该”,突然有些想笑。

  “但某是读书人,手中没有一万铁骑,也没有常山一郡军民作证。眼下某所有的,不外是言辞和心意,也只能借言辞让阿姨明白某的心意。某晓得,女子一旦嫁为人妇,便再也不得自由。因此某愿意等她几年,让她将想去的地方都走过了,再回到某的身边。”安氏低眸,裹紧身上的裘衣:“你好聪明。张将军是大将,她倘若做了他的妻子,便要尽主母的本分,断断不能出门这么久……可惜,你越是聪明,我越厌恶你。”

  “阿娘……”

  狸奴的肩垮了几分,眉梢垂下,嘴角撅起,竟真像一只沮丧的猫了。杨炎对她摇手,苦笑道:“阿姨这话,却冤屈某了。哪怕再不聪明的人,也知道此时此刻,得将自家的诚心全数掏出来给人看。某今日能够拿出的,原本也就只有这么多啊……”安氏虽然出言鄙夷他,但她其实并未留意她自己的言辞,也没有留意杨炎在说些甚么。

  她的思绪兀自停在“丈夫”二字上。这个青年文士的敏锐刺痛了她,激怒了她。近二十年里,没有人这样精巧地迎合过她,以至于她感到陌生,感到恍惚,乃至感到愤怒。

  她的世界,比她女儿的世界窄得多。男人们只要她的美色,她的女儿爱她,却日日在外和少年少女们一处骑射。她不能承认,在过去的二十个春天和秋天里,在辗转河西和河北的岁月里,在她的世界里,她也想受到这样的逢迎和珍重。

  ——如此勇敢的逢迎,如此温诚的珍重。

  这青年的敏锐,令人愤怒,也能令人爱悦。

  “……某倒是想说,某来日一定要做高官,为她和她的孩子挣得不逊于张兄妻儿的光耀。但来日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不如只论眼下的心意罢了。”

  “你还有甚么话要说?”安氏随手推开窗扇,吸了几口窗外的冷风。

  “我们都觉得何六生得美。今日某见了阿姨,才看得更加真切,她的美貌从何而来……阿姨的相貌,某不敢冒昧评点。但某猜想,她的眼睛和嘴唇,应当更像她的父亲?”

  他身旁那双年轻的蓝眼睛睁大了。安氏一瞥那双眼眸,不置可否。

  “他们都说我的眼睛像我阿娘,原来……”

  “你没猜错。”安氏截断女儿的话,对杨炎说。

  “汉人喜爱胡姬,却不会认为胡人男子俊美。某虽然勉强算得上见闻广博,但终归是汉人……某从前也没有想过,胡人中竟也能有那样英俊的少年郎。”杨炎向安氏叩首,站起身,拱手告辞:“待某从常山回来,再来拜见阿姨。”

  他走到门口时,忽又站住脚步,转过身,正容道:“即使阿姨不肯答允,某也绝不敢责怪阿姨。某知道,阿姨这二十年,为了让女儿安然长大,已经尽了全力。”安氏猛地向后退了一步。

  杨炎再度叉手,出门离去。安氏捂住了嘴,怔怔望着青年的背影,指缝里漏出一声抽泣。

  “唉,阿娘,我……他……”狸奴正伸手替母亲擦眼泪,薛嵩已在门外催促道:“何六,你们快走罢。安阿姨在我这里,你不必担心。”

  方才有人来报,说牛廷玠已到了城南。他必须尽快将他们送走。

  三人在院门外各自上了坐骑。薛嵩当先驱马向北,出了城,一气跑了五十里,才勒住马。

  他们的眼前是漳河水,他们的头顶是铜雀台。他曾和何六在漳河的另一边俯瞰这条河,他问她希望谁建立功业,希望她自己生下谁的孩儿。

  然后他把她送走了。那一日是盛夏,这一日是暮秋。时序更替之间,不变的唯有从魏武帝曹操陵寝上吹来的松风。薛嵩听着那一阵阵的松风,无端有些厌倦。

  “这就是漳河么?”杨炎游目四顾,“我听过一句诗,‘繁花照耀漳河春’……正不知那又是何等锦绣般的景象。”

  “和关中的春天没甚么两样。”薛嵩道。

  狸奴抿嘴笑了,以为他仍在生杨炎的气。然而薛嵩说的是真心话。他已在安阳住了一年,见过了此地的春与秋。他不清楚明年他又将在哪里,看哪里的春,哪里的秋。

  薛嵩又道:“我只能送你们到此处,你们若是要去鼓山石窟的话,向西北……”

  “不,我不去。”狸奴说。

  “嗯?”薛嵩微微讶异,杨炎也不由得蹙眉。

  “我要留着鼓山石窟,等我见过了为辅再来看。”

  薛嵩想起当日的那面奚琴。那面奚琴到底是摔裂了。

  他跳下马,解下系在鞍前的一个包裹,口中道:“为辅兄大抵不会为难你,但你要当心他麾下的人。一则,你们是大唐朝廷的使者,河北的大将也还罢了,好歹能坐下来听一听大唐皇帝有何恩命,那些副将和兵卒可未必肯放过你们。二则,为辅兄深得部下兵将爱戴,你走了几个月,将他的脸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